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龙控制不了微信,马化腾也不行,它将变得越来越臃肿

新消费
2016
11/04
15:05
王俊杰
分享
评论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微信是一流的产品,而张小龙是一流的产品经理。但是,这个影响数亿人的通讯巨无霸正由简单走向复杂,由轻盈走向臃肿,变得难以控制。

上周末,“微信之父”张小龙的演讲在朋友圈刷屏,而在同一天的同一场合,腾讯创始人之一张志东也分享了他对微信的看法。张志东直言,贪多是人性的弱点,虽然微信早就有右划退订的功能,但依然不足以体验平衡,用户还是很容易被带入坑里。其实,人性的弱点,同样也是微信的弱点。

微信早已偏离了自己的初衷

四年前,如果你问张小龙微信是什么,他会告诉你,微信是一套信息系统,是一款简单的社交工具,是一种生活方式,关键的使命是沟通。可现在呢?他却不一定能一口说出来。

已经有QQ,为什么还要做微信?简单来说功能差异来自于腾讯的产品定位,毕竟做出第二个qq没什么意义。所以在定位上我们也能发现许多端倪——qq功能繁复强大、微信功能较少以简洁为目标——qq定位于多年龄层、微信相较定位于更加成熟的年龄段。

微信起源于kik——一款始终保持简洁的手机通信录社交软件。它在中国的第一个版本是“米聊”,然后便是“微信”——这个后来被称为移动互联网的第一张船票、“万能入口”的大神级产品。

初衷是美好的,但两年多的发展,却让微信在赞誉与光环中,出现越来越多的与初衷不相协调的杂音。我们看到的现实是:朋友圈正在变成微博、公众帐号体系逻辑混乱、对“中心化”的电商平台投入有余、对“去中心化”的生态关注不足…这已经不是它最初的样子了。

风光在前,挑战在后

张小龙在演讲中感叹微信的优化迭代越来越慢,也可理解为微信团队的创新能力可能已经达到一个极限。究其原因,表面上是缘于内部的决策体系僵化和组织流程复杂化,无法达到以往“敏捷”的程度。

譬如一个或是七天可以改进功能,要按标准流程走,可能要耗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但若是张小龙亲自过问,两天就可以上线。

然后事实上,微信迭代优化越来越慢,最根本的缘由还在于当微信从一个工具演化升级成一个平台时,作为灵魂人物的张小龙,已无法进一步指出更明晰的优化方向。

他依然按照曾经工具型产品经理的管理套路来,拘泥于解决一些客户琐碎的建议,再对团队做些温柔的抱怨,慈祥的批评。

试想一个仅1500人的队伍,就如此官僚暮气,可见微信的过于成功,让微信团队是如何自负。如果微信完美的都觉得已没什么进化空间了,那让世界级的同类产品的同行,情何以堪?

一个平庸的团队,曾因一个人的猛醒觉悟而涅磐重生,但现在,也有可能因为同一个人的能力边界,而再次坠落。虽说微信目前依然很强大,但它归根结底只是一个特殊时代成就的产品,一个封闭环境孕育的奇迹。

会出现新的产品替代微信吗?

没错,微信的确变得越来越复杂,用产品经理们的话说,就是变得越来越“重”,甚至“重”到要像苹果App Store或安卓市场那样开发自己的微信Store,接入各种“小程序”,直接做平台,满足一切使用者的需求。

由此,足以见微信对国人强劲的影响力,已经到不怕人会离开的地步,此时,找一个产品要替代它,有点儿不太现实。

当年微信并不是最早,Kik、米聊等类似的产品都曾辉煌一时,但可惜的是,从基因论角度而言,腾讯有QQ的底子,天然擅长做社交,微信获得QQ诸多数据及社交关系链上的导入,具有极大的后发优势,同时,也获得了腾讯积攒多年的,关于社交人群的数据,所以,迭代,发展都极为迅速,没有用超过18个月的时间,就让Kik和米聊等国内的玩家统统俯首称臣。

微信之所以越变余越复杂,也是大势所趋,微信从一个简单的即时通讯软件走向大平台、大生态,一定会做加法,否则一定会有更优秀的产品替代,反而这种不断依靠自身优势的加法而形成的复杂,才是让用户无法拒绝的原因,才是微信无可替代的最重要因素。

更重要的是,腾讯和微信深刻了解国人的特点,往往比较期望一个App能解决很多问题,而非国外人,将IM和网银、阅读、Blogger等等功能完全分开,因此微信做了朋友圈、公众号,直接将众多人的时间、流量包裹进来,以至于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可以傲娇地说,希望大家用过即离开,更少时间在微信上。

但是,“相聚离开都有时候,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这是张小龙、马化腾所不能左右的。

【来源:IT时代网    作者:王俊杰 】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微信 张小龙 马化腾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