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来首次盈利?跨过转折点的阿里云长期乐观

创投圈
2022
05/31
20:02
分享
评论

实现十三年来首次全年盈利,成为阿里云在最新财报业绩中的关键词。

上周,阿里云公布了过去一年的业绩数据,显示 2022 财年(自然年 2021 年 4 月至 2022 年 3 月)跨分部抵消前营收超过 1000 亿,抵消后营收 746 亿,全年同步增长 23%,这也是阿里云在成立十三以来,首次实现全年盈利。

华为、腾讯、金山、百度等多家云计算陆续放出各家云业务在新一季度的数据,增速均有所放缓,例如据华为官方披露,华为云从前年的三位数营收增速降到去年的 34%,腾讯含云在内的 To B 业务收入增速放缓,一季度金科与云整体收入 428 亿元,同比增长 10%,低于市场 15%-20% 的增速预期;百度智能云业务营收达 39 亿元,同比增长 45%,相比前几个季度均超 50% 的高增速也有下降。

整体来看,云计算市场正在进入一个中继盘整期,面对整体放缓的市场环境,云计算玩家开始积蓄力量,他们的下一步应该怎么走?

跨过盈利的转折点?

从阿里云 2022 财年全年及 Q4 季度的财报中可以找到答案。

2022 财年,阿里云首次实现了全年盈利。5 月 26 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阿里云 EBITA 利润从去年的亏损 22.51 亿元大幅改善为今年的盈利 11.46 亿元。阿里云于 2021 财年第四季度首次扭亏,但 2021 财年全年仍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额为 22.51 亿元;而 2022 财年为其首次全年盈利,利润率不算高,但持续五个季度的正盈利,意味着阿里云进入稳定盈利期。

盈利是一个积极信号,尤其是在整体放缓的市场环境中。

阿里财报对其云业务增速放缓的解释为:" 经济活动放缓、中国互联网行业客户需求疲软、以及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而延迟完成的混合云项目。" 经济活动放缓、互联网行业疲软、疫情影响是国内云企们遇到的共性问题,但该原因说明其实仅回答这个问题的冰山一角,其背后的关键是国内的云产业正处于疯狂扩张期向稳健发展期过渡的节点上。

首在国内云市场开拓的初期,云产业前期高投入的行业特性其实就决定了,云厂商们在前期扩大市场、保持高增速之时,各项成本投入也会巨大的,很难做到盈利。2010 年便开始对外公测的阿里云就曾长期处于亏损状态,马云曾表示 " 我每年给阿里云投 10 个亿,投个十年,做不出来再说。"

此外,在云企疯狂抢夺国内市场的几年中,云厂商们为抢占订单,也拿下了很多集成项目和转包项目。这种模式虽然帮助云企赢得了不少客户,但也导致了部分项目含金量低,有些项目存在大量的定制化类目,投入了大量人力成本,标准自研产品在项目中占的比例低,不少项目是亏本赚吆喝。

可以看出,在国内云产业的疯狂扩张期,高增长不盈利甚至高增长高亏损是云厂商们的常态,市场份额是云厂商们集中关注的焦点,当 " 中国互联网行业客户需求疲软 " 等描述出现在各家财报上时,其实就意味着整个行业转折点到来。

游戏、视频影音等互联网行业公司为主要客户的云市场触顶,云企们的增速纷纷放缓,如何盈利、如何开拓新市场、如何维持长期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整个行业下一阶段的发展重心。

寻找下一个增长周期

回归云行业的基本盘,亚马逊能在云服务市场大赚特赚说明云服务必然是一个好生意,当然,一切的前提是解决盈利、新市场和高质量发展的问题。阿里云经过 13 年的摸索在 2022 财年实现扭亏为盈,多多少少已寻到了云行业新阶段的发展路径。

无论是在互联网行业,还是在传统行业,云厂商想建立自己的竞争壁垒,技术能力是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核心。只有形成技术的绝对优势,才能避免遭遇竞争激烈、利润较低、同质化程度高的问题,市场最终走向不健康的价格战。

