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 40 万头猪,这家超级养猪大户,悄悄冲刺 IPO

创投圈
2019
09/16
18:12
投资界
分享
评论

诞生于河南驻马店,这家 " 养猪大户 " 继续冲刺 IPO。

近日,河南枫华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向河南证监局提交第九期上市辅导报告,第二次冲刺 IPO。早在 2014 年 8 月,枫华种业就开始踏上 IPO 之路,但是一年后终止上市计划,并于 2016 年登陆新三板。2017 年 9 月,东吴证券与其正式签订辅导协议,再次谋划 IPO。

作为国内低调的 " 养猪大户 ",枫华种业的主营业务为种猪和商品猪的养殖和销售。目前,该公司已完成设计母猪存栏 20000 头、年出栏种猪和商品猪 43 万头的生产规模,已投产种猪养殖场实际拥有基础母猪存栏 16033 头,年可出栏种猪和商品猪 28.94 万多头。

枫华种业创始人魏冬青曾公开表示,公司计划在 3 年内在主板上市,并称要将公司市值做到 100 亿元。

左手学术、右手实业,

海归博士后 20 年成 " 养猪大户 "

1962 年出生的魏冬青是从河南农村走出来的佼佼者。除了身为枫华种业的创始人,他另一个颇受关注的头衔是——科学家。二十年来,魏冬青一边做学术,一边经营企业,并且都取得了成功。

他出生于驻马店市汝南县,1985 年由省政府公派留学美国,1987 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进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做博士后研究。曾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蒙特利尔理工学院、加拿大康克迪亚大学、天津大学,现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学。

魏冬青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生物信息学、生物物理学,计算以及理论化学物理学,在诸多生命科学的交叉领域贡献很大。他曾主持过国家 863 项目 - 药物代谢酶 SNPs 与药物的类药性一体化预测软件的研究与开发;以及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完成 5 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 2 个省部级重点项目,现候选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在项目研究,担任各大院校教授、博导的同时,1998 年,魏冬青回乡创办了当时驻马店市泌阳县第一个种猪养殖场,即枫华种业的前身河南枫华种猪改良有限公司。

枫华种业的主营业务为种猪和商品猪的养殖和销售,种猪改良、繁育与推广。根据 2019 年半年报,枫华种业目前已完成设计母猪存栏 20000 头、年出栏种猪和商品猪 43 万头的生产规模,已投产种猪养殖场实际拥有基础母猪存栏 16033 头,已累计为市场提供 40 多万头康贝尔父母代种猪及数十万头商品猪。

2012 年 8 月,魏冬青和潘伟共同出资设立枫华生物科技控股有限公司,魏冬青占 95% 股份。枫华生物科技则是枫华种业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 45.17%。

枫华种业 2016 年 4 月挂牌新三板,截止发稿前,市值 13 亿元。

史无前例猪周期冲击下

2019 上半年净利润下降 168.4%

进入猪年,生猪养殖企业的日子却并不好过。从枫华种业 2019 年上半年年报来看,虽然公司营收有所上涨,但是净利润却大幅下滑。

半年报显示,2017 年、2018 年和 2019 年上半年,枫华种业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3.27 亿元、3.05 亿元和 1.79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 6008.17 万元、-246.65 万元和 -1296.35 万元。

2018 年和上期相比,营业收入下降 6.62%,净利润下降 104.11%,研发费用增加 311.72%;而 2019 年上半年相较上期,营业收入上涨 6.63%,净利润下降 168.4%。

" 公司种猪、仔猪、商品猪等销售价格较去年有所增加及出栏数量增加,导致营业收入同比增加;由于受非洲猪瘟影响各别场区清场,导致成本增加及利润 下滑。" 枫华种业在报告中解释道。

动物疫病是畜牧行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风险。2018 年 8 月起," 非洲猪瘟 " 在中国辽宁、河南、江苏等多个省份多个地区持续蔓延。

受疫情影响,中国迎来了史无前例的猪周期,具体体现在产能下降和价格飙升。

生猪疫病的发生带来的风险包括两类,一是疫病的发生将导致生猪的死亡,直接导致生猪产量的降低;二是疫病的大规模发生与流行,易影响消费者心理,导致市场需求萎缩,销售价格下降,对生猪销售产生不利影响。

