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Uber)敌(滴滴),是多么的寂寞!观点

砍柴网 / Judy:商业与生活 / 2016-08-02 11:20
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的资本寒冬,已经让很多创业公司十分难受,滴滴和Uber中国合并,可能又吹了一阵冷空气。接下来半年倒闭的创业公司将成倍增加。

QQ截图20160801150040

文|Judy

商业与生活|xiaopeizhu8

再次尘埃落定。

8月1日,滴滴收购了优步(Uber的中国业务)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Uber全球持有滴滴5.89%的股权,相当于17.7%的经济权益,优步中国的其余中国股东将获得合计2.3%的经济权益。双方互相持股,滴滴CEO程维,Uber 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简称TK)也互相加入对方的董事会。

但可以想象,TK,还是程维,这一刻都有些落寞——合并从来不是他们的第一选项,消灭对手才是。

有优步的员工感慨,有一种和历史擦肩的感觉。

老大老二的囚徒困境

TK一度想打破国际互联网公司在中国总是折戟沉沙的魔咒。他说过,自己是一个激情企业家,有时喜欢地狱般的磨难。知道中国的互联网版图有BAT,但没有多少外国公司,还是要到中国来。“别人都说我疯了,也许我们的确是疯了。”

而程维 ,在大战摇摇招车,与快的合并后,也希望能够尽快盈利。2015年中,滴滴宣布融资30亿美元时,他曾表示,“希望这一轮是最后一轮融资,希望能够把平台的商业化潜力开发出来。”

他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目标,前提都是消灭对手,取得市场绝对第一。因为只要有竞争对手在,补贴就不可能完全停掉。

赶集网创始杨浩涌在与58合并后,曾总结道:O2O是超级依赖资本的行业。O2O提供的是服务,一旦停掉补贴,导致订单下降,就会引起连锁反应。“一旦钱没了,在线下提供服务的人员你发不起工资,然后就开始砍人,开始收缩,融不到钱。最后,公司关门的时候你什么都没了。”

然而,在资本的推动下,市场上的老大,老二也就陷入了既不能消灭对手,更不能被对手消灭的囚徒困境。

一年半前,Uber曾找滴滴谈判,接受Uber投资40%,或者被Uber打败。

然而,经过了一年半的补贴大战,双方谁也没有杀死谁。滴滴已经从最初的13亿美元的融资(滴滴7亿,快的6亿),变成了70亿美元,其所有业务的日订单已经达到1600万单。而Uber的日订单量,相比一年前也增长将近5倍。

于是,滴滴投资人朱啸虎在分答里提到:合并,不是谈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他在微信朋友圈里写道:“谈和的的筹码越来越高,去年是7亿美元,今年是70亿美元。没有这些筹码连谈合的资格都没有,所以,团队的融资能力极其重要。”

2015年2月,滴滴与快的合并时,滴滴融资7亿美元。而到2016年上半年,滴滴经过F轮融资,融资金额已经达到70亿美元。

投资人不会允许无止境的烧钱

双方订单量都在增长,但前提是不断的烧钱。

1月,Uber与海航集团战略合作发布会上,TK曾提到,滴滴公司每周要花7000万到8000万美元,按照这个节奏,一年花40亿美元来补贴司机。事实上,Uber也没有落后,早前给投资人的信显示:2015年,优步在中国市场投入超过10亿美元。

TK,程维,以及投资人们敢这样一直大手笔的投入,根本原因是觉得,出行平台是足够有价值的一块市场。

Uber董事会成员、BenchmarkCapital合伙人,比尔·格利(Bill Gurley)曾表示,在短期内,Uber可以冒损失5%至10%市值的风险去挑战中国市场。“不去尝试是胆小鬼的做法。”只有等到所有公司都实现盈利,无法再获得资本注入时,才可以判断Uber在中国是否能够成功。他甚至还去询问亚马逊CEO杰夫·贝佐斯,如果可以重来一遍,那么会如何处理中国业务。贝佐斯表示:“我会努力20到40倍。”

然而,可能正是格利阻止了TK继续在中国投入的尝试。几个月前格利曾与滴滴总裁柳青曾进行过简短的交流。

作为创业者,最希望的是能找到始终如一的支持自己的投资方。2015年中旬,我们见程维,无意间提到滴滴和高瓴资本的关系,他表示,双方关系正在僵硬时期。当时,高瓴资本正参与Uber全球的新一轮融资。

