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医疗服务总体量还是不够,中国企业要在创新上形成强力创投

砍柴网 / 投资界 / 2017-11-30 21:00
大健康行业是一个创新无止境的行业,是一个未来需要各种学科、各种技术综合整合的行业,因为人是最关心自身健康和生命延续的。

2017年,全球政治经济发展可谓有惊无险。展望2018年,中国如何妥善应对更加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如何继续平稳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落实,如何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如何通过新一轮结构性改革令中国经济找到可持续新动能,如何在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更有作为,均广受关注。

2017年11月28—30日,由《财经》杂志、财经网、财经智库、海航集团共同主办的 “《财经》年会2018:预测与战略”在北京中国大饭店拉开序幕,多位政界、商界、学界知名人士再度相聚,深入分析全球热点,全面展望2018年全球及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新趋势,共同寻求中国与全球发展新动力。

11月29日下午举行了以“大健康产业新格局”为主题的全会论坛。邀请到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前院长、教授王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司长陈金甫,复星医药集团董事长  陈启宇,方源资本(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50人论坛创始主席吕明方,易凯资本创始合伙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冉 ,同写意论坛发起人、科贝源(北京)圣武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程增江  。

当下医疗服务总体量还是不够,中国企业要在创新上形成强力

以下为论坛演讲实录,经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编辑整理:    

大健康产业在近几年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期,一方面民众对于健康意识有空前的提高,特别是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以及环境污染加重,大家对健康的意识就更增强了。由于经济水平提高,居民的支付能力有在相应的水涨船高,同时,在国家的政策层面,大健康产业也被前所未有的重视,特别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  的落地和落实,所以,我们选择了这样一个主题,请我们各位嘉宾探讨一下。

今天我们主要想聚焦于这个行业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大健康产业表现出非常强劲的创新动力,不仅在技术方面,而且在商业模式,以及在政策方面都有非常强力的创新动力。下面请每位嘉宾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介绍一下未来三到五年对健康产业格局带来巨大影响的会是什么?

王杉: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进起,明确的讲,大健康产业到2020是8万亿,大家都知道,2016年的数据是4.63万亿,还有两年,大概有三点几万亿的潜在。从整个大健康产业来说,涉及到整个国家的产业布局,在3.2到4万亿中占了一小部分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将会对这个产业产生影响。

有几个基本的概念:第一,从价值观上、思想上、理念上出现了一种传统的健康医疗产业的从业人员和互联网企业,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在拥抱,努力实现新型的医疗健康的新模式,我叫做医疗+互联网,大部分人叫互联网+医疗。

有几个证据,目前互联网医疗一定跟传统的医疗深度融合。整个医疗行业,在谈到精准医疗、个体化治疗时,如果不谈大数据,不谈云计算,不谈人工智能,似乎就落伍了。现在医改的形势,也促使着大家必须用互联网的思维和互联网技术来面对现在所遇到的挑战。比如取消药补加成,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情况下,如何应用现代的互联网技术。所有的这些,都说明传统的医疗健康行业和互联网,从形式、意愿上都是积极深度融合的。

第二,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比如去年的47号文,关于互联网健康大数据的应用和规范,以及我们这个行业内的医师注册管理的相关规定,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的具体办法,里面对医生的多点执业、电子认证,以及各个机构之间,甚至医学检验中心,一系列过去不能作为独立的医疗机构的机构,在新的政策上,已经是可以成为新的独立机构。

我个人认为,从发展趋势上毫无疑问,不管人工智能还是互联网技术,前景真的令人看好。人工智能一定会促进医疗模式的转换,从以前的得了病到医院转到智能的居家照顾。

最后我想说,未来面临的挑战还很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在医疗行业里的应用还是非常非常初级的,有很多人在投,但投的额度并不大。我有一点担心的是,错位造成了泡沫,而不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造成的。

最核心的是两个:第一,监管。今年4月8日,国家卫计委已经发出了征求意见稿,健康医疗的。第二,互联网技术涉及到各个环节的,质量的保证和认证管理体系。运营模式,包括医保即付,闭环完整的话,这个业态才可以良性发展。我是完全看好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行业里的应用,但需要相应的政策的配套。

