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 亿,宁德「新赌王」曾毓群

创投圈
2021
06/17
19:48
邱处机
分享
评论

王"、"新晋香港首富",一系列亮眼的头衔围绕着最近这个出圈的男人,他就是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

短短十年,曾毓群将宁德时代从一家初创企业打造成全球动力电池龙头企业。

截止目前,宁德时代的市值已经突破万亿。按照曾毓群24.5%的持股比例,他的身价接近2500亿。

从一个农村少年到千亿富豪,曾毓群的人生经历堪称传奇。

作为当下创业板市值最高公司的掌门人,曾毓群为人低调,几乎不接受媒体采访。如果不是这次超越李嘉诚成为香港首富,他的名字可能还只是被业界所知。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试图从公开资料和曾毓群身边人士访谈中找到一些细节,逐渐勾勒出曾毓群的人生轨迹。

美团王兴曾在饭否上透露,一位宁德时代早期投资人第一次去曾毓群办公室时,被墙上"赌性更坚强"的字画所震惊。

这位投资人问为什么不挂"爱拼才会赢",曾毓群正色回答道,"光拼是不够的,那是体力活;赌,才是脑力活"。

一位宁德时代内部人士在接受《棱镜》采访时表示,曾毓群的乡土情结非常强烈,想为家乡做点事,但不愿只是捐钱捐物,只有搞出一个产业,才能真正造福家乡。

另一位熟悉曾毓群的朋友还透露,曾毓群喜欢看武侠小说,是一个十足的金庸迷。

他不喜欢乔峰,也不喜欢张无忌和郭靖,认为他们太正派和霸气外露。但惟独喜欢令狐冲,喜欢他的亦正亦邪,不走寻常路。

回看曾毓群过往的经历,"亦正亦邪"一词同样也能用在他的身上。

不断学习、专研技术、侠肝义胆、造福家乡,是他的正。

不甘平庸、嗅觉灵敏、剑走偏锋、赌性坚强,是他的邪。

如此亦正亦邪,方才成就今日之曾毓群。

01

鲤鱼龙门

在福建省宁德市区南20公里处,有一座海拔1048米的凤凰山,因山顶尖耸如凤而得名。山前有一个小村庄,因处于凤凰山口,被叫做岚口村。

村子虽然不是很大,但依山面海,花草丛林,不胜美丽。村内外景点众多,有岚口教堂、圣水洞、通天洞、炊云寺,还有一个陈家洋山顶水库。

岚口,曾姓的村民居多,且多是清朝初期从毗邻的罗源县迁入。现在这里只有几百户人家,村里多是基督教徒。

1968年3月,曾毓群便是出生在这个小山村。

曾毓群小时候家境贫寒,兄弟姐妹众多,他的父母是当地的普通农民,没有什么文化,也就父亲曾庆长当过村里的会计。

有一次,曾父让曾毓群下地干活,结果没多久,他的手掌就被磨出了手泡。曾父问他,是想读书还是种地,他回答说,想读书。

家境的贫寒,劳动的辛苦,无一不督促着年少的曾毓群奋发图强,寒窗苦读。

"他很聪明的,又刻苦,中学考试成绩一般都是班里的前五名"。曾毓群的亲戚这样描述他的学习。

就这样,皇天不负苦心人,初中毕业的曾毓群考上了福建省首批重点中学之一的宁德一中,日后宁德时代的副董事长兼总裁黄世霖便是他在宁德一中的同班同学。

上了高中的曾毓群也没有松懈,更是提前在1985年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工程系。

这一年,他17岁。

那个年代,从偏远的小山村走到名校读书,曾毓群跨过了人生第一道龙门。

令人唏嘘的是,红杉资本全球合伙人沈南鹏也在同年考入了交大数学系。但可惜的是,两人在大学四年从未谋面。

曾毓群在今年4月交大建校125周年活动上回忆到,他很感谢母校的培养,交大自由的氛围让他可以自主选择喜欢的课程,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

虽然日后曾毓群从事的行业和船舶专业无关,但是交大工程思维的训练奠定了他未来技术研发的基础。

大学时的曾毓群虽然是个理工生,但他的兴趣爱好也很广泛。不但喜欢诗词歌赋,还经常去隔壁的华师大参加舞会,诸多校园活动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据曾毓群回忆,大学四年虽然经历了很多,但让他印象最深的,是1986年大二时参加的一次活动。

