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YO 要流血上市,资本市场还敢相信它吗?

创投圈
2021
10/11
20:35
连线Insight
分享
评论

 

曾败走中国的 OYO 酒店,如今要上市了。

近期,OYO 向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SEBI)递交了招股书,计划募资 12 亿美元(约 834 亿卢比),估值则定在了 90 亿美元。

在招股书中,OYO 以新冠疫情为节点,将自身发展划分为了三个阶段:2014 年 -2019 年的新冠前阶段,2020 年至今的新冠疫情阶段和 2021 年之后的新冠后时期。

新冠疫情的确严重打击了 OYO 的发展,不仅让其亏损严重,也导致其全球扩张计划不得不延缓、甚至战略性收缩。

而在新冠疫情还未到来前,OYO 在中国的扩张计划也不顺畅,从 2017 年在深圳开出第一家门店,到 2020 年初缩减 90% 以上的加盟酒店,中国市场一度成为 OYO 亏损重灾区。2019 年 OYO 中国区亏损 1.97 亿美元,占其全球亏损的 64%。

此次 IPO,从某种程度上也将为 OYO 带来一笔关键的 " 续命钱 ",让其有足够的资金抵御长期的疫情影响。

但时至今日,OYO 依然处于用亏损换市场的阶段,还未探索出可持续盈利的模式,这或许也将让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对其保持观望态度,而很难直接下注。

今后要想活下去,OYO 也不能再依赖资本市场的输血了,而是要比拼自身的供血能力。

八年持续亏损,OYO 要流血上市

成立八年时间,OYO 从原先整合单体酒店,到如今发展成为全球第三大集酒店、住宅、居住和办公空间运营的连锁管理公司。

据招股书显示,目前 OYO 在 35 个国家拥有约 15.7 万间客房。印度研究公司 Redseer 数据显示,截至 2021 年 9 月 9 日,OYO 在印度和东南亚地区拥有最多的酒店客房,而在短租民宿方面,OYO 在欧洲市场的客房数占据第二位。

OYO 介绍,图源招股书

当前,90% 以上的 OYO 客房集中在印度、印尼、欧洲和马来西亚这四大核心增长市场。同时根据 Redseer2019 年数据显示,OYO 在核心增长市场的客房份额还不到 1%,为此今后 OYO 还将继续发展核心增长市场的客房数量。

除了整合单体酒店外,OYO 运营的度假屋生意发展得不错,尤其是在欧洲市场。

2019 年,OYO 收购了阿姆斯特丹度假租赁集团 Leisure,该集团旗下拥有 Belvilla,DanCenter 和 Danland 品牌,在欧洲 13 个国家的 300 个城市提供超过 3 万个自主管理的租赁物业。

也正是从 2019 年开始,OYO 度假屋业务的佣金收入得到大幅提升。从 2019 财年的 29571 万卢比(约 394 万美元)直接上升至 2020 财年的 713326 万卢比(约 9494 万美元),增幅为 2312.3%。

到了 2021 财年,OYO 在度假屋业务的佣金收入为 783058 万卢比(约 10423 万美元),增长幅度为 9.8%。在招股书中,OYO 表示度假屋业务收入的增长,源于欧洲家庭的佣金提高。

与此同时,今年 6 月,定位经济型连锁的 OYO 酒店也加大了在中高端市场的布局,在印度、印尼地区推出了中端商务酒店品牌 Collection O。

当前,OYO 在中高端市场有 OYO Townhouse、Capital O、Collection O 和 palttes 等品牌。招股书显示,从 2021 年 3 月 31 日到 2021 年 6 月 30 日的三个月内,OYO 将印度高端酒店的比例从 17.8% 提高到了 20.6%,今后还将继续扩大高端市场的酒店数量。

多元化的业务也为 OYO 带来了多样化的收入来源,当前营业收入不仅包括了住宿服务、度假屋和房源预订的佣金等,还有出租办公空间的租金收入和销售食品、饮料等收入。

不过,如今 OYO 既要持续扩张单体酒店数量,又要加大高端酒店投入,这些营收显然不够维持它的后续发展。

据 OYO 提交的招股书显示,截至 2021 年 3 月 31 日的财年,OYO 营收为 396.38 亿印度卢比(约 5.28 亿美元),亏损达到了 394.38 亿印度卢比(约 5.25 亿美元)。

上两个财年,OYO 的净亏损也分别达到了 236.45 亿卢比(约 3.15 亿美元)和 1312 亿卢比(约 17.45 亿美元),合计亏损 20 亿美元左右。

