蝴蝶效应之下,阿里的惊魂一周观点

财经天下周刊 / 卢华磊 / 2015-02-11 10:09
一份不到7000字的会议记录让太平洋彼岸的美国股市掀起风暴。短短两天时间,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中国概念股集体下挫。而作为主角的阿里巴巴在1月28日大跌4.36%的基础上,29日...

一份不到7000字的会议记录让太平洋彼岸的美国股市掀起风暴。短短两天时间,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中国概念股集体下挫。而作为主角的阿里巴巴在1月28日大跌4.36%的基础上,29日再次大跌8.78%,创造了上市以来最大的单日跌幅。

这份创造了“蝴蝶效应”的会议记录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大的连锁反应,就在于它的发布者是中国工商总局,并且该文件发布之初用了“白皮书”这样一个“权威”的名字。按照惯例,“白皮书”文件一般是官方确认的正式报告。

这份名为《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文件指出,阿里系平台存在主体准入把关不严、商品信息审查不力、销售行为管理混乱、信用评价存缺陷、内部工作人员管控不严5大问题。这让原本对“假货”问题就“神经敏感”的美国投资者产生了恐慌心理。

危机还不止于此,这份“白皮书”明确指出,早在2014年7月,国家工商总局网络监管司司长刘红亮在浙江省行政指导座谈会中就指出了阿里巴巴存在“违法经营行为,长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长期未能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治理,以致养痈成患。”并且还说,“为了不影响阿里系上市前的工作进展,该座谈会以内部封闭的形式进行。”

这种“为上市隐瞒不利信息”的说法让美国投资者再一次感到惊骇,投资者认为阿里在招股书中故意隐瞒了该消息。就在该“白皮书”发布的次日,美国Pomerantz LLP律师事务所就宣布,受投资者委托,正就阿里巴巴涉嫌信息披露不充分展开调查。

阿里惹上这样一个大麻烦的缘由是,1月23日国家工商总局网络监管司发布了一份《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下称《结果》),其中关于淘宝网的51个商品样本抽查中,正品率只有37.25%,是所有电商网站正品抽查率中最低的。

不服气的阿里在官方微博上转发了一封名为“一个80后淘宝网运营小二心声”的公开信,认为这份报告不仅抽样太少、逻辑混乱,还存在程序违规问题,并直言“避免黑哨对市场无比重要”。

阿里并没有否认淘宝网上存在售卖假货的行为,但他们认为这份《结果》缺乏严格的科学依据,并指责国家工商总局网监司用极少量商品的抽样结果得出了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中正品率极低的结论。面对这样的《结果》,巨人集团董事长史玉柱在微博调侃说,“对于10亿总量(网购商品总量),仅抽样这点点样本,在抽样统计学面前有点苍白。”

但面对“阿里小二”的公开信,工商总局并没有认错,而是在第二天将上述“白皮书”挂上了国家工商总局的网站。阿里方面在当天下午就强硬回复称,网监司司长刘红亮程序失当、情绪执法,决定向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投诉。

一瞬间“阿里巴巴大战工商总局”的消息抢占着各大媒体版面,媒体对这种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之间的“互动行为”津津乐道。随后阿里辩解称对于假货的追查,他们一直保持着高压打击的态势。从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1月30日,阿里集团在消费者保障及打假方面的投入已经超10亿元人民币。目前阿里巴巴集团投入在消费者保障及打假方面的员工超过2000人。就在《结果》发布之后阿里巴巴宣布还将追加300人进入打假团队。

在“白皮书”公布之后的第三天,阿里巴巴执行副主席蔡崇信指责该“白皮书”“立论方式错漏百出,并有意针对阿里巴巴,整个手法非常不公平。”并称所谓“白皮书”内容只是一次日常性的和监管机构的会谈,未曾要求机构延迟披露报告。

剧情的反转情节出现在1月30日,当天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在工商总局会见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马云,双方握手言和。当晚工商总局发言人表示工商总局网站发布的文件非“白皮书”,“实质是行政指导座谈会会议记录,不具有法律效力。”

这次会面和发言将阿里拉出了当前的困境,工商总局的回应意味着阿里巴巴并未向投资者隐瞒信息,因此,美律所提起的诉讼将失去证据支撑。但从整个事件来看,阿里巴巴发布公开信、正式投诉网监司司长刘红亮都显示出阿里的自信,在此之前鲜有民营企业敢于正面质疑工商总局的处罚公告,阿里此举开创了先河。从中国商业环境角度看,这未必不是一个好消息。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