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如何转型?这家公司选择埋葬自己

新消费
2015
05/13
10:13
王金晓
分享
评论

4

文/王金晓(微信公众号:tmtguancha)

创业,是一个热词,更是一个沉重的词,它所代表的是无数个不眠之夜,几度的反复思量,在它的背后,是创业伊始的艰难,是为数不多的试错机会。浩浩荡荡的创业大军中,或许有一些是单纯的头脑发热,但绝大多数的创业者必定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下定了决心。特别是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入,传统企业势必将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这也是2026温控器创始人廖炯的遭遇。作为温控器市场十年经验的老兵,从12年开始,廖炯逐渐陷入了一个糟糕的境地,“没有过多战略调整的情况下,公司的营业收入在扩大,但是净利润却在逐年下滑,这是一种不健康的财务状况。”

除了对公司现状的思考,廖炯对行业也产生了强烈的质疑,一直以来,温控市场是霍尼威尔、西门子、江森自控等国际品牌主导,“温控器基本都是难看的外观,单一的功能,笨拙的操作,根本不是移动互联网思维下的产物。”

除此之外,长久以来,能源的使用普遍存在浪费现象,冬天取暖往往是一次性缴纳取暖费,享受取暖资格,南方的用户,为保证室内温度,制暖设备往往全天保持着开启状态。随着能源体制改革的深入,这一问题势必将的到调整。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廖炯看到了机会。

修修补补还是挥刀自宫?

对行业、对公司的思考一直围绕着廖炯,他也挣扎在幸福与烦恼中,“一方面,我认为我们的产品能够颠覆整个行业,能引发行业的革命;另一方面,我的大部分精力被原来的公司消耗掉,我每天晚上想做很多事情,但是到了第二天就被公司的报表、现金流等事情拖住。”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廖炯很早就看到了机会,但是由于传统企业的拖累,一直到2013上半年,公司还是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传统企业转型往往会遇到这方面的阻力,业绩状况可圈可点,让人觉得修修补补还能过几年。但从长远来看,公司往往是在走下坡路,在修修补补中,消耗掉大量的精力。这个问题同样也发生在廖炯身上。他的做法是“不破不立”——完全摒弃掉原来的公司,成立新公司。

廖炯把这个过程比作自己公司的“三湾改编”,“我把公司从繁华的市中心搬到了郊区的厂房,找了自己的技术合伙人,我带着跟我创业的10个人一起去了井冈山”,这十个人的队伍一直保留到现在,在廖炯看来,这个团队像是马云当年的“十八罗汉”。“三湾改编”后,2013年12月26日,廖炯注册新公司“2026”,一个完全互联网化的公司。

之所以选择2026,廖炯表示,这也是完全互联网化的思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中规定,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高于20℃,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这便是2026的含义。

做什么样的产品?

品牌确定的同时,廖炯投身了自己认为能够引发行业变革的事业。“我们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发现用户对最关注温控器四个方面:好看、简单、节能、智能。所以,我们的产品着重在这四个方面下功夫。”

美观方面,传统的温控器普遍是白色正方形式样,与室内的装修往往可能格格不入,为此,廖炯采用了飞碟形状的设计,更具有未来感。

操作方面,2026采用左右旋转控制温度,按钮实现开关,操作上相当简洁。

智能方面,用户除了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连接来调节温度、 改变模式、 查看能耗之外,2026温控器还可以检测天气、温度、空气质量,并针对当前的环境进行自动调节。廖炯比较期待的是大数据在温控器中的应用。“我们通过硬件采集数据,软件录入数据,第三方平台沉淀数据,进而实现商业变现以及为社会节省能源。”

节能方面,廖炯认为,2026可以通过技术和行为两个方面实现。技术方面,2026通过大数据进行综合调控;行为方面,廖炯表示,2026可以引入社交理念,开展节能比赛,提醒用户在细节之处节省能源等等。“我们通过行为+技术的手段,可以实现50%的节能。”

2013年,iPod之父设计的Nest拿到8000万融资,估值超8亿美元,廖炯表示,自己希望做成中国的nest。

廖炯的逻辑:谁先进入市场谁占优势

廖炯的雄心壮志与这个市场的前景和其目前的布局有关系。“智能家居生态系统是一个3500亿的大市场,虽然小米、海尔、优酷等互联网公司度在做,但跟我们做的有所不同。在这个市场当中,真正的刚需只有温度和安保。”而温度控制和安保也正是廖炯的发力方向。

廖炯很早地发现了这个机会,随后他迅速塑造自己的品牌,依靠把公司所有的细节都变成与2026有关。除此之外,廖炯预计2026年世界杯有可能会在中国举办,宣布的时间会是2017年,届时自己的品牌会迎来暴发。廖炯认为品牌是自己很大的优势。

除了品牌,廖炯在产业链上进行了大量的布局,“对于温控来说,互联网营销只是战略层面上的动作,用户即便买了产品也不会安装,所以,我们与代理商进行合作。”廖炯认为,与代理商合作,至少能够保证自己的产品有一个不错的销量。除了代理商,2026目前已经与阿里巴巴、中国移动、腾讯等企业达成了合作,在他看来,这是重要的资源积累。

廖炯坦言,“我们目前也存在着很大的挑战,一方面,有几家企业在抄袭我们,另一方面,我们也害怕小米等公司投资我们的竞争对手。不过,只要对我们不是毁灭性的打击,这个市场这么大,总会有我们的立足之地。”

写在最后

去年的下半年,在产品研发阶段,因为旋钮和触摸问题,2026耽误了四个月的时间,而彼时恰好是温控器的市场旺季,廖炯称,那段时间是自己最艰难的时光。在谈及今年的规划时廖炯表示,将在6、7月份引进第一轮融资,这对2026或许是一个里程碑。而随着能源改革的日益深入,“互联网+能源”也将涌现更多类似2026的公司。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传统企业 转型 创业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