媒体报道,由于亏损严重,2020 年初 OYO 资方要求 OYO 削减亏损,为此 OYO 裁撤了大批员工,以此快速削减成本。

这意味着,OYO 自成立八年以来,依旧走在烧钱扩张的道路上。

另一方面,此次 OYO 上市的估值相较巅峰时期,也有所下调。2019 年,OYO 获得新一轮融资时,其估值达到了 100 亿美元,就此成为印度估值第二大的初创企业。

但好景不长,由于受疫情影响,OYO 随之经历了裁员、缩减业务和亏损等一系列打击,这也让其核心投资者软银,一度对它的估值从 100 亿美元瞬间降至 30 亿美元。

如今,OYO 以 90 亿估值上市,或许已是较好的结果。

败走中国的 OYO,还未完全放弃中国市场

OYO 曾在中国节节败退,但至今还未放弃中国市场。

在招股书中,OYO 表示仍在评估中国、美国等其他 " 未来增长市场 " 的战略机会。OYO 认为中国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与核心市场有类似特征,即缺乏平价且高质量的旅店。

OYO 酒店分布区域,图源招股书

从理论来看,OYO 的想法并非不切实际。据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20 中国酒店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截止 2020 年 1 月 1 日,我国有 33.8 万家酒店业设施,其中有 5.2 万家连锁酒店,共 1975 个连锁酒店品牌,还有 28.6 万家非连锁酒店,即单体酒店。

根据体量来看,国内酒店连锁化程度较低,单体酒店的确有较大的整合空间。OYO 正是想通过整合大量单体酒店,一方面为消费者提供低成本的酒店预订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为非品牌的酒店增加入住率和营收。

OYO 在印度市场的崛起也正是靠着这一模式,OYO 创始人李泰熙也想在中国复制印度的成功。

但国内酒店业竞争激烈,华住、锦江、如家等酒店巨头早已盘踞多年。外来者 OYO 要想在盘根错节的中国市场扎下根,首先要解决本土化的问题。

为此,OYO 刚进入中国时,一口气在中国聘请了八位拥有豪华背景的 CXO,其中既有来自宝洁、沃尔沃、百事可乐等传统公司的高管,也有曾在阿里、滴滴、谷歌等国内外知名互联网公司任职的高管。

彼时,相当于 OYO 中国一把手的首席财务官(CFO)李维,更是在神州租车担任 CFO 兼 COO 四年之久,深得陆正耀的 " 真传 "。

在李维的带领下,2017 年 OYO 进入中国市场后,直接采用轻加盟模式,即签约期一年,不收取加盟费,只收取 6% 左右的佣金,同时 OYO 还会出资提供较低标准的装修设计,帮助加盟酒店更换门头。

轻加盟模式下,OYO 展开了疯狂扩张。2017 年底才刚在深圳开出第一家 OYO 酒店,到了 2018 年 10 月底,OYO 宣布已经在中国运营 6700 家酒店,管理 31 万间客房。

不到一年,OYO 管理的酒店数量超过了成立于 2005 年的老牌酒店集团——华住,其也是国内第二大酒店集团。

但 OYO 仍未停止扩张的脚步。在 2019 年 5 月,李维在 OYO 发布会上宣布,OYO 已经覆盖中国 300 多座城市,管理客房总数约 78 万,成为了国内最大单品牌酒店,中国第二大、全球第六大酒店管理集团。

" 我们要先有规模,有了规模(之后)要有成本优势,然后来帮助业主提升。" 李维曾公开表示。

不过,还没等 OYO 进行成本优化,轻加盟模式带来的弊病便已显现。首先是由于 OYO 为加盟酒店出资装修费用,并且前期还不收取加盟费,这导致其资金很快耗尽。

几乎同一时期,国内 OTA 平台携程、美团也开始向 OYO 征收渠道费。为此,OYO 只能向携程、美团分别支付了 2 亿元和 4 亿元的渠道费,并且在平台上达成交易还要支付额外的佣金。

就此,OYO 由盛入衰的拐点显现。2019 年中旬,由于亏损严重,OYO 从轻加盟的 1.0 模式,转向保底 + 控价的 2.0 模式,即与单体酒店签订保底收入协议,由 OYO 控制加盟酒店的房间价格。

可 OYO 的定价太低,导致加盟酒店自身价格体系崩塌,这也直接激发了 OYO 与酒店主的矛盾,大批酒店业主开始退出。据媒体报道,OYO 也曾为了维持高增长的表象,用上了数据造假等手段。

到了 2020 年,随着疫情来袭,OYO 更是遭受重创。据多家媒体报道 OYO 中国整体裁员比例达到 60%-80% 左右,同时中国区业务范围大幅缩减,大部分城市进行合并管理。

OYO 中国总部,也已经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外。

不过,即使 OYO 缩减了 90% 的酒店数量,其依旧还是保留了一些酒店。连线 Insight 查询 OYO 中国官网发现,显示在全国还运营了百城千店。搜索携程、美团等 OTA 平台,依旧能搜索到加盟 OYO 的相关酒店,这意味着加盟 OYO 的酒店仍在运营中。

OYO 中国运营情况,图源 OYO 中国官网

不过,OYO 中国的官网虽然仍能打开,也能从 OTA 平台预订到 OYO 加盟酒店,但其品牌价值也已经降至冰点。即使 OYO 卷土重来,也很难在中国市场再度崛起。

OYO 上市能续命吗?

