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悄然入局,智慧医疗战场硝烟渐浓

创投圈
2021
10/14
21:14
钛媒体
分享
评论

受限于芯片代工问题,华为调整了智能手机业务,除了继续保留 Mate 系列等重要产品线外,其它系列要么取消要么出售。反映到数据上,华为手机出货量暴跌,从原来的国内市场份额第一,一路下降到 Other 行列。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数据,在 2021 第一季度期间华为手机出货量开始暴跌,全球市场份额仅是 4%。在国内市场,据《中国手机通信产业数据观察报告》显示,OPPO 成为了新的霸主,缺芯的华为只能看着自己的市场被快速蚕食,在去年的华为 Mate 40 系列发布会上,余承东就曾表示:" 目前华为处于非常艰难的时刻 "。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既然智能手机业务受困,那就尝试探索新领域。在汽车领域,华为或是向汽车基础设施方向发展,凭借此前的技术积累,华为虽然不造整车,但能为合作方提供较完整的智能解决方案,如北汽极狐和塞力斯 SF5 均搭载许多 Hwawei Inside 模块。

不仅如此,近日,从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获悉,华为腕部单导心电采集器正式批准生产(第二类医疗设备),意味着华为正式入局医疗器械行业,业务经营范围拓展至医疗器械开发、生产和销售。

那么问题来了,在众多行业之中,华为为何要选择进入医疗器械行业?国内互联网巨头们在医疗器械行业内又展开了哪些布局?

为智能可穿戴设备服务

医疗器械属于高端制造行业,行业内的许多领域都有不同巨头把持,如监护类的飞利浦和通用电气、超声影像类的西门子和日立、CT 类的东芝等,行业壁垒较高,需要大量的专利积累和长时间的市场培育。

据了解,除了已获批的产品外,华为还有三款医疗器械处于审批程序中,分别是腕部心电血压记录仪(MLY-B10、MLY-B11)、心电分析系统(ECG-1)、心率失常分析系统(PPG-1)。从名称上能够大致看出,华为当前已获批和审批中的医疗器械产品,并未踏足传统行业巨头的领域,而是为智能可穿戴设备服务的。

将时间线拉回今年五月,华为终端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就在网上发文透露,"华为在腕上穿戴式血压测量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首款可以测量血压的华为智能手表已通过医疗器械注册检验,下一步将联合专业医疗机构开启注册临床试验,预计在下半年将正式上市 "。

同理,苹果也在做类似的事情。2018 年苹果发布的 Apple Watch S4 时就具备了 EGC 心电图检测功能,并获得 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但在国内市场,该功能未通过国内监管认证而无法使用。直到今年 6 月 25 日,苹果 EGC 功能才获得国家药监局的医疗器械审批。

在可穿戴设备市场中,各大厂商在持续加码可穿戴设备的智能检测能力,通过算法和传感器的结合,在腕上即可获得便捷的检测体验。华为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布局,可为可穿戴产品线提供更多独特的功能卖点,在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在此前的智能心率检测上,华为就尝到了甜头。2018 年发布的华为 Watch GT,有别于市场上普通设备的心率检测,华为通过与 301 医院的合作,开发专业的心律失常筛查算法,提供心率失常筛查和跟踪等解决方案。华为 Watch GT 一上市就广受好评,助力华为可穿戴设备跻身全球前三。

根据 IDC 的数据,在 2020 年第四季度的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中,华为海外市场受阻,仅以 6.7% 的份额排名第四,但在国内市场,华为的市场份额为 22.3% 位居市场第一。华为现阶段在医疗器械上的布局,一方面是在为可穿戴设备提供软硬件技术,继续巩固国内市场份额,而另一方面,或是在积累行业经验和专利,为日后的业务布局做打算。

巨头们的新战场

医疗器械市场是块大蛋糕,谁都想向来分一杯羹。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在不断增长,预计 2021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7684 亿。国内互联网巨头们可没闲着,纷纷进入医疗器械领域,其中就包括腾讯、百度和京东。

先看腾讯,腾讯医疗健康于 2016 年成立,提供智慧医疗云和脑瘤助手等多种解决方案,目前已与众多医疗机构和政府机构展开合作。与传统医疗器械企业不同的是,腾讯瞄准 " 互联网 + 医疗健康 ",绕过行业老玩家的技术专利壁垒。

在 CHINC 2021 大会上,腾讯智慧医疗总经理张国栋提出:" 腾讯将全面开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和服务,依托自身在消费端和企业级应用领域的连接能力,推动先进技术与医学的结合,做好医疗健康领域的数字化助手 "。

华为在医疗市场的布局并不晚,在 2016 年的医院数字化运营管理高峰论坛上,华为阐述了自己在智慧医疗 4 大场景下的解决方案,例如医疗云和区域医疗广域网。在抗疫期间,华为推出 AI 辅助诊疗方案,通过 AI 医学影像分析能力,提升辅助诊断的质量和效率。

另一边,百度 2019 年战略投资医疗设备提供商东软医疗,而京东则有京东健康,在医药供应链业务中有医疗器械这一品类,就连国内家电巨头美的,通过库卡布局自动化医疗领域。不仅限于以上提到的企业,近年来医疗器械似乎成为了新的行业风口,行业企业在不断增加。

从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的数据可知,从 2015 年到 2019 年,国内的医疗器械企业在连年增长,到 2019 年已达到 1.8 玩家。不知道在这股风潮褪去之后,还能有多少家企业能够存活,又能否有企业成长为新的行业巨头。

以全球视角来看,当前全球医疗器械企业仍为欧美公司主导,国内企业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伴随着智能医疗的发展趋势,其实现在正是国内企业实现弯道超车的好时候,在医疗云和 AI 技术等方面,是许多国内企业的优势之处。笔者认为,国内互联网企业与其它专业医疗器械公司的合作,并大力投资上游新材料、生物化学和机械制造领域,推动国内医疗器械技术的整体发展,或能逐步打破垄断、掌握部分行业话语权。

敢投入敢突破一直都是华为的企业特色,参考之前的案例,华为每拓展一个新业务,往往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少惊喜,不知道在智能可穿戴设备之外,华为是否还会入局其它医疗器械领域,又能否给行业带来更多改变。

来源:媒体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