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渴望「夕阳红」

有态度
2022
02/23
21:17
降噪 NoNoise
分享
评论

文 | 降噪 NoNoise,作者 | 阡陌

前段时间,小红书申请了商标「老红书」,被微博网友送上热搜。

有人担心自己 30 年后还要被种草,我笑了。

那显然是多虑了。

2021 年,中国 65 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 14.2%,为有统计数据以来最高,而人口出生率则创下建国以来新低。也就是说,如果大家再不抓紧生娃,等三四十年后步入老年时,要么,坚持继续工作,直到步履蹒跚,要么,接受养老金缩水,即使被种草,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小红书也吓得连忙摆手:别多想。只是防御性和储备性注册,防止被抢注而已。

月活过 2 亿的小红书里,如今「潜伏」着不少老年用户,但它可不想被打上「夕阳红」的标签。

虽说很多主流的互联网产品都开发了针对老年人的爱心功能,比如大字体、大图标、大音量播放等,但,谁也没把它放在主界面最显眼的位置。在商业的范畴里,为老年人服务,只为老年人服务,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但,盯上老年人,小红书是认真的。

小红书在 2021 年 6 月申请「老红书」商标的同时,一款名为「友友视频」的 App 悄然上线。公开资料显示,其注册公司的监事傅平是小红书移动端技术负责人,这被认为是小红书布局老年人市场的低调尝试。几个月后,小红书招聘中老年内容运营岗位的信息,也出现在某招聘网站上。

小红书在老年群体的渗透率,尤其在一线城市,可能比很多人想象的都要高。

对于年轻人,小红书里充斥着的成功、精致内容,可能会让你觉得自己「不配为人」。但对于老年人,它就是接地气的,老年版下厨房 + keep + 养生类公众号的集合。

网友「王帆 Fan」就在微博上公布了自己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我妈:你知道有个教做菜的网不?

我:叫啥?

我妈:叫小红书。

我:小红书不是教奢侈品旅游炫富的吗?

我妈:不是,是教做菜的。

当我在朋友圈里转发这张截图,北京土著朋友刘佳第一时间表达了赞同。她 65 岁的母亲是小红书资深用户,疫情开始没多久就下载了,几乎每天都看。养生、美食和健身,是她最爱的内容。

「比我看得都勤快」,她发来一个翻白眼的表情。

「可能因为人家比你有钱又有闲。」我回复。

在北京,没人敢小瞧任何一位穿着优衣库摇粒绒的大妈。他们在会员制商店买进口牛肉时的豪爽,会让你怀疑自己不配用年终奖去买一只 LV 基础款。毕竟,人家可能手握几个房本,但你的抽屉里,只有几份一年期的租房合同。

风口

这届老年人不是人人都有钱,但比起社畜年轻人,至少他们更有时间。

一份《2020 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显示,60 岁以上的老年用户们,日均使用互联网时长为 64.8 分钟,比 40 岁以上的用户多 16.2 分钟。我相信,这些时长数据,主要是通过手机贡献的。

互联网上已经到处都是老年人了。

小红书当然不能缺席。作为一家典型的海派互联网公司,除了略显保守的低调,在「赶时髦」这件事情上,它从不含糊。

它追过好几波潮流,已经有经验了。

比如电商。

2014 年,随着阿里巴巴上市,电商行业进入黄金时代,小红书顺势喊出了「all in 电商」的口号,成立「福利社」。它还信心十足地选择了最重的自营模式,自建仓储和客服。

「电商负责赚钱养家,内容负责貌美如花」,这个愿景一度接近实现。2015 年时,这家拥有 1500 万用户的公司就实现销售额突破 7 亿。

但好日子没能持续太久,过高的成本、海关政策的变动、大公司的入场……诸多因素叠加,小红书的自营梦,最终难以为继。

2017 年,创始人瞿芳在接受 36 氪采访时,话术已经变了味道:

「跨境电商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概念」,「小红书的跨境销售占比已经降到 50% 以下。」

就像谈恋爱一样,决绝地与过去划清界限,是为了赶上下一场。2018 年,互联网公司吹起了「线上线下融合」的东风,以盒马、小米之家在全国遍地开花为典型,线下生意又香了。

