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破产与特斯拉股票暴涨

创投圈
2020
11/21
19:31
宋光辉
分享
评论

之前,评级为 AAA 的省级国企华晨集团债券违约,引起市场关注。作者针对其中存在的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即控股集团由于报表扭曲从而评级被高估的情况进行评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相关文章《从浓眉大眼的 AAA 国企华晨违约,来看财务报表分析中的坑》。

今天,又得知华晨集团宣告,正式破产。债券投资者恐怕血本无归。让人唏嘘不已。然而,就在今日,华晨集团旗下两个上市公司突然大涨,或许市场预期,华晨集团后续将会处置这类资产,从而资产会被转让到更有经营能力的人手中。

与此同时,今年全球的资本市场还发生了另外一件重大的事情,就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龙头与形象代言人特斯拉的股票连续暴涨,股价在一年的时间内从 100 美元涨到 500 美元,达到疯狂状态。

特斯拉的市值一度超过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企业日本丰田。很多对冲基金难以理解汽车行业的发展新形势和特斯拉的商业模式,一再坚持做空,最终输得底裤朝天。

华晨的落寞与特斯拉的狂欢,实际上是同一事物的两面。

推动事物走向的背后因素是时代的变迁,即汽车行业从燃油车时代迈向新能源时代,而特斯拉,既是时代变迁的幸运者,本身也是推动时代变迁的英雄与力量。

同样的事情,曾经发生在手机行业。

当手机行业从传统机时代迈向智能机时代,诺基亚黯然离场与苹果手机的笑傲江湖形成鲜明。传奇人物乔布斯的个人经历,使得手机行业的时代变迁,更富戏剧性。

据传闻,当苹果公司推出跨时代的智能手机时,诺基亚的 CEO 曾经在内部会议上拿起苹果手机,感叹连诺基亚都生产不出来这样高质量的产品。这个时候,诺基亚虽然称赞对手,但是话里言间,也透露出某种程度的对于对手的轻视。

在当时,诺基亚仍然占据全球手机市场最大的市场份额,产品性能稳定可靠,有非常好的用户口碑,公司的技术储备与人才储备也非常充裕。诺基亚面对才进入行业的新手苹果公司,更多的是一种后生可畏的感觉。怎么也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自己的霸主地位就被乔布斯领导下的苹果公司取代。

特斯拉的成功,体现出来对苹果的致敬,某种程度而言,马斯克在模仿乔布斯的发展路径并且取得成功。

在当前,特斯拉的成功不仅仅只是技术创新的成功,也是市场营销的成功。

特斯拉成功的重新定义了汽车这一品类,并且对产品进行更强的标准化,并且成功的将特斯拉品牌置于消费者心智当中,成为这一品类的第一品牌。

有了苹果之后,原本的手机高端低端的定位失去了意义。

手机恢复了其实用的科技产品的属性,之前潜伏在手机之上的奢侈品属性彻底丧失。从直观来讲,购买苹果手机就已经足够高端,再去购买 8848 等高价位手机,拿在手上让人显得尴尬。

特斯拉也是如此,每次推出一代产品。产品不做过多的细分,就是一个标准,就像苹果手机从第一代到如今的 IPhone12。这种标准化,既使得用户免去了选择的烦恼,也使得用户的攀比失去客观基础。

传统的汽车行业里,汽车在性能方面多年里没有太多的技术进步,竞争的核心是市场营销的品牌树立。不同品牌不同档次的车,在事实上将使用者进行了阶层划分。

即使以作者这样的对于汽车品牌没有太多研究的人士,通过各类信息的灌输,也形成了 " 成熟稳重的企业家的奔驰,政府高官的奥迪 A8、暴富新贵的宝马,富二代的法拉利跑车,经济实用者的日系车 " 的认知。

作者的这种品牌认知或许偏颇,但的确是普通非汽车行业人士的认知,而这对于用户购买汽车产生重大影响。

如果从品牌角度而非从技术的角度,去理解特斯拉的创新,或许我们更能够认可特斯拉的成功和前景。或者是受到《定位》一书的影响,作者一直认为,作为面向大众的消费品,品牌才是关键,品牌就是 " 民心所向 " 的力量大,技术只是确立品牌的一种力量而已。

