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数互联网金融的那些“坑”,“科技+金融”才是正道专栏

/ 土妖 / 2016-08-17 16:28
“科技金融”的风行,有其内在的逻辑。

112

一夜之间,科技金融取代了互联网金融,成为P2P网贷新披上的外衣。有观点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招牌玩坏了,所以P2P网贷们都争先恐后地贴新的标签。恰逢互联网金融正处于一个敏感的窗口期,监管政策呼之欲出。有人说,科技金融更像是一个“变种”,试图与P2P网贷欺诈、跑路等现象划清界限,避免殃及池鱼。其实,这个说辞当笑话听听就行了。“科技金融”的风行,有其内在的逻辑。

科技金融市场里有哪些“坑”?

显然,任何一个新兴市场的出现,都会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一些“副产品”,也会存在模式上的漏洞。特别是一些少数的投机、跟风、欺诈等行为,让行业早期泥沙俱下。科技金融行业也如此,E租宝、大大集团等黑天鹅事件的爆发,牵涉到上百亿资金的损失,使得投资者备受伤害。这些事件让科技金融领域给外界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同时也滋生了不少假象,这个市场里有很多“坑”。

首先是互联网的很多思维、理念与金融行业是相悖的。比如互联网讲究唯快不破和用户思维,产品服务要迅速落地,追求极致、便捷的用户体验,但实际上,金融是非常严肃、审慎的事情,对数据的真实性、细致程度要求相当高,金融的有效性需要经过充分的经济周期验证,追求长期可持续的发展。但不少科技金融领域的公司一味追求快,资本驱动、烧钱补贴,砸广告拉用户,这种赚快钱的玩法不适合金融领域。

其次是科技金融碰到了欺诈、跑路现象,就使得很多人对这个行业产生了怀疑,这也不符合金融规律。一般来说,线上小额信贷的周期在1-4年,只有经历充分的历史周期,才能看到资产在不同阶段的完整表现。同样,也只有足够长的时间,才能挖掘到用户的信用特征,获取丰富、多元化的数据,所以说,对科技金融来说,成长的周期尚短,现在盖棺论定还为时过早。

 

再者,很多平台都在主推短期高收益的互联网理财项目,这确实可以在很快的时间内,迅速吸引用户,做大交易规模,很多用户也片面地认为,投资短期项目能更灵活地退出,以防平台出问题。这种缺乏信任的交易关系,并不会长久。拿宜人贷来说,平台上的投资期限普遍在一年以上,因为短暂的交易关系并不牢靠,只有用户出于对优质资产、风控水平的认可,才会做出的合理的资产配置。

不过,这些“坑”往往是一个新兴行业早期出现的现象,随着行业进步,参与其中的企业会成熟起来,用户对互联网投资理财的关注点也会回归理性。以往超高收益率仅仅是暂时的,并不是一个持续健康、科学的商业模式,接下来,用户必然越来越关注资金的安全,而不是单纯的高收益,这是用户投资理财走向成熟的标志。

为什么说科技金融的名字更准确?

当然,除了能避开一些“坑”,还需要在大的方向上有前瞻性的眼光。很多人奇怪,为什么会出现从互联网金融到科技金融概念的转换呢?说实话,确实不是偷换概念的套路,真实原因是,早期互联网金融强调的是信息分享和资源匹配,但后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风控、风险定价上更有话语权,所以定义为“科技金融”可能更准确一些。

当前,各家都在谈风控体系,本质上就是科技、大数据技术的体现。因为美国有三大征信机构,信用体系相当完善,但在中国,银行虽然有部分信用数据,但数据量、广度、深度都远远不够,还不对外开放,这让P2P网贷公司面向借款方时,缺乏有效的信用参照,只能通过各个方面的数据来重构一套信用体系出来。如果你要去创业从事科技金融这个领域,在选择资产标的时,不仅要看对方对资金借款的渴求度和刚性需求,而且还要看其是否有足够丰富的信用数据来支撑。 

当然,互联网金融行业里也有一段戏言,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敢于上市,尤其是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市,就意味着借贷项目等信息的高度透明化,有着持续发展的信念。因为,短线投机或钻漏洞赚的是灰色的快钱生意,搞欺诈的公司不会去上市。所以有一个观点,一家敢于上市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在形象、诚信、信用方面就是一种背书。

“科技+金融”会是一个万亿级市场

在科技金融概念出现前,很多人也有认识上的误区,认为科技金融在美国发展并不好,举出的例子是,科技金融的鼻祖Lending Club上市以后,股价一路下滑,如今,市值较历史最高的85亿美元,也早已严重缩水。那么科技金融在中国会不会也是这样一个趋势呢?其实,这个担心是完全没必要的。

金融科技在中国的发展环境和美国的金融环境是不同的。在美国,金融覆盖率相对比较高,一个年轻人想要通过传统金融机构借到钱并不难,美国的Fintech公司解决的是服务效率、用户体验以及债务重组,所以生存空间并不大。但在中国,金融覆盖率相当低,大量的个人、中小企业因为没有信用数据,根本享受不到金融服务,越下沉到三四线城市,这一现象越明显,存在数万亿元的缺口。这也意味着科技金融是一个数万亿元的市场。

所以说,在中国做科技金融公司,一定要定位在面向个人、小微企业的普惠金融范畴内,凡是与银行抢生意、涉足大额贷款资产的平台,最终都不会有太大的空间。优质资产、小额分散也是普惠金融的典型特征。

虽然如今科技金融领域的监管越来越严,但如果因为监管政策的升级,而看淡科技金融在中国的发展潜力,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科技金融的潜力从行业发展的动态数据也能看一二。网贷之家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数据显示,虽然P2P网贷平台正常运营的数量已经下降至2349家,但网贷行业单月成交量却创出了新高,贷款余额也达到了6212亿元,一些不规范经营的平台正被“挤出”市场。

这种对市场的认可还体现在资本层面。中国科技金融领域,仅有的一家上市公司宜人贷,最近股价连创新高,走出了与Lending Club完全相反的走势,已经从最低的不足4美元,一路飙升到近期的近30美元高点。其实,这也能看出,资本市场对中国科技金融的发展空间相当看好。只不过在监管趋紧、市场向好的环境下,还是要强调下科技金融的生存逻辑——满足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覆盖到的个人、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每一家科技金融企业都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否则再大的市场可能也与你无关。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