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偷塔”

创投圈
2019
04/10
19:51
浅黑科技
分享
评论

2019年,腾讯看起来像个奥斯卡小金人,双手扶剑,安静非常。除了偶尔敲打一下实力悬殊却总想碰瓷的某软件,总体来说几乎一言不发。

但安静 可能 绝对只是假象。

目测2019是腾讯历史上最凶猛的一年。你可以想象一片悬浮于赛博宇宙的疆土,乍一看上去国王坐镇其中,禁卫军进退有据。但假如你把这片硬币一样的土地轻轻翻转过来,你将瞬间看到轰鸣的炮火,弹片横飞,流血漂橹,身披弹带的企鹅军团正在边疆凶猛地进攻一座要塞——"产业互联网"。

用正确的姿势吃瓜,才能看到今天这个世界的热血所在。

(0)秋名山车神和互联网的"大折叠"

可能还有童鞋没跟上思路,2019年的腾讯到底在干嘛?咋还打起来了呢?我们不妨花多五分钟,通过两个小问题来个前情提要。

第一,腾讯在互联网的秋名山上开了二十年车,手里握的是什么驾照?

曾经25个同学去肯德基应聘,24个人都成功了,失败的那个就是马云。在马云的人生底色里,见惯了死路,所以阿里巴巴承袭了一种草莽气息:"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相比而言,生在"普通家庭"的马化腾毕业之后就是个安静的码农,不见黄土鸡鸣,这让腾讯可以在二十年的时间里坚持某种精英主义气质:"直面用户,打动人心"。

马化腾曾经在青年营里和高中生交心:"我们的规划永远不会太远,可能看到未来三年已经算很极限了。"私以为这句话中饱含了对世界的大敬畏。

"觉得A有机会?不妨试试看。觉得B有机会?那也试试看。"靠着这种广种薄收的达尔文主义,腾讯内部宽容地培育了很多项目,死了很多"青铜",活下来的都是"王者"。

除了在QQ如日中天的时候培养微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2014年,微信无心插柳推出了红包功能,却牵出了背后的腾讯金融

2014年,为了给用户优质内容,腾讯把微信公众号体系开放给"好盆友"搜狗搜索。

2016年,腾讯一方面支持京东,一方面投资了更接地气的拼多多;

以上任何一波操作都跟兵法上写的不一样。只有一种解释:这些操作的首要任务都是冲着"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去的,但到最后很多都不小心成了"杀棋"。

接下来的结论就很有趣了:

腾讯的战略起点只是"人心",却经常收到赏心悦目的商业奇效。由此来看,如果中国互联网的边界一直无限拓展,"秋名山车神"非腾讯莫属。

然而,就在岁月静好之时,郝景芳在科幻大作《北京折叠》里的描述果然发生在了现实世界。我们的互联网也猝不及防地来了一次"大折叠"。

这就是马化腾2018年10月专门发一封公开信解释的"下半场"。

那个原来主要负责卖萌的企鹅突然发现,之前的套路开始天黑路滑,已经成为科技巨头的自己只能做更苦更累的活了,这个国家的煤气罐他得扛,这个国家的下水道他要通。

换句话说,腾讯的技术需要深入到中国最主要的经济根基:制造、金融、政府、医疗、教育等等方面。(可以参考中哥之前的文章《壮年腾讯》和《腾讯的"下半场"》)

2019年,情况已经基本明了。互联网是在空中飞转的硬币,正面的"1"就是上半场消费互联网,反面的"菊花"就是下半场产业互联网。

直接说结果:各大巨头都把自家的云计算作为下半场的主力选手。

阿里云被阿里巴巴"收归中央",一副把20年法力神功都传授给它的姿势;百度整合各个部门的底层技术团队,归于百度云品牌输出;华为把云事业部独立,俨然一副再造帝国的架势。而腾讯也把云部门集合成为 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调集腾讯云大军杀入战场。

可以说,一众曾经的"秋名山"车神已经转战"巴音布鲁克"了。

巴音布鲁克赛道

来自《飞驰人生》

接下来就是第二个拷问灵魂的问题:互联网进入"下半场"之后,腾讯家的腾讯云会不会翻车?

