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MinTech CEO 李英浩:没有融资压力,专注于消费金融赛道

创投圈
2018
09/12
21:31
网易新闻
分享
评论

" 中国金融过去 30 年都是粗放式发展,未来是算法驱动的量化时代 !"

刚一落座,MinTech 联合创始人兼 CEO 李英浩就扔过来一个劲爆直接的结论。这是因为,通过数据驱动金融业务发展的量化思维,正迎来中国市场的春天。

不难发现,在用户习惯、市场环境、资本趋向被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彻底教化之后,金融业又迎来新一轮挑战——智能科技革命。

而李英浩和他的 MinTech,正雄心勃勃地试图通过三个 " 新 ",为金融行业开发出新的金矿。

他们将如何展开这次 " 掘金大冒险 ",日前,我与李英浩进行了一次深度对话,颇有收获。

如果你是传统金融机构从业者,如果你是互联网金融的相关利益人,或者只是对互联网、黑科技感兴趣,都建议你花两分钟时间看看这篇独家深度文章。

【互金进入价值回归新阶段,Fintech2.0 有何特征?】

过去几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可谓经历了数次风口。商业模式快速迭代,众多概念快进快出,一地鸡毛。最近又恰逢互联网金融行业遇上史上最严监管期,很多人说金融产业发展来到了瓶颈。

因此,与 MinTechCEO 李英浩刚一见面,我就提出了几个略显尖锐的问题," 全球经济形势下行,对 MinTech 是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时机吗?"" 门槛提高对我们反而是好事,能者生存 "。

" 对金融科技这个词怎么看?"" 几十年一遇的机会 ";" 认为目前互金行业处在一个什么阶段?"" 典型的低谷,但未来可期 " 不得不承认,李英浩的回答直言不讳,并且切中核心。

我多次说过,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是 Circle 曲线,不是一下子就直接上去,而是必然经历一个反复:市场狂热—挤出泡沫—夯实发展。目前互联网金融也好、Fintech 也好,显然都处于泡沫挤出的调整期,未来几年都会是一个理性回归的过程。

李英浩对此有很直观的切身感受。从 2014、2015 年市场对互联网金融概念的片面理解和盲目追捧,到近两年 P2P 行业动荡,向金融科技、技术驱动转型,行业竞争也将回到价值本质、产品本质,有实力的技术企业会迎来一个 " 良币驱逐劣币 " 的黄金发展阶段。

看来,一场金融行业的大剧变很快就要到来,而 MinTech 已经抓住了 Fintech2.0 阶段的三个关键点。

第一,技术与数据成核心竞争力。李英浩认为,过去金融行业发展靠人口红利、政策红利、利差红利等等野蛮生长,Fintech2.0 阶段的竞争则必须是技术领先,数据驱动和模型驱动一定要比别人强,才能保证算法的精准度。

第二,业务管理的精细化与智能化。技术优势要覆盖金融业务的每一个服务环节,实现精细化管理,通过智能算法和量化思维推动业务从粗放到科学发展。

第三,金融业务重心从 ToC 向 ToB 迁移。李英浩认为,美国 P2P 的放贷资金大部分是由机构提供的,中国互金行业也有此趋势,机构逐渐替代民间资本成为 P2P 的主导,金融科技公司的核心业务也将面向企业客户展开,输出一整套解决方案。一旦做成,客户忠诚度很高,护城河也更大。

从这三大关键点出发,汇聚无数产业机会的风口正等待着更有想象力的创业者,MinTech 显然就是其中之一。

【处在新技术的交汇处,MinTech 要做 " 全能冠军 "】

总结一下,"Fintech2.0" 不是概念炒作,也不是 " 互联网颠覆 XXX" 的模式创新,而是一次由底层技术驱动的深层变革。

李英浩透露,传统金融需要抓住四大技术推手,那就是 "ABCD"。

A 是 AI,即通过机器学习生成模型和算法来辅助决策,有效提升金融机构的工作效率与用户体验。李英浩强调,金融科技目前不需要最复杂的算法,数据的丰富和算力的提高是推动人工智能在金融产业的重要前提;

