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年前一夜爆火,如今难逃一死!这个网红产品,到底做错了什么?

创投圈
2019
11/04
19:21
金错刀
分享
评论

在网上,你肯定看到过这样的浮夸表演,名为 " 被玻璃桥吓坏的某某 "。

或许,在这些视频的诱导下,你也走上了玻璃桥。

与此同时,景区靠着玻璃桥、玻璃栈道等玻璃项目,过上了滋润的日子。有的景区原来人流量寥寥无几,修建玻璃桥后顿时炙手可热,一年就多了数千万,甚至上亿的收入。

但这样躺赚的日子,恐怕快到头了。

去年 3 月,河北就开展了高风险旅游项目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对新建玻璃栈桥类项目停止核准备案,已营业项目一律停业整顿。

有消息称,仅河北一省,至今已有 24 家景区的 32 座玻璃栈道项目停运。

继河北之后,黑龙江、湖北、湖南、江西、广东、福建等地方的部分玻璃桥项目,也遭遇了同样命运。

从风行全国到被大范围叫停,玻璃桥到底发生了什么?

游客受惊,景区赚翻

将玻璃桥推向全国的导火索,是大名鼎鼎的张家界。

2016 年,张家界大峡谷的玻璃桥 " 云天渡 " 正式投入运营。

桥面长 375 米,宽 6 米,桥面距谷底相对高度约 300 米," 云天渡 " 一举创下了世界最高最长玻璃桥等多项世界纪录,再加上张家界的知名度,一时间全国皆知。

" 云天渡 " 也成了张家界最火的景点之一,哪怕门票价格高达 138 元 / 人,桥上摩肩接踵,也挡不住游客的脚步。最火爆时,不仅需提前预约,票价还被炒高 6 倍。去年国庆期间,共有 11.8 万名游客来此体验 " 云端漫步 ",游客甚至需排队 40 分钟才能上桥,排队时间直追迪士尼。

在张家界的示范作用下,其他景区的玻璃桥项目也纷纷提上日程。

在这过程中,原本简单的玻璃桥,逐渐被玩出了各种花样。

比如位于河北红崖谷景区,号称 " 世界最长、跨径最大的悬空式玻璃吊桥 ",游客走到中间,桥面还会左右晃动。

还有位于宁夏沙坡头景区,横跨黄河两岸的玻璃桥,号称是 " 国内首座全透明 3D 玻璃桥 "。

这里原先只是普通的悬索桥,2017 年景区投资 2000 万元,将原有木板替换为钢化玻璃,既有常见的通透玻璃,也有呈现 3D 效果的玻璃。

受黄河 3D 玻璃桥的启发,其他景区更是脑洞大开,建起 4D、5D,一直到 10D 的玻璃桥。

与此同时,玻璃栈道、玻璃长廊、玻璃观景台等其他玻璃惊险项目,也引来无数游客打卡。

越吓人越有噱头,就越是令人欲罢不能。而随着越来越多人体验过玻璃项目,相关搞笑小视频和新闻层出不穷,玻璃桥等项目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最终,这一块块玻璃俨然成了景区的吸金法宝。

例如上面提到的红崖谷景区。该景区在 2016 年启动后的一年内,一直不温不火,日游客量只有千人左右。但玻璃桥亮相的第一天,就吸引了 3000 多名游客前往一探究竟,而在高峰时期,日游客量达到了 5000 多人。

还有安徽芜湖的马仁奇峰,该景区十几年来只有 12 万年客流量,玻璃栈道建成后,去年达到 85 万人;北京的石林峡景区,因为一个玻璃观景台,年客流量从 10 几万增长到 100 多万人;浙江的穿岩十九峰的栈道,建成后一年的门票收入达到 7000 多万。

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玻璃桥几乎成了景区必备,乃至渐渐有了泛滥的趋势。

媒体报道,目前全国的玻璃桥约有 2300 座。一位投资建设景区观光项目的业内人士表示,广东一些旅游业发达的城市,一个地区就有五条以上的玻璃桥。

在盲目的相互模仿中,玻璃桥和其他曾经爆火的网红产品一样,走向了失控的宿命。

" 吸金法宝 " 被封,景区连工资都发不出了

玻璃桥等项目被叫停,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只有一个:不安全

因为国内在这项产品上,一直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和相应的监管,所以随着行业快速膨胀,赚快钱的玻璃观光项目的建设团队迅速涌入,产品质量自然良莠不齐。

这就导致了部分玻璃桥等设施的两种安全问题。

第一种是产品质量不过关。例如长清中央城市公园的玻璃桥,开放第一天桥面上的玻璃就裂了,吓得游客赶紧往桥两侧站;今年 6 月,广西平南县佛子岭风景区玻璃滑道发生事故,游客撞出玻璃护栏摔落,造成 1 死 6 伤。