在那次活动上,刚从宁德小城步入上海没多久的曾毓群,见到了很多优秀的校友学长。这些学长在各个领域都有所建树,看着他们在台上侃侃而谈,台下的曾毓群备受震撼。

也许在那个时候,一颗事业的种子便在他的心里深深埋下。

02

苦练内功

在武侠小说里,很多门派的精英弟子在经过武功考核后,才能被允许闯荡江湖。再经过一番历练和成长后,才有机会成为门派的掌门人。

认真观察曾毓群的成长路线,我们能看到相似的影子。

1989年,曾毓群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被学校分配到福州的一家国企工作。在当时,这可是许多人艳羡的金饭碗。

可能是不习惯国企的工作氛围,可能是提前嗅到了改革的春风,也可能是想学习更加先进的技术和工程管理。

在福州工作三个月后,曾毓群做出了人生第一次"赌博",辞职南下东莞,进入一家外资工厂当技术员。

这个消息当时在曾毓群的家乡引起了轩然大波,村民们不太理解曾毓群为什么放弃这么体面和稳定的工作,跑到外地打工。

但曾毓群就像自己喜欢的令狐冲一样,笑看他人,不走寻常路。内心笃定的他,不会轻易受别人影响。

尽管家人再三反对,在买了一张南下火车票后,曾毓群毅然决然地背起行囊,只身一人前往东莞。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两年后,他的老同学黄世霖也辞去宁德市的公务员工作,追随曾毓群去了同一个公司。

曾毓群去的这家公司叫新科电磁厂,其母公司SAE是日本TDK设在香港的全资子公司。新科专门为电脑硬盘生产磁头,当时全球70%以上的硬盘磁头都是由它供应,年营收高达10亿美元。

这样看来,曾毓群当时的选择也不是一时冲动,新科电磁厂多年的制造积累给了曾毓群很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在外界的印象中,曾毓群极不安分。但是一旦他选定方向,便有了水滴石穿的坚持和勇气。曾毓群就是这样,进入新科电磁厂后,一呆便是十年。

工作期间,曾毓群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他的直属上司陈棠华。陈棠华是一位美籍华人,早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化学系,曾在IBM工作多年,他的专长是开发磁盘片用的磁性材料。

曾毓群出色的专业技能和埋头苦干的精神都被陈棠华看在眼里,他决心重点培养这个年轻人。

于是,在陈棠华的悉心栽培下,曾毓群先后多次前往国外考察,并在考察期间还接触了世界最先进的电池生产技术,为他日后电池创业埋下了伏笔。

就这样,在上司的提拔和自己的努力下,曾毓群在1999年被提拔为新科电磁厂的工程总监,也是这家外资公司第一位大陆籍的总监。

这一年,他31岁。

在交大建校125周年活动上,当一名化学分子专业学弟向他发问,毕业是该坚持自己专业投身制造业,还是从事金融工作时,曾毓群这样回答:

"我们常说要做英雄豪杰,"英"是十人选一个,"雄"是百人选一个,"豪"是千人选一个,而"杰"是万人选一个。在我个人看来,你还是应该先在某个领域成为一个拔尖的人才,然后才有更多选择的可能。"

是的,曾毓群就是这样践行自己的理念。他用10年的时间,在硬盘磁头领域做到了真正的英雄豪杰。

扎实的技术功底,先进的工程管理经验,国际化的视野,优秀的同事,上司的赏识,在新科的10年,曾毓群收获了太多东西。

可以说,十年外企路,苦练基本功的曾毓群有了一飞冲天的枭雄之资。

03

辞职创业

真正的武痴,穷其一生都在寻找武功突破的方法。每每遇到突破的契机,他们都会努力抓住,绝不错过。

虽然在新科做到了总监的位置,但曾毓群慢慢发现了自己的瓶颈。在这家外资公司里,大陆籍身份的他已经到了职业生涯的天花板。

再加上十年如一日的硬盘磁头制造,曾毓群逐渐生起了厌烦之心。

就在曾毓群感到迷茫的时候,他人生中的第二个贵人悄然出现,那个人就是时任新科电磁厂母公司SAE的CEO梁少康。

SAE原是一家港资企业,全称"香港新科实业"。从港大毕业并取得工业工程硕士学位的梁少康,受聘于这家公司。

后来,SAE被日本TDK集团收购,梁少康也跟着转入,1999年荣升为SAE总裁。正是在他带领下,SAE才稳占全球最大的硬盘读写磁头独立供货商的地位,并成为TDK集团旗舰子公司。