说到这个话题,腾讯云的小小尴尬出现了。

事实上,阿里比腾讯提前两年布局云计算,有绝对先发优势。究其原因嘛,一方面这当然可以解读为阿里巴巴的远见。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正是因为腾讯的车技太好,在互联网"上半场"比其他巨头更如鱼得水,才使得它不那么着急变革。

但无论怎么说,慢了就是慢了。有错就要认,挨打要立正。

据此很多人判断:到了"下半场",产业互联网的玩法都变了,后发的腾讯云失去了消费互联网的主场优势,恐怕前途不会平坦。

但没有反转的剧情岂不是太无聊了。幸好细节里有魔鬼,2019年腾讯云似乎已经正在完成一波骚极了的"偷塔"。正在帮助腾讯云完成这波骚操作的英雄,就是腾讯金融云。

这些不为人知的小故事,是中哥从腾讯金融云的负责人胡利明那里听来的。

胡利明

(1)腾讯云的"自我觉醒"往事

凡事皆有前缘,故事还得从2008年说起。

胡利明是云计算技术的"老炮儿",从2008年起就在华为做"私有云"。在那个年代,可以对标的只有云计算的开创者美国亚马逊的 AWS,可见华为的起步相当早。

但当时做了二十年大客户服务的华为有个大短板,那就是没有清晰的方法论把"服务一个企业的产品"扩展为"服务整个社会的公共平台"。打个比方容易理解:就像一个精通于造30人游艇的企业,不太知道怎么造一个容纳3000人的游轮。

然鹅,胡利明心里可是一直想要"干票大的"。于是2012年,他跳槽到腾讯云。

那时候的腾讯云还叫做腾讯开放云,隶属于腾讯开放平台。多说一句,开放平台是腾讯当年最火的一个玩意儿,各路游戏、内容团队可以利用腾讯提供的资源,在QZone、腾讯游戏等等舞台上各种凹造型,从而获得巨大的曝光。

相比汹涌的野心,现实有点骨感,腾讯开放云最初寒酸得很。

最初团队只有几十个人,这还包括了写代码的公共开发团队,不过这些人的目标倒是挺明确:成为像 AWS 一样的巨头。

没错你可能也看出来了,这还是腾讯传统的"无心插柳"玩法。只要你有梦想,就会给你资源支持。但最初你可不要奢望有太多资源,都是两三个人包打天下。管你做的是个人级服务还是企业级服务,做好了会所嫩模,做坏了继续干活。

当然,对于胡利明来说,这倒不算什么愚公移山的困难。

"因为在华为的时候踩过很多坑,云计算的每个细节都很清楚,我只要把脑子里的东西搞出来就行。"他说。

开发了两个多月,2013年3月1日,腾讯开放云正式上线。没想到上线瞬间就成为开放平台上最靓的仔,游戏、社交一票应用都选择用腾讯的云计算。到了2013年底,腾讯开放云的客户已经有3000家,收入好几亿。

仓廪实,才有机会凝望远方。这一年,腾讯云计算公司正式注册成立,腾讯云的"自我意识"觉醒了。

这时候管理层有一个懵懂的共识:既然云计算成为一个独立的实体,那么在战略上就不能仅仅依托于腾讯开放平台原有的两大客户"游戏"和"移动App"。

2014年,胡利明第一次去拉斯维加斯参加亚马逊的 re:Invent 全球大会。那时候的亚马逊的 AWS 早已不满足互联网客户,而是已经和各大银行开始接触,甚至服务于传统工业、科研机构 NASA、视频厂商和运营商。

NASA 计划用云计算探索火星

这着实给胡利明幼小的心灵以巨大的冲击。以腾讯在中国的地位,好歹也算个巨头,AWS 能做的行业,腾讯云肯定也能做啊!这可是大到没边的生意。

从2014年开始,腾讯云总裁邱跃鹏陆续促成了和非互联网公司富途证券、泰康保险的合作,由胡利明团队来实施。当然,这些合作主要是保险证券公司比较表层的互联网业务,不涉及核心系统的改动,也不算是"金融云"。