B 是区块链,通过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帮助金融机构解决数据安全、风控等问题,节约金融机构间的清算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C 是云计算,基于 PaaS/SaaS 系统的云解决方案,帮助金融机构处理庞大的用户行为数据,更快部署新业务; 

D 是大数据,金融业数据资源丰富,还有各种开源的大数据库,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支撑业务预测和模式创新。

那么问题也来了,这些前沿技术究竟如何才能与具体的金融业务融合落地呢?MinTech 给出的解法是,通过自主研发的 " 智能量子引擎 ",借助 " 变量引擎、定量引擎、筹量引擎、盘量引擎 " 四大模块,输出用户画像、精准分析、反欺诈模型、精准匹配等技术应用,助力传统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

李英浩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为我展示了该产品的具体应用场景。

在和江苏某银行的合作中,MinTech 为其量身打造了一套智能运营管理工具,覆盖了线上获客、服务、风控、放款等一系列流程。比如新用户不再需要反复跑线下网点,通过系统附带的大数据分析、人脸识别、智能风控等功能,就可以一次完成特征收集验证;

传统银行往往需要很多客户经理和线下网点,才能完成对终端客户的服务和管理,而 MinTech 的智能工具可以从一开始接触用户,就对其行为数据进行全面收集和分析,为他自动匹配和优化服务,为银行降本增效。

换句话说,MinTech 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金融科技产业链条:利用技术挖掘并落地于待优化的业务场景,再输出高质量的服务模块," 智能量子引擎 " 还可以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以满足不同机构的定制需求。

而这一稳固链条背后的支撑力量,一方面源自于 MinTech 在 ABCD 技术上的全能力。MinTech 的技术研发人员占到了 50% 以上,每年的技术投入超过一个亿,这使其技术价值得以散落在金融业务全流程的每一个环节,有点像一个 " 全能冠军 "。据李英浩透露,MinTech 只需要在每个环节的服务效率都比别人高 10%,整体体验就要高出 2.5 倍。

另一方面,则源自接地气的创始人和团队。李英浩本人是花旗银行、CapitalOne 任职多年的高管,对消费金融市场的理解很深;核心高管团队一部分是具备大型金融机构经验的海龟,一部分来自大型互联网企业。这就决定了 MinTech 不是在闭门造车,无论是对业务的理解,还是技术储备和用户思维,都非常扎实。

每一次技术浪潮席卷而来,都会带来行业的大洗牌。显然,没有短板的 MinTech,有充足的后劲来应对更残酷的技术军备竞赛。

【新市场:消费金融的大未来,MinTech 选择深耕细作】

在众多垂直细分市场中,李英浩为什么偏偏相中了消费金融这个赛道?

央行数据显示,中国短期消费信贷占居民最终消费的比例,由 2008 年的 3.6% 上涨到 2016 年的 17.1%,但相对于美国 28% 的比例,仍有很大差距。预计到 2020 年消费信贷占比将达到 25%,总时长规模 45 万亿,消费金融的市场空间极其广阔。

而如此庞大的市场,痛点遍地却没有很好满足。李英浩判断,未来中国包括整个东南亚市场,消费金融在短期一两年内将进入加速爆发期。

对于 MinTech 接下来的战略布局,李英浩也有自己的思考,将主要聚焦在五个方向:

一是智能量子引擎,从获客、风控、资金匹配到贷后管理,通过四大引擎帮助金融机构持续提高效率;二是海外业务,目前已经覆盖了中国、美国、印尼、菲律宾等国家的多个城市,未来两年将拓展到十个国家;三是区块链,帮助金融机构解决数据真实性、票据可溯性等真实的痛点;四是针对中产阶级搭建消费生活服务平台,提供借款、信用信息查询、购物等综合服务;五是生态投资,成立投资基金为生态伙伴输出资源和技术优势。

要我说,MinTech 的发展,就是一个清晰的生态系统成长脉络:从单一的纯线上互联网产品,到提供产品附加服务,再到现在的多元化布局,MinTech 完成了从点延伸到线(垂直生态链)、面(异业生态圈)的进化,接下来五大板块协同发力,构建生态系统。

金融科技正在迸发出惊人的商业潜力,引无数英雄竞折腰,MinTech 的腾飞才刚刚开始。

来源:网易新闻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