自 2018 年 8 月我国发现非洲猪瘟疫情近十个月以来,我国生猪存栏减少超过 7000 万头,达到近十年以来的低位。

与此同时猪肉价格也坐了一把过山车。2019 年上半年,国内猪价呈现先跌后涨走势。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今年 2 月猪肉出厂价格跌至近 15 元 / 公斤,批发价格跌至近 18 元 / 公斤。伴随生猪供给的持续减少,自 3 月起猪肉价格开始稳步攀升,9 月 16 日,全国外三元均价为 27.62 元 / 公斤。

为了应对疫情,目前枫华种业正在把现有种猪场改造为 " 母猪场 + 育肥场 " 两点式饲养模式,仔猪断奶后全部从母猪场转出至育肥场,各个育肥场均采取 " 全进全出、定期消毒 " 的安全防疫措施,有利于切断病源,控制疫病。

上市猪企靠 " 养鸡 " 赚钱

净利润最大差距近 30 亿元

在超级猪周期下,行业集中度正在不断提高。

一位关注养殖行业多年的分析人士认为,养猪龙头短期业绩下滑更多受行业周期及疫病影响,并不影响公司竞争力,也不影响生猪养殖行业加速整合、龙头集中度提升的成长逻辑。

从已经公布的上半年上市猪企经营数据来看,行业可谓冰火两重天,经营净利润最大差距近 30 亿元:温氏股份净利润 13.83 亿元 ,*ST 雏鹰净亏损 15.18 亿元。

作为国内最大的养猪企业和创业板指数权重最大的股票,温氏股份的业绩表现颇受投资者关注。8 月 21 日,温氏股份交出了一份看上去很漂亮的半年度 " 成绩单 ":公司营业总收入 304.35 亿元,同比增长 20.2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3.83 亿元,同比增长 50.76%。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温氏股份上半年净利润仅 6.3 亿元,同比下滑 28.32%。

温氏股份之所以能在 2018 年继续保持较强的盈利能力,事实上跟 " 猪 " 无关,而主要得益于公司近年来对 " 鸡 " 的重视。

数据显示,最近几年,温氏股份鸡肉类产品对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贡献稳步提升,从 2016 年的 31.32% 升至 2018 年的 34.87%。2018 年,公司鸡肉类贡献的利润超过猪肉类,占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的 52.75%。

温氏股份表示,将持续加大对养鸡行业的布局,通过养殖的多样性,以抵御行业周期带来的经营风险。

在 " 超级猪周期 " 面前,猪企都难独善其身,养猪大户们都不例外。另外一家 A 股养猪大户牧原股份上半年营收 71.6 亿元,亏损 1.56 亿元,同比下滑 97.95%,亏损达到历年同期最大。牧原股份表示,亏损主要是由于非洲猪瘟引起今年第一季度猪肉销售价格过低导致。

而另一家曾被誉为生猪养殖第一股的雏鹰农牧,则直接沦落到即将退市的窘境。8 月 19 日,深交所发布公告,7 月 5 日至 8 月 1 日,ST 雏鹰的股票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1 元)。根据相关规定,深交所决定 ST 雏鹰终止上市。

ST 雏鹰也成为自中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之后 A 股历史上第二支 " 破面值 " 退市的公司股票。

ST 雏鹰成立于 1988 年,其核心业务包括生猪养殖、粮食贸易、互联网三大板块。此前,该公司多次深陷饿死猪、债务肉偿等舆论风波。在退市整理期,*ST 雏鹰披露了在 A 股的最后一份半年报。表现十分惨淡,上半年巨亏 15.18 亿元。此外,公司生猪产品营业收入为 1.84 亿元,营业成本高达 5.63 亿元,毛利率为 -205.39%。

猪价一飞冲天,某养殖户算了一笔账,如今养猪净利润最高可以达到 1600 元,利润率超过 100%。有人惊呼,养猪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

不过从上市猪企的表现来看,非洲猪瘟带动了猪肉价格大涨,但这显然并不意味着所有上市猪企都能同时享受到本轮价格大涨带来的量价齐升机会。后期养猪企业能否借势大打一把翻身仗,还要看公司实际出栏数据以及出栏生猪重量。

来源:投资界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