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票房急速下滑 票补拉高票房却伤害电影业水煮娱

砍柴网 / 北京青年报 / 2016-07-25 11:37
在去年440亿的电影总年度票房刺激下,今年不少人喊出了“600亿”的口号,而今年春节档之后票房数字极为平庸,暑期档与去年同期相比更是遭遇了急速下滑。在日前举行的国产动...

暑期档影片《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

在去年440亿的电影总年度票房刺激下,今年不少人喊出了“600亿”的口号,而今年春节档之后票房数字极为平庸,暑期档与去年同期相比更是遭遇了急速下滑。在日前举行的国产动画如何突围论坛上,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接受采访时认为,今年票房表现无力,和票补减少有很大关系。

对此,有识之士也早已提出,票补虽然有利于票房,但对中国电影伤害也大,所以,目前电影市场的票补退潮,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中国电影应告别“非理性繁荣”。

去年440亿票房,票补占30到50亿

票补与这两年电影行业的“互联网+”密不可分,是业内较为流行的一种做法,一般是影片与在线选座网站合作,形式上大都是9.9元看电影等活动,贴补方为发行方或片方。票补大大刺激了票房,但随之也产生了巨大泡沫:一张面额为30元的电影票,消费者掏9.9元,片方和票务平台出20.1元,但票房仍以30元计算。一位业内人士估算,去年中国电影的440亿元电影票房中,有30亿到50亿元来自票补。

票补拉高了票房,却伤害了电影业

票补所推动的中国电影票房“虚高”,让一些清楚真相的人担忧,他们认为票补这种人为推动带来的“非理性繁荣”,恐将带来电影市场的“泡沫化”和市场秩序的紊乱,长此以往对电影产业健康发展不利。

在今年的上海电影节上,资深电影人吴思远就认为电商帮了电影的同时,也损害了电影,“9块9一张电影票,不应该是这样的。全世界都有网上售票,电商只收手续费,电影票还是一样的价格,该50元就是50元。”吴思远说反观中国的电影市场,电商与片方烧钱补贴,让观众觉得电影票是低廉的,50块一张电影票反而成了暴利,“对这种状况,我是非常悲观的。中国经营者的素质与诚信很有问题,春节期间,我们跟电商签了协议,承诺票价不低于影院售价的最低价格,但没有人遵守这规定。这种现象对我们来说很痛心。李安说中国电影太浮躁,的确是浮躁,我一直很忧虑什么时候我们能踏向正轨,有关部门应该正视。”

越是烂片越需要票补

票补除了造成票房虚高,还衍生出不少电影造假的新手段,例如直接出钱买票房、虚假排场、制造电影票房火爆的假象,像今年3月上映的《叶问3》、不久前《致青春2》都被怀疑重仓票补、票房注水等乱象。王长田认为电影行业的一些不太正常的营销手法,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整个电影行业的声誉,甚至让一部分观众产生了一些反感,加上票补减少,这些因素加在一起的结果,就是今年到目前为止,中国电影票房总成绩都不太理想,“今年整个暑期档票房估计就是15亿,甚至更少。”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分析,票补的力度和上映影片质量也有一定关系,“现在越是烂片可能越需要这种手段”。

弱小的电影产业让票补难持续

王长田认为,今年,电影行业不管是售票网站还是片方,都意识到票补这件事情是不能够持续的,“因为中国整个电影产业还处在比较弱小的状态,他们的利润本来就少,这也不是一个良性的商业模式。目前,在大家减少票补后,观众观影的消费能力在某种意义上提不上来。现在这个情况表现了观众真正的消费能力,中国票价相对有点贵,对他们来说有点压力。”

对于票补退潮,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均表示支持:虽然票补减少,电影票房数据短期内难免下滑,但从长期来看,“票补”减少意味着票房水分减少,这对于行业的健康、理性发展大有好处,更有利于促成中国电影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的转变。而这一变化,是符合电影行业高度依赖内容的发展规律的。

来源:北京青年报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