1997年,当全球第一台MP3问世之际,梁少康就敏锐地发觉到新的机会,一场电池技术革命即将来到,公司应该开发新的产品生产线。

于是,梁少康让曾毓群负责考察一个电池项目。

随后,曾毓群深圳与电池专家会谈后写了一份报告,论证了电池制造的可行性。但报告送到总公司后没有得到批准,梁少康便心生退意,决定自己涉足电池行业。

可是想在电池行业闯出一片天地,必须要有优秀的团队。于是,梁少康找到工程总监曾毓群,表明自己非常看重他的技术和能力,邀请曾毓群和他一起创办一个电池企业。

但曾毓群没有立刻答应,因为当时一家猎头公司正挖他去深圳一家大型公司担任总经理,薪酬待遇都很不错,曾毓群很是心动。他又一次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他必须再"赌"一次。

而正准备大干一场的梁少康,怎么能眼睁睁看着未来的手下大将就此离去?这时他想到了曾毓群的老上司陈棠华。

梁少康找到陈棠华,希望当时还身在美国的陈棠华能够留住这个即将出走的技术骨干。

不知道陈棠华向曾毓群灌了什么药,在那通越洋电话后,曾毓群放弃了深圳的高薪Offer,决定加入梁少康和陈棠华,三人一起创业做电池。

于是,1999年的秋天,三人组建的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简称ATL)在香港注册成立。

04

初试身手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笔下的武林高手,有的大器晚成,有的少年成名。

ATL成立初期,电池行业的竞争已是一片红海,日系巨头早已站稳脚跟。它们生产的硬壳圆形和方形电池自动化程度高、品质可靠、性能出众,占据市场主流,初创企业在这块很难与其相争。

所以想要杀出重围,就必须找到差异化路线。

彼时消费电子浪潮正在席卷全球,ATL团队从一款市场热销的诺基亚翻盖式手机里发现了索尼的一种聚合物锂电池。

这种聚合物锂电池轻薄、短小、便于携带,还能灵活封装成不同的尺寸,满足不同电子产品的创新设计。曾毓群判断,这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电池的发展方向。

就这样,这款聚合物软包锂电池成为ATL最初选择的方向。

当得知聚合物锂电池的专利是由美国贝尔实验室持有时,曾毓群毫不犹豫地带着100多万美金飞往美国,取得了聚合物锂电池的专利授权。

这是一份代价沉重的授权。除了要缴纳巨额的专利授权费之外,合同还规定ATL每卖出一个电池,还要支付固定比例的专利使用费。

然而回来后,当曾毓群按照贝尔实验室的专利配方试制电池时,发现产品存在一个致命问题:充放电循环后,电池会发生鼓气变形,存在爆炸的风险,因而不能继续使用。

曾毓群找贝尔实验室讨说法,结果对方却告诉他:电池鼓气是电池本质问题,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还有其他二十几家被贝尔实验室授权的企业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此时,ATL从汉鼎亚太融到的A轮250万美元已经花了一大半,制造的电池却变成了"雷池"。眼看账面上的钱所剩无几,公司却没有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前景一片迷茫。

好强的曾毓群不甘心自己的精力与资金付诸东流,他将自己关在实验室整整两周,苦苦思索。

而后,又经过两周技术攻关,尝试了数十种电解液配方之后,曾毓群和团队排除了低沸点的物质成分,终于解决了电池胀气问题。

紧接着,ATL整个创业团队鼓足干劲,重新研发了大部分的生产工艺路线,实现了软包锂电池的量产。在全球20余家购买贝尔实验室授权的企业中,ATL成为了唯一实现产品量产的公司。

