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投资人朱啸虎:摩拜布1辆车 ofo可以布10辆态度

投资中国网 / 陶辉东 / 2016-10-15 17:11
2016年10月14日下午,摩拜单车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未透露金额,不过投资方阵容强大,不仅有众多一线VC,还出现了产业背景的腾讯和美团创始人王兴。令人惊叹的是,这距离摩...

(原标题:共享单车独角兽双雄的战争 朱啸虎:摩拜布1辆车,ofo可以布10辆)

2016年10月14日下午,摩拜单车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未透露金额,不过投资方阵容强大,不仅有众多一线VC,还出现了产业背景的腾讯和美团创始人王兴。令人惊叹的是,这距离摩拜宣布上一轮融资仅仅过去半个月的时间。

风口的出现总是出人预料,2016年9、10月份,以一连串的快速融资开路,自行车成为下半年最热的话题,尽管在此之前无论是媒体还是投资人都极少提到这一概念。除了摩拜和ofo之外,过去半个月里,还有小鸣单车、优拜单车分别获得了一亿元、数千万元的融资。

现在共享自行车的两大玩家摩拜和ofo宣布的融资金额都超过了一亿美元,如果数字没有水分的话,这意味着它们的估值已经是独角兽级别,而它们在共享自行车这一领域创业的时间都仅在一年左右,这样的高速成长是滴滴、快的、饿了么等上一代O2O热潮中的创业公司都望尘莫及的。

而与不断上涨的估值对应的是,共享自行车领域最大的两个玩家摩拜、ofo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两家均未公布用户数、车辆数等数据,不过很明显它们还远远没有吃透哪怕一个城市。投资方慷慨的给出高额的资金和估值,看中的是它们的成长空间,而这一空间到底有多大,是一个仍在争议中的话题。

又一轮O2O烧钱大战开始了?

过去一年时间里,摩拜完成了5轮融资,金额从数百万美元上涨到上亿美元。ofo也不遑多让,完成了6次融资,金额从900万元人民币上涨到1.3亿美元。摩拜与ofo比赛式的快速融资,很容易让人联想到2013年、2014年的滴滴与快的,当时这两家公司同样是在不断加码的资本支持下,公司规模迅速膨胀,同时伴随着一场旷日持久的补贴战争。

互联网领域多起并购之后,O2O烧钱大战已经大为退烧,无论是投资人还是创业者都开始避谈烧钱,但共享自行车似乎有望接过这一棒。不过,都市白领们要想享受免费骑车或者骑车领红包的待遇,恐怕还要等一段时间。

据媒体报道,至9月底,摩拜共拥有2万多辆车;ofo近日提供给投资中国网的数据是,目前平台上共有8万多辆车。在北京上海这样的超大型城市,数万辆自行车还远远不够形成有效的覆盖。摩拜用户抱怨最多的话题就是,找一辆车甚至要步行十分钟。ofo此前一直集中发力大学校园,覆盖密度相对更大,但目前开始在北京向都市白领人群扩张,同样面临车辆数量不足的问题。无论是摩拜还是ofo,均表示现阶段的主要目标是进行高密度的投放,让用户随时随地都有车可用。这意味着,两家公司在各自的主打城市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至少目前不会有直接冲突,还没到烧钱抢夺用户的阶段。

虽然VC们的钱还不会直接流进消费者的口袋,但共享自行车依然是一门很烧钱的生意。与滴滴、快的不同的是,摩拜与ofo在扩张中需要承受高昂的边际成本,并且这一成本是硬性的,并不会随着规模扩大而下降。

摩拜对外宣称其一辆车的成本是3000元,如果投放十万辆车,硬性的成本就将高达3亿元。ofo的车辆成本要低很多,但也在数百元一辆。仅是达到有效覆盖这一目标,它们就需要投入大把资金。

