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功夫片的黄金时代,非洲人是这样看香港电影的水煮娱

砍柴网 / 造就 / 2016-08-05 16:19
这些影片由香港直接传到非洲,没有经过西方国家的任何筛选

80年代中期,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影星主演的功夫片红遍全球,加纳也在其列。一部汽油发电机和一台带录像机的电视显示器,就构成了一个移动影院,全村人聚到一起,观看《少林寺》、《天皇巨星》或《少林门》等经典影片。

图片:一处路边电影院挂出的《警察故事4》(1996)海报,画中人物为主演成龙。

图片:1998年,加纳海岸角的一个观影录像厅。

为吸引观众,人们请来当地画家绘制电影海报,用面粉袋做画布,这样每次用完都可以卷起来,带到新的放映点。眼下,这样一批不可多得的画作正在香港汉雅轩画廊展出。策展人厄尼·沃尔夫三世(Ernie Wolfe III)从70年代起,就开始在非洲收集画作。

“那一代人中最优秀的画家在公众面前展开激烈竞争,以求创作这些激动人心的新作,绝大多数的画作都留下了署名和日期。”沃尔夫在展览手记中写道。此次展览名为“功夫狂想:非洲手绘电影海报黄金时期(加纳1985-1999)”。

图片:《少林搭棚大师》(1994)海报。

沃尔夫认为,从中浮现出来的是非洲的“民间流行艺术”时期,其间,加纳最好的一批画家用画笔称颂着一群英雄,这些英雄来自一个与他们迥异的世界。“更重要的是,这些影片由香港直接传到非洲,没有经过西方国家的任何筛选。”

从这些海报中,我们得以一窥加纳人最初对中国文化的阐释,当时,很多人一辈子都没见过中国人,更不用说访问东亚了。一直到多年后,中国才以贸易、投资、出口等形式,活跃在非洲大陆。在电影《少林寺》的一张海报里,李连杰的眼睛是蓝色的;还有一些海报则把功夫大师们画成了红皮肤。

这些海报也描绘了机器印刷诞生前的世界。当时,大多数标牌都是手工绘制。沃尔夫说,到了90年代,手绘风格的电影海报就已过时。

来源:造就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