从此以后,专注技术成为ATL成功的不二法宝。

多年后,曾毓群回忆自己的创业经历时说到:"创业就第一次的时候感觉好玩,因为每天都充满着新鲜和挑战,你连东西生产出来卖给谁、怎么卖都不知道"。

在成功解决电池的鼓气难题后,ATL在中国众多电池厂商中一鸣惊人。

经过一番调研和内部讨论,ATL把首批客户瞄准手机厂商。凭借灵活的封装工艺,ATL与手机厂商谈判中,产品报价是韩国电池的一半,容量却又能增加一倍。没有哪个手机厂商能抵挡这个吸引,电池订单纷沓而来。

靠着极高的产品性价比,ATL迅速地占领了手机行业的电池市场。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01年,ATL就实现了累计出货100万颗电芯的惊人成绩。

2002年6月,ATL首次实现了单月盈利,最终全年盈利超过500万美元。但为了继续扩充产能,ATL开始寻求风险投资。

在强力的业绩支撑下,ATL顺利获得了美国凯雷资本和英国3i集团合计2500万美元的B轮融资。不得不注意的是,经过多轮融资稀释,此时创始团队持有的股权已所剩无几。

有意思的是,曾毓群和校友沈南鹏创办的携程都在同一年获得凯雷资本的投资。沈南鹏后来回忆这段经历时感慨万分,"当时觉得很神奇,一家没有什么技术的公司(携程)和一家技术很强的公司(ATL)同时获得一家资本投资,最后竟然都做成了"。

曾毓群也在一次活动上调侃沈南鹏,笑称沈南鹏看不起他们这些搞制造的,只投互联网

2003年,正为iPod续航发愁的苹果找到了ATL,希望后者为其定制一款能用于新一代iPod的高性能电池。电池既要能安置在小巧的iPod中,又要有提升续航的高容量,还得保证安全。这些需求,统统正中ATL技术的下怀。

在成功为iPod开发出异形聚合物锂电池后,ATL拿到了苹果1800万台iPod电池订单。

经此一役,ATL顺利打入苹果的供应链,两者一合作就是15年。这层关系,也成为了ATL日后撬动更多资源与订单的有力背书。

虽然ATL已经展现出冉冉升起的趋势,但就在2004年,ATL一位凯雷资本的董事去比克电池参观回来后感慨:"我们完了,ATL便宜,要知道人家能更便宜了。"

面临竞争对手的价格优势,有两条路摆在投资人面前:要么上市收回资金,要么卖掉股份回笼资金,然后投入下一轮的产业投资。

2005年,三大投资机构一同提出撤出资金的要求,ATL不得不寻找新的投资人。最终,曾毓群的老东家日本TDK集团以一亿美金的价格收购了ATL的100%股权。

ATL由中国企业变成了一个100%日资控股的企业。

但股权变化对ATL的飞速发展没有影响,ATL客户名单越来越多,其中包括了三星、华为、VIVO、大疆等行业巨头与明星企业。

曾毓群在某次采访中表示:"全球一些著名的数码品牌几乎都采用过ATL的电池"。从2012年到2020年,ATL连续9年聚合物电池出货量占全球第一。

讽刺的是,最早进行聚合物锂电池开发的索尼,现在一直在喊超越ATL的口号。

初出江湖的曾毓群在电池行业本是半路出家,可为何能够迅速崭露头角,并带领ATL一举成为行业黑马?我想跟这几点密切相关。

一、差异化的竞争。ATL创业之初,没有选择和传统厂商的主流电池产品正面竞争,而是选择符合未来消费电池发展方向的聚合物锂电池。

二、科学的工程管理方法。虽然曾毓群在新科电磁厂做的不是电池,但十年工作教会了他很多测量和试错的方法,这使得他在电池领域创业时能够迅速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方向。

三、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解决聚合物锂电池鼓气的问题,还是为苹果Ipod 开发出异形电池,都彰显了ATL在业界的技术实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继而拿到各大公司的订单。

四、不断学习的精神。即使从1999年开始创业,但曾毓群一直保持学习的习惯。他在2001年拿到了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硕士学位,2006年又获得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学博士学位。

