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吓式营销比癌症还可怕

新消费
2014
12/18
13:29
张飒
分享
评论

前段时间去割了一个瘤子,医生初步化验说可能是恶性肿瘤,让我做什么免疫组合检查。我当时只能缴械投降,脑子里只有一句话:钱不是问题,因为当时整个人都瘫软了。

201010221429071774

如果恐吓营销能够做到这种地步,就太赞了。医疗和杀毒是最有资本玩恐吓式营销的,一般人都没有胆量去怀疑他们(即使怀疑,一般也没有机会去求证了)。当健康甚至生命面临威胁的时候,再穷的人都会说钱不是问题。所以,有些生意是要有比较高的道德底线的,比如医疗、教学、保健品。如果你有幸进入这些行业,请先答应老百姓:坚持不懈地做一个有节操的人。

接下来的心理过程,我终于弄懂了《定位》这本书里面提到的一句话:你看到的,是你想看到的;你听到的,是你想听到的。

初检医生告诉我可能长了不好的东西,单子上列出了两种疑似病,如下图:

惊吓营销

我带着七上八下的心情百度了好多下这两种病的资料,整整一个上午忐忑不安。其实查第一次的时候看到百度百科就已经差不多了解了,是高度恶性的肿瘤,必死无疑的哪一种。但是,我不想接受这种现实,于是翻来覆去百度了好多遍,就是希望找出一些比较正面的资料,不管它是真是假,我只想在绝望中看到一丝希望的曙光。

查找的过程离谱:当我的眼睛扫到那些诸如“恶性”、“癌”、“化疗”、“预后不佳”等等负面字眼的时候,会不自觉地避开它们,非常使劲地装作没看见;当看到那些“可痊愈”、“尽早治疗”、“发现得早”、“不一定”等带有希望的字眼时,会重复看好几遍甚至保存下来,眼睛发射出希望的光芒。除此之外,我还会不断地搜集一些战胜癌症的励志故事和医学奇迹,让自己的心雄起来。

对于不好的东西,我们的眼睛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进行逃避,因为我们都有趋利避害的心理。看东西时,哪怕是最悲观的人,也是带着美好的心理预期去的,还没看到的时候,就已经在脑子里加工过了。这就是传说中的:你看到的,是你想看到的。

对于耳朵同样会趋利避害,它也是接收信息的一个渠道。当时有一个朋友这样安慰我,我觉得特别到位:现在的医院都是这样坑钱的,医生就会吓唬人,无非就是让你多掏钱罢了,这都是医院的潜规则了,你担心个屁啊!

原话带有蛮多脏字的,听起来有点粗俗,但是这话真是让我剧烈跳动的心定了下来。我宁愿相信医院是最大的黑店,医生道德沦丧也要让自己安下心来。这就是传说中的:你听到的,是你想听到的。

这种趋利避害的心理映射到内容营销中也会让你有一些有价值的思考,最直接的就是:你制作的内容要懂得趋利避害。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人人都爱听好消息,不爱听坏消息。一个经常宣布坏消息的人,即使Ta长得倾国倾城,也会很招人讨厌。所以,我们在进行内容表达的时候,要多说好话,具体的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语气要温和,少用命令式和说教式的字眼如“必须”、“一定要”、“应该”……

2、少用带有负能量的字眼如“拉倒”、“切”、“得了吧”、“不可能”、“反正”、“毛线”……

3、少用感叹号。这个符号不容易引起共鸣,反而会有冷场的副作用。

4、不要说出真相。“基因决定了胖子喝口水也会发胖”,这种真相千万别说出来,否则会被乱棍打死。

5、传播真善美。多歌颂各种情的美好和温暖,构建对应的场景,让人产生幸福的联想。

6、多加入人的元素。在一些可视化内容中,笑脸、萌照、感人画面这些东西百试百灵。

总的来说,我们只要做到两点,表达的内容就会让人感觉很舒服:

1、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本能。有你没我,有我没你,这就是游戏规则。所以,表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你的受众的感受,你自己低调,让他们膨胀去吧。

2、扬美避丑。有些人什么都没有错,错就错在长得太丑了。没办法,人人都向往美好,厌恶丑恶,趋利避害也是一种游戏规则。所以,即使是真相,也要润色一下再放出去。

3、少用否定句式。即少用“NO”和“不”,即使要表达否定的意思,有尽量软着来,或者干脆来个双重否定。

你看到的,是你想看到的;你听到的,是你想听到的。朋友圈中看到不爽的就会赶紧屏蔽掉,最后只剩下那些看得顺眼的,这就是人的本能,既以自我为中心,又天天幻想真善美。如果你的内容能够适当地放大这些弱点,营销就不费吹灰之力了。

» 文章版权:张飒的博客 » 本文链接地址:http://zhangsa.net/personas/cancel-and-marketing.html »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营销 人性弱点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