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波「中国版 Clubhouse」来了,互联网笑贫不笑「抄」

创投圈
2021
02/26
19:24
冷思真
分享
评论

抄袭有多严重?

郭敬明和于正因为自己曾经的抄袭行为,在多年之后依旧要面向观众、读者道歉,接受批评;抄袭、照搬的电视剧和综艺节目,一经播出就会迎来大批的抵制声音和低分评价;这两个字更是原创音乐人的耻辱柱,音乐制作人的抄袭行为只有被证实一次,这个负面的阴影就会伴随他一生。

保护原创的声音在这种反抄袭的浪潮中越来越大。但万事万物总有意外,在互联网,抄袭似乎就是一件会被鼓励的事?

一起抄袭 Clubhouse

Clubhouse 的热度在降,不管在朋友圈还是其他社交平台,专注谈论这个 app 的内容都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茬接一茬的模仿者。

或许叫作模仿者还有些过于客气了,我们可以给他们一些更具体的名字,例如像素级复刻大师、骨灰级致敬专家、先锋产品应用者 ……

在 Clubhouse 在中国有一定知名度后,就有媒体预言「中国版 Clubhouse 军备竞赛即将开始」。互联网博主阑夕在马斯克 Clubhouse 分享的第二天就表示:「看朋友圈各家大厂产品经理的动态,年后预计会有 5 个以上的中国版 Clubhouse 上线。」

这个猜测可能还是过于保守了,盯着 Clubhouse 学的绝不只有 5 个。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约有 270 家企业发布过语音社交相关产品,其中如递爪、Meet 之类的产品都是已经做了一段时间的语音社交产品,有自己独有的风格。但近期激增的语音社交产品,几乎都是 Clubhouse 的模板风格。

抢跑的是直播应用映客。其创始人拉来了创投圈的朱啸虎、周亚辉在新应用「对话吧」上做了一次讨论——在中国能做成一个 Clubhouse 吗?这款产品可以说处处都是 Clubhouse 的影子,产品界面和模式都和 Clubhouse 非常相似。

值得一提的是,创始团队对这个 app 诞生的过程毫不遮掩,非常坦荡地进行了分享。在 36kr 的采访中,对话吧项目负责人江宇航表示这个项目 2 月 3 日立项——这是马斯克分享爆火后的第二天。4 天的开发时间,2 月 8 日测试一天,2 月 9 日就提交了第一个版本,2 月 10 日就已经在各大应用商城上线了。

这就是这个速成应用的样子,大家可以留意一下左边对话吧截图第三排名叫「喝多了」的用户头像,因为我们马上就能在微信像素级复刻的小程序中看到这个图标了。

图片来自:开菠萝财经

这个小程序可以直接说是山寨版,除了 UI 一致外,连名字都叫作「Clubhorse」,和原版仅有一字之差。Clubhorse 的开发者接受 DoNews 采访时解释,这个名字的灵感其实来自成人喜剧动画《马男波杰克》。

要不是我知道《马男波杰克》没有这么个情节,我都要以为连 UI、创意都是动画片得到的灵感了。尽管这个小程序上线半天后就被暂停服务了,但据传上线的极短时间就已经有了几十万的用户,只能说小程序累积用户真的快,Clubhouse 看了都羡慕。

Clubhorse 开发者也迅速做出了反馈,在这之后将小程序改成了「Clubchat+」。

目前,这个小程序仍处于无法使用的状态。

同样很像(抄袭)的还有 Capital Coffee,这个产品是鲸准做的,和 Clubhouse 的最大不同就是原版本左上角「All room」变成了「咖啡馆大厅」。在见实分享的 Capital Coffee 诞生原因时,鲸准 CEO 柴源表示自己春节前和其董事长刘成城(36kr 创始人)说做一个,这个初一开始做的 app 在 21 日就开始了内测。

在这几个知名模仿者外,还有一些因为团队运营能力没那么高调的应用,例如 App Store 里的新应用 Now、举手、聚聚和 Clubhouse 也几乎长得一模一样,哪里有热点哪里就有的孙宇晨也说要投资语音社交应用 TWO,打造中国版 Clubhouse。