正是这种干中学、学中干的精神,使得曾毓群和ATL能够厚积薄发,傲视群雄。

05

造福乡梓

大多学武之人有成以后,或则锄强扶弱,匡扶正义;或则荣归故里,造福乡梓。

2004年12月,一群神秘人士驱车来到东莞,拜访了当时声名鹊起的ATL。带队的是钟家尧,时任宁德市蕉城区政协主席。

蕉城区当时虽然是宁德首府之地,但经济总量很小,一直徘徊在全市老三老四的位置。

区里一直在做些招商引资的工作,也邀请了不少客商前来考察。但由于落后的交通条件和整体环境,没有大的工业项目肯留在这里。

钟家尧在2004年3月上任区政协主席,广泛团结包括工商联在内的各界人士是他的主要工作内容,他也在为招商工作暗暗着急。

就在苦恼之时,一个重要的消息传入他的耳中。

"有一个宁德人在外创办的高科技企业正在冉冉升起",区政协委员吴培昆有一次和他聊天时提到。

这家企业就是ATL,吴培昆的儿子吴应明就在里面工作,还有包括曾毓群、黄世霖、左允文、陈元太、林庆森在内的团队重要骨干都是宁德人。

钟家尧得知后一阵唏嘘。他曾经在岚口村所属飞鸾镇工作过,对曾毓群当过村会计的父亲还有所印象,没想到那个破落的小山村出了这等人物。

不久,钟家尧便在厦门的一次企业家联谊会上遇到了左允文,留下了他的联系方式,并表达了想去东莞拜访他们的意愿,希望曾毓群他们能够回家乡投资兴业。

经过几番沟通,到了12月,钟家尧率领一批区政府官员来到东莞考察,曾毓群领着ATL在东莞所有的宁德籍员工接待了他们。

在了解钟家尧一行的来意后,曾毓群虽然很想回报家乡,但时机还不成熟。

当时的宁德实在太落后,不但交通不便,而且教育、医疗条件不足,连外文报纸和电视都没有。再者,ATL的技术团队多为外籍专家,曾毓群怕他们在宁德呆不下去。

所以那次宁德官员的拜访无疾而终。

但钟家尧没有放弃,随后几年多次组织区领导去东莞参观访问,下定决心要把ATL这么优质的高新技术企业引回蕉城,从高层次拉动蕉城经济跨越式发展。

一次次的走访,一次次的真情邀约,让曾毓群更加了解家乡,也点燃了他回报桑梓的热情。此后,曾毓群和团队多次返回宁德考察,为后续投资做决策参考。

刚好这个时候,闽粤高速通车,宁德又迎来动车时代,"地利"条件不断加分。于是,曾毓群婉拒其他省份优沃条件的邀请,力排众议,下定了把ATL落户宁德的决心。

"Robin(曾毓群)是以辞职来要挟,把公司‘绑’回来的。"一位宁德时代内部人士透露,曾毓群希望通过搞出一个产业,真正造福家乡。

于是,在多方合力的条件下,2008年3月,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全资子公司)在宁德市正式成立。

2011年,曾毓群更是抓住机遇,成立专攻动力电池的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ATL)。

如今十几年过去,两家企业相继成为行业的龙头企业,给宁德市带来了诸多变化。

一、打造千亿产业集群。从2011年开始,宁德市政府以宁德时代为核心,积极招商引资,吸引了将近70家配套企业入驻宁德,形成了一个近千亿产值的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2018年,由于宁德时代的关系,年产值超过300亿元的上汽集团乘用车项目落户在宁德,该项目是福建省设计产能最大的新能源乘用车生产项目。

二、助力当地经济腾飞。从2021年宁德市政府工作报告可以发现,宁德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750亿元,同比增长13%,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产值60亿元,年产量达6.6万辆。两者贡献财政收入接近100亿元。

三、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宁德时代成立之前,宁德连个像样的五星级酒店都没有。由于大量的供应商前来考察,现在已经建了两家五星级酒店。另外,据宁德时代2020年财报,他们目前共有研发技术人才5592名,包括127名博士,1382名硕士,其中大多都在宁德工作和生活。这直接推高了当地房价,前些年房价才5000元/平米左右,现在一些好的楼盘已经超过了2万元。

