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天堂”的日本品牌们,为何集体到中国取经?创投圈

砍柴网 / 倪轶容 / 2018-02-12 21:55
日本素有“零售天堂”之称,但如今却有越来越多的日本品牌,来中国取新零售的经。

日本素有“零售天堂”之称,多年来一直是中国零售人士的朝圣之地。但如今,却有越来越多的日本品牌,前来中国“取经”。取的什么经呢?其实就是新零售的经。

今年1月,日本百年老字号、日本最大的酒水食品集团三得利旗下的烈酒事业部宾三得利(Beam Suntory)正式入驻天猫。宾三得利由三得利在2014年以146亿美元收购美国威士忌品牌Jim Bean而来,目前已跃升为全球第三大烈酒集团。威士忌是三得利的发家之本,旗下的山崎、白州等,都是享有盛誉的威士忌品牌,也一直受到中国爱酒人士的追捧,在线下并不愁卖,甚至处在“一瓶难求”的缺货状态。为何还要上天猫?

对此,宾三得利大中华区总经理黄捷飞解释,希望通过天猫找到那些愿意为品质买单,愿意尝鲜的消费者,这是线下门店很难做到的。

“未来我们会针对不同的渠道,提供不同的产品线给到消费者。”黄捷飞表示,此次开设天猫官方旗舰店之后,宾三得利还将陆续和天猫超市、大润发、盒马等阿里旗下的多个零售平台,展开全渠道合作。

全渠道只是第一步,和天猫一起,用新零售带动起百亿线下酒水市场,才是宾三得利所看重的全景版图。

“我们进驻天猫不仅仅是把它看作一个销售渠道,更多的是将其作为直接触达消费者的平台,用技术和数据打通线上线下的能力,用一套新零售的方法论来全方位地重新运营品牌。”黄捷飞说。

天猫食品酒水运营专家扬筝进一步解读认为,宾三得利是在为更远的未来布局。“威士忌通常需要10年以上的酿制时间,虽然目前缺货,但是时间一到,就会有充足的货源。品牌希望现在就能通过电商培养起更为年轻,更有潜力的消费者,为未来的发展做准备。”

宾三得利是日本品牌通过入驻天猫,尝试用中国新零售之道赢得中国新兴消费者的最新一例。目前整个淘系共有1370个日本品牌,涉及美妆,个护,母婴,食品,家电,保健,时尚,家居家服等各个行业。这其中既有资生堂、优衣库等已经在中国线下站稳脚跟的品牌,也包括一些新兴日本品牌,直接通过电商的模式进入到中国市场。对于一贯以保守谨慎著称,擅长并且依赖线下代理的日本品牌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游戏规则和天地。

线下零售过于发达制约了日本电商发展

李雪是位于东京的日本流通经济研究所特任研究员。在接受《天下网商》采访时,李雪指出,虽然线下零售发达,但日本的电商,却没有中国发展得快。

来自日本经济产业省的数据显示,2016年,在日本的整体零售中,电商占比仅为5.43%。而在艾瑞咨询的中国网络经济报告中,2016年中国电商在零售中的占比却达14.3%。李雪认为,日本电商发展得不快,受到诸多因素制约,其中之一,就是线下零售发展极为成熟完善。

日本线下零售起步早,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便迎来了综合性大卖场发展的黄金期。从70年代中期起,零售业态则向细分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迎来了专业超市、专卖店的春天。优衣库就诞生在彼时。

细分的业态对商场的供应链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李雪表示,为了适应日本消费者快节奏的生活,同时应对成本压力,早在70年代,日本的食品超市就摒弃了菜场式的称重贩卖模式,改为分装模式。顾客在商场看到的都是盒装好、有标价的生鲜。“这就对商场的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场需要根据每天不同时段的客流,来计算分装、陈列食品的数量。”李雪说。此外,为了让不同高峰时段前来购物的顾客都能买到高品质的生鲜,商场不断加强从产地到卖场的全程冷链管控,确保生鲜商品的新鲜程度。