说到这里,中哥得岔出去说个小插曲。

2014年1月27日,腾讯上演了公司历史上能排进前三的"神操作"——推出微信红包。这件事被马云称为"偷袭珍珠港",可见有多炸裂。而它对于腾讯的深远影响,恐怕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展现完全。

微信红包用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推动了微信钱包的火爆,砍下了中国人金融入口的半壁江山,让被支付宝欺负了半辈子的财付通突然扬眉吐气。

中哥觉得,腾讯此役最重要的副产品(也可以说是战果),是在全中国人的脑子里,把"腾讯"和"钱"捆绑在了一起。这种紧密程度,已经远超上一次QQ推出Q币的效果。

当年腾讯云之所以能和证券、保险达成合作,微信的支付入口显然也是巨大的筹码。你还记得不,2015年首次出现在春晚上的摇红包,就是微信和泰康人寿一起玩的。

阳光和煦,一片大好。

别忙,有一个巨大巨大巨大的馅饼,马上就要从天而降。

(2)金融"海平面"下的珍珠、贝壳和礁石

2014年9月,腾讯 TEG(技术工程事业群)的同事找到腾讯云,告诉胡利明一件天了噜的大事:腾讯投资的一家银行,刚刚拿到了牌照,经过内部讨论,决定整个银行的系统都使用云和分布式架构!

没错,他们说的银行,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微众银行。

微众银行

翻看当年的报道还能感受到,那段时间舆论的焦点都放在了国家建立民营银行的尝试上。而微众银行是 BAT 中第一批拿到民营银行牌照的。备受瞩目的阿里系蚂蚁金服投资的网商银行由于种种原因,比微众银行迟了整整两个月。

面对这么好的一把牌,腾讯当然得集中精神。云计算的负责人邱跃鹏跟团队传达了马化腾的态度:不惜一切代价支持微众银行。

不惜代价,也分怎么个不惜。这里涉及到一个巨大的抉择:微众银行的底层技术系统到底是求"平稳"还是求"先进"?

科普一下,传统的银行核心系统都是"小型机"架构,需要购买血贵血贵的进口软硬件。贵也就算了,但这种架构的灵活性稍弱,不太适合波动特别大的互联网银行业务。

然而,由于金融对于计算的稳定性有变态的要求,谁都不敢打破这个"祖训"。如果求稳,那肯定是要延续小型机架构,就没腾讯云什么事了。

不过,微众银行打算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我们放弃了那么多来创业,作为技术人,一定是想用最先进的技术创造一个新的世界。

微众银行基础架构部产品负责人卢道和说。

卢道和

而当时制作这个银行专用的金融云的任务,自然就落到了胡利明头上。在整个项目里,卢道和代表微众,胡利明代表腾讯金融云。"二人组"就这么成立了。

根据时间表,2014年12月底微众银行的分布式核心架构就要上线,现在已经九月了,况且中间还有十天国庆假期。最关键的是,一个银行级别的私有云到底应该长啥样,没人清楚。

这种难度大概相当于一个只做过民用汽车的工厂来做一辆坦克。

面对同事和盟友期待的目光,胡利明和同事们都压力山大。不过相比商业上的期许,胡利明看到了更让他激动的事情:

所有产业采用先进技术的第一目的都是"降低成本"。对于工业来说,如果全流程基于云计算的生产模式,就可以让备货周期大大缩短,从而降低商品成本,对于游戏来说,如果租用云计算,就可以免去购买服务器的繁琐,快速迭代,不仅节省成本,还能争取宝贵的时间。

对于金融行业也一样,传统银行之所以不贷款给普通人,就是因为风险成本和业务成本都很高。同样耗费线下网点核查人员的时间,同样耗费银行的资金管理流程,一笔大额的贷款从成本角度讲显然更合算。这使得传统银行理论上存在一条边界:当贷款生意小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银行就会亏本。

