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土”了,也更稳了

创投圈
2021
11/28
20:13
虎嗅APP
分享
评论

拼多多变了,正在从重营销变为更重技术。

11 月 26 日晚间,拼多多发布了截至 9 月 30 日的 2021 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拼多多第三季度营收 215.058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51%,不及市场预期的 265 亿元。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营销费用为 100.506 亿元,环比减少 3%,连续三个季度呈下降趋势。

相反的是,拼多多第三季度的研发投入再创新高,达 24.224 亿元,同比增长 34%。据拼多多年报披露,公司约 60% 的员工为研发人员。

自从技术派陈磊接棒董事长以来,拼多多开始走向稳健的重研发、轻营销策略。陈磊表示,拼多多会将过去 5 年在营销方面的重心更多地转向研发,并利用拼多多在技术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推动农业数字化。

营销缩减,加码农研

" 烧钱 " 曾经一直是贴在拼多多身上的标签,自上市以来让其深陷亏损深渊。

前两个季度拼多多大幅缩减营销费用后,在 Q2 首次实现了扭亏为盈。本季度,拼多多保持了营销费用的持续缩减,并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实现经营利润为 21.393 亿元,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 16.4 亿元。

用户层面,截止今年 9 月 30 日,拼多多的年度活跃买家达到 8.673 亿,单季新增 1740 万——相比上一季度的 2610 万,再次出现了增长放缓的迹象。

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电商公司们本季度利润和营收也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缩水,财报表现似乎都有些不如意。从行业来看,拼多多的用户量,已经即将触摸到中国互联网用户 9.89 亿人的天花板,增长确实有限。电商消费层面,三季度国内整体消费需求偏弱,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 8.8%,快递业务量环比上季度也有下滑趋势。

因此,对于拼多多来说,持续缩减营销费用可能不只是为了让财报 " 更好看点 ",更是在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从打法上彻底转向了重研发轻营销、坚持投入农业的长期主义

拼多多 Q3 财报最大的亮点在于,在营销上的投入少了,在技术和农研上的投入却增多了。

财报显示,拼多多本季度的研发费用达到 24.224 亿元,主要用于技术平台的投入和研发人员的招募。同时,不出所料,陈磊宣布将拼多多第三季度的利润也全部投入 " 百亿农研专项 ",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普惠。

" 百亿农研 " 是拼多多于今年 8 月专门设立的农业科技专项计划,由陈磊亲自牵头," 旨在面向农业及乡村的重大需求,不以商业价值和盈利为目的,致力于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

当时陈磊称,拼多多第二季度及未来几个季度的利润将优先投入该专项,直至 100 亿的总额得到满足。

可以预见的是,因为在技术和农业上的持续投入,短期内拼多多的盈利能力可能仍然不会面临太大的增长。但是相比之前 " 以烧钱换增长 " 的方式,这次,拼多多是选择了一条更为稳健、更具有长期信心的发展路径。

拼多多的数字农业梦

事实上,拼多多自成立以来,一直在把自己变得越来越 " 土 ",寻找各类农产品供应链的技术解决方案,试图用科技改变中国农业。

过去二十年间,互联网迎来了快速发展,但农业却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几乎是最晚被数字化改造的行业。

拼多多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面。

2015 年,拼多多成为了首个以农产品零售起家的电商平台,并依靠水果生鲜成功实现了用户口碑上的转变。

传统农业从田间地头到城市的餐桌上,往往需要经历农户、产地批发市场、二级批发市场、菜市场,最后才达到消费者手中,中间涉及链条长、损耗严重。农产品也常因种植户不了解市场需求,而卖不上价格。

因此,拼多多对农业的改造,最早从销售和流通环节开始。

为了将农产品供需两端进行效率最大化的匹配,拼多多创始团队跑遍了几乎全国的农业区,搭建农产品产业链和数据库,探索出了 " 产地直发 "、" 农地云拼 " 等模式。

这些探索,极大缩短了农产品上行的链路,将分散的农业产能和农产品需求集合在一起,解决了农产品供需不对称、信息不透明、价格波动大等痛点。

在销售侧,拼多多通过 " 百亿补贴 "、" 农货节 "、" 苹果双十一专场 " 等活动,打开农产品销售局面,把田间地头的农户和消费需求连接在一起,从需求侧推动农业变革。

