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报纸玩转电商?阿里也是雾里看花观点

/ 沐阳 / 2014-12-05 11:42
传统媒体多少次与互联网商业模式擦肩而过,只能始终充当互联网门外汉的角色,眼睁睁着受着互联网新媒体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一轮又一轮的发展机会从眼前溜走却丝毫没有办法。

纸媒转型电商

在遭遇互联网新媒体冲击的过程中,传统媒体曾经进行过多次的新媒体转型尝试,有的做数字报,有的做新闻门户或者新闻社区,也有做新闻客户端的,每次的新媒体尝试往往都赚够了眼球,都没能在实质性的收益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没有找到真正赚钱的可持续发展的全新商业模式。

曾经,被广泛认同的互联网三种主流商业模式,广告、游戏、电商都距离传统媒体稍微远了一些,虽然也有新媒体网站、APP客户端、媒体官方微博群,但是由于流量体量的局限,广告收入微博,与传统报纸广告的收入相比不足一提;而游戏和电商又由于高门槛根本无法涉足。

传统媒体多少次与互联网商业模式擦肩而过,只能始终充当互联网门外汉的角色,眼睁睁着受着互联网新媒体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一轮又一轮的发展机会从眼前溜走却丝毫没有办法。

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移动终端的普及,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占比越来越高,又为传统纸媒带来了一次新的发展机会,一次有机会深度实践移动电商业务的机会。

正当媒体对阿里投资银泰的前景争论不休时,阿里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济南等6大城市给我们上演了一场“4月1日主流媒体见”。

如果你如期翻开北京《新京报》、《京华时报》,上海《东方早报》、《新闻晨报》,广州《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杭州《钱江晚报》、《都市快报》,成都《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济南《齐鲁晚报》、《济南时报》等12家报纸头版,一定能够看到手机淘宝与这些报纸战略合作的新业务:码上淘。

从诸多媒体如出一辙的报道来看,似乎这个新业务不仅会给阿里“云端”战略注入新活力,还能让在互联网时代日趋没落的传统媒体以起死回生之力。甚至,阿里巴巴相关负责人还表示:“在未来,无论是新品发布、还是品牌商的清库存活动,我们都有可能选择报纸作为首发平台。”但笔者认为,新业务模式的前景并不乐观,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码上淘”缺乏核心的创新极易复制,或将再次成为类“打车软件”的烧钱游戏。

事实上,“码上淘”很简单,其业务流程可简单描述为:报纸上印上“淘宝码”→消费者扫描购物→坐等商品上门。事实上,BAT中的任何一家,甚至其他电商企业均可照搬此模式,为争夺消费者或将再次引发类似于“打车软件”的烧钱游戏。而烧钱游戏之后,为提升客单价势必回归正常价格水平,值得注意的是“码上淘”购物模式并非消费者唯一的、必须的选择,在缺乏价格优势的足够支撑后,消费者为何要继续采用此种购物模式呢?

第二,报纸用户转化率低,无法担当淘宝新阵地的重任。

来自梅花网的数据显示,上述12家媒体的日均发行量合计近千万份,有人士据此就分析“码上淘”或将成为淘宝新阵地。但笔者认为则不然,网购用户有几成仍旧读报,读报用户又有几成有网购习惯,这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阿里对于码上淘的期许是如此描述的:“它延伸了淘宝的覆盖范围,也方便了消费者,人们在读报看新闻的同时就可以直接网购,而不必非得上网(尤其是适合不熟悉网购的)。” 从上述新闻稿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看出,阿里或许还未意识到了报纸用户转化率低的问题,居然提出“尤其是适合不熟悉网购的”。笔者认为,网购都不熟悉,相信他们对如何使用“码上淘”也定会是一头雾水。

此外,对于品牌商来说其实质价值也待评估,虽然此模式不需要支付商超所收取的各种进场费用,也没有长时间的账期,但是相对现在的电商平台来说纸媒的成本或许不低,且产品展示方面纸媒也存在较大局限性,这些因素势必大大降低品牌商的参与热情。

当然,不可否认“码上淘”模式,或许将给传统纸媒创新盈利模式以相当大的想象空间。倘若“码上淘”不能成为下一个消费模式的主流,其前景并未阿里预想的大。

文/沐阳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