而如果云计算可以进入微众银行,恰恰就是把这条盈亏平衡线向下拉,就像把海平面降低,可以让人们看到更多的贝壳珍珠和礁石。

这样看来,普通人得到的授信机会、哪里只是账面上的贷款额度,而是我们历史里几乎没有存在过的普惠金融的荣光。

如此看来,这件事是成也得成,不成也得成。"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誓死报君王。"胡利明豁出去了。

(3)微众银行的"心脏移植手术"

胡利明和卢道和合计了一下,做一个金融云,主要分两步:

1、要把腾讯公有云的技术,变成银行内部使用的私有云。

2、要把一个互联网基因的云改造成符合国家监管的适合金融行业的云。

你看,两句话就能说明白的事,一众技术大咖差点累吐血。

由于监管要求,银行必须使用完全属于自己的数据中心,所以,腾讯必须把腾讯云从自己体内拆出来,装进微众银行的机房。

这有点像一台心脏移植手术。

原来的腾讯公有云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调用很多周边的支持系统,就像一个心脏想要工作,必须依靠周围的组织器官提供养料。现在胡利明要把这个心脏拆出来,放到一个"外星人"体内。为此,胡利明和团队得研究腾讯云连通外界的每一根"血管",确保在"外星人"体内,心脏所需的养料不会断。

几个星期昏天黑地,终于把极其复杂的腾讯云从腾讯母体里拆出来。接下来不仅仅是移植,还要把心脏重新改造一遍,从互联网的心脏,改造成银行的心脏。

一个云计算核心

就像一颗机械心脏

卢道和盘着腿,给胡利明科普国家监管对于银行系统的要求:网络系统必须是三层,数据必须同时通过两道防火墙,单一服务器里的虚拟机不能太多,等等等等,足足说了几十条。

看着这些"无理"需求,胡利明差点哭出来。。。当时的腾讯云几乎没有一项能满足。

吐槽没用,他赶快回家,让兄弟们修改云计算代码。但他同时意识到,要满足金融级的要求,不仅是云计算代码要修改,连底层的硬件布局都要重新设计。于是他赶紧找到负责硬件的同事请求修改方案。

然而对方看完要求,和胡利明之前的反应一样:"银行的硬件结构设计太土了,哪有我们互联网的结构先进?况且这改起来工程量太大了,我看用不着改吧?"

眼看时间一点点消逝,这时候如果慢慢给同事普及监管机构的良苦用心,那肯定黄花菜都凉了。胡利明只好各种请同事吃饭,连哄带骗,好不容易才让同事们把硬件设计搞定了。

当然,为了配合金融行业云的分布式计算,还要有一个金融级别的分布式数据库。

幸好有十几年的腾讯增值业务、计费业务、Q币之类的实战磨练,腾讯的数据库 TDSQL 已经足够坚强,只要稍加改造就能满足金融级别的要求。后来回忆,这确实帮胡利明抢回了不少时间。

万事俱备,只欠上线。

2014年12月1日,在最后期限之前三周,刚刚诞生的银行级别的私有云重磅上线微众银行进行测试。结果让人非常激动:跑不起来。。。

面对这个结果,好多同事都要跪了,胡利明本人倒是非常冷静。

"把一个云计算系统拆出来,又做了这么大的手术,装到新的环境里跑不起来,这也在预料之中。"胡立明说。

果然,经过排查,是云计算系统需要的"生命支持"组件有些遗漏。但是,"留给中国队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接下来三周,几十位同事索性连觉都不睡了,这边写代码,那边跑测试,就这样履带式前进。

12月20日,在微众银行的机房里,银行级别的私有云这部巨大的引擎,终于顺利地跑起来了。

此时,微众银行火速接棒,在这套全新的分布式云架构上马不停蹄地部署银行软件系统。

2015年5月,微众银行推出第一款服务"微粒贷",正式开门迎客。从第一个客户开始,就跑在了完全分布式架构的云上。

横跨半年多,腾讯金融云和微众银行用尽全力跑了一场接力赛,不仅创造了腾讯云在金融行业从无到有的奇迹,更证明了分布式云计算这种"民用发动机",经过改良后真的可以成为"航空发动机",带动精密的银行飞上天空。

