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周边布局多元,4G时代中移动能否自救观点

/ 王新喜 / 2014-12-05 11:44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OTT业务虽然分流了话音和短信的收入,却带动了数据业务的增长。与此同时,中移动在积极自救,比如自启4G手机品牌,以弥补目前4G终端不足的劣势并推动4...

日前中国移动发布前三季度财报显示中移动净利润还在持续下滑。数据显示,中移动前三季度净利润为915亿元,同比下滑1.9%,这也是中国移动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利润下滑的情况。有分析称,低使用量用户增加以及资费稳步下调等因素影响,中国移动前三季度ARPU值也在继续下滑。另外,前三季度中移动的短信使用量比上年同期下降20.2%,移动网络数据流量比上年同期增长98.6%,4G用户总数达4095万户,但相对比中移动用户总数7.99亿,占比极微。面对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机大潮以及虚拟运营商和OTT等众多业务冲击,运营商管道化趋势甚至已经是一个全球化现象,目前来看,中移动等运营商的冬天还在持续,中移动怎么做才能成为自己的救星?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OTT业务虽然分流了话音和短信的收入,却带动了数据业务的增长。与此同时,中移动在积极自救,比如自启4G手机品牌,以弥补目前4G终端不足的劣势并推动4G手机的示范效应,另外今年也引入iPhone6强化4G的示范效应与自身影响力。另外,中移动发力“融合通信”,将用户手机上短信、通话、联系人这三项基本功能变身类似微信的移动互联业务端口。将收入来源从传统的点对点短信转移到流量上,也是针对国内OTT业务强势分流、移动互联网大潮、用户行为、习惯、需求正在变化的背景下做出的自救应变举措。

开掘与互联网或OTT企业合作空间 提升流量价值

笔者认为,在流量数据收入增长的情况下,中移动应该思考如何提升流量价值,开拓更多流量增长的新思路。我们看到,中移动营收增长,但净利润大幅下滑。这事实并不能说明中移动遭遇OTT业务的巨大冲击的结果,更多是受营改增和网间结算标准调整等政策性因素影响,加之中移动近两年在TD-LTE 试验网的建设上投入巨资,推动4G网络基站建设以及对TD-LTE终端进行补贴耗资巨大。这些基于未来的布局影响了中移动净利润下滑,但4G建站却有利于加固中移动未来4G布局的优势。而在4G时代,数据业务恰恰遏制了三大运营商的下滑势头,成为运营商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围绕数据流量业务,中移动还有更多开掘的空间与思路。

事实上,4G 网络是中移动相对于联通与电信的一大优势。利用4G网络高带宽的优势,运营商可以和更多的OTT合作,提供差异化的数据服务来提升流量的价值。在4G时代,流量经营的思路开始有所不同,这是中移动的机会,而比较常见是一个思路是,针对某一移动应用推出定向流量包,企业向运营商购买一定的流量,打包自己的服务免费推送给用户。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免费是常见的竞争手段,而替用户支付流量费的方式,降低用户使用门槛,则可以提升双方业务用户粘性。

要知道,4G可以带动目前正受限于大量带宽瓶颈的移动应用加速发展,比如手游、具备移动VoIP通话功能的社交或即时通讯类应用、高品质影音、视频等移动应用等发展,而运营商则需要设计合理的资费计划,思考如何大规模提升流量方面的收入来弥补语音、短信等收入的持续下降。比如在日本,软银移动针对4G网络的普及,在2013年推出了视频服务“UULA”,包含6万多部内容,包月费用490日元。在中国,基于4G网络推出免费流量包也开始有了相关的迹象。比如,搜狐视频和中国联通合作了15元包6G流量的定向流量包。腾讯游戏还联合广东电信推出了5元300M的定向游戏流量包,涵盖腾讯旗下多款手游产品。即通过一个较低的价格购买一个定向流量包的形式来实现流量业务的大幅增长来提升用户粘性,但目前来看,这种流量合作还比较浅层次,若需要大幅提升运营商ARPU值水平,则需要不断基于4G云服务的应用与移动社交爆发增长的趋势卡位,开掘合作空间,提升流量价值。这是运营商后续与互联网、OTT商家展开相关合作的一个思路。

发力周边辅业多元化布局 推动融合通信向平台化转型

我们知道,中移动还有的一个机会就是“融合通信”。中移动今年向外界展示的“融合通信”无疑可以在4G的通信环境下获得更大的优势,比如在发图片、短信,视频电话等设置具备性价比与灵活性的流量套餐,基于VoLTE核心能力构建用户通话新体验,打通基于用户通讯录的人际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支付功能与位置服务等,有利于中移动将自身的核心优势与产能将释放出来。

但与此同时,中移动需要避免利润下滑与单一化趋势,未来必然需要多元化周边辅业利润增强主业骨干,这就需要大力整合周边业务。中移动占据了海量用户,但事实上中移动并未掌控这些用户,原因在于,中移动即便在4G时代,并没有核心杀手级APP来强化用户对其移动业务的粘性,也没有类似日本最大运营商NTT DoCoMo牵头普及的NFC支付业务可以提升移动业务的吸引力。而中移动还需开掘的是,基于用户行为数据的精准挖掘继而向用户提供相关服务。

深挖数据需求方面向用户提供相关服务方面,“融合通信”也是一个契机,要知道,目前中移动祭出的“融合通信”这张牌,可将手机原有通话、消息、通信录的融合,获得了一个原生的入口,而目前来看,中移动“融合通信”也祭出了免费短信这张牌,但这还远远不够,若要具备与市场上OTT业务叫板的底气,中移动需要将融合通信业务从工具向平台化转型。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经提到,融合通信挑战不了微信,因为融合通信的工具属性挑战不了微信作为社交平台的优势,中移动若基于“融合通信”针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内容提供商和互联网公司建立广告、服务、利润等分成模式上的内容布局,通过一种先圈用户提供价值服务的互联网思维模式来向平台化转变,也不失为一种转型思路,通过基于已有用户的消费习惯数据,提供多元化的内容与服务来盈利,中移动有机会在此扳回一局。

精准挖掘用户数据行为提供智能多元化服务 中移动能抓住这种机会转型吗?