将这些非常相似的「新」产品称为「Clubhouse 的中国学徒」,也是非常客气了。

当然,也有一部分行业人士就认为这些抄袭产品的存在还是有积极意义的。他们认为这些抄袭的产品就像是盗版资源一样,让更多用户用更低的门槛体验到了当下最热的社交产品,单纯批判这些产品其实也过于狭隘了。

 

不要因为太骄傲而不去抄袭

对话吧项目负责人江宇航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速度很重要。」其应用最重要的策略就是引进各行各业的头部大 V,高举高打。

Clubhorse 小程序上线的时候不只有山寨产品,还有飞奔而来的山寨创始人们。雷军、马化腾、马云都在上面有账号,还有人在房间中迎来了「马云第一次在线演讲」,后面发现是马云之前演讲的录音。

Capital Coffee 所属公司的 CEO 表示自己是春节前两周用上 Clubhouse 得到了灵感。从制作到推出都在打时间差:「当时还想着等几天再发,成城(董事长)说不能再等了。」

图片来自:见实

如果是文学、音乐界打击抄袭的人来到了互联网,很可能会因为天降的大饼砸得晕乎乎。在这里,你不需要文章调色盘(抄袭认证重要工具),也不需要音轨对比,只要找几个产品创始人接受采访的文章,就能从他们嘴里听到毫无掩饰的产品路径—— Clubhouse 火了,所以我们上了。

打击抄袭的人可能会非常疑惑:「你们这是抄袭哎!怎么感觉完全不想遮遮掩掩,还要高举高打,迅速入侵,占据有利地势。」

很大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行业真的没什么保护原创的氛围,用抄袭打败创新,用规模赢得胜利本身就是常见的做法。甚至可以说,目前的互联网基本是一个没什么专利保护意识的领域,这里有商业模式,有运营手段,有爆火产品,但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应用。

 

图片来自:Techno FAQ

在这一点上,行业巨头们都开了个「好头」。

Facebook 就是以超强的侵略性「抄袭」竞争对手的一切优点的巨无霸产品,从复制 Twitter、Snapchat、抖音、Houseparty。在 Facebook 的一个内部团队甚至有一个信条,「不要因为太骄傲而不去抄袭」(Don ’ t be too proud to copy)。

尽管 Facebook 诸多功能抄得世界人民人尽皆知,也没多少人能以身作则抵制抄袭应用。你的社交关系都在这里,你的内容沉淀在这里,和这些使用习惯的方便相比,抄袭这点小小的瑕疵似乎无关紧要。

甚至就连被抄的人也对此心知肚明,甚至宽容这一切,因为这是互联网游戏的一部分。被 Facebook 抄袭模仿的创始人 Houseparty 就曾对媒体表示:「我对抄袭没有意见,这是一种生意,但它太让人分心了。」

这不是一家巨头正在做的事,Google 曾被报道它们跟踪那些在其云计算平台上拥有良好数据的初创企业,发现最有价值的企业,然后对它们进行投资(或者抄袭)。这些美国大型科技公司正在做的事情,国内互联网公司一个没落下,抄袭、并购、投资,保持集团的影响力。

还有人觉得应用本身就是没有门槛的,因此抄袭很难界定。Quora 和知乎,Musical.ly 和抖音,绿洲和 Ins,他们最初被冠上「中国版」的名字,后来很可能风头盖过原版,甚至收购原版。

现在舆论可能更为严苛,大厂爱惜羽翼,也会努力规避此类行为。但抄袭门槛太低了,中小开发者一样会上。

前不久的消除大西瓜后,你看到了多少款相似的游戏,其中仅做了元素的修改。而且因为这类游戏太多,存在时间太久,你似乎很难指责这些人抄袭,他们只是借鉴了点小创新。

还有小游戏刚开放给第三方开发者时的「物理弹球」模仿者们,据传其中一位大学生开发者凭借自己抄袭的小程序瞬间财富自由,潇洒离场。我们还曾采访过诸多开发者,他们都面临过抄袭的困扰。甚至有一位开发者甚至被一位没有系统学过前端知识的人抄了,代码的扒窃只是对方的一次尝试实践。

互联网的维权路?有这条路吗?

