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4年青岛东方影都终开业,已不同于横店,也远离好莱坞水煮娱

砍柴网 / 三声 / 2018-04-30 21:20
东方影都走了一条既不同于好莱坞,也跟横店、怀柔等国内影视基地错位竞争的路子。

“青岛东方影都建成是中国电影工业化的里程碑,它填补了中国重工业电影产业的空白,必将助力中国电影的发展,推动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历时4年建设,在今日青岛东方影都的开业典礼上,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说道。

这样的话术与四年前截然不同。

2013年影都启动之时,王健林邀请来的是好莱坞明星和各制片公司,他想要将影都打造成世界一流的摄影基地、举办国际电影节,打造万达的好莱坞影响力。但这并不容易,如今转换赛道和思路,这次东方影都想要连接的是中国电影工业。

东方影都总投资约500亿,在产业园内已建成30个室内摄影棚,这座同时拥有影视产业园、商业和住宅的综合体坐落在黄岛西海岸。事实上,“开业”是指万达茂、电影乐园、酒店群的正式营业,而室内摄影棚自2017年3月《环太平洋2》开拍就开始了运转。

从最初因“相信王健林”而起的创业淘金潮,到历经万达同融创巨额交易后的期望动荡,王健林的三千门徒一部分已经逃离,另一部分还在此继续寻找机会。他们并不关心台面上的话术变化,而对与之关联的具体政策和外景地建设更加上心。

补贴率实则是减少的。2016年年底官方公布成立了50亿的影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补贴率为40%。但在今天的官方新闻中,补贴率降到了20%-40%。“减少了没有什么不好,说明更加务实了”,一位本土从业者表示,落实下去的政策就是好政策。

另一方面,早在去年11月,青岛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了“电影之都”的称号。但同这个响亮的名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里的影视产业基础依然薄弱。“没有形成产业圈子,聚集不到专业性的人才待在青岛。”

《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在过去一年对东方影都展开了持续观察。事实上,本地从业者之外,越来越多的电影制片人在开始考虑东方影都是否为其项目的合适拍摄地——摄影棚、区位优势和补贴政策都是他们需要综合考虑的维度。  

收敛的“好莱坞野心”

东方影都万米摄影棚内景

几年以来,东方影都的定位一直是全球化时代的好莱坞海外摄制基地。

2014年王健林喊出了“谁来青岛拍片,我就给谁钱”的口号,两年之后在洛杉矶举行的电影峰会上,万达同9家好莱坞企业达成协议,“未来三年,将有11部好莱坞大片在东方影都拍摄。”

东方影都想要成为新的全球电影生产中心,这也是万达想要深入到好莱坞体系内的一条路径:依靠中国市场的票房、合拍片,诱人的补贴政策,将其打造成与好莱坞的新连接点。

事情的发展并未朝向预想方向,一系列原因导致好莱坞对东方影都的兴趣逐渐减小。

随着合拍片《长城》的失利,传奇影业的萎靡以及万达在海外的某种无可言说的限制后,万达在好莱坞的影响力随之下降,而在当税收补贴并不明朗和配套服务不健全的状态下,好莱坞自然愿意同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摄影基地继续合作。

“除了那笔具有诱惑力的补贴之外,训练有素的、具备才华的当地人才对创造优质的产品而言,很有必要。”2016年11月份,在暖流电影举行的金融研修课中,好莱坞制片人Bowling说,如果一个外国制片人需要在大量的专业度不够的工作人员和主创阵容之间斡旋,那么补贴红利很快就会被耗尽。

但东方影都却同华语重工业电影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契合,接下来要竞争的方向,转而成为华语电影工业化的进程速率。

在《环太平洋2》之后,已经陆续有《英雄本色4》、《疯狂的外星人》、《流浪地球》等华语影片在此拍摄,《封神三部曲》也已经定下几个大面积摄影棚准备做拍摄用。

在制片人张伟看来,东方影都在国内的基础技术优势是明显的。首先是高标准的摄影棚,“松林有自己的标准体系,万达在建设时又结合了一些新技术,例如室内恒温设定23°和每30米就存在的Wi-Fi信号”。

张伟此前操作了一部有大量外方人员参与的电影制作,在他看来东方影都专设满足国际化电影项目所提供的海关、金融和物流等服务竞争力巨大,“我们有整支英国团队参与,材料和设备的海关引进工作,其实特别麻烦。”张伟表示这部影片的拍摄是在影都建成之前,“如果可以选,完全会考虑在影都做”。