除非是日新月异且非常硬核的技术领域,否则技术的护城河,远没有品牌的护城河宽且深。

因此,特斯拉是高举技术创新的旗帜,虽然其在电动车方面的技术的确是一流的,但是实际上却是以技术创新为营销手段,树立起来新潮、个性、热爱科技,崇尚实用的消费者群体画像认知与强大的品牌。

特斯拉树立品牌的方式也很值得借鉴,作者将其称为是立德式立功。

就是马斯克立德,树立起强大的个人道德力量,用以感染用户群体及社会大众。马斯克的个人经历,各种吸引眼球的事件,大众媒体的报道,马斯克成功的取代乔布斯,成为新一代的推动人类进步的创新者和企业家的典型。

创业者先立德,然后再将这一个人品牌嫁接到产品当中,通过立德来立功。这个做法有点" 刘备 "。国内的格力董小姐,销售出身,一直高调出台,时时高举" 中国制造 "的大旗,其实也在用这招。

最终,特斯拉成为家喻互晓的而且是和传统汽车不在一个领域的新品类的品牌。特斯拉的强势品牌确立之后,对于传统汽车企业百年以来树立的品牌,就是一种摧枯拉朽式的毁灭打击。

作者有个好朋友,近期聊到想要购买新车,最终选择特斯拉。他之前开的是奔驰。但是从能耗成本等各方面考虑,决定购买新能源汽车。立刻想到特斯拉。关键是他认为,特斯拉虽然并不贵,只卖 28 万元,但是却没有让人体会到比驾驶奔驰差劲的感觉。

作者当时开玩笑道 :" 那你是用 28 万元的钱就装到了 100 万元的逼了。" 这才是特斯拉的真正牛逼之处。这个现实的案例,估计会让奔驰、宝马等传统品牌的汽车企业瑟瑟发抖,担心自身重演诺基亚的命运。

回到主题,华晨债券的违约,其实很大程度与华晨集团本身的状况无关,这是一个行业的普遍性问题。华晨是众多传统汽车企业的代表,未来传统汽车行业里面,在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企业陷入困境,债券违约或是股价暴跌。(此处不构成投资建议)。

行文至此,作者也隐约体会到自己一直以来了对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担忧。我国当前国内的经济发展,比较重视有形资产的投资,相对忽视对于无形资产的投资。

在国民经济统计里,很多用于产生无形资产的投资,却是一种消费,是将资金用于招聘高端人才,高端人才通过市场营销、科技等方面的创新,推动经济的进步发展。

有形资产的投资,更多的是推动线性的进步。

比如从 4G 到 5G, 就是一种线性的进步。线性进步是在原有的框架下边,细小的稳定的进步。而马斯克推动的在地球周边发射上万颗卫星,再由这些卫星形成通迅网络,取代现在 4 或 5G 网络,一旦成功,将会对现有通信设备制造商形成致命的打击。

这种类型的创新,必须依靠于人才。

而一旦想到,当前众多清华北大苦学多年,却无法对口就业,被迫大量投身于中小学教育。当然,主动出于兴趣和理想而投身于中小学教育的,另当别论,作者对于这些人员表示认可与尊重。

关于这一点,作者一直提倡国家炒股,通过股市将资金导入到上市公司和创新企业,让这些高端人才能够获得资金支持用于创新创业。

事实上,没有美国股市等金融市场的支持,马斯克早就完蛋了。

然而,受制于传统意识的束缚,中国大量的资金用于基建的投资,致使传统基础设施出现过剩,于是今年推出的新基建概念。

而无论老基建,还是新基建,投资的都是物,而不是人这类新经济发展中最关键的生产要素。最终的结果是:

美国投资了特斯拉,培养和收获了马斯克及一众科技营销等高端人才,

中国则投资了特斯拉在上海办厂所需的基础设施及充电桩,培养和收获了熟练的民工。

虽是双赢,孰优孰劣?

来源:结构化金融 宋光辉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