天猫亚洲高级运营专家侨桑进一步指出,日本的城市化高度集中,30%-40%的人口都聚集在东京、大阪这样的大城市,这非常便于日本商家进行线下的布局。以便利店为例,日本可以说是世界上便利店密集度最高的国家,在不到100米的地方,就可以看到7-11,全家、罗森等不同品牌的便利店。

当消费者可以便利地买到商品的时候,对电商的需求就不会那么强烈。相比之下,中国还有大量的人口分布在三四线城市,商家要去那里进行线下布局,并不容易,这也让商家更有意愿去拥抱电商。

不过,日本线下零售虽然密集,却不打价格战,而是以细分、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作为竞争手段。即使是便利店这样密集分布的业态,各个便利店也是各有侧重,比如7-11的特色是便当,全家的特色是家庭套装用品等,价格并不会成为商店吸引客户的手段。

曾在日本工作、生活多年的电商零售业观察者陶源向《天下网商》介绍,如今日本电商的格局是“三分天下”,分别是:亚马逊日本、本土电商平台、品牌自己的网站。通常来说,电商在日本被看作是线下零售的补充,并没有像阿里巴巴这样大规模的综合性电商平台。

即使是日本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电商平台乐天(Rakuten),其2016财年(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全年财报披露的成交总额仅为10.7万亿日元(约为980亿美元),相比之下,阿里巴巴2016财年(2015年4月1日-2016年3月31日)的成交总额就突破了3万亿人民币(约为4761.9亿美元),2017财年,这个数字更是达到了3.77万亿人民币(约为5984亿美元)。日本的消费习惯决定了,每个电商平台都会拥有一些自己的稳定顾客,流量无法集中到某一个平台上。

“所以,日本商家不太理解‘爆款’这个概念。”侨桑表示。在加盟天猫前,他一直为日本企业工作,和日本商界打交道长达12年。最开始,日本的商家都会以乐天的概念来理解阿里巴巴,但当他们听说阿里巴巴的体量时,无不惊叹中国电商的规模。

资生堂和优衣库的“华丽转身”

对于日本品牌来说,中国巨大的市场,以及近年来爆发出的强劲的消费升级势头,固然是吸引它们前来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基于数据和技术、线上线下打通的新零售,可以帮助他们最快触达大量潜在消费者,并帮它们做到许多线下实体店做不到的事。

侨桑指出,他在和资生堂谈合作时,曾为对方算过一笔账。作为一个擅长布局线下的品牌,资生堂已经在中国有了上千家专柜,但是这些专柜多存在于一、二线城市。如果按照这个密度去布局三、四线城市,那么某品牌还得再开出上千家专柜。且不说投入的资本,就管理来说,这也是一个大问题。而通过电商,资生堂却可以轻松辐射到三、四线城市的潜在客户。

资生堂集团发布的2017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中国销售额同比增长181.3%,达到1054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为64亿元),中国已经成为资生堂在全球继日本之后的第二大市场。其中,电商增幅超过了136%,成为带动中国市场高速增长的强大动力。除此之外,作为年轻人发现品牌,实现消费升级的载体,电商和新零售还帮助资生堂实现了消费者年轻化的愿望。

资生堂(中国)DM/EC(数字营销/电子商务)本部长袁立维在接受《天下网商》专访时表示,天猫早已不仅仅是个卖货的场所,而是品牌尝试全渠道销售,体验新零售玩法的重要平台。

比如在2017年天猫超品日,其旗下品牌CPB请了王力宏来做直播。天猫美妆行业小二微知告诉《天下网商》记者,这其实是对眼下“男色经济”的一种响应,也说明资生堂也越来越明显地突破了原本“保守”的风格。

而优衣库等日本品牌,更是尝到了新零售的甜头。陶源指出,优衣库并不是刚进中国的时候,就做得如此风生水起的。2002年,在上海开出四家店的优衣库,只在开业的头几天“生意红火”,随后便一落千丈,之后的多年都一蹶不振。