四、改变人们就业观念。现在本地人一提起宁德时代,那是满满的自豪感。以前宁德经济比较落后,在闽商文化熏陶下,当地人更倾向"当老板",就算跑出租、摆地摊也不愿意打工。现在,很多人愿意去宁德时代打工,并且为了适应公司要求,都在提升自己的能力。

06

再战乾坤

善战之人,能够在取得一场胜利后,不骄不躁,转头继续奔赴下一个战场。

早在2004年,ATL的另外一个元老黄世霖便参与了一个粤港招标项目,进行汽车用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

但在消费电子电池凶猛出货、全球没几辆新能源车的年代,这项工作的性质更像是科研。

直到四年后,一切发生了变化。

2008年,中国政府借奥运会的机会,开始用政策绑定财政的方式推广新能源车。而新能源车无论是插电混动还是纯电动车,都需要用到大量的电池。

风口刚刚有了苗头,灵敏的曾毓群就嗅到了机会,新能源车将给锂电池行业带来巨大商机。

在曾毓群的主导下,ATL在2008年成立了动力电池部门,由黄世霖负责,进行车载动力电池及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

虽然一直在研究,但直到2010年黄世霖回到ATL宁德工厂时,他依然有些不确定。

此前接受《福建日报》采访时他说到,"刚开始时心里很矛盾,这个东西该不该做、怎么做,需要有自己的想法。"为此他几乎跑遍全国每个做新能源汽车的车厂。

彼时也是中国开始新能源汽车推广试点的当口。2010年全国试点城市从原来的15个增加至20个,上海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

风向表明,新能源汽车的时代正在到来。黄世霖也坚定了要立即着手动力电池研发的想法,而且"刻不容缓"。

到了2011年,新能源客车市场规模已经初现端倪,新能源汽车厂商也在时刻准备着。

美国的特斯拉,中国的比亚迪,各自都在准备发布自己最新的产品。奔驰、宝马、丰田、现代,这些老牌车企自然也没闲着。在欧洲、日本、韩国的实验室里,各家的电动汽车团队也都在秣马厉兵。

但这个时候的中国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企业刚刚起步,还不成熟。为了保护它们,国家出台了限制政策,凡是国内注册的外商独资企业,一律不得踏足动力电池行业。

而此时的ATL是100%日资控股。

在经过内部一番争论和妥协后,曾毓群决定再"赌"一次,与时任ATL研发副总的黄世霖一起将动力电池团队完全独立出去。

于是2011年年底,由两人牵头成立的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hina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简称CATL)在宁德成立。

同年,最终总投资超过2亿美元,占地面积500亩的锂离子电池工厂也在宁德市蕉城区落户。

一个崭新的帝国即将崛起。

07

一骑绝尘

两军交战,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得一,便是幸事;三者皆得,犹如天助。

宁德时代刚成立时,销售规模不大,唯一的大单还是经由福建省工信厅介绍才拿到,就是后来成为宁德时代前五大客户的厦门金龙客车。

虽然早早拿到订单,但新能源车市场真正迎来爆发还需要几年,这时候的宁德时代仍是以技术研发和积蓄力量为主。

2012年初,华晨宝马想为旗下首款电动车品牌"之诺"找一家中方的电池供应商。挑来挑去,最终选中了宁德时代。

在宝马看来,ATL是苹果手机电池供应商,脱胎其中的CATL也就具有成为合格供应商的技术储备和潜力。

而对于宁德时代来说,创业之初就有这样的机会,简直就是天上掉了馅饼。

宝马汽车一位高层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回忆,当时宝马提供了一份约800页的全德文动力电池生产标准,这让宁德时代"有些犹豫",担心太过复杂,但最终还是选择咬牙克服这个难关。

同时为了帮助宁德时代生产出宝马想要的电池,宝马一位高级别工程师在宁德时代整整待了两年。

与宝马的合作,让宁德时代收益匪浅。不但了提升自身电池的生产及检测水平,还成为了国内首家打入合资车企的动力电池厂商。

2013年底,宁德时代与宝马的合作公布后,国内的车厂接踵而来。不仅客车企业的新能源订单增多,北汽、吉利、长安等乘用车企业也相继选择宁德时代作为电池供应商。

到了2015年,宁德时代就超过两家韩国电池企业,装机量做到了全球第三。自此,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领域站稳了脚跟。