投资人的想法很简单,就是看最后的回报。而如果手里有足够的资金,同时投资市场中的第一、第二名是最保险的做法。一份流出来的文件显示,滴滴、Uber有4家共同的投资方,分别是:贝莱德、高瓴资本、老虎环球基金以及保险公司中国人寿。

易到创始人兼CEO周航曾表示,2015年整个出行市场花掉了200多亿元。“今年整个行业的消耗弄不好就要奔着百亿美元的规模去。”

再投入百亿美元?估计投资人听到这个计划,心都要疼痛的炸裂了。规模做得越大,资本市场就越缺乏耐心。所有人都要考虑烧钱之后的出路问题。

最立竿见影的就是合并,停止补贴。

一份流传出来的,疑似滴滴融资的PPT显示,公司2015年亏损122亿元人民币(约20亿美元)。而一旦取消补贴,经测算,公司主营业务净利润2017年将达到10亿美元。

合并,也就在情理之中。更何况,此前早已经有了滴滴快的,58赶集,美团点评等案例。

2015年,曾参与过58赶集、蘑菇街美丽说两起重大并购的蓝驰程维广有一句话:一等人创业,二等人做投资。

不过,一等人的意志,最后,往往败给了二等人手中的资本。

泡沫和寒冬

出行市场的战争,并没有就此结束。

滴滴优步宣布合并之后,易到用车随即发出声明:此后是滴滴和易到的对决,而战斗是易到的灵魂。实际上,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易到加入乐视资金充足后,补贴策略确实大幅提升了自己的份额。

不过,这一场合并,或许可以让投资人和创业者重新审视一下过去两年来的创业、投资策略。

过去两年里,投资人和创业者都提倡用金钱换时间。程维也曾说过:正常情况下,长出这样一个公司,需要十年,但我们只用了三年。

这从逻辑上看,可能并没有错。

然而,我很悲观的认为:出行这件事上,老二和老大合并了,很快还会出现新的老二。而后来者更占便宜,因为教育市场成本前者都已经化掉了。而且,在服务市场,没有5块钱买不走的用户忠诚度。5块钱不行,就10块钱。

Uber和滴滴,是这一轮互联网热潮——O2O领域里,两家最热门的创业公司。Uber和滴滴固然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但目前两家公司的估值,以GMV而不是营收和盈利为标准,也许并不是太理性。

程维曾表示,滴滴可能是中国烧钱最多的互联网公司,这曾让他恨纠结,后来他慢慢想明白了,出行是每个人刚性的需求,是我们每天都会做的事情。它注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需要面对最残酷、最激烈的竞争。没什么好犹豫、好抱怨的。

滴滴的逻辑是:打车的频次比购物的频次更高。但仔细想想,一个人在打车的花费会比购物更多吗?需要打车的人会比需要购物的人更多吗?答案也许不是。至少,对于我和我周围的人来说,出行打车的钱,远不及购物的花费。

而从另一方面看,滴滴和Uber的合并,还可能导致资本市场悲观情绪的进一步蔓延。

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的资本寒冬,已经让很多创业公司十分难受,滴滴和Uber中国合并,可能又吹了一阵冷空气。接下来半年倒闭的创业公司将成倍增加。

至于大众们最关心的补贴,还是接受涨价的现实吧。

按照道理,你享受了更高效的服务,原本就要付出更多的金钱。滴滴最初做出租车的叫车软件,心里的盘算是:出租车司机用了这个软件可以更好的找到乘客,提高了他们的效率,他们应该给向滴滴交钱的。只是一开始,司机并不买账。

而后来的补贴大战,则让司机和乘客觉得,补贴是理所应当的事。那些原本没有工作或者每个月只能赚两三千元的兼职司机们,因为在补贴正酣的时候赚过近万甚至数万元后,开始对补贴下降后,一个月只赚五六千元感到不满。

但是别忘了,“羊毛出在猪身上,狗付钱”的潜台词其实是:创业者用投资人的钱做补贴,但投资人的钱还是来自社会公众,就是普通的你我他啊。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