阿里云全球销售总裁蔡英华也开始强调:" 提高自研产品的销售占比 ",阿里云通过对科技研发的持续投入来构建自己的核心技术壁垒,投入也在转化成各种可见的技术突破。近年来,阿里云持续做深基础,以软件定义硬件,自研更适合云端使用的芯片、服务器、交换机等硬件产品,构建出软硬一体的技术体系,这意味着阿里云由内到外做到了云技术的国产自有,从底层软硬件上保障了客户的数据安全与隐私。

阿里云去年云栖大会上发布的首款通用芯片倚天 710,在自研的基础上还实现了性能的突破。倚天 710 采用最新 ARMv9 架构,它针对云计算特点做了大量优化,性能超过业界标杆 20%,能效比提升 50% 以上。倚天 710 集成了业界最领先的 DDR5、PCIE5.0 等技术,能有效提升芯片的传输速率,并且可适配云的不同应用场景,是阿里云推进 " 一云多芯 " 策略的重要一步。

去年 12 月 9 日发布的《Gartner Solution Scorecard 2021》是业内最权威的云计算评估报告之一,阿里云 IaaS 基础设施能力拿下全球第一,在计算、存储、网络、安全四项核心评比中均斩获最高分,这也是中国云首次超越亚马逊、微软、谷歌等国际厂商,阿里云助力奥运会首次上云也从实际上证明了其技术实力。

来源:《Gartner Solution Scorecard 2021》

在开拓新市场上,作为全球第三大云厂商的阿里云,发展海外市场是其开启下一个增长周期的重要环节,阿里云国际化扩张的脚步也没有停下。去年阿里云宣布在三年内投入超过 60 亿元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支持本地化生态发展。过去一年内,阿里云新增了五座数据中心,分别位于印尼、菲律宾、韩国、泰国和德国。截止目前,阿里云在全球 27 个地域运营着 84 个可用区,覆盖超过 200 个国家,拥有亚洲规模最大的云基础设施。

阿里云对中国市场的特殊性也有一些针对举措,中美 IT 市场有差异,中国 IT 成熟度较差,云钉一体面向这个现象,在试图找出突破点。目前," 云钉一体 " 已初见成效,据阿里云最新财报显示,截至 2022 年 3 月 31 日,钉钉已经让来自超过 2100 万个机构的用户保持联络,并遥距工作。钉钉同时通过作为一个第三提供更多数字化产品、解决方案及服务的平台,致力于加快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截至 2022 年 3 月 31 日,已完成开发超过 350 万个钉钉应用程序,并获企业及用户所采纳。

除互联网行业外千行百业上云,中国的云市场确实还有着不小的发展空间。据 Gartner 预测,2020 年全球的 IT 支出总额达到 3.4 万亿美元;中国 IT 支出总额则会达到 2.77 万亿人民币,从全球和中国云计算市场占 IT 支出比重来看,中国占比低于全球水平,这说明中国整体数字化程度较低的现实,这也意味着中国的传统行业上云大有空间可为。

要想未来能长期可持续发展,提升云营收的质量和健康度成为了关键,阿里云开始在近几季度财报中开始剔除水分,不在阿里云中计入阿里巴巴内部使用云业务所带来的营收。虽然短期来看阿里云的账面数字没那么好看了,但阿里的云业务也逐渐不再需要自身现金牛业务的长期扶持,隐隐有了从微薄盈利到成为阿里第二增长曲线的趋势。

" 盈利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这是对阿里云长期坚持技术投资的回报。我们将继续投入,寻求新的技术突破。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增长,阿里云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追求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增长。" 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在也本次财报电话会中强调道," 阿里云将聚焦底层技术和核心产品竞争力的打造,发展可持续的合作伙伴体系,深入推进云钉一体和国际化策略。我们相信,坚持长期主义,投资未来,将为阿里云带来更长远的市场竞争力。"

云计算市场长期是乐观的,不仅是传统行业上云、公有云 IaaS 市场回归理性,未来随着算力的发展、AI 技术的进步,元宇宙、XR 等高算力市场也将带来新的增量,在云产业的新一轮发展周期中,云市场未来还有广阔机遇。

来源:PingWest品玩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