第二种是设计不合理,有的路段不适合行走,例如 2016 年,有游客在张家界玻璃栈道上被山体落石砸伤。

所以及时叫停,安全又环保。

但是,毫无利益纠葛的管理部门可以说停就停,投资巨大的景区就亏惨了。

以河北省为例,它的整顿力度最大,时间最长,相关景区的损失也最大。

据劲旅网报道,今年 8 月,红崖谷景区给河北省文旅厅寄去了一封 " 求情信 "。信中显示,自玻璃吊桥被封后,景区已拖欠员工工资 5 个月,共计 450 多万元;另拖欠合作伙伴工程款 1.5 亿,欠供应商贷款 1700 多万。

现在的红崖谷景区只能通过不断裁员维持运营,员工人数也已经由 320 多人裁减到了 130 多人。如果玻璃吊桥再不能开放,整个景区可能就凉凉了。

其他的河北省景区,情况也没好到哪去。白石山景区自去年 4 月份玻璃栈道关停后,600 多个旅游团队取消了行程,接待游客数量同比下降 40%;狼牙山景区去年 1 季度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增长 14.2%,之后逐月下滑,8 月份接待游客数量同比下降 34%......

狼牙山玻璃观景台

在刀哥看来,正经建玻璃桥等设施的景区,其遭遇属实有点冤。

从立项、引资、施建、竣工、试运营到运营,建玻璃桥的过程相当漫长,那时的监管在哪?

方兴未艾的时候没跟上,出了问题却简单粗暴的 " 封杀 ",再慢条斯理地琢磨责任机制。而在最终方案敲定前,一些景区恐怕该破产了。

正如一位网友说的," 验收合格的是你,暴露安全问题的也是你,叫停的也是你。"

这才是最需要早日解决的问题,否则对景区、投资商也太不友好了。

更关键的是,还有很多其他景区就像拥有玻璃桥的景区一样,是靠着惊险项目活着的。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制度管理,类似玻璃桥等设施的隐患将屡见不鲜。

中国景区,越来越爱刺激

像老天爷赏饭吃的黄山、张家界等景区,老祖宗赏饭吃的故宫、长城等景区,印象中总是人满为患,总觉得它们每年都该挣得盆满钵满。

事实是,中国景区的日子可能没大家想象得那么好。

2019 年上半年,黄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28 亿元,同比增长 6.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68 亿元,同比减少 23.19%;张家界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9 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只有 800 万元,比去年同期跌了近 6 成。

而且,随着门票价格下降或取消已成大势所趋,一直以来依赖门票收入的景区,不得不面临转型难题。

有先天优势的景区尚且如此,其他名气稍小,环境稍差,以及人造的景区,更得研究出路了。

然而,转型方案不是拍拍脑袋,一天两天就能想出来的。在从门票经济转型为产业经济前的这段时间,如何避免损失扩大才是更急迫的现实问题。

于是,各种惊险项目成了它们的救命稻草。

惊险程度稍低的,有滑沙,滑道。当然,难度低不代表就能掉以轻心。。

而像索道,大秋千,高空漫步,蹦极等项目就刺激多了,不断刺激游客的肾上腺素。

有了噱头十足的项目,再经过网络传播,这些景点摇身一变,纷纷跻身网红景点行列,风头一时无俩。

但如同网红,千篇一律总是太容易让人审美疲劳。

就像《北京晚报》在评论玻璃桥时说的," 旅游同质化是个老问题了,仅以玻璃桥而论,那也得是桥下有景可看才能源源不断地吸引客流,否则,只是高空踩玻璃图个新鲜刺激,这份红利很快就会吃完。就算不被叫停,游客也会用脚投票的。"

一个没有特色、底蕴的景区,仅仅依靠全国雷同的噱头产品,要维持长久的热度,无异于痴人说梦。

哪怕是先天条件优越的景区,如果没有能让游客满意的质量、管理和服务,随着口碑崩坏,也迟早会走下神坛。比如 " 不去后悔,去了更后悔 " 的茶卡盐湖、稻城亚丁等等。

所以,爱刺激的景区们更该想想,除了开发能带来短期利益的惊险项目,你们还能做些什么来保证自己的长期利益。

或许,可以从更好的服务做起?

结语:

中国有太多景区只做一次性买卖,眼前只有短期利益,它们的智商从来就不会放长线钓大鱼。

还记得那个方便面 60 元,不给小费关人暖气的雪乡吗?有人计算过,当时在雪乡旅行,如果团费加带卫生间的标间,再加吃饭,还有那些所谓雪地摩托的收费项目,人均一天就要 9500 元!

活该凉凉。

说到底,像提升设施、景区质量,以及管理和服务水平这种工作,和宰客、开发惊险项目相比,难度大多了,谁也不愿干这见效慢的辛苦活。

但刀哥相信,景区如果肯沉下心打好基础,投资回报率将超乎想象。

从此,惊险项目对于中国的绝大多数景区而言,只会是锦上添花,而不会是救命稻草。

" 有钱人都在国内旅行,穷人都出国旅行 " 的评论,或许也将成为历史。

来源:金错刀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