这波流行趋势很快吹到了上海新天地,小红书迅速复刻了玩法。当年 6 月,小红书之家在静安的大悦城开业。

不过,沪上名媛总是要脸面的。为了避免失败时太尴尬,官方这次特别强调,这是「线下体验空间」,是社区零售在线下的延伸,而非线下门店。

京派互联网公司在造概念等文字游戏方面的造诣,果然被小红书学得很精妙。不知道这个「线下体验空间」在 2020 年元旦关闭时,小红书团队内部是否在庆幸自己的先见之明。

宿命

当然,小红书这几年改头换面式的增长,也得益于两个风口:内容电商、新消费。

2018 年 6 月,小红书拿下阿里领投的 3 亿美元融资,乘上了「内容电商」的东风。

这一年,淘宝首页有了短视频入口,「无内容,不电商」成为行业共识。下半年,小红书把 slogan 从「全世界的好东西」改成了「全世界的好生活」,开始了内容生态的「磨刀」。

它运气足够好。很多努力,做得太早或者太晚,都是徒劳。

小红书养出了大量活跃的 KOC,新消费风口来了。因为要重建用户心智,这些新品牌需要无比重视营销,部分美妆品牌的营销支出甚至超过了研发支出。

还有业内人士称,想要做一个新消费品牌的话,得先在小红书上投放 5000 条测评。

元气森林、泡泡玛特、完美日记……后来,这些新消费品牌都在小红书上实现了崛起,建立了群众基础。当然,交易最终还是在天猫等电商平台完成的。

拿了钱的小红书,得认命。像广告公司那样为他人做嫁衣裳,是它在特定阶段的宿命。

或者说,宿命之一。

毕竟,多数人很难讲清楚小红书的定位。广告营销平台、内容社区、电商平台,好像都是,又好像都不纯粹。

混沌之中,数据倒是在肉眼可见地增长,从 2017 年到 2020 年,小红书的用户数实现了 5000 万、1.5 亿、3 亿、4.5 亿的四连跳,估值也一路高涨,到 2021 年 11 月完成 E 轮融资时,高达 200 亿美金。

在当时的内容社区里,这仅次于 B 站,是微博市值的 2 倍多、知乎的 3 倍多。

以身份标签的模糊为代价,小红书实现了内容的泛化、用户数据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商业种草笔记,也带来了收入的增长。2020 年,小红书总营收约 10 亿美金,其中广告收入占约 8 成。

但对于追风口的人,一个阶段的成功,可能会成为下个阶段的累赘。当小红书把目光投向资本市场,它很快会陷入新的尴尬:

「腰部」广告公司的故事,不够性感。

增长

2021 年中国互联网广告收入最高的两家公司,分别是阿里巴巴和字节跳动。他们的广告年收入都超过了 1000 亿。

此前有消息称,2020 年字节跳动的广告收入占比已经高达 77%。这在一定程度引发了市场对其收入增长乏力的担忧。

被质疑商业想象空间,这是「广告公司」的宿命。

小红书逃不掉。它只能像博主们使用滤镜一样,使劲「优化」。但所有「优化」的底层需求都是流量。毕竟,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流量是一切故事的基础。这就好像经营一家水上乐园赚钱,首先要做的,是找到足够大的、有充沛来源的水域。

不是所有人都能找到,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维系好。于是流量焦虑就成了互联网公司的「同呼吸共命运」。

继 4.5 亿注册用户的数据之后,小红书已经很久没有更新成绩了。这个举动传递的信息,就像抖音一年多没再公布日活数据一样清晰:

涨不动了。

停滞总是可怕,它容易把人推进相反的下滑通道。就好比减肥,我有一个朋友,坚持运动和控制饮食已经 1 年了,但体重纹丝不动。最近,她打算甩锅给基因,索性躺平得了。

背负着资本希望的小红书当然不能躺平。

它在 2021 年重点拓展了男性用户。有数据显示,这一年,小红书的男性用户增长 30%。

我有一位精通科技产品的直男朋友,我们的孩子年龄相当,每次需要选购宝宝英文点读笔、平衡车等东西时,我都会问他,以前,他甩给我的链接大部分是「什么值得买」,最近都变成了小红书。