不过,在争取国内剧组上,东方影都依然处在激烈的竞争态势下。最重要的是区位劣势,北京、上海为传统的影视资源聚集区,靠近的中影怀柔和无锡影视基地都是不错的选择,“对于普通的国产片,基本上就没有选择东方影都的需要。”

摄影棚的“军备竞赛”似乎正在展开。作为传统影视基地的横店和象山影视城,其近两年在摄影棚建设的投资力度也在加大,2017年3月横店影视城表示,其高科技摄影棚数量并不多,宣布建造46个摄影棚,其中面积最大的棚为12000平米,为全球面积最大的摄影棚,而象山影视城的摄影棚总量自称已达到20万平方米,居全国第一。

综合多位导演和内部人士的说法,东方影都摄影棚费用比行业普遍标准大约要高四到五成,因此,对那些选择影都产业园的制片方来说,补贴成为重要的考量标准。

另一位制片人则跟我们讲述了他之于摄影棚选择的过程。他正在筹备一部有着宏大场面的华语片,该片对摄影棚的面积要求比较高,在性价比等综合考虑之后,其最终选择了河北大厂和香河的两处摄影棚作为拍摄地。

“中影怀柔影视基地需要用中影的团队,我们影片有部分外方团队接受不了这个选项,香河的摄影棚配套设施一般但就是面积大。”最终,他选择将大厂影视产业园的摄影棚作为筹备处,香河国华影视基地选为棚内拍摄点。此前陈凯歌的《道士下山》和《妖猫传》部分戏份都曾于此拍摄,“两地就半个小时车程,离北京也比较近”。

名不副实的“电影之都”

“东方影都的建设改变了青岛城市地位,推动青岛把影视产业作为了新兴的支柱产业发展”,王健林在今日发言中这样说到。事实上,这是青岛“引进”东方影都项目时就早已确定的城市定位,向文化旅游转型的万达集团同青岛的城市产业升级形成了对接点。

东方影都对青岛最直接的帮助,是令其拿下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电影之都”称号。这是国内第一个城市电影之都称号,国际上有九个。第一个电影之都是英国的布拉德福德,现今仍举办着欧洲最多样化的电影艺术节活动,影视氛围较浓。

但一位本地影视公司老板表示,这有些名不副实。

“影视之都的概念应该体现在本土公司创作丰富度和文化气氛。”一直以来,青岛籍的影视作品存在感较弱。此外,相比于横店集团、华策影视、唐德影视等聚集的浙江省,整个山东省仅有山影集团撑门面,青岛市的影视基础同样薄弱。

青岛市的存在感似乎只位于影视剧画面中。天然海景和多国老建筑群塑造的“立体”城市让青岛成为影视剧热门取景地,每年都有200个剧组前来拍摄,但其并没有转化为城市产业力,“天然摄影棚”并没有机制将这些创作力留在本地,“他们只是过来拍一下就走了”,一位本土从业人员说。

“没有形成产业圈子,聚集不到专业性的人才待在青岛。”唐鹤影视是青岛的本地影视头部序列公司,创始人唐平对《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表示其公司每个项目都要从全国各地找不同的导演、编剧等岗位人员,这明显增加了沟通成本。目前他正在忙于经由天下霸唱原著小说《天坑鹰猎》改编的院线电影,他又将要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合适的岗位人才。

本地从业者曾寄希望于影都能够改变行业及产业基础薄弱的现状。一年前我们来到东方影都时,影视创业者呈爆发式聚集,但大多数的他们此前并不是行业内人员,“有卖海鲜的,做家具的,干什么的都有,唯一算是有点关系的,是原来开影楼的”,新峰道具创始人张新峰说。

在影都的“大生意”内寻找机会并不容易,棚拍的大片剧组需求同本地产业能力有着巨大落差,除去最基础的群演招募和协助拍摄服务外,本地产业能力同东方影都并无其他的密集合作。

一定程度上,对接不顺畅是产业新兴初期的必然状态,这需要一个时间的线性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中绝大多数人离开了,我们此前报道的森鑫影视已经搬离了东方影都,继续做老本行签女主播做直播业务。

唐平告诉《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在去年年底唐鹤影视、黄海影视等五家青岛影视公司被叫去同广电局开了行业沟通会,有人在会议上表达了一个核心诉求点,政府对影视外景地的规划,这关系着青岛市能够吸引多少能够同本土影视业“互动”起来的剧组。