靳丽萍:新的技术创新模式需要一个好的应用场景,也需要在政策方面有些调整。下面请政府部门的陈司长谈一下这方面的进展。

陈金甫:中国医保或者中国的医疗发展到什么历史方位,有这么几句话,首先,健康是人类最重要的需求,也是美好的愿望。中国的医药发展、健康产业发展,近十年是发展最快的时期,基本上解决了过去压抑性的需求,正在实现可急性需求。

从发展过程来看,去年健康大会以后,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健康的帽子满天飞,各种资本来,这是一个好事。发展的支撑首先是发展的需求,而这个需求一定是由社会经济发展所推动的,当我们吃不饱还穿不暖的时候,看病吃药不是主要的问题。资本的引入,有人看到商机,你打开闸门让它去博弈。其次是政府的配套,政府做一种价值导向规划,包括监管。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要对健康产业的发展有清晰的判断和比较清晰的导向。

我认为至少有这么几个判断:第一,在整个医疗发展中间,应该清晰的认识到,我们原有的医疗发展是靠政府推动和公有资源的支撑。中国卫生总费用为什么达到4万多亿,十年前,卫生部门在提产业的比重应该达到多少,这是创造出来的。现在十年不到的时间,中国卫生总费用翻了一番,根本的原因是动力机制发生了变化。过去靠政府投入,靠以药养医,是见不得人的。医保对于健康的发展是中国卫生发展的基本动力,它构建了一个中国最大的健康工程,人们的健康首先要解决基本的保障问题,大家敢看病,能够看得更好,看得又便宜又好。不可能同时解决难和贵两个问题,好的东西不贵,一定好不到哪儿去。

第二,从当下的医疗服务来说,先不要谈健康,先谈卫生服务的评价。应该说总量还是不足,相较于进入更高发展水平的人民的美好希望来说,总量发展还是不足。资源的失衡极度的不平衡。在总量发展中还有个结构优化的问题。

第三,质量和创新价值问题。在所有的医疗消费中,一定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引入新动能。一个庞大的事业或产业,如果没有原始的动力成长机制,靠政府投入,靠行政推动,靠政府的引导,靠个人的自觉,是做不到的。所以,医药的市场化能不能更具有价值创新力,医疗服务能不能具有发展的内在动力。    互联网大数据不仅是产业发展的巨大的生态变化,同样对社会治理是一个大的影响。比如引入大数据,可以消除人的偏执。所以,互联网的应用对中国的治理有很大的提升。

陈启宇:王院长和陈司长从医疗和政府角度谈了自己的观点,我们作为企业,天天在这样一个水面里感知这个市场。最近几年,我们感受到的,无论是来自于药监局,来自于人社,等等各个部门出台的政策,都是向着都一个方向走,这个方向是作为产业参与者很多年来梦寐以求的。为什么这么讲?在美国的医疗行业公司,强生代表了一种模式,3000多亿美金市值,美国联合健康代表了医疗保险的模式,2000亿美金的市值。再看看我们中国的产业,在市场如此鼓励之下,中国医疗行业最大的市值是300亿美金。跟美国的同行比较,我们四倍人口,最大的企业只有别人市值的1/4。我们是中国的企业,发展还是依托于中国市场环境,如果中国都做不好,跑到全球市场上去做,不是不可以,但还是很受制的。今天我们看到所有政策的变化,包括鼓励创新,无论是在药上还是器械上,出台了一系列的创新政策。一方面看,最近出台的政策是鼓励国外的创新药更快进入中国市场,看起来对中国公司是一种挑战,但另一方面,有两点对中国公司是好的,我们可以向日本的企业更多进行专利的许可和引进,我们也可以到全球布局研发。否则在如此大的市场里,创新又是占据大部分价值的市场里,如果中国的企业始终在创新上不能形成强力,还是很悲哀的。最好的蛋糕,最大的市场,过去是拱手给跨国公司做。今天的政策是在鼓励和激励国内的企业做创新。

跟国际接轨,我们在过去这些年,竞争力上,特别是走出去的竞争力上,跟其他行业相比较是最弱的,这个最弱的行业有两个因素:一是国内的政策环境导致的,生存太轻松,小日子很容易过。二是很多年我们的规则跟全球的规则是不一样的。在十多年前讨论,我们的药厂要不要做美国认证的时候,很多药厂都是反对的,国内的药厂就是这个标准,按照美国FDA的标准去做,企业老总第一反应就是反对的,这样国内的企业就安于现状,自我封闭。医药行业从2006年之后的十多年,经历了一段高增长,但是这个高增长的前半段,实际上是低质量的高增长,如果后面没有一个政策的矫正,会扼杀整个行业。今天政策的变化,包括一致性评价,包括不断提高的标准,从国家政策制定的层面上,帮助我们行业纠错、纠偏,调整方向。