但这部分增长,显然也无法提升电商业务在小红书收入中的占比。

一是因为,大家都习惯看完小红书,去其他电商平台完成交易;二是因为,男性用户们实在太抠了。

在流量变现的道路上,男性用户是不太值钱的。这是一位搞短视频创业的朋友告诉我的。他手里有个粉丝几百万的财经账号,男性占比一度高达 9 成,投资人不满意,直播带货尝试,也相当惨淡。

「中年男人不如狗」,每次聊到这,这位中年男人就会连连摇头。这位公司年营收超 4000 万的 CEO,日常喜欢穿优衣库,加班盒饭不超过 30 块,一辆 20 万的汽车已经服役七八年。

我选择相信他的话。

兴趣

看起来,老年用户像是小红书下一步想要发力的流量池。

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已经成为共识,老年人也积极地参与进打车、外卖、网购等互联网新生活方式之中。

在我家,自从我妈学会在抖音网购,她再也不吐槽我往家里搬快递的行为,而是隔三差五把快递驿站的取件码发在家人群里,让我爸遛弯时取回来。

他们还喜欢分享和讨论。每一个冠名为「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微信群里,最活跃的用户肯定是老年人。他们喜欢分享养生、做人道理,或者简单地互相道早安和晚安。这样的用户,所有内容社区都喜欢。

小红书嘴上说着不要不要,身体却早已诚实。

一部分老年创作者已经在小红书上「红」了起来。美食博主「食在我家」,59 岁,退休多年,喜欢做饭,日常分享自己与老伴的简单餐食。她的 18 万粉丝,很多都是年轻人,在那些朴素饭菜照片下,不乏这样的留言:

「缺孙女吗?我可以。」「真好哇,想我外婆了。」「我一个不做饭的人都喜欢看你发的笔记。」

尽管在现实中,当这些写下温馨留言的年轻人回到家里,可能都懒得对老人精心准备的饭菜说一声「感谢」,但至少在他们留言的那一刻,小红书满足了他们的情绪需求。

这样的内容,如果出现在类似「老红书」的老人专供 app 上,大概就没有这样的效果了。

从某种程度上,年轻人在小红书围观老年人的精致生活,就跟她们在抖音围观张同学的农村生活一样,只是在沉浸式地服用了一颗逃避现实的安慰剂。

从另一种角度来看,小红书挖掘男性和老年流量,也可以在拉新的同时,提高老用户活跃度。酒吧通行的「女士免费」策略便是类似的逻辑。尽可能多的拉拢女士,才可能吸引到更多的男性用户,继而产生更高的酒水消费。

所以,在小红书的这步棋里,年轻女性用户的时间和消费预算,可能还是最终「猎物」。

最后回到老年人的话题。

单独开发运营一款类似「老红书」的 App,吸收老年创作者和用户,显然是一种最懒也最无效的办法。(同理,我不看好友友视频的未来)。

我最近找了一些「老红薯」聊,最大感受就是,跟年轻人没什么两样。

他们在小红书上关注的内容,多数与年龄无关,而是跟着兴趣走。喜欢下厨的,看美食;关注健康的,看养生;习惯运动的,看健身。

而且,像我妈这种明明年过六十、心理年龄却停留在 10 年前,拒绝一切退休老太太人设的老年用户,他们最讨厌的,就是老年 App。

毕竟,用小红书,可以标榜自己的潮;用「老红书」,只能承认自己的老。

老年用户可以为小红书带来新活力,但不可能成为它的新故事。

如果真的想「讨好」老年人,布局未来,小红书不如忘记他们的年龄,回归用户初心,就把他们当成活生生的、有各自性格和喜好的普通人,扎扎实实做好社区内容管理,探索更健康的商业变现模式。

或许有一天,小红书治理虚假种草的重点类目中,就出现了老年保健品和养生器械。因为,浩浩荡荡的老年人,已经来了。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深度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生来即轻,还时亦净。”
态度
对于互联网而言,社交需求是其用户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需求,任何产品都不愿意放过这一需求。
态度
“最嫩的一波韭菜”,当赛力斯SF5疑似被停产后,车主们自我调侃道。
态度
美股上市、连年亏损、市值5400万美元的团车网,在1月5日官宣造车,并发微博@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配文:“你们觉得挤不?”
态度
据新浪财经1月14日报道,有市场消息称知乎将考虑在香港IPO,筹资约3亿美元。
态度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