“原因很简单,优衣库照搬了日本的那一套,而那在中国,是行不通的。”陶源说,当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消费者欣赏的是美邦那样“不走寻常路”的风格,而不是日本消费者喜欢的缺乏个性的“价廉”之物。“那可是一个经济停滞了10年,追求性价比的国度购买的产品,怎么可能打动中国消费者呢!”直到后来,优衣库在中国进行了“快时尚”式的转型,推出了一系列个性化的产品,又改变了运营模式,才起死回生,成为了一个热卖的品牌。

拥抱新零售,在优衣库的转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从2009年起,优衣库便和天猫平台展开合作,尝试了一系列新打法。近年来,优衣库更是以“智慧门店”等方式,优化了原有的物流、仓储、备货等体系。2017年双11,优衣库的销售额一分钟就破亿,截至当天中午12点,其O2O新零售门店自提和门店发货的销售数字,和平常的数字比较,成长了10倍以上。优衣库2017财年年报指出,中国已经成为了优衣库继日本之后的第二大市场,品牌将继续加大在中国市场上对电商的投入,将电商占从目前的10%提升到30%。

明显的变化

在侨桑看来,日本商业讲究的是平衡,呈现的是一种各自为政的业态。经历了上个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的破裂,日本品牌普遍不以扩张为目的,稳健、可持续发展成为它们更注重的目标。“日本遍布着规模不大的百年家族企业,一直以来,他们所做的,就是把产品做到极致,然后静静地摆在街角,等待人们去发现。”

侨桑回忆说,自己曾在日本遇到过一个口碑很好的洗护品牌,登门拜访时,才发现这个百年老字号,竟然是个三代单传的作坊。整个公司只有20多名员工,其中一半是家族成员,一半是邻居。当他们听说中国消费者喜欢自己的产品时,非常高兴,但很快又表示了担忧:“我们的生产能力有限,中国市场那么大,如果我们把产品都卖光了,那拿什么去卖给我们的老客户呢?”

侨桑认为,这是典型的日本企业的担忧,既觉得中国市场有诱惑,又觉得充满了风险。正因为如此,它们也更谨慎保守。比如,有一家日本企业,虽然看到在线直播在中国很火,却不愿意去尝试,认为会影响品牌形象。

在欧美企业工作过多年的陶源则表示,一般来说,美国企业在胜算超过50%的情况下,就愿意去尝试,但是日本企业,只有在这个数字大于70%的时候,才愿意去尝试。这或许也是日本企业做决策,相对而言比美国企业更慢的原因。扬筝提到,天猫方面和宾三得利在合作之前,沟通了整整一年,而美国企业,一般来说只需要3-6个月的沟通时间。但在瞬息万变的中国电商领域,有时,快速的决策,也决定着品牌的生死。

“所以,我在说服日本企业拥抱中国电商时,会从长远的布局去帮他们分析,这也更容易打动他们。”侨桑表示。

最近几年,在日本游走的侨桑明显感觉到了日本品牌的变化。“早些年的时候,我还要大费口舌,向日本品牌介绍阿里巴巴是什么,但今天,它们都知道阿里巴巴很厉害,关心的是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和阿里巴巴合作,更好地融入中国的电商体系。”

日本麦片品牌卡乐比Calbee就是一个生动的案例。因为网红代购而在中国大火的卡乐比,于2016年开设了天猫国际旗舰店,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由于在中国市场上异常受欢迎,品牌打算在在日本新建一个工厂,或者扩充已有的生产线。其中国电商负责人小松立夫为了更好地学习中国电商,多年前已经在上海定居,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

甚至连日本政府方面,都意识到了中国电商的力量。今年年初,日本农业省主动联系阿里巴巴,希望通过电商在中国销售日本米。随后,阿里巴巴方面选择了两款越光米,在天猫的直营平台上销售。据说,新零售也是日本方面未来希望的发展方向。

随着新零售的发展,中国的消费升级得到了极大的体现。很多日本品牌,因为巨大的市场需求,纷纷在中国投建了新的工厂,设备比老旧的日本工厂要先进很多。“现在,日本品牌恨不得把最好的产品都卖到中国来,因为日本人买不起,中国人反而买得起!谁愿意和钱过不去呢!”侨桑感慨。

来源|微信公众号:天下网商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