互联网可以提供服务。服务模式、产品形态、运营手段其实往前看都能找到类似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难去指责他人抄袭。

当然,软件著作权的保护还是有的,只是它过于慢也过于麻烦了。很多产品开发者会选择申请软著和注册公司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软著申请麻烦,产品更新也需要随之进行软著更新是很多开发者的「拦路虎」。在互联网这种一周时间都能决定胜败的领域里,申请软著的时间成本太高了。

也不是没有维权的人,只是大部分也得不到正确的反馈。

Snapchat 创始人的妻子米兰达 · 可儿曾对媒体吐槽:「Facebook 不会创新吗?非得抄我未婚夫的创意?」但这止不住 Instagram 的 Stories 功能越来越受欢迎,而 Snapchat 股价一路走低。

网易云音乐指责酷狗抄袭的微博更是各执一词,你说我抄了你 UI,他说自己早就注册了专利。哪怕 2018 年,网易云音乐曾以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为由起诉了酷狗,后来也被法院按撤回起诉处理。争到最后,双方什么都没得到,用户依然继续用,两边只剩「笋」的话题度。

但哪怕是在抄袭不算啥的互联网,也有产品和团队付出了代价。

腾讯曾经上线过一款效率阅读产品——立知。这款得有邀请码才能使用的产品最初在朋友圈火过一阵,之后就立刻被即刻的人指责抄袭,即刻方工作人员表示腾讯应用宝团队曾以提供接口为由,邀请即刻入驻应用宝,但转头就对即刻进行了抄袭复刻,推出了腾讯立知。

就在抄袭说开始流传时,腾讯立知很快下线。腾讯表示,立知 app 的功能引起较大争议,暂停内测,下架整改。而腾讯之前就入股的即刻也在各个方面进行了回应,其 CEO 瓦恁就在朋友圈中表示「腾讯是我们的股东,而且也一直对我们帮助很大。」

这次维权的成功是因为大公司开始爱惜羽翼了,腾讯不想被再说抄袭,所以下架了有抄袭嫌疑的应用,叫停了有洗稿嫌疑公众号的投资。

还有成功的案例是产品发展的很成功,能花钱了结的争议就尽快处理掉。看过《社交网络》的人都应该记得一个情节,在哈佛大学想做一个社交应用的文克莱沃斯兄弟请了扎克伯格帮忙写代码,开始进行的很顺利,后期扎克伯格则开始想方设法摸鱼,迟迟不交代码。

2010 年 Business insider 则曝光了更多当时的情况,扎克伯格在给一个朋友的通话中表示:「有人已经在开始做约会软件了,但他们犯下了一个错误哈哈。他们请我来给他们做这个网站。所以我会拖延他们,这样在 Facebook 出来时他们就来不及了。」

文克莱沃斯兄弟

类似的指责从 Facebook 诞生之初就一直存在,但在 2009 年,Facebook 才掏出 3100 万美元了结了这桩涉嫌抄袭创意官司。当时,Facebook 的用户规模已经领先了文克莱沃斯兄弟的社交应用 ConnectU 好几个身位。

在互联网,抄袭似乎是一件很安全的事情,没有开发者会找上门。或者说,当他找上门的那一天,说明你已经很成功了,这时候搞定抄袭的小风波对你来说似乎不成问题。

图片来自:eWISE

当巨头靠着规模效应模仿对手,站在山头干掉一个接一个的挑战者;当中小互联网模仿大火应用,想寻求融资和关注打造一个同样估值的产品;当一个大火产品在半天之内就被扒窃、分解、模仿,然后看着仿照者更受欢迎。

我们似乎不得不承认,自己真的活在了一个抄袭根本没什么影响的互联网世界了。我们唯一能确定的是 Clubhouse 绝不会是最后一个被抄袭的应用。

来源:爱范儿 冷思真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