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用钱砸出一条万亿赛道

创投圈
2022
03/23
20:39
分享
评论

 

自动驾驶火不火?投资人用钱说话。

近年来,自动驾驶领域投融资不断。据亿欧数据统计,单在 2021 年,中国自动驾驶领域共发生投资事件 107 起,累计金额达 575 亿元,自动驾驶产业的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国外自动驾驶市场同样状态火热。亿欧数据显示,2021 年,国外累计投资金额达 704 亿元。

自动驾驶产业的火热造就了一众自动驾驶企业的高估值。

就国外自动驾驶市场而言,2017 年 3 月,英特尔豪掷 153 亿美元收购 Mobileye,创下了以色列科技行业的历史纪录。

近期,据外媒披露,英特尔将于 2022 年中拆分 Mobileye 进行 IPO 上市,估值有望超过 500 亿美元。同时,英特尔仍将是 Mobileye 的大股东,两家公司将继续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寻求项目上的合作。

国内自动驾驶企业的估值也日渐高涨,近日小马智行宣布完成 D 轮融资的首次交割,整体估值达 85 亿美元,文远知行的估值达 33 亿美元。

" 大力可以出奇迹,但是很多核心技术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性。" 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直言道。

他认为,现在自动驾驶企业还能有一个高估值的市场,它们的估值还是会涨,但到了 2025 年左右,估值或将遇到瓶颈期。但人们不能因为企业估值的高低,而判断市场的好坏。

用钱砸出来的 " 新赛道 "

2015 年,中国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 2025》,将以自动驾驶技术为重点的智能网联汽车定为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

资本方嗅觉灵敏,带资进入自动驾驶这一赛道,大批自动驾驶初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如今,自动驾驶的赛道仍旧热闹多金,并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加速向人们的生活靠近。

自动驾驶的应用场景广泛,至少包括出租、公交、干线物流、末端配送、园区景区、矿区、港口、环卫安防、机场等九大应用场景。

以干线物流为例,自动驾驶在干线物流场景中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便可达万亿元。据亿欧智库测算,2030 年,自动驾驶干线物流潜在经济效益将达 14045 亿元。

" 干线物流等自动驾驶商用车场景会比乘用车更先实现量产落地,我认为投资人已经用钱表示了对这个观点的认同。" 容力说道。

产业融合态势逐渐显现,自动驾驶产业链初成规模。

亿欧智库在《2021-2022 中国自动驾驶产业年度总结报告》中,对中国自动驾驶产业链进行了整理。

产业链上游由感知层、执行层、判断层、网联层的供应商构成,中游由主机厂、自动驾驶科技企业、科技出行企业、智慧交通服务商组成,下游由不同场景方构成,包括 C 端、B 端与 G 端应用。

在自动驾驶上游产业链中,各个板块受到的关注程度也有所不同。

智驾科技 MAXIEYE 创始人 &CEO 周圣砚接受亿欧汽车采访时表示,从传感器的技术板块来看,视觉感知和激光雷达更受资本关注。

周圣砚认为,视觉感知因其技术可突破性及成本优势,被业内多家企业作为主要的技术突破方向;激光雷达近年来的技术突破也为业内所关注,成为大算力平台和高阶自动化方案应用部署的选项。

芯片、算法等自动驾驶技术核心领地国内入局者众多,除地平线、黑芝麻智能等企业,华为、百度等跨界互联网科技企业,深耕自动驾驶等智能化技术,构建其自动驾驶全栈能力,在行业内形成领先优势,是与国外自动驾驶企业竞争的主要力量之一。

国外自动驾驶市场以 Waymo、Crusie 等美国企业为首,依托谷歌、通用等互联网企业和车企,在自动驾驶领域深耕已久。

就技术而言,全球市场对自动驾驶技术的要求是一样的,但在应用场景上会形成一定的差异化。

智加科技中国区总经理、集团工程高级副总裁容力对亿欧汽车说道:" 自动驾驶技术本身可能没有区别,但是具体到推广至市场的应用,会有方向性的差别。"

这也与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政策、地理环境、人文观念等方面息息相关。在政策方面,近年来中国发布多项自动驾驶与智能网联相关政策,大力推动自动驾驶等智能化技术发展。

踏歌智行联合创始人、首席战略官张彦对亿欧汽车表示,相比于国外,中国在政策上为无人驾驶技术的推广提供了更大的支持。

就矿区场景而言,张彦表示,国外以美、日主机厂为代表的矿卡无人驾驶技术供应商比中国先行了近 20 年。但中外矿区基于不同的政策与地理环境,促使自动驾驶在该场景中的应用形成差异化发展。

形成这种差异化的原因之一是国内的矿和国外的矿不一样,国内的矿基本上是面临复杂的地理地质与气候条件,国外的矿所处的环境相对简单。

高标准的需求驱动产业迅速发展。复杂的矿区环境对中国自动驾驶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自动驾驶在严峻环境中的应用也日益成熟。