除了单车的一次采购或生产成本,运营过程中还有不可避免的维修、保养成本。ofo的投资人、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认为ofo的模式优于摩拜,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ofo的单车成本低,“摩拜布一辆车,ofo可以布十辆”。但ofo的低成本背后是其他功能的巨大牺牲。ofo的自行车本身不带GPS模块,利用用户的手机定位。防盗措施是一把四位密码锁,网上已经有“一秒开锁”的方法流传。另外,ofo自行车设计与普通自行车无异,自行车的高故障率、易丢失将大大加重运营的负担,城市路边随处可见的被拆的只剩车架的自行车就是很好的例子。

将各项成本考虑在内,共享自行车可以说相当费钱。

传统产业盈利逻辑

达晨创投合伙人高洪庆认为,共享自行车基本的商业逻辑其实很简单,就是通过提供分时租赁服务,获得租金收入,而并非互联网公司以流量获得收入的模式。以摩拜为例,其租赁价格是1元/30分钟,假设一辆车一天利用两个多小时,收入大约为5元,一年即为1800多元,也就是说在一年半至两年的时间里可以收回车辆成本。如果将车辆成本降低到1000元,那么半年即可收回成本,这一门生意就是有利可图的。对摩拜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获取流量的能力,而是其运营能力、削减成本的能力。

摩拜的投资方熊猫资本合伙人毛圣博对摩拜的盈利前景相当乐观,他表示,摩拜前期的硬件成本投入虽然大,但人工运营成本比较低,以目前的速度扩张,待用户量上来之后,收入渠道就不仅仅是租金那么简单,可以做广告、也可以切电商,想象空间十分大。不过,与滴滴相对照不难看出,要将这些“想象空间”落地有多么困难。

因此,与其说它们是互联网公司,不如说它们是重资产的传统公司。而这样的生意,很难像互联网公司那样无限扩张、赢者通吃。尤其是,共享自行车有天然的城市分割,要在全国所有城市进行完整的布局,需要投入的资金、人力是任何一家公司都难以负担的。朱啸虎发朋友圈声称要90天结束战斗,但即便没有任何对手掣肘,ofo也很难在90天里扩张至所有城市。

9月底获得数千万元天使融资的优拜单车,即通过对现存的公共自行车进行移动互联网改造入手,并表示将从摩拜、ofo覆盖较弱的城市切入。

高洪庆认为,共享自行车实际上没有很高的门槛,技术性要求不高,同时也没有很强的品牌效应,用户很容易因为体验、价格等因素在不同平台之间迁移。摩拜、ofo这样的领先者无法阻止新玩家的进入。未来在共享自行车市场,群雄纷起的可能性大于一两家独大的可能性。

并非下一个滴滴

如果延续目前的势头,摩拜与ofo的下一轮融资就将以数亿美元计,这是否意味着,它们将是下一代的滴滴或快的?

尽管自行车创业十分热闹,但实际上自行车作为一种出行方式正在逐渐被抛弃。过去五年中,中国的自行车购买量不断下降,从2011年的2800余万辆下降到2015年的2100余万辆。并且,与此同时自行车的销量构成正在从传统代步型向运动型、山地型、休闲型转变。

而这一轮自行车热,实际上是移动互联网技术成熟后,向自行车领域的自然延伸。电单车公司云造科技CEO邱懿武表示,目前国内的自行车存量还是非常大的,有消费升级的需要。未来出行方式会多种多样,自行车在其中会保有一席之地。尤其是城市短距交通,目前来看并没有更好的方式。

即便在未来自行车不会是主流的出行方式,但考虑到中国的出行市场非常巨大,每一种细分需求都是一个市场。邱懿武表示,尽管自行车市场整体在萎缩,但电单车的销量近年有100%的高增长,说明城市人群对汽车之外的交通工具需求并不弱。

高洪庆指出,总体共享自行车的爆发有一定的内在逻辑,但并非颠覆性的创新,也不会产生下一个滴滴。

【来源:投资中国网     作者:陶辉东】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