对于大多数互联网电商公司而言,对农业的关键改造到这一步就结束了。但技术出身的陈磊,还想带领团队做更多。

今年 6 月,农业农村部发文强调,要加快培育 " 全产业链 " 的农业大数据发展路径,包括种植、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品牌等环节。

无疑,农业电商,仅能解决农产品的供销流通问题,在此之外,还有大量的环节尚未被数字化改造。

所以,我们通过财报的变化看到,拼多多正在往农业最深的两个环节走去,前者是从 Q2 起就增加投入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后者是前端农业科研领域。

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其物流损耗决定着农户的经营成本,也影响了农产品品质和消费者的购买体验。

据相关调研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物流存在很多问题,蔬菜、瓜果类农产品的流通损耗高达 20~30%。

要想进一步缩短农产品上行链路,必须在冷链物流、仓储配送环节通过增加数字化投入,来实现高效率、低损耗的农产品运输。今年 " 农货节 ",云南香格里拉藏民采摘的新鲜松茸,就在拼多多全程冷链物流的加持下,最快 48 小时送到了消费者的餐桌上。

比解决农业后端更重要的事情,是农技的提升。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集约化程度都很低,农产品附加值也不高。几十年前,袁隆平院士用杂交水稻的发明说明了科学技术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如今,更先进的 AI、物联网、5G 等技术被鼓励应用至农业研发、生产环节。

拼多多的 " 百亿农研 " 计划,也是从这个目的出发的。

在陈磊看来,技术和人才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此前,拼多多已经先后与联合国粮农组织、新加坡食品与生物技术创新研究院、浙江大学等国内外多个顶级科研机构、院士专家等科研团队展开合作,在科学种植、农业机器人、智慧农业、未来食品等领域进行了多项投入。

为了发掘更多创新力量,拼多多还连续两年举办 " 多多农研大赛 "。第一届的课题是 AI 种草莓,今年的课题是 AI 种番茄。在 Q3 的财报中,拼多多公布了这一项目的最新进展,有 4 支来自全球顶尖院校的 AI 战队进入决赛,他们通过远程的方式在云南的 " 多多农研基地 " 悉心培育番茄种苗。目前农研基地的番茄已经长至 1 米高,预计 12 月,首批 AI 番茄就将挂果成熟。

来自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的研究员阮继伟表示,相比传统番茄种植方法,AI 番茄栽培成本更低、病虫害减少、产量更大、品质也更有保证。" 平均一亩地可以省去 80 个工人,按照一个工人 100 元算,就可以节约 8000 元成本。" 阮继伟说。对于种植农户们而言,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科技改造农业的关键,不仅在于技术的创新更在于能否在实际农户落地应用。据了解,在上届 AI 种草莓的比赛中,有两支参赛队伍已经开始了商业化尝试,其中一个是帮助本地村庄设计了自动化施肥和种植决策系统,预计可以服务周边 100 亩左右的草莓园。

从上述种种举措中可以看出,拼多多想要实现的,不止是介入农产品流通环节,而是要深入前端农研和后端物流。拼多多正在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手段,从源头上解决农业之困,激励高品质农产品产销,构建中国农业板块的数字蓝图。

为什么要 " 死磕 " 农业?