外景地才是目前快速“盘活”本地产业链的通道,只有外景地搭建起来才能吸引剧组,并带动群演、服化道等的产业链生意。

《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的连续报道对象,张新峰已经自己开展了场景地业务。其在离影都不远的地方花了几十万将一栋楼改建成了公安局室内场景,“接下来我还会再建一个‘医院’,靠场景地吸引剧组过来拍戏”。

创业者李宗虎这两天也正忙着帮外地剧组在黄岛区域找拍摄场景,“对方在烟台和我们这都看了景,他们可能更倾向于我们这个地方”,李宗虎表示一部分坚守者早已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对接影视剧,尤其是电视剧项目。

“相比于影都摄影棚的剧组,这样更实际些。”

从未消失的“新传说”

东方影都万达茂商业体

李宗虎这两天会时不时地从星光岛开车前往《封神三部曲》外景地拍摄地看看。3月22日,封神剧组宣布在青岛开始搭建朝歌城场景,位置就在离影都五分钟车程的海边,“这原本是海洋梦工厂建造的地方”,在李宗虎看来,这或许意味着朝歌城外景地不会永久保留。

外景地是这里的“新传说”。有人表示西发集团将“引进”外部力量在灵山湾区域建设十个外景地,影视教育将会带入到其中,“6月份在青岛的一个重要会议结束后可能就有动静”。

当我们向多家本地影视公司求证时,并没有人明确表示消息的准确性,“这样的传说挺多的”。

更多人认为配套设施会不断完善起来。“为什么政府要提供补贴,前面吸引人来慢慢整个产业就会形成良性循环”,青岛文创集团创始人刘晓对《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说。青岛文创由本土几家影视公司合并而成,其先前参与制作了《少年巴比伦》,“这部影片是山东省唯一两次入围国际A类电影节的作品”。

“新传说”或许已经在落实当中。4月27日,万达影视摄制产业园项目合作协议签订,计划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建设实景外景地,该计划指出将以春秋战国、唐宋古城、明清北京、民国上海、欧美风情等主题为内容,建设一个既能体现文化传承,又具有广泛使用功能的大型影视拍摄实景外景地。

青岛的影视发展和氛围建造仍在持续发展当中,今年六月份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将在黄岛举办,将有60部来自上合国家的影片参加展映和评奖,评委会主席由电影人韩三平担任,将举办开幕式、电影论坛等30余场活动。

影视政策补贴依然是东方影都最受关注的话题,或许也是最模糊的一个内容。

在公开报道中,拿到补贴的仅仅只有美国传奇影业的《长城》剧组,《光明日报》的一篇报道中称,这笔制作补贴为1600万。2017年11月,灵山湾文化区首批影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拨付,五洲电影发行有限公司等13家影视企业获得2042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在接触过程中,本地影视从业者对此感到颇为不满,“说到底五洲发行并不是一家青岛公司,它只是在这边注册了而已”,按照一部分人的说法,补贴应该落实到本土影视企业的创作上。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听到了不同版本关于补贴政策的消息。唐平说从去年开始,补贴已经发给了一些片方。一位去年五月份从东方影都离职的前商务员工则表示,想要补贴的片方需要和青岛市做具体洽谈,“这个其实就相当于不需要万达了”,这或许意味着政策落实的门槛将更高。

在今日东方影都的开业庆典中,王健林并未如想象中那样高调提出新补贴政策,新补贴政策仅以新闻稿的形式公布:

“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和万达、融创各出资50%设立总额50亿元的影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入驻东方影都拍摄的影视作品给予制作费用20%-40%的补贴;青岛市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对在东方影都注册经营的影视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营业收入10%的补贴。”

20%-40%的补贴即意味着补贴率的减少,有人表示减少了并没有什么不好,或许是这次的政策更加务实了。普遍上而言在经历了一年多影都产业“缓慢”发展后,大家对新政策的讨论热度并不高,没人确定这是新起点还是又一次政策无法落实的轮回。

可以肯定的是,东方影都已经同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发展“绑定”到了一起,其对中国电影工业化将产生积极意义。

“东方影都走了一条既不同于好莱坞,也跟横店、怀柔等国内影视基地错位竞争的路子。它以电影业上下游贯穿的方式,试图用大手笔打通全产业链。它的成功与否,除了自身的硬件及管理,主要取决于中国经济的继续繁荣以及中国电影业的高速增长”,电影观察人士周黎明对《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表示。

来源:三声  作者 :秦泉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