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新政绕不开的问题:收视、流量造假,网台平权,物价平抑水煮娱

砍柴网 / 影艺独舌 / 2016-08-01 15:21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召集电视剧司、传媒司、网络司、财务司相关负责人,围绕拟出台促进电视剧繁荣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进行研究讨论。田进说,根据中央领导...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召集电视剧司、传媒司、网络司、财务司相关负责人,围绕拟出台促进电视剧繁荣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进行研究讨论。田进说,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正在筹备召开的全国电视剧工作座谈会,将出台促进电视剧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电视剧领域的一件大事。

一年以来,关于“中宣部领导调研电视剧”、“总局研究出台重大政策”的消息一直没有断过,现在又是“中央领导同志”指示出台促进电视剧繁荣发展的意见。看来,危楼百尺的电视剧的确要迎来直面现状的重大政策了,行业发展的拐点即将出现。

实际上,当前电视剧行业存在的问题,想必决策部门心知肚明。产业链条上各环节、创作分工中各行当都已组织过相关座谈,就连记者本人也以网络评论人的身份贡献过看法和建议。只是中国电视剧这一窝乱麻、一筐螃蟹,想找到立竿见影的解药,真的不是那么容易。不是说电视剧管理者不努力,而是使尽解数仍然力有不逮。政治的微妙气氛,商业的无形侵蚀,规则的种种崩坏,导致了路径依赖、积重难返、牵一发动全身的困局。

再困难的局面也总要破题。既然要出台政策,还是得讲究个对症下药。在这里,记者将把长期观察电视剧产业,反复跟业内人士交流砥砺,所得的一些认识提纲挈领地写出来,供决策者参考。

简言之,电视剧行业面临的要害问题有四个,即“两假两平”:收视造假,流量造假,网台平权,物价平抑。

收视造假之弊

收视造假的危害一目了然:紊乱了电视剧评判标准,搞乱了引领行车的信号灯,接下来就只能是连环车祸了。去年上海电视节期间,媒体发布的相关报道也间接推动了管理部门的动作:先是召集央视和八大卫视签署拒绝收视对赌的自律公约,继而将公约推向全国所有电视台。

不能说这纸公约不起作用,至少对于大台还是有较为明显的约束力,但在二三线卫视处效力就有限了,阳奉阴违的事是常有的。归根结底,广告投放看收视率,电视台和片方就无法置身收视率之外。为了防止售价的断崖式下降,你也做来我也做,种种鬼畜曲线和怪咖数字就恨不得写在脸上了。但司法不介入,就不会有人付出代价,知道害怕。

这是电视剧行业的首要大事,这次要不能挥剑除魔,正本清源,电视剧这门文艺形式很快就要走向末路了。市场机制不起作用,要么成为不谈回报的政绩工程,要么成为天宽地阔任我行的网剧。

流量造假之害

可是网剧也是一脑门子官司。这就要说到第二个问题:流量造假。网剧本来是指专门在网络上播放的连续剧,这里因为要谈流量问题,引申为:在网络上播放的电视剧和网剧。

早几年,电视台是老大,网站是小弟。电视台慷慨地给网站导流,网站对电视台毕恭毕敬。这两年,主宾之势移位,网站出得起远远超过电视台的价码,也就顺手拿走了最大的话语权。原先没人拿网络点击量当回事,只有收视率控制着电视剧的命门。当网络上聚集起越来越多的观众(老太太都手拿IPAD了),网络资本用大IP和小鲜肉重新制定了游戏规则,网络舆论被当作全世界的观瞻时,网络点击量就成了评判电视剧好坏的另一极。即使电视台不买账,只要网络看中了,一样能拿到天价。即使收视不好,网络流量高,也可以成为“爆款”。

于是,几年前拼咖困难的网剧,现在能吸引到最贵的小鲜肉。几年前只是个参考值的网络点击量,成了你争我夺的香饽饽。没办法,“大IP”是靠点击量起来的,“小鲜肉”是靠点赞量起来的,电视剧能不能起来也只能看点播量。广告费交割、明星身价、制片方是否当红……都跟网络点击量绑定了是吧?好,造假工作者也如影随形地来了:淘宝上公然售卖刷单服务,20块钱刷10万流量,堪称投资小、见效快,只吃肉、不挨打的好买卖。

如果说收视造假导致了传统平台评价体系的失准,流量造假则导致了新兴平台的评价标准也很虚妄。电视剧玩不下去了,我们还可以说有欣欣向荣的网剧,可是网剧从品质上还没能看到经典电视剧的背影,就染上了流量造假的毒瘤,身材免不了侏儒化,风格免不了三俗化,交易免不了投机化,品质免不了天方夜谭化。照这么搞下去,网剧不但不是“一出生就风华正茂”,而很有可能未老先衰,中道夭折。