在支付政策上,行业整体上还是很赞同的,这个赞同不在于今天我们有多少药,而是说有了一个新的机制,这个新的机制就是谈判。像去年魏则西事件出来,在这种相对混乱的局面,药监局和卫计委各自推出了和国际接轨。相信国内的患者,会很快的按照新的规则用上全球统一的新药。

现在的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所有这些都在为医疗行业打造一个未来更公平、更和谐、资源更有效充分的市场环境。现在中国医疗市场的格局是大医院在顶端,其他医疗机构都是围绕和服务于大医院体系,老百姓也是往顶端走,药厂、器械厂都是往上走的。大家都已经认识到互联网的巨大价值,今天讲医疗改革说建一个医联体,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还好办一点,如果是一个大的省,实际上靠实体是很难的,但互联网技术可以帮我们解决医联体的问题,解决医疗资源的扁平化,解决医疗资源公平性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国家也出台很多政策,比如鼓励医生创业,人工智能医疗的推出。在最近几年的政策制定上,可能2017年是政策调整的标志性的拐点,在未来的三年,中国一大批的创新药、创新医疗技术、医疗互联网、医疗人工智能成果的出现,会支撑支持中国在2020年以后的五到十年,可能可以接近或者超越美国这样全球医疗行业霸主的地位。一方面,我们的产业会做强,一方面中国老百姓的健康会有更好的保障。

靳丽萍:陈董事长特别强调中国现在在和全球化接轨,反过来也会对国内的企业创新加速有一个推动作用。医药行业是风险比较高的,投资期特别长,投资量特别大,长期的投入和在市场层面需要有一个短期利润的追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下面请吕明方董事长跟我们谈谈你的观点。

吕明方:今天的主题是“大健康产业的新格局”,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话题,其实在过去十年、二十年看,中国大格局、新格局已经产生了。如果今天做一个抽样调查,哪三个话题是你最关注的?一定脱离不了房价、教育、医疗。这跟人的生活和生命密切相关。从预测和战略的角度看,未来十年,中国的大健康产业会呈现出比过去更波澜壮阔的场景,背后有三个在驱动:一是更加开放的监管政策。在过去两年当中,围绕医疗健康产业出台的政策是空前的,是多层次、多侧面的。在药品领域里,从临床数据、临床评价、临床应用走国际公共运用,参加国际公共组织,这是让中国的老百姓在疾病的治疗上享用到最好的治疗手段和药物。针对本土企业,使得过去低水平、低质量的药品,有一个高标准的淘汰过程,这个淘汰过程就是一致性评价,一致性评价对中国产业的发展是一个痛苦而必须的过程。中国改革开放快四十年了,必须跟上国际的步伐。在过去两年当中,政府各个部门在监管政策上走向更加开放,一定会驱动这个产业形成大格局。二是更加颠覆的技术驱动。这也是过去五年和十年不可企及的。从药品的研发、制造、流通零售,一直到医疗服务,包括新技术、新手段、新疗法,这些技术驱动产生的是最大健康产业格局的颠覆,最后是根本性解决这个产业跟国际接轨,让老百姓受益,使得他更有尊严的生存。三是更加扩大的市场。今天中国的医保低水平、广覆盖,随着整个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就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跟不充分、不均衡的矛盾,反映在健康产业里,大家是感同身受的。

这三个“更加”带出的是中国的健康产业,一定会成为全球的主要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这是可以看见的。从另外一个侧面可以印证,十年以前,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的上市公司在100家左右,今天已经接近300家。那时候占中国资本总市值的比重2%到3%,今天3000家上市公司当中,中国健康医疗产业的上市公司,快要接近10%了,市值已经从过去2%到3%提到5%、6%。今年已经出现了六家医药健康类的上市公司,稳定的和接近的在1000亿人民币市值。恒瑞、康美已经稳定突破了1000亿市值,复星医药、康美、华大接近1000亿。这个标志是什么呢?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在整个资本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的驱动下面,开始占有相当显著的地位。过去说医疗健康产业是永不衰落的产业,未来将进一步验证。