同年,宁德时代开启了A轮融资,募资30亿,投后估值200亿。

据君联资本执行董事葛新宇回忆,他早在2012年时就发现了宁德时代,但一直没投。等到宁德时代A轮融资时,已经很难进了,君联资本那次才参投了2亿元。

这边还有一个小插曲,宁德时代刚成立时还是合资公司,宁德新能源(ATL全资子公司)占15%的股份,但在2015年便转让给了宁波联创,宁德时代变成了一家100%中资企业。

到了2016年下半年,宁德时代开启第二轮对外融资,募资80亿,投后估值800亿。公开报道称,这轮融资最终超募,鸿海集团子公司富泰华、中国平安、云锋基金等多家机构入股。

2017年,宁德时代便以12GWH(亿瓦时)的装机量超越了日本松下,夺得行业全球第一。

可喜可贺的是,这是过去100多年来,中国首次在汽车领域关键零部件中成为全球领导者。

而2018年6月,宁德时代再次创造奇迹,以24天的闪电过会速度登陆创业板,募集资金达53.5亿,之后更是连涨几个涨停板。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从2018年到2020年,宁德时代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基本上维持在一半左右。

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装机量以52.45%的市场份额位列全国第一。

亮眼的业绩继续体现在市值上,宁德时代从2018年上市至今,市值翻了十倍,目前已经超过1万亿。

从一个初创企业做到行业全球第一,市值破万亿,宁德时代仅用了10年。

回顾宁德时代的成长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天时、地利、人和共同造就了今日的宁德时代。

首先是天时。

宁德时代赶上了新能源汽车的大风口。据美国智库CSIS估计,从2009年到2020年,我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直接投资超过4000亿元。

同样,天风证券的研究数据也指出,在中国政府的巨额财政补贴下,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高达160万辆,而2012年全年这一数字才1万辆。

其次是地利。

为了保护当时技术实力薄弱的中国锂电行业,为它们赢得宝贵的发展时间,中国政府在2011年出版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明确限制了外商独资企业生产汽车动力电池。

另外,工信部在2015年发布了《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规定新能源车要想获得补贴,必须使用进入白名单企业所生产的电池。三星、LG、松下等日韩电池巨头并没有进入这一目录,这让国产动力电池企业走在有政策保护的快车道,也让此前名不见经传的宁德时代迎来弯道超车的时机。

最后是人和。

这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自身的技术实力。宁德时代注重技术研发,截至2020年,宁德时代拥有技术研发人员5592名,占员工总数22%,整体研发团队规模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二是顶尖的客户案例。汽车的供应链世界有这么一条不成文的鄙视链:豪车的供应商>合资车型供应商>自主品牌供应商。宁德时代初入行业,便一举拿下宝马这个制高点,从此势如破竹。

三是竞争对手的失策。早些年,宁德时代在国内的主要竞争对手比亚迪犯了两大错误。为了压制国内其他电动车厂商,比亚迪的电池不对外开放。另外在技术路线上,比亚迪坚持自己的磷酸铁锂电池,错失了采用三元锂的很多中高端乘用车市场。

08

暗藏危机

盛世之下,必有危卵。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早在2017年,曾毓群就通过一封题为《台风来了,猪真的会飞吗》内部信,告诫员工不要躺在政策的温床上睡大觉,努力思考未来才有出路,风总会有走的那天。

曾毓群的忧患意识是对的。经过十年的狂奔,现在无论从政策、技术还是市场来看,宁德时代面临的未知风险都在快速膨胀。

先说说政策。

自2019年6月"电池白名单"取消后,宁德时代不再受到政策保护,不得不与松下、LG化学、三星SDI、SK创新等全球巨头短兵相接。

另外宁德时代潜在的关键市场欧洲,一直对来自东方的电池供应商存有颇多疑虑,它们在要求本地化的同时,也组建了自己的电池创新联盟,以增加供应链的安全性。

而技术方面最大的诟病依然是电池自燃的安全问题。

宁德时代凭借三元锂电技术带来的高续航特点,在过去几年迅速成为中高端电动车市场的主流配置。但与此同时,三元锂电能量密度高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安全层面的担忧。