在如何精准挖掘用户数据行为提供服务这方面我们在看日本。要知道,智能医疗、智能家居并不是BAT或者谷歌苹果等互联网公司布局与发力的方向,运营商也有这方面的优势,而日本最大的运营商NTT DoCoMo早前就已开始朝智能家居与用户大数据健康监控等领域去全面部署,比如NTT DoCoMo与欧姆龙合资成立了一家移动医疗方面的公司,通过NTT DOCOMO的云服务统一管理,从智能手机和健康仪器获得数据。另外与健康食材以及NTT DoCoMo保险等商品服务结合,推送给客户。NTT DoCoMo还与日本麦当劳成立合资公司,通过精准挖掘用户行为数据向用户提供手机麦当劳优惠券。同时推出自己的移动电子商务平台—D-shopping,瞄准小额生活用品市场,通过便捷支付手机账单的创新来拉拢用户。这样通过以将自身影响力辐射到产业链之外,不仅弥补流失收入,而业务多元化经营也可以推动运营商转型的加速,不过把这种基于互联网思维与发力未来科技布局的要求加在通信国企中移动身上,有点要求太高,但中移动若要自救,是不是可以抓住这种机会转型呢?

时间机器:NFC支付的未来有没有中移动的一杯羹?

中移动破除利润来源单一化的瓶颈,还需要思考如何开掘粘性业务。事实上,我们看到,日本最大的运营商NTT DOCOMO牵头发力NFC支付业务,有效的增强了其用户粘性与其移动业务的吸引力。目前Apple Pay被不少业界人士认为将有利于推动NFC支付的普及,但在国内,却困难重重,因为日本NTT DOCOMO面对银行业的话语权与绝对实力,并可以做到运营商、金融机构、支付服务各自分工,分别控制手机终端、刷卡终端、支付服务终端,不进入对方领域,从而可以推动移动支付迅速进入快车道。但中移动并没有类似NTT DOCOMO这种运营商面对银行业的话语权与绝对实力,中移动在与银联的争夺中,都有自己的移动支付生态,都希望产业链上下游通知,但利好是,目前中移动与银联总算统一了NFC技术标准。而在未来,NFC支付将成为智能机发展的重要趋势,中移动若能抓住机会,圈住更多厂商发力NFC支付,与银联、终端手机生产商、芯片厂商、银行、银行卡组织、银行卡受理终端等建立一种共赢的利益分配与产业链合作机制,NFC支付将极大提升产业链各端包括中移动等运营商的用户粘性。

事实上,根据时间机器理论,由于中日两国的IT行业发展阶段不同,导致两国在运营商布局发展上有时间上的差异,不过,最终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运营商所经历的成功的转型与改革,最终也会成为国内的样板。中移动若能挖掘到周边业务的潜在需求,在未来发力NFC支付,这些基于周边业务的需求也有可能会是其未来业务的重要一环。

中移动自救的核心是破除僵化的思维与体制

然而,中移动最终要改善的则是其固有的保守、僵化、官僚的企业性格与文化,比如中移动在线上与线下服务,处理问题的效率,对于市场应变的速度,对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前瞻性展望与提前布局卡位能力,以用户价值为核心的互联网思维等等。我们知道,中移动的问题,更多源于运营商自身的体制问题,时代在变,盈利路径在变,用户需求在变,但是中移动却逐渐跟不上这种变化的脚步,事实上,中日两国的运营商都对管道化十分抵触,两国运营商也分别确定了“去电信化”的布局思路,但相对而言,日本NTT DoCoMo通过寻求主动变革开掘周边业务构建内容娱乐化围墙,发力NFC支付,不断开掘粘性业务,去电信化思路更为清晰,而国内中移动等运营商则更多的是口头上喊着去电信化。笔者认为,去电信化的本质是需要彻底改善其僵化的文化、机制与思维,破除不适用移动互联网大潮的惯性思维与成功路径的依赖,因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相关用户行为与习惯数据将不断流入BAT、谷歌Facebook苹果亚马逊等具备互联网基因或者类似苹果具备软硬一体化优势的厂商手中,这种发展趋势将不断削弱运营商的管道通信等固有优势。

中移动等通信国企都烙上了国企体制的基因。对于中移动而言,互联网思维的天然缺失、产品能力、业务执行力、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向来不被外界看好。而上述笔者所列的建议,在中移动这种机制下,若执行起来难度可想而知。舒服日子过了太久,中国移动也已经习惯于躺在成熟的体制框架与固有思维体系下运转,这决定着中移动的自我革命需要经历很长的阵痛,很多时候,危机也是转机,关键看变革的力度以及能否转换角色转换体制思维及时调整。当大潮褪去,就知道谁在裸泳。

作者:王新喜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作者微信公众号:热点微评(redianweiping)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