各大露天矿企将无人驾驶运输作为智能化的核心应用,这些都对矿区自动驾驶产业提供有力支持,加之通信、感知等底层技术的发展,矿区自动驾驶技术全速前进,也推动着泛自动驾驶产业的升级。

亿欧汽车认为,全球自动驾驶的技术内核大同小异,但在技术的实际应用场景会有所差异,这一点将基于自身需求进行针对性发展。

量产为王,赚钱至上

" 真正的自动驾驶要伴随着一些用 L4 级自动驾驶技术的车型的投放,才能看出变化,脱离量产车型讲自动驾驶,‘有点耍流氓’。" 张君毅对亿欧汽车讲道。

在自动驾驶技术不断发展成熟的前提下,商业化落地成为最本质的诉求。

周圣砚表示,目前行业已经进入规模化量产落地阶段,核心技术能力和量产落地能力将互为支撑,双轮驱动行业进入下一发展阶段,二者缺一不可。

乘用车无人驾驶商业落地还需较长一段时间,如今基本以示范运营为主,不断地收集数据,进行算法迭代,为商业落地做好前期的必要准备。

根据 2021 年加州 DMC 发布的自动驾驶路测报告,Waymo 以 23.3 万英里的测试里程,稳居榜首。小马智行、文远知行、AutoX、滴滴四家中国企业位居前十。

中国政府也在大力推动载人自动驾驶示范运营,亿欧智库在《2021-2022 中国自动驾驶商业化系列研究—载人场景及示范区》报告中,对中国自动驾驶载人场景进行了梳理,如今,中国已在北京、上海等多地搭建起示范区。

商用车自动驾驶落地速度则远高于乘用车领域,逐步向 L4、L5 完全自动驾驶演进,中外企业开展多元合作已成常态。

2021 年 12 月,智加科技与依维柯宣布将在欧洲与中国开展自动驾驶联合测试,双方将对智加科技自动驾驶系统与依维柯最新一代 S-WAY 重卡的集成做测试验证,通过渐进式模式首先推出监督式自动驾驶重卡,再推出 L4 级无人重卡。

容力表示,商业化落地才能够体现出数据的价值,技术也需要通过商业去应用证实。他认为技术发展的曲线是指数上升的,现在的技术驱动都是数据驱动,用数据去推动算法的演进,这件事十分重要。

伴随着自动驾驶行业由技术产品驱动逐步走向数据驱动,前期数据累积产生的马太效应导致强者愈强,成为各家企业拉开差距的关键。

在张彦看来,目前任何场景下的无人驾驶都没有实现 100%的商业化,如果矿区无人驾驶实现 100%商业化以后,运输厂商的利润水平可以大幅度提升,矿产企业的收入利润水平也会随之增加。

在中国自动驾驶技术走向成熟的同时,中国自动驾驶企业也开始向海外扩张。

" 中国自动驾驶企业若要向海外拓展,必须要实现产品本地化、供应链本地化,更重要的是实现服务本地化。" 张彦说道。

商业落地并非一蹴而就,目前自动驾驶企业仍面临巨大的发展压力。

目前新兴自动驾驶企业不断涌现,虽同质化并不严重,但待市场日趋成熟,便无需如此多的自动驾驶企业,届时必然会有一批玩家成为 " 先烈 "。

张君毅表示,中国有大市场,可以培养出来伟大的企业,甚至是超级企业,但是依靠自动驾驶这单一技术来建立一家超级科技公司,恐难以实现,加上自动驾驶的盈利点尚不明晰,其商业模式需要进一步厘清。

在他看来,商用车领域,中国新兴企业出现的速度比国外要快得多,但就算自动驾驶在 20 年以后是一种通用技术,有差异化的体验,也不需要这么多公司," 这一定有泡沫的存在。"

相较于其他国家与地区,中国拥有更为庞大的自动驾驶应用市场,为自动驾驶提供了更加充分的发展空间。如何在市场中保持长期竞争力,自动驾驶企业在前期方向选择上,就需做出正确的决策。

结语

法规政策、人才流动、核心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都会成为影响全球自动驾驶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 任何国家都会鼓励技术的发展,任何阻挡技术发展的举措都是螳臂挡车。" 容力坦言。

亿欧汽车认为,对于中外自动驾驶而言,发展时间不同,机制理念也不一样,相同的是对智能化生活的期待,对技术的不断追求。

张君毅坦言,我们必须承认技术上的差距,但也要认知中国企业的优势,利用好自己的资本市场,循序渐进。" 不一定实现从本质上领先,但是在商业化上,我们的自动驾驶企业是可以做到全球领先的。"

张彦说道,至少在矿山领域,中国的自动驾驶技术从高难度起步,技术出海指日可待。" 我们估计,在未来的 2-3 年间,国内企业的商业化成果有望追平国外企业过去 20 年的成绩。"

中国正在自动驾驶发展道路上大步前进,未来,以中国和美国为首的自动驾驶企业之间的你来我往,将会成为汽车产业中的最大看点。

来源:媒体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