至今依旧亏损上亿美元的 OYO,上市能续命吗?

细数 OYO 背后的股东,除了 OYO 创始人李泰熙(Ritesh Agarwal)持股 33.15%,为第二大股东。孙正义的软银持有 OYO 46.62% 股份,当之无愧为第一大股东,其余股东不仅有红杉资本、光速创投等顶尖投资机构,还有 Airbnb、微软、华住、滴滴(通过关联公司 Star Virtue 投资 OYO)等知名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微软在今年 8 月才以 90 亿美元估值出资 500 万美元对 OYO 进行了投资,这也是 OYO 进行 IPO 前的最后一轮融资。

这笔融资金额虽不多,但对 OYO 来说至关重要。原本因为疫情影响,OYO 全球范围内的业务均受到不同程度打击,这也让其估值起起伏伏,微软的这笔投资相当于助力 OYO 将估值稳定在 90 亿美元,可以说让李泰熙在上市前松了一口气。

不过,上市也意味着部分现有投资者将出售 OYO 股份,以此换来真金白银的收益。

从招股书来看,第一大股东软银计划出售 OYO 的股票价值约合 1.79 亿美元,其他三家将出售 OYO 股票的公司分别为 A1 Holdings(东南亚打车软件 Grab 旗下实体)、国内酒店集团华住和印度企业 Global Ivy Ventures,各自出售 OYO 的股票价值分别为 696 万美元、312 万美元和 360 万美元。

OYO 创始人李泰熙表示在本次 IPO 中不会出售所持股票。值得注意的是,李泰熙还曾多次通过个人名义向公司投资了数十亿美元。

2019 年,OYO 由于全球化扩张失利,陷入巨额亏损时,没有投资人敢继续拿钱给它。为此,李泰熙从日本金融机构财团(其中有日本最大投资银行、证券公司野村控股和瑞穗集团)获得 20 到 22 亿美元借款,用以投资 OYO,交易包括新股和向现有投资者购买老股。

也就是说,此时软银愿景、红杉印度、光速等一批老股东就已经成功套现了部分股份。到了 2020 年,李泰熙又拿出 3 亿美元投资 OYO,他个人的股份也从原本的 10% 一路上升到了现在的 33.15%。

由此可以看见,从 2019 年开始,一级市场对 OYO 已经保持了谨慎的态度,除了软银,OYO 也再难拿到其他投资机构的钱。这或许也是现在 OYO 急需上市的原因,它需要从二级市场继续融资续命。

当一级市场不再看好 OYO,二级市场还会认可 OYO 吗?

目前来看,至少微软还是认可 OYO 的长期价值,其对 OYO 进行投资后,双方宣布达成了战略联盟,将共同打造 " 下一代旅游、酒店产品和技术 "。OYO 将在微软 Azure 云服务的基础上开发智能客房解决方案、虚拟助理以及人工智能价格预测等产品。

微软的这笔投资,可谓一举两得,不仅可以在 OYO 成功 IPO 后获得丰厚回报,还为自己云服务产品找到了一个大客户。

但财务投资者看的是企业的业绩和盈利预期,OYO 目前显然无法给出一个满意的答复。

尽管 OYO 表示从 2021 财年的第三季度起,运营规模已经开始恢复,但疫情还是严重打击了 OYO 的全球扩张计划。招股书显示,OYO 已经将重心放在了印度、东南亚、欧洲等发展良好的区域,中国、日本等亏损严重地区已经大幅缩减规模。

而为了提高盈利能力,OYO 也将最低担保模式转为了收益共享模式,同时还加大了高端酒店的布局。

OYO 所做的一切,皆向外界透露出自己正在不断提升盈利能力。可核心问题是,OYO 至今还未建立起可持续盈利的业务模型,这或许会大幅降低二级市场的热情。

更重要的是,即使 OYO 成功 IPO 获得 12 亿美元融资,但照此前年亏损 5 亿美元的速度,这笔钱至多为 OYO 续命两年。

上市,或许能够为 OYO 短期续命,但未来能否活下去,还是要看 OYO 自身的造血能力。

来源:连线Insight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