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足学费后,小牛电动从科技范蜕变成时尚范专栏

/ 龚进辉 / 2016-04-25 08:10
小牛电动M1系列主打生活时尚范,更轻巧、聪明和好看,这是初入电动车市场交足学费的必然结果。

1

作者:龚进辉

在经历冰火两重天的3月后,4月牛电科技迎来新品发布的重要时刻,4款M1系列电动车的惊艳亮相,不仅引发极强的话题效应,也给进步缓慢的电动车行业带来更多活力。

在灵魂人物李一男缺席的10个月,牛电科技迎来两位高管加盟:COO李彦和设计副总裁刘传凯。他们的加入,不仅使研发历时一年多的M1系列如期发布,而且在产品理念、市场策略、用户运营、品牌宣传等方面讲述一个新故事。

对比N1系列与M1系列,我认为双方最大的差异是产品理念,前者强调科技酷品范,主打锂电池革命;后者突出生活时尚范,更轻巧、更聪明、更好看是其主要卖点。

众所周知,与软件开发强调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不同,智能硬件研发周期相对较长,而且更为谨慎,牵一发动全身,尤其是涉及产品理念升级这一重大决策时慎之又慎。尚不足2岁的牛电科技,在产品理念上近乎疯狂地推倒重来,不禁让人为其捏把汗。

换个角度看,M1系列勇于变革的背后,到底有哪些深层次考量?

一、从小众人群到场景为先

发布会上,李彦高调晒牛电科技过去一年的战绩:N1系列在全国238个城市、1000多个区县销售,共售出52721台整车,过去7个月5万多名牛油(小牛电动粉丝)共骑行5883万公里,人均累计骑行1116公里。对于智能硬件创业者而言,新品上市第一年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

完成3000万美元A+轮融资后,牛电科技在2016年拥有更大的野心,销量剑指40万台,这意味着产品必须面向更广阔的市场。作为牛电科技的首款产品,N1系列的最大特色是在电动车上革命性地采用锂电池,以替代传统铅蓄电池。或许是在电动车行业初来乍到急于表现自己,牛电科技的宣传火力主要集中在配置参数,而淡化设计、智能等用户关心的元素。

最终,科技范十足的N1系列被定义为面向极客的新型出行工具,始终没有跳出小众市场的框架。作为牛电科技2016年拳头级产品,M1系列承载冲击40万年销量目标的重任,变革在所难免,其最大改变是满足城市居民中短途出行全场景,不再紧盯某一特定人群。

换言之,城市居民都是M1系列的潜在用户,他们的日常出行场景呈现多元化,即一个人可能同时拥有多种交通工具和出行方式,不同生活和工作需求下采用最便捷的交通工具。所以,场景成为M1系列的突破方向,只要涉及到中短途出行,一概被牛电科技承包。

从N1系列小众人群到M1系列特定场景的转变,不仅扩大受众面,而且更聚焦用户需求,帮助其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电动车市场。

二、交足学费后才有产品“说人话”

体验经济时代,颜值、好用成为决定产品命运的两大关键因素,分别对应设计、性能。电动车也不例外,绝大多数用户不关心其枯燥的配置参数,而是从直观感受出发,好不好看、能不能更方便地解决实际出行问题成为影响其购买决策的两大因素。

换言之,电动车想要卖得好,首先必须“说人话”,不仅体现在产品层面,用户可以直接感知到实际价值;营销层面也必不可少,接地气的营销可以直击用户内心。N1系列交足学费后,才有了“说人话”的M1系列。

产品方面,M1系列死磕轻巧、聪明、好看,最大化迎合用户需求。关于轻巧,车架、用料、电池包和减震单元的全新设计,大幅降低整车重量,比如电池包重量从8—10公斤降至最低6.5公斤,使都市女性也能轻松掌控。关于聪明,车身和App 2.0做足文章,可以根据每个用户的不同使用习惯,做出力所能及的智能反馈,比如App 2.0可实现远程锁车。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颜值至关重要,M1系列的概念设计由设计大咖刘传凯操刀,他是前宝马设计总监,在产品设计上拥有极高造诣,用顶级汽车品牌设计理念打造M1系列的外观、色彩、灯光、仪表盘、电池,甚至连配色都颇有讲究,刷新了电动车颜值的新高度,更贴合都市年轻人的时尚品味。

产品找到清晰卖点后,营销也就顺理成章。一款颜值爆表、身轻如燕且能防盗的电动车,天然对用户具有吸引力,你说呢?

