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城市 GDP 百强榜出炉:你的家乡排第几?

创投圈
2019
08/18
20:09
正和岛
分享
评论

随着各地经济数据披露渐近尾声,中国城市经济竞争格局雏形初显。

21 数据新闻实验室汇总整理各地上半年经济数据,得出 "2019 年上半年城市 GDP 百强榜 "。入榜名单与去年同期相比相差无几,仅去年排名 102 位的河南信阳跻身百强榜单,同一省份的焦作出榜。

01

速览 20 强 : 天津、重庆破万亿,成都增速领跑

身处高峰,前进不易。

单从 GDP 总量来看,最高的 20 个城市依然是熟悉的身影,头部集中效应愈发明显。广东与江苏均有 4 城入围,东莞时隔两年再次挺进 20 强,山东烟台则退居至第 21 名。

21 数据新闻实验室统计发现,TOP20 城市经济总量达 16.16 万亿,全国贡献比高达 35.84%,较去年同期提高 1.2 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

广深持续反弹,实际增速双双超过 7%。名义增速广州更是高达 10.35%,领跑一线。

成都无论名义增速(12.1%)还是实际增速(8.2%)都位居 20 强榜首,长沙、武汉、郑州也较为突出,凸显出中西部地区的 " 强省会 " 特征。

重庆、天津两个直辖市经济企稳复苏,GDP 总量历史首次在半年内突破万亿元大关。其中,天津虽然在 TOP20 城市中增速垫底,但同比已提升 1.2 个百分点。

受进出口拖累,外向型经济较为明显的上海、苏州上半年出现降速,GDP 增速分别为 5.9% 和 6.0%,在 TOP20 城市中仅高于天津,低于全国水平(6.3%)。

继去年代替东莞入围 20 强后,济南今年继续朝前。合并莱芜之后,新济南上半年 GDP 达到 4791.7 亿元,排在第 18 位,相比去年上升 2 个名次。

2018 年全年,万亿 GDP 俱乐部成员已达 16 个。

2019 年将有哪些城市新晋?

目前佛山、济南是最强后备军。除此之外,南通、东莞、烟台、西安、泉州上半年 GDP 总量也突破了 4000 亿。这些城市此前纷纷提出了冲刺目标,如泉州市已多次喊出,力争 2020 年跻身万亿元 GDP 城市行列。

02

百强分布图: 六成来自东部地区,四省无一入榜

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

虽然沿海城市经济增速趋缓,但 GDP 百强城市还是以东部地区为主,主要分布在山东(15 个)、江苏(13 个)、广东(11 个)、浙江(8 个)等几个省份。

江苏 13 个地级市全部入榜;

山东仅日照在 101 名,其余均入围;

广东的广佛深莞均在前 20 强;

浙江入围的城市经济总量除杭州、宁波外,普遍较为平均。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入围百强的城市名单与此前相差无几,但排名变动较为明显。在名次下滑的 31 个城市中,广西南宁下滑 8 位;10 城隶属山东,如东营整体名次下降 7 位,名义增速为负。

与去年同期类似,海南、宁夏、青海、西藏无一城市上榜,甘肃、吉林、山西、四川、云南、新疆也仅有省会(首府)城市上榜。

03

势如破竹:13 城增速逾 10%,近半来自云南

船小好调头,船大好顶浪。

从增速来看,中西部城市遥遥领先。据我们统计,已披露经济增速的 280 个城市中,超过 2/3 上半年 GDP 实际增速跑赢全国(6.3%),主要集中在云南、贵州、广西、安徽等地。不过,基数较小也是原因之一。

在 GDP 实际增速超过 10% 的 13 城中,除福建宁德外均来自中西部,单云南就有 7 个城市增速在 10% 或以上。

城市整体的高速增长无疑加强了云南的地区竞争力。今年上半年,在 31 个省份中,经济增速最快的地区正是云南,GDP 实际增速为 9.2%,高出全国 2.9 个百分点。

受益于工业形势较好,中部地区发展势头迅猛,中部六省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多位居全国前列,GDP 增速亦均在 7% 以上。

名义增速来看,超过 10% 的有 70 城,安徽宣城在所有城市中排名第一,达到 17.9%。百强城市中名义增速最高的则是广东珠海(14.15%),亦是百强榜单中上升位次最多的城市,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 11 位。

04

" 强省会 " 模式,到底是对是错?

