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震荡之后,我们如何看待中国互联网

创投圈
2022
03/30
19:56
分享
评论

即将过去的 3 月,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无疑留下重重一笔。

伴随俄乌冲突引发的地缘政治风险,以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将五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列入 " 暂定清单 ",本就处于低位的中概股就开启了自由落体模式,短短两周时间,阿里、腾讯、百度等公司股价几乎再度腰斩,恒生科技指数也从 3 月初的 5000 余点,急跌到 3 月 15 日 3463 点。

而如果从去年 2 月 18 日的高位算起,到 3 月 14 日收盘,中概股中有 220 家跌超 50%,127 家跌超 80%,蒸发市值近 10 万亿人民币。

市场剧烈波动之后,监管层也出手了。3 月 16 日国务院金融委召开专题会议,明确促进资本市场、平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系列政策举措。

会议明确释放了关于平台经济公司监管的信号,指出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针完善既定方案,坚持稳中求进,通过规范、透明、可预期的监管,稳妥推进并尽快完成大型平台公司整改工作,红灯、绿灯都要设置好。

金融委会议之后,市场重新企稳,中概股也出现了止跌回升。

其实,相较于市场的涨跌起落。这个 3 月对中国互联网行业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人们可以重新思考行业的定位。中概股、港股、乃至 A 股之间的相互传导,反映出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中概股,在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风向标意义。金融委会议释放了明确的积极信号,历经监管之后的中国互联网,将走上更健康发展的轨道。

互联网还是先进生产力吗?

二十年前毕业的大学生肯定还有印象,那个时候,毕业生梦想的工作是各类外企、央企、金融机构、房地产企业,新兴的互联网公司虽然也具有一定吸引力,但是却远不是最优选择。

与那些同时代的顶级行业相比,互联网不仅没有金融机构的精英气,也没有房地产企业的豪气、央企的官气、外企的洋气,反而还带有一种程序员特有的土气。

不过,这些最土气的互联网公司,社会形象却也是最正面的。相比高端、神秘房地产、金融行业,互联网早期创业者往往源自草根,通过技术和商业创新改变人们的生活,发家史公开透明,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比如,阿里巴巴起家的 1688 是一家批发为主的网站,其创立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店帮助中小商家降低成本,提高商业效率。腾讯推出 QQ,初衷改变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百度则通过搜索引擎大大降低公众获取信息的门槛。

就像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一样,蒸汽机本身只是一个 " 源动力 ",还要经过无数企业不断发展,才逐步应用到火车、轮船、各类工厂中,最终完成了伟大的工业革命。

对于过去 20 年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数字技术无异于其 " 源动力 ",从电商、社交、支付等开始,再到后来数字医疗、教育、制造业,新的应用场景被一个个攻克,数字经济也成为过去 20 年中国经济的重要亮点之一。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测算显示,2020 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为 191447.3 亿。1993 至 2020 年,中国数字经济平均增速为 16.3%,呈持续快速增长势头,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2010 至 2015 年,伴随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爆发,中国数字经济年均增速 11.2%;2015 至 2020 年平均增速有所下降,但仍高达 10.1%。

这样的增长速度,不仅全球范围内也是绝无仅有的,在人类历史上也是少见的。凭借国内 14 亿人口超大市场,中国互联网公司将规模优势发挥到了极致,中国也成为了全球唯一可以在互联网产业领域与美国竞争的国家。

不过遗憾的是,近些年伴随着中国互联网产业的飞速发展,同时也诞生了一系列问题。一方面,很多大型互联网公司凭借规模效应,形成了天然垄断,甚至店大欺客。与此同时,一些新兴互联网企业过度追求流量,通过补贴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打击竞争对手,平台经济引发的劳工权益等问题也越发尖锐,亟需监管部门的引导规范。

互联网公司还是先进生产力吗?这似乎都成为了一个问题,

其实虽然整改力度空前,但是互联网与房地产和金融业不同,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规范的目的始终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今年 1 月国务院专门印发了《" 十四五 " 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 " 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 "。不久前,市场监管总局也发文表示,平台整改工作开展以来,平台 " 二选一 " 和垄断等突出问题改善明显,价格和不正当竞争问题得到遏制,产品、食品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平台秩序明显好转。

而 3 月的金融委会议,无疑更是给互联网行业吃了一颗定心丸。

互联网公司拖累了 " 硬科技 " 发展吗?

不过值得警惕的是,在深入整改的同时,社会上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指责互联网公司的声音,甚至否定中国互联网行业过去二十年的发展。

在各种声音中,颇有代表性的一种就是认为中国互联网不是 " 硬科技 ",只有商业模式创新,因而没有社会价值。

尤其是在 2018 年以后,缺 " 芯 " 之痛刺激国人,很多人认为互联网公司没有造出芯片,对解决 " 卡脖子 " 问题没有贡献。

只有做制造业的公司才是好公司,这俨然成为一些人群的新 " 政治正确 "。

更有甚者,将互联网行业与 " 硬科技 " 对立了起来,认为国家在芯片等核心技术领域与西方有差距,是互联网产业发展太快造成的偏科,互联网挤压了芯片等技术的研发。

这就是好像是把蒸汽机和火车、轮船对立起来一样,其实是很荒诞的。蒸汽机是源动力,但是火车、轮船这样的应对场景同样重要。没有电商、社交、支付这样的数字应用场景,芯片技术有什么意义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用场景的需求,是基础技术研发进步的核心动力。