从投资角度看,在大健康产业里,技术、整合、资本这三者将会驱动十个热点:第一、创新药物的开发。第二、新技术新材料的医疗器械的研发。第三、基因诊断和精准医疗的应用。第四、制药企业的整合。5000多家制药企业,能不能在未来五年或者更长的时间降低到1000家左右,我觉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第五、分销渠道的整合。今天12000家,太多了,不需要,前10家、前3家在整个流通领域里的比重不高,这个整合会加快。第六、专科连锁和第三方病理检验等第三方机构的成长。第七、真正解决社区医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不可能所有的病都到三甲医院。第八、零售企业的快速崛起。在中国,今天零售端的药品或相关器械只占整个市场的20%不到,在发达国家占到80%。中国这个过程会更缓慢一点,如果看五年、十年,我认为在40%或以上是可以看到的。第九、医疗数据的开发与应用。这对整个大健康产业是根本性推动的技术。第十、医疗的商业保险生态的形成。所以,大健康产业的新格局新在哪里?背后是技术、整合和资本的三者驱动。

王冉:我是台上各位嘉宾里真正的业外人,我们公司跟健康有很多关系,一个简单的概念是,在11月里,我们给整个健康产业完成的融资总额差不多有30亿人民币,有新药的企业,有新疗法的,有健康服务的,等等。

我们在三、四年前组建健康团队的时候,给我们负责人非常清楚的一个态度,就是在这个领域没有预算封顶,有多少人招多少人,只要是合适的,这个领域是我们重点要布局的。当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断?中国前三十五前基本上是房地产推动,很主要的原因是我们有人口红利。后来有了互联网,也是人口红利。然后又出现了移动互联网,继续是人口红利。走到今天,很多人说人口红利的时代结束了,接下来要靠创新,靠其他东西。恰恰有意思的是,当我们把创新放在健康产业上时,发现我们又有人口红利了,这个人口红利是什么?数据。未来的健康产业的核心驱动是靠人工智能,靠数据。中国数据的丰富性天然比其他发达国家有优势,我们完全有机会充分利用在人口上的优势,在数据上的优势,在一些代表未来和创新的跟健康领域相关的行业上,处在世界的前列。在很多行业跟国外相比,尤其跟美国的最领先的公司相比,本来是有先天的劣势,或者人家有先发优势,但是在未来人工智能和检测相结合的领域,人工智能和影像相结合的领域,我们是完全有机会跟世界站在同一个高度的,甚至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一个领先的位置。我一直说,未来十年以后,中国有机会诞生新一代的BAT量级的公司,最有可能的是健康产业。

健康领域具备几个基础的特性:第一、足够的刚需。第二、新的产品、新的技术、新的模式出现的机率足够高。原有的基础设施足够落后,所以,替代的前景非常好。第三、有足够深的护城河。这一点非常重要,在健康领域,需要非常深的专业的能力、专业的技术,而这是有护城河的,而不是靠资本、靠数据优势就可以轻易撼动的。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这个领域,的确资本凶猛,并且出现了新一代的重要的资本玩家,“国家队”已经在很早的阶段,就介入了这个领域,他们是带有更长线的思维和更长期的视野参与这个领域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关注健康产业,除了有4万亿的成长空间,最主要的是这里面有足够多的颠覆的可能性,有足够多的可以孕育诞生新一代伟大企业的地方。虽然现在有很多落后的地方,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把目光聚焦在正在发生的市场变化,以及基本的可以充分利用人口红利的基础上,我认为这个行业显然是潜力无限的。

程增江:我碰到很多海归的创业者,他们回来做创新药的口号,就是做中国老百姓用得起的创新药,这是一种个人的情怀,也是中国的一个政策环境。如果我们做一个乙肝的治疗药物,是一个治愈性的药物,一片卖100美金,我们应该反对还是鼓励?应该鼓励。当新药的研发得到足够的回报,它就有了持续发展的可能。而在药的研发领域上,我们有太多太多的空间,不像其他的行业,一旦满足了就没有什么太多的创新。但药领域,我们有太多的疾病没法治愈,我们有太多的疾病能治疗但效果不好,或者副作用太大,或者用药很不方便。如果在这些方面做创新,而这个创新又能得到回报,应该是鼓励的。

