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金所“ 8 折”上市,神秘富豪赚走 70 亿

创投圈
2020
10/31
19:54
郑玄
分享
评论

 

成也网贷、败也网贷,陆金所想要守住 2000 亿的市值并不容易。

陆金所,曾经的明星独角兽,低调登陆美股市场。

10 月 30 日,陆金所在纽交所挂牌上市,发行价为 13.5 美元 /ADS,处于此前确定的 11.5-13.5 美元定价区间顶部。按照发行价,陆金所 IPO 募集资金 23.6 亿美元(无绿鞋),上市后的市值将达到 330 亿美元。

这也将成为中国创新经济公司流血上市的又一案例。陆金所最近一轮股权融资发生于 2018 年,当时投后估值达到 394 亿美元,而根据胡润今年 1 月发布的《2019 胡润中国 500 强民营企业》,陆金所以 2700 亿元(约 404 亿美元)估值高居第 18 位。

受美股大跌影响,陆金所上市首日以 11.6 美元低开,较发行价下跌 15.6%,但此后略微收复失地,首日收于 12.85 美元 /ADS,较发行价下跌 5%,目前总市值 313 亿美元(约合 2095 亿元人民币),勉强守住 2000 亿元整数关卡。

相比上市后市值倒挂,这家明星独角兽更需要担忧的,是在去网贷的背景下,陆金所其他的业务是否还能撑起高达 2000 亿元的市值。

成也网贷,败也网贷

陆金所以 P2P 起家,很长一段时间陆金所与 P2P 可以画上等号。2015 年三季度陆金所超过美国 Lending Club 成为全球最大的 P2P 平台,但随着监管趋严,过去几年陆金所一直在尝试多元化发展。

2015 年,大量资金涌入 P2P,嗅到政策风向的陆金所却悄悄调转船头,强调要做金融产品的开放平台。时任平安集团总经理任汇川当时对外称,除了 P2P,陆金所还有 C2C ( 个人持有金融资产转让 ) 、B2C(企业和个人间金融资产转让)和 B2F ( 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资产转让 ) 。

因 " 三降 " 要求,陆金所近几年加快缩减 P2P 规模。根据招股书,截至今年二季度,陆金所网贷资产规模从去年同期的千亿降至 478 亿元,在陆金所管理的全部客户资产中已经降至不足 13%。而在 2017 年 P2P 业务达到巅峰时,陆金所网贷资产总量高达 3364 亿元,占管理客户资产的 7 成以上。

" 去 P2P" 让陆金所的增长神话戛然而止。2018 年陆金所营收 405 亿元,实现净利润 136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50% 和 120%,亮眼的成绩也让投资者给出了近 400 亿美元的高估值。但 2019 年和 2020 年上半年陆金所的营收增速下降至 18% 和 10%,利润更是不增反减,在两个报告期内均呈负增长。

目前,陆金所主要业务分为零售信贷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其中零售信贷业务依然占陆金所收入构成的绝对大头,2020 年上半年陆金所实现收入 215 亿元,零售信贷服务费占收入的 95% 以上。

在零售信贷业务方面,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陆金所的累计借款人数为 1340 万人,管理贷款余额为 5194 亿元,近 7 成用户为小微企业主。陆金所的借贷资金 99% 来自第三方,称已与超过 50 家银行、信托和保险公司合作,信用风险敞口仅为 2.8%。

在财富管理业务方面,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财富管理平台注册用户数达 4470 万人,活跃投资客户数达 1280 万人,客户资产规模达 3747 亿元,其中网贷以外的新产品占比达 87.2%,存量网贷产品占比为 12.8%。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疫情的缘故,今年上半年陆金所逾期率明显上升,其中无抵押贷款逾期率从 2019 年底的 1.8% 上升至 3.3%;有抵押贷款逾期率从 0.6% 上升至 1.4%。随着疫情平复,今年三季度陆金所逾期率有所下降,无抵押和有抵押贷款的逾期率分别回落至 2.5% 和 0.9%,但仍高于 2019 年底的水平。

虽然陆金所的财务表现不乏亮点,但不论是营收、利润还是长期业务,陆金所都缺乏像蚂蚁集团一样的想象空间。对于当年重金押注的投资者来说,陆金所当下 320 亿美元的市值和仅有 17 倍的 PE,显然很难让他们满意。

但赶着资本市场的余热登上美股的末班车,在国内去 P2P 的背景下,可能已经是投资人和大股东平安集团当下最好的选择。

24 天上市,神秘香港富豪赚走 70 亿

从 10 月 7 日披露招股书,到 10 月 30 日完成敲钟。陆金所 24 天内闪电上市,与过去四年在资本市场进退两难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2015 年平安集团完成对陆金所的股权架构梳理,将包括平安普惠、网络投融资平台 ( Lufax ) 和金融资产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 Lfex ) 等主要资产装入注册在开曼群岛的海外实体陆金所控股,当时有消息人士对媒体表示,陆金所加快了上市时间表,从此前的 " 最快 2017 年 " 调整为 " 争取 2016 年 "。

但因为监管对 P2P 态度的变化,陆金所上市路一拖就是 4 年,不仅上市时的市值相比 2 年前最后一轮融资时打了 8 折,融资额也从 2018 年计划的 50 亿美元腰斩。

根据招股书,2014 年底从平安集团拆分独立后,陆金所控股 5 年来一共完成 4 次融资,包括 3 轮股权融资和 1 轮面向 C 轮股东的可转债,融资总额超过 45 亿美元。

如上图所示,A 轮和 B 轮的投资者,包括郑和资本、平安旗下创新资本、鼎晖投资,以及中银投、正大集团、国泰君安证券等,按照发行计算上市后的回报都在 100% 左右。C 轮投资者则遭遇上市流血,持有的股票目前已经折价 10%-20%。

由于 2014 年成立时起点较高,过去几年陆金所巨额融资背后,出让的股权却少得可怜,上市后平安集团和平安管理层成为最大的赢家。

根据招股书,平安集团和平安高管持股平台分别持有陆金所 42.3% 和 42.7% 的股权,按照发行价计算,市值分别达到 139 亿美元和 140 亿美元。

投中网注意到,陆金所上市以后,郑和资本董事长兼创始人罗肇华成为平安系之外最大的赢家。招股书显示,罗肇华持有上市前的陆金所 3.4% 的股权(约合 7568 万 ADS),按照发行价计算价值约 10 亿美元。

公开资料显示,罗肇华在高盛工作多年,曾主导戴姆勒克赖斯勒对三菱汽车公司 30 亿美元收购案、为平安增持深发展银行筹集 25 亿美元。成立郑和资本后,罗肇华与平安集团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在平安集团旗下陆金所、平安好医生担任董事。去年 12 月,罗肇华曾一口气减持平安好医生 2250 万股套现 12.76 亿港元。

网传罗肇华有 " 超级富豪财务军师 " 之称,指后者是高盛首批训练出来,专为华人超级富豪服务的私人银行家,与郑裕彤、李兆基、郭德胜、郭鹤年、刘銮雄等香港富豪交往甚密。

来源:投中网 郑玄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