十多年前,阿里巴巴发起了 " 去 IOE",直接起因是淘宝用户访问量的不断增长,特别是双 11 等全球最大运算场景的出现。阿里巴巴决定,在自己的 IT 构架中,去除了 IBM、Oracle、EMC 三家美国公司的软件和硬件,独立研发自己的云计算系统,这就是后来的阿里云。

目前,在全球云计算排名前十已有三家来自中国,最大的云计算开源平台 openstack 核心代码贡献 TOP10,也有 3 家中国企业上榜。中国已经在全球算力排行榜上和美国成为唯二的巨头,成为全球云计算增长最快的市场。

而根据 2021 年 12 月,权威信息技术研究机构 Gartner 公布了年度产品报告,来自阿里云在 IaaS 的计算、存储、网络、安全四个核心类目都拿了全球最高评分,超越了亚马逊和微软,总分排名也名列第三。

云计算又进一步带动了底层技术的研发。2018 年,阿里巴巴成立了芯片公司平头哥,2021 年,平头哥发布了自己独立开发的 5nm 制程服务器 CPU,直接用于阿里云的服务器机房。

阿里云的成长史,正是中国互联网公司从应用层,走向技术层,并最终走向硬件领域的代表。

不独阿里,腾讯、百度等其他互联网公司,也在芯片、AI 等前沿科技领域加大了投入。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非但不是像一些人认为的那样,挤占了芯片等硬件产业的发展空间,相反,互联网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硬件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互联网仍是中国重大的发展机遇

发展 " 硬科技 " 的政策导向,和发展互联网产业并不矛盾。应该看到,过去一段时间里,在互联网领域的确出现了一些缺乏技术实力、只有商业模式创新的投机性实践,出现了诸如 P2P 这样的行业乱象。

在这一背景下,监管层明确提出鼓励 " 硬科技 " 的导向,是有极强针对性的。

但是,真正成熟的互联网公司,是不可能只有商业创新而没有技术实力的。在全球范围内来看,互联网企业对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日益显著,美国的互联网巨头已经是基础科研的主力。

谷歌是当今世界量子计算的领军者,为什么谷歌要做量子计算?因为它的算力应用达到了目前超算技术的极限,不得不寻求基础领域的突破。

亚马逊的掌门人贝索斯,正在大举进军载人航天。微软的创立者比尔盖茨,也在不断加大生物科技的投入。

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美国对德国、日本等其他发达国家的优势,是逐渐减弱的。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出现,美国重新赢得了对欧洲和日本的优势。

2008 年欧盟 27 国 GDP16.2 万亿美元,占全球比例超过四分之一,同年美国 GDP14.7 万亿,占全球的 23%,不到四分之一。但到了英国最后脱欧前的 2020 年,欧盟 28 国 GDP 只有 15.2 万亿美元,绝对数字下降,占全球的比例也不到 18% 了。而美国增长到 21 万亿,占世界的比例反而上升到了 24.7%,基本上达到四分之一。日本九十年代人均 GDP 曾经达到美国的 1.5 倍左右,但现在不到三分之二,双方的位置出现了互换。

进入 21 世纪以来,主要经济体中,只有中国和美国在全球 GDP 中的占比出现了上升。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正是中美两国互联网经济的发达。

互联网领域有一个著名的 " 梅特卡夫效应 ",网络的价值,等于它连接的节点的平方。所以,网络连接的人口越多,价值就越大。

虽然中国互联网企业在过去几年经历挑战,但中国仍然是在美国之外,全球唯一一个拥有大型互联网企业的经济体。从本质上说,互联网这种新技术的机制,给中国这个后发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红利。

在前互联网时代,每个国家的科技树攀登过程是线性的,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二战后新科技革命的时代。哪个国家在一开始占据领先优势,后发国家很难超越,即使这些国家的体量和规模并不大。许多欧洲小国,至今仍然是全球顶尖的富国,就来源于这种先发优势。

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 " 科技树 " 单一线性演进的模式。它给了美国、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巨大的 " 发展加成 ",放大了人口红利和市场红利。

庞大的国内市场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又倒过来促进了中国的技术升级。一个很多人不了解的事实是,很多美国互联网公司在探索的前沿技术,譬如量子计算,AI 技术等,其实也是中国互联网企业投入的重点。

年初公布的《" 十四五 " 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提法令人耳目一新: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结合产生的数字经济,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实体经济形态。互联网企业,不仅承载着科技创新硬核突破的时代使命,也必然成为全社会走向数字化的加速器。

2022 年 3 月,我们经历了市场的震荡,也看到了政策的方向。在众声喧哗之外,我们更应用更长远的眼光来审视这个月发生的这些事情。互联网行业,仍然有它独特的价值,经历了监管之后的行业和企业,不仅会给社会继续创造更大的价值,也必然会继续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突破的重要推动力。

来源:钛媒体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