前些年,因为政策的原因,产生了一些包袱,仿制药产生了积压。为什么产生积压呢?因为没有创新的氛围,也得不到创新的回报。现在创新的意识已经形成了,都在找技术专家和创新的方向。以前审药物更多审的是物,而不是药。2005年做药更多的是化学口的人短缺,2005到2010年是分析口的人短缺,2010年之后,是做制剂的人短缺,今后一定是做临床的短缺,因为这次的注册管理办法都指向了怎么做有临床价值的药物。所以说,方向有了改变,尤其是今年10月8日两办的创新意见,解决了束缚我们创新的方方面面。我们现在最短缺的是人才,不是资本,我碰到很多的投资人,都感觉到没有可以投的项目,没有好的团队。这些年,陆陆续续从国外回来一些科学家创业,但离现在资本所能支持的力度和政策的空间还是远远不够的。这个过程不是一下就能解决的。如果将来在支付端解决好,不仅仅是一个民生的事情,而是一个产业的事情,也许我们的创新就是很快的事情。

简单说一下一致性评价,一致性评价的确太重要了,因为仿制药解决了我们用药的大部分的基础问题,它必须要搞,但现实也面临很大的困难。当我们把标准提高,一定会引导企业朝这个方向努力,用不了几年,我们的仿制药就真的达到水平了。达到了以后,就有了市场。

靳丽萍:好,大家有问题的可以举手。

提问1:大家好,我是搞数据统计的。去年我的外孙得了疑似白血病,在北京一家医院治疗,治疗了六天花了7.8万,因为行业原因,我就开始做统计,统计结果,检查费用94%,治疗费用6%。我想请问格外,如何降低百姓的检查费用?今天谈的是大健康产业新格局,中国中医三千年的历史,西医三百年的历史,不知道在大健康产业大格局里,中医的位置在哪里?我没听到任何的声音。

王杉:白血病的检查费用肯定占的比例是要高的,涉及到检验费用时,从生产到流通,这个市场还是需要更加规范。新的政策的变化,就是为了提高质量,使价格趋于合理。如果相关的政策一一都能落实,有可能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价格趋于合理。

靳丽萍:这位提问者有一个潜在的想法,未必正确,因为他对白血病本身并不那么了解,当然一般的患者有用药合理或检测合理的问题。陈司长,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在这方面有哪些措施可以采取?

陈金甫:王院长说了两个方面的问题,病是很复杂的东西,医学是很神圣的东西,不同的病检查手段、方法、包括价格,不一样。比如欧洲,检查OK,说没病,就很坦然。中国人就觉得检查半天没吃药,就觉得亏了。另外,很多医院以药养医取消了,取消了院长的15%,医生的呢,所以并不是那么简单。所以,我们出了药占比,药房里取药的人没有了,输液室满满的人。实际上中国当下医疗里有一个很大的体制问题,没有解决医疗机构医生的利益机制,这个问题不解决,把医生拉下水,把患者也拉下水。当然医院有大数据,智能监控,但它毕竟解决不了利益机制原生动力的问题。

陈启宇:刚才的问题我再补充一下。在北京能够在几天里确认这个疾病,不管走到哪里,有一句话是要讲的,中国的公立医院是全世界最好的,当然附带出来的问题,有一些体制性的问题。比如在北京,绝大部分人没有商业保险,只有医保,商业保险有两个作用,一方面是大病家庭负担就被平和掉了。另一方面,到底定价定多少,也有一个谈判能力的问题。实际上商业保险非常重要,它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可以平衡医院的整个成本。另外,您讲的诊断,药占比低,因为才六天,后面治疗下去,费用还是会出来。

中医药的问题,我也呼应一下,中医药在中国的医药产业是非常重要的。国家的政策,所有的省地市县都是有中医院的。希望加快中医药的开发,当然有个结构转变的问题,现在大家对中药注射剂比较关注,怎么提升中药的质量,发挥传统,能够有创新。另外,有一些中药来源的产品,怎么按照现代医学的体系开发成按成功的现代药物,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青蒿素。

提问2:刚才提的白血病的诊疗,能不能也用互联网的方法?现在互联网技术有没有达到这种精确度,会不会给你诊断成急性感冒,弄不好出人命都有可能。我们互联网的技术和美国花几十亿投的互联网病的诊治技术能不能达到同一个质量?