而随着电动车的迅速普及,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此前一度备受冷落的磷酸铁锂技术路线因为有着更好的安全性能,已经出现了重回舞台中央的迹象,尤其是在去年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推出之后。

还有就是市场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曾在一次采访中告诉记者,车企想与宁德时代合作的话,往往是董事长排队到他们那里要电池。还有报道称,为了从宁德时代顺利拿货,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也不得不亲自赶往宁德。

所以有的车企觉得宁德时代太强势,开始扶持别的电池厂来平衡。像大众投资了国轩高科,奔驰入股孚能,而特斯拉则选定LG化学为国产Model Y的电池供应商。

另外一些国外车企则更直接,为了进一步降低成产成本,开始自己生产电池。而国内已有电池生产能力的车企也开始开放起来,比亚迪的电池事业部独立为弗迪电池,蜂巢能源的前身则是长城汽车动力电池事业部。

它们正在威胁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

09

路在何方

乐观主义者从每次危险中看到机遇,而悲观主义者都从每次机遇中看到危险。

如今,曾毓群办公室挂着的"赌性更坚强"字画早已被撤下,换上的是"溥博渊泉"。

这四个字出自《中庸》"溥博如渊,而时出之",寓意是指一个人的智慧像泉水和深渊那样深不可测,时时涌出。

这是一种至圣状态,也展现了曾毓群在现阶段的人生信条:只要你有足够的积累和穿透,任何事情都可以解决。

在交大建校125周年活动上,红杉资本沈南鹏提问曾毓群:三四年后,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将会各占多少比例?

曾毓群没有给出具体数值。但他表示,随着充电桩的愈发普及,未来续航里程需求降低,磷酸铁锂电池的增长速度会非常快,三元锂电池的占比则会逐步减少,而一些需要长续航的高端车依然会需要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锂,所以我们基本上是不能偏科的,全部产业链都做。

事实上也是如此,宁德时代早有自己的磷酸铁锂电池,这些电池主要供应给对续航里程要求不高,但对安全性要求更高的商用车。如今,他们也必须考虑磷酸铁锂在乘用车上的推广。

在产品创新上,2021年5月21日,宁德时代在股东大会上表示,公司将于7月发布新一代钠离子电池,继续探索新的可能。

另外,宁德时代不满足于只是供应商的身份,试图用多元化的投资策略,从产能供给、增强产业链协同等方面构建自己的护城河。

在上游,宁德时代成立专项资金,主要投资布局电池原材料、动力电池系统解决方案、动力电池材料回收、电池再利用等领域。

在下游,宁德时代投资了储能、充电基础设施、换电、自动驾驶,甚至出行业务等领域。2020年,宁德时代还投资了上汽集团旗下的网约车平台享道出行、自动驾驶公司嬴彻科技以及地平线。

宁德时代正在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未来的威胁。

10

未来可期

有梦想的人,谁都了不起,更何况是曾毓群。

创业20多年的曾毓群老而弥坚。虽然已经先后两次在电池领域做到世界第一,但他心中有一个更大的绿色能源梦。

在谈及对宁德时代未来的畅想时,曾毓群不想把它纯粹定义为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而是在这基础上探索更多可能。

比如:

用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太阳能电池)和储能替代固定式化石能源;

用动力电池替代移动式化石能源;

打造以电动化+智能化为核心的特殊应用场景。(例如矿山:挖矿→碎矿→运矿全过程自动化)

当被问到宁德时代在2030年的市场份额时,曾毓群在交大125周年活动上透露了宁德时代和上海交通大学正在合作的一个项目。

他笑称,这个项目如果合作好,宁德时代可能占据未来50%-60%的份额;合作不好,可能宁德时代都不存在了。

我们难以推断这个项目到底具有什么划时代的价值,但不禁让人想到曾毓群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假如我们不是世界第一,我们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可以看出,曾毓群对未来再一次下了"赌注"。

新十年伊始,宁德时代虽然已经迈上万亿台阶,但全球新能源市场正在蓬勃发展。

壮志豪情的曾毓群是否能够带领宁德时代继续问鼎江湖,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i黑马 邱处机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