上半年 GDP 百强城市名单出来后,很多人都关注到了四川。作为经济总量第 6 的大省,21 个地级市只有成都上榜。

这和山东、江苏等省份形成了鲜明区别,其中江苏是所有地级市全部跻身全国百强;山东只有日照未能入围,而日照也排在第 101 位,内部的发展均衡度明显更高。

以成都为代表的 " 强省会 " 模式,到底是对是错?

1." 陆权复兴 ",内陆正崛起一批明星城市

" 西部城事 " 公号撰文指出:发展不均衡的局面,并不只是四川独有。百强名单中入围城市数量少于 3 个的省份,陕西、安徽、贵州、四川、云南、山西等,没有一个是沿海省份。

而且得注意,就上半年的百城经济增速来看,有两个规律,第一内陆超越沿海,第二领跑的几乎都是省会。

以二十强城市为例,上半年增速超过 7% 的城市有,深圳 7.4%,广州 7.1%;成都 8.2%,武汉 8.1%,南京 8.1%,无锡 7.1%,长沙 8.2%,郑州 7.9%,济南 7%。除了深圳、无锡,其他都是省会城市。

再看增速低于 7% 的城市,包括北京和上海在内共 11 个。其中省会只有杭州,除了四大直辖市外,苏州、青岛、宁波、佛山、南通、东莞,全都是非省会,且位于沿海地区。

可以总结一个规律,沿海的明星地级市光环暂时褪去,增速下滑成了普遍状态,内陆的省会城市正在接棒,成为区域经济的领跑者。

对此有论者解释为 " 陆权复兴 ",它说明强省会策略未必有想的那么糟糕,至少在内陆培育出了一些明星城市。

2. 省会存在感太低,不利于产业竞争

沿海省份的城市发展水平普遍更均衡,内陆省会和非省会的落差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

因为沿海很多城市都是外资外贸起家,那些有港口条件的城市,未必是省会,但能够通过良好的交通区位,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

内陆省份为了争夺产业、人口、外资,必须集中力量办大事,在转移支付、产业布局上向省会倾斜,因此形成一种 " 省会就是内陆的‘沿海’ " 的局面。

至于一些人质疑说,成都、武汉等一些内陆城市,没有省会的身份可能一落千丈,这是颠倒了因果关系。不是因为先有省会身份才发展,而是硬实力在先(地理中心、交通枢纽、靠近大江大河等),才具备了担当省会的资格。

对一些省份来说,没有拿得出手的头部城市,整个省都会缺少引擎。

典型如安徽和江西。安徽靠着做大合肥,近几年发展迅速,合肥成为近几十年来增长最快的城市。而南昌的首位度,至今只有 24% 左右,南昌不够强,导致江西缺少存在感。支持南昌争创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引来不少不屑的声音。

别说内陆,即便是沿海省份,如山东、福建,近几年都在吃着省会不强的亏。

其中山东常年是青岛、济南、烟台三城记,福建是泉州、福州和厦门铁三角。缺少能够位列全国十强的城市,导致在争取政策资源上相当被动。梳理中高端产业的分布,比如集成电路、汽车及其零部件、显示面板三大项,多集中在四大一线,以及成都、重庆、天津、武汉、杭州、苏州、南京等二线城市。

位于内陆的中高端产业,基本都位于省会城市。比如前面提到的合肥,目前已经是京东方在国内最大的生产基地。

产业内迁,必然会优先寻找综合实力最强劲的头部城市,面对省与省之间的竞争,如果不是优先扶持做大区位优势最佳的省会,等于把机会拱手让人。

可见市场规律下的资源要素,总是会向高地集中。

用宁南山的话来说,对没有港口优势的内陆省份,只有 " 用马太效应对抗马太效应,用大城市对抗大城市 ",才能避免被沿海地区全方位虹吸。

这种路径选择,其实无所谓对错,只能说它是一种最不坏的模式,比广撒胡椒面更实用。

当然强省会战略有必要,不等于过度的贫富分化是合理的。对那些地级市来说,仍然需要相应的补偿措施。像广东的省会广州,为了供养落后的兄弟城市,在财政上就牺牲了不少。

结合上半年沿海增速放缓的局面看,如果 " 陆权复兴 " 能持续,内陆将迎来更多机会,省会之外的地级市同样将从中受益。

延伸阅读:

注:

1. 本文统计时间截至 8 月 12 日,统计样本为已发布经济半年报的 282 个城市(州、地区、盟),为方便统计皆以城市统称;

2. 港澳台地区未纳入统计;

3. 百强榜中部分城市 GDP 数值未公布,排名以 2018 年上半年数值计算。

来源:正和岛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