王冉:现在做不到,但现在做不到不等于未来做不到。

吕明方:提互联网是一个技术,不等于也不能替代医疗行为。另外,今天互联网跟医疗行为的结合还非常初步,你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但今天不能达到你所期望的程度。所以,要把它分离开来,互联网是个技术,最主要的应用在医疗技术的共享共用。北京的医疗数据,三大体系怎么融合,中央的,北京市的,在现有的行政体制下,医疗数据的共享共用是个非常艰苦的过程,而没有大数据,你刚才讲的有些东西就会显得漫长。医疗行为还是专家和病人的面对面行为,而互联网技术是帮助他更好的诊断,不替代。

提问3:我说的话不一定能改变什么,但我还是一定要说出来。前几天,我也带孩子去看病,大家谈到了药的问题,治感冒的、治头疼的、治癌症的,在座的各位忽视了一个问题,人类真正得病最大的原因是免疫系统不是特别健康,但是我们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去做互联网,当然互联网是又它的优势的,更多的投资应该做一些提高免疫力的药。

吕明方:我们今天在讲临床医学,其实是三大医学齐头并进,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我们对医学要重新再认识,王院长是更专业的人士,我长期在这个行业,管过企业,做过投资,你和另外一位先生提的问题,都是我们今天整个社会进步的非常好的标志,有不满意,有认识的不充分,我们今天能够提供的手段和方法也确实不均衡、不充分。这六个字完全反映在刚才几位提的问题上。

靳丽萍:我也很有感触,我们的资本投一些基础研究,联想到一年之前,很多资本都去热捧移动医疗,但现在移动医疗所剩的东西并不多,所以,大家对于投资的长期性,刚才都强调了医疗服务、药品的质量。

王杉:无论台下的各位朋友,还是台上的嘉宾,说的是一件事,就是怎么用互联网技术来促进医学本身的发展。可能刚才几位的理解,把互联网理解成现在服务型的互联网的服务了,实际上互联网的技术,使得我们医学的研究有革命性的变化,它可以使得医生和医学研究者更全面的实时的掌握疾病变化的数据,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一系列的技术,形成开发新药,也可以评价最佳的治疗方案。,实际上它已经在改变诊疗的状态。比如常规的人工诊断,就是我们的临床医生、顶级的专家在一起没有形成共识,而恰恰就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把历史的数据、更多专家的理念综合在一起,应用于诊断。我也建议要这样的投入,但这是个长线投资。

提问3:希望都是好的,都会想着更好的方向去走,也谢谢各位能推进老百姓最需要的东西。

靳丽萍:好,由于时间的关系,就没法邀请现场的听众参与互动了。技术进步最终还是要服务于人的,最终还是要到治疗的端口,通过先进的药品也好,医疗器械开发也好,我是很认同这一点的,颠覆性的技术能够深刻的改变原来很难克服的人类得到固疾,这是很值得期待的。由于时间的原因,每位嘉宾做一个总结陈词。

程增江:在生物医药领域里,创新是有无限空间的,而且创新到了一个最好的时候,让我们好好创新,改善大家的生命质量。

王冉:我用一个跨界的说法吧,如果今天把无人车放到街上一定会出现交通事故,但未来的世界一定是无人车的世界,在健康领域,也是一样。

吕明方:大家对于大健康产业的关注,反映了对于每个人自身生命的关注,我们要看到这个产业格局的变化。同时,要有足够的耐心,为什么一个药要八年、十年才能开发完成,一个临床的新技术的应用,必须经过一个漫长的阶段,就是对生命的尊重。

陈启宇:大健康行业是一个创新无止境的行业,是一个未来需要各种学科、各种技术综合整合的行业,因为人是最关心自身健康和生命延续的。在这个领域,创新做的越多,相信未来的回报越好。除了创新之外,我们也要尊重传统,用好传统,用好历史的创新的积累,刚才问了提高免疫力的问题,其实我们的中医中药就有很好的提高免疫力的方法,没有办法创新出一个药来,让你吃了不得病,但是我们需要创新加上传统的传承。

陈金甫:健康产业也好,健康领域也好,健康事业也好,刚才的问题揭示了一个问题,就是还是要以人民为中心。任何产业或事业,还是要靠发展解决问题,发展一定要有质量和价值导向。整个社会的创新,意味着技术的创新和政府治理的创新,我们这块应该不能落后。

王杉:我想说是时候了,是什么时候呢?是中国人对世界医学贡献的时候。

靳丽萍:感谢六位嘉宾的精彩分享,也感谢听众的热情参与,本节论坛就到此为止,谢谢大家!

来源|投资界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