在农业上的持续投入,也给拼多多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回报。

根据此前财报显示,拼多多农产品 GMV 连续五年保持三位数增速,2020 年农产品 GMV 超过 2700 亿元,总营收占比高达 16%。今年上半年,拼多多农副产品订单量同比增长 431%,单品销量超过 10 万单的农副产品超过 4000 款,同比增长超过 490%,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

受益于此,涉农产品成为拼多多增长最快的品类,多多买菜业务也快速发展。显然,农业已经成为拼多多的基本盘和电商护城河。

也许还有人不知道,拼多多对自己的定位已经从社交电商,变成了 " 全球最大的农业和日用品平台 "——不管是农产品还是日用品,都意味着高黏性、高复购、高用户活跃度,这对于移动互联网下半场的竞争尤为重要。

如今,拼多多手握着 8 亿多活跃用户,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农产品电商平台,在全网移动用户流量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农产品渗透率低意味着仍有广阔的用户增长空间。

此外,互联网公司先后抢滩的社区团购新零售风口,很大程度上拼的就是生鲜电商,而在农业领域的持续投入,让多多买菜具备了其他玩家短期内很难补齐的农产品源头直采能力。

上季度财报电话会上,陈磊曾透露,拼多多的用户增长很大程度上来自多多买菜业务的快速发展,由此来看,死磕农业让拼多多在新零售故事上的赢面也不小。

拼多多能下定决心啃农业这块硬骨头,不仅是出于商业战略层面。从拼多多在农业上的投入和影响来看,其改变的不止是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效率,而是更长期层面的,农业的变革和发展。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农业大国,但在现代化发展上却落后欧美国家四十余年。数据显示,农业科技的投入仅占农业 GDP 比重的 0.71% 左右,远低于全国所有行业平均 2.14% 的投入强度。

目前,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仍然依靠传统手工劳动种植,科技化程度低,生产管理方式粗,这导致了广大农业从业者辛苦劳作但却收益不高,年轻人不断逃离。

可以说,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是脱节的。这也是近几年来中央一号文件不断将 " 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作为核心议题,农业农村部强调数字农业技术创新和转化,建立全产业链数据采集体系的原因。

而据华为技术数据预测,到 2020 年,世界数字农业的潜在市场规模预计将从 2015 年的 137 亿美元增长到 268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14.3%。未来农业发展对信息流通性、行业连通性要求极高,数字农业将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拼多多的 " 重农主义 ",符合这一大势。数据显示,目前拼多多已经覆盖全国 1000 多个产区,帮助 1600 万名农户从快速增长的数字经济中收益。

去年疫情期间,农产品遭遇大面积滞销,拼多多上线抗疫专区覆盖近 400 个农产区,帮助农产品从滞销到脱销;今年 7 月河南遭遇洪涝灾害,多多买菜紧急开辟绿色通道,将河南、山东和安徽等省份的库存全部打通,短时间内向受灾地区输送了超 4 倍救援物资。

此外,据拼多多数据显示,过去几年拼多多在农业上的投入直接 10 万 " 新农人 " 返乡就业,未来 5 年还将再培育 10 万 " 新农人 "。

在人才培养上,拼多多还与世界一流的农业院校合作,为农业青年人才提供量身定制的课程和培训,主题包括温室园艺、作物管理和建模等。

这一变化对推动农业数字化来说,是非常可观的——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道亮曾透露,在我国从事农业劳动的一线劳动力普遍年龄在 55 岁至 60 岁之间,80 后农民占比不足 5%,没有新鲜的人才进来,更别提农业产业的现代化。

令人欣喜的是,在参与今年 " 多多农研科技大赛 " 的 120 名青年科学家中,大部分为 90 后、95 后,甚至不乏 00 后的身影。

年轻一代的科技工作者,正在回归农业。

拼多多在农业上的一系列死磕,让农户们获得了实在的收益,让农业可以从底层逻辑和基础设施上逐步实现现代化变革,也让数字农业在民生的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拉动了消费内需,实现社会价值和商业经济价值的统一。

因此,作为自诞生起就 " 腿上带泥 " 的电商企业,拼多多有能力也有愿景去推动数字农业发展。

需要警醒的是,目前我国仍以小农经济为主,范围广、环节繁杂,需要长期的耐心和投入。农业科研从技术创新到成果转化落地,更是有漫长道路要去走,对于拼多多来说,是不小的考验。不管如何,当所有人都更倾向于创造商业奇迹时,拼多多能弯下腰来把自己沉进泥土里,本身就是一件好事。

来源:虎嗅APP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