网台平权之路

电视台是国家办的事业单位,电视台的领导都是组织部门管理的干部,电视台有公共媒体的属性。视频网站是民营公司,视频网站的老总是身家亿万的富翁(也有可能是负翁),视频网站有大众媒体的属性。出身、结构、属性的不同,决定了两者行为方式的不同。

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在播放电视剧和通过播放电视剧获取商业利益方面,他们应该是平等的市场主体。可是不是啊,现在电视台播剧实行的是先审后播制,央视的剧还要中宣部点头,卫视的剧还要省委宣传部放行。而网剧是自审自播制,广电局实行事后监督,只有播火了并且有导向问题,才会遭遇下架。

播出体制的不同决定了两者尺度的不同:怪力乱神是网剧的至爱,电视剧只有敬鬼神而远之的份儿。罪案题材是网剧的门脸,电视剧只能在非黄档探头探脑地尝试。天马行空的YY是网剧的看家本领,电视剧却什么时候都蹦着一根现实有无、导向对错的弦儿……这还怎么竞争?一个气血本来就有些衰败的中年人,还要捆上一只手,要和一个血气方刚、四肢自如的小伙子肉搏,谁胜谁负不问可知。

谁是谁的儿子啥的咱管不了。只说一句:既然都要播剧为生,就应该给两家创造大致平等的竞争环境。早几年电视台强大、网站孱弱的时候没什么,现在网站已是巨人,再不给电视台松绑,那恐怕也就只能等着给它收尸了。

网台平权是刻不容缓的事。在这里,我不是呼吁把视频网站也管起来,也实行先审后播,而是说电视台的尺度应该放放了。经营上先把中插广告给恢复了,表达上先把题材给等量齐观了。至于其他的,前进中解决问题可也。

物价平抑之战

今年上海电视节上,所有的业内人士都醒过闷儿来了:所谓一年1万5千集的电视剧产业,20部大古装剧的产值就要占到一半!那些天价剧的售卖数字我也不一一列举了,反正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争着上游往上涨。到目前为止,首轮售卖全版权最高的是单集1500万;而单论网络版权,最高的是单集1000万。

原先影视行业偏于实体经济,在金融行业眼里是小打小闹,小本经营。当宏观经济下行,隐约百业不兴之后,金融资本开始全面加持影视行业,单片电影票房已是30亿+,单部电视剧的产值已是15亿+,中国影视产业用短短5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十年的通货膨胀之路,电视剧的成本、售价、片酬已经超英赶美。中国的顶级电视剧演员是世界上片酬最高的,中国的真人秀节目给演员开出的片酬也是全世界最高的。厉害吧。

按照我们国家的外交辞令: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可是我们的电视剧和真人秀的片酬、成本、产值已经站在了全球塔尖,让人对“发展中国家”的定位很恍惚。不要说地大物博、市场广袤、消费者众多,不过是把社会积累的财富比例畸高地投放在了文化产业上,不过是一些红了眼睛寻找高回报的资本把这里当作了豪赌的堂口。权贵资本主义不是市场经济,热钱资本主义同样不是市场经济。

品质?这简直就是这个行业的羞处,不能提。笔者可以肯定地说:过去5年是资本大踏步进军的5年,也是电视剧品质下滑的5年。不排除偶尔会有反弹,会出佳作,但大盘一直在下行。尖端产品少了,整体质量差了。网络流量上去了,人文影响力下降了。当品质下沉成为常态,有些人便要想办法取消品质考量这回事了。他们说数据胜于雄辩,产值胜于品质,年轻人必将取代老朽。他们脱掉裤衩,直接裸奔,羞处也就不再是羞处了。

还说回天价电视剧的事:尽管有些土豪觉得价格还不够高,还没把竞争对手挤出去,但电视剧的采买成本已经让大多数的买家有些吃力了。资本玩家们看的是高概念,概念终归还是需要实力来成就,当“大IP+小鲜肉+天价剧”的三位一体在市场跟前碰壁时,资本玩家们溜得比谁都快。电影市场已经踢爆了无良资本玩家操纵票房的游戏,正在实现理性回落,电视剧市场不过是最后的疯狂,不加管控的结果就是硬着陆,死伤枕藉。

还是不要硬着陆吧。四个问题摆完,等待新政的庖丁解牛,挽狂澜于既倒。

作者:李星文

来源:影艺独舌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