三、弱化供应链品牌露出

对智能硬件创业者而言,供应链管理是产品销售的重要前提,而供应链体系的复杂性决定其完善和优化非朝夕之功,创业者因经验不足走弯路屡见不鲜。牛电科技在供应链管理上最大的考验莫过于电池,创新性使用锂电池使N1系列名声大噪,但突如其来的意外也使其面临一场信任危机。

N1系列发布初期,集中火力宣传采用与特斯拉完全相同的松下18650电芯,为其带来超高关注度和用户期待。万万没想到,后来电动汽车大厂频发大订单,电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出于利益考虑,松下优先满足电动汽车大厂的电池采购量,牛电科技被迫改用松下、LG、三星电芯,这一决定在牛油社群引发激烈讨论,对N1系列报以期待的用户并不买单。

这次危机不仅给牛电科技供应链管理敲响警钟,核心元器件采购必须准备多种预案,以备不时之需,而且为其营销宣传也上了一堂课,围绕非核心卖点的过度宣传容易得不偿失,兑现承诺安全过关,一旦食言轻则引发用户反感取消订单,重则被用户划上“不诚信”的标签而被彻底抛弃,牛电科技值得警惕。

事实上,除了极少数电池控,绝大多数用户不会因电芯的细微差别来决定是否购买电动车。对于暂时无法强势把控供应链的牛电科技而言,最明智的选择莫过于淡化上游供应链品牌露出,降低潜在风险,宣传重点向轻巧、聪明、好看三大用户关心的产品卖点倾斜。

当然,这并非牛电科技刻意隐瞒用户,也不代表其可以在电池采购上蒙混过关,而是初创企业风险管控的必然之举。待供应链体系成熟后,比如牛电科技成为松下电芯的核心客户,获得持续稳定的电芯供应,再高调宣传也不迟。

服务体系、品牌宣传一个不能少

玩情怀、秀肌肉、放大招几乎是科技圈发布会的标配,牛电科技也不例外。创始人胡依林在内心勾勒自己的出行梦想,即通过提供便捷、环保的出行方式,让每个城市居民在2—10公里的中短途场景获得更好的出行体验,不仅缩短个人出行时间成本,而且提升城市运行效率。情怀满满!

秀肌肉是指牛电科技公布销量、售后和出行数据。牛电科技整合了3000多个线下服务网点,建立了合作体验体系、维修服务体系和上门服务体系;牛油们在路上共节省了38455天,牛油们累计碳减排13238吨。

放大招是指牛电科技宣布启动Niu X Plan和“小牛驾到”服务,前者包括Niu Friends、Niu Music、Niu Artist、Niu Creative四个子项目,为用户更多同伴感受城市生活乐趣;后者则为用户提供免费试驾服务,服务体系向售前延伸。

自去年N1系列发布以来,牛电科技的出行探索之路走得并不平坦,创始人被调查,产能、品控、售后也面临诸多挑战。时隔近一年,透过M1系列发布会,牛电科技给外界留下既没变又改变的“矛盾”形象——坚持出行梦想的初心没变,为适应市场环境做出改变。

我认为牛电科技最大的改变是完善服务体系和发力用户运营。去年11月,牛电科技豪掷5000万元推出“Niu Care”计划,为用户打造汽车4S级售后服务,此时3000家线下服务网点的重点是建立维修服务体系。如今,上门服务体系和合作体验体系的到位,代表牛电科技进一步完善售前、售后服务,用户可以通过App 2.0实现服务上门,免费试驾为用户购买产品提供更准确的决策依据。

Niu X Plan不仅是用户运营,更是品牌传播。与其他智能硬件相比,在城市穿行的电动车对广告的依赖性更低,因为上路便带来品牌曝光。参加Niu Friends等四个子项目的前提是拥有小牛电动车,表面上看,牛电科技此举是让用户发现城市生活乐趣;深究内在,吸引用户购买产品、增加出行频率间接宣传品牌才是其真正目的。

随着新品上市、服务体系建设和品牌宣传的逐步到位,可以预见的是,2016年牛电科技的扩张势头将毫无悬念地超过去年,牛电科技未来可期!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