回想当时,微粒贷掀起一波热潮。普通人点两下按钮就能瞬间用不贵的利息借到钱,内心充满一种被庞大而高冷的银行体系眷顾的欣喜。由于微粒贷是灰度开放给合适的用户使用,坊间都以接到微粒贷的内部邀请视为一种荣耀。

世间总是千金易获,人心难求。

微粒贷

(4)"偷塔"大计

战场造就猛士,这话不假。

本来无心插柳的腾讯云成为了腾讯争夺产业互联网的铁军,本来佛系发育的腾讯金融云又被微众银行的高标准逼成了中国最早经过银行核心系统验证的金融云。

2015年,中国云计算整体形成了和今天差不多的格局:阿里云领跑,腾讯云紧随。但在云计算的版图上,金融云是一个特别特殊的存在,正如刚才微众银行那样,监管的严格要求,导致云计算提供商必须要对标准的云计算做改良。这就使得金融云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

由于历史原因,阿里巴巴剥离了蚂蚁金服,这导致在阿里版图内"金融"和"云"总是分属两个集团,虽然后来形成了蚂蚁和阿里云合作的"蚂云计划",但配合起来总归有所损耗。

就是利用了这个小小的裂缝,在金融云的独立生态里,经过微众银行一役腾讯云竟然还领先了阿里云半个身位。

借此机会,腾讯金融云开始了它的"偷塔"大计。

2015年,得知全国首批互联网保险公司安心财险正在筹备,胡利明赶紧杀过去和他们交流。

理论上来说,保险面临的监管要求比银行要稍微宽松一些。这意味着一个经过互联网银行考验的云计算系统,是可以服务于互联网保险的。

然而,最大的问题出现在机房的硬件上。保险公司不用像银行一样必须有属于自己的独立机房,但依然有很多监管要求。

我们还是把云计算系统比作心脏,保险公司的"心脏"可以放在腾讯体内,由腾讯代为保管。但是,必须在架构、线路设计、容灾、消防、管理流程等等一系列标准上符合保监会的要求。

为了这个,胡利明专门推动腾讯云在上海建造了一个"金融云机房",里面的所有标准都按照最严格的要求来做,除了银行证券这两个监管异常严苛的行业之外,所有的其他金融行业例如保险,互联网金融都可以使用这个机房。

2015年12月,安心财险对腾讯金融云进行验收的时候,留下了四个字的评语:超越想象。

在保险领域,腾讯云可谓一战成名。从安心财险开始直到2019年,全国一共新筹建12家保险公司,其中有10家都使用了腾讯金融云。这个比例大大超越了腾讯云在云计算市场上的份额。

但不可否认,银行还是金融云最重要的客户之一。腾讯云只是和腾讯背景的微众银行有合作,自然不能服众。

不过好消息很快就来了。

2016年,腾讯云火速拿下华通银行和金谷银行两家银行的订单。胡利明长出一口气,这证明了确实有其他银行来买腾讯金融云的账。

紧接着,腾讯金融云又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杭州银行等很多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达成了合作。

2017年,腾讯金融云拿下国有四大行之一中国银行的订单,2018年,另一家国有银行建设银行又成为了腾讯金融云的客户。

胡利明告诉我,和建行的合作,其实是对技术的另一次挑战。

建行是一家很"好客"的银行,在和各地社保局、供电局等部门合作的时候,发现自己可以为它们提供一些技术服务,但这些服务需要构建在一套云上。于是腾讯云就做了一个帮助合作伙伴服务它合作伙伴的金融云。

我们之前是把公有云变成金融级的私有云,现在又要把金融级的私有云变成金融级的公有云。这是一次非常大的升级,这次之后,我确信腾讯金融云的底层技术是非常扎实的。

胡利明说。

根据2018年的数据,腾讯金融云已经服务了超过6000家金融客户,包括150多家银行、几十家保险公司和券商。

看来,经过这么一波行云流水的操作,腾讯云已经成为了国内云计算百团大战里对金融切入最深的那个。这对于一直是"追赶者"角色的腾讯云意义非凡。

这里,中哥还要多说一句腾讯集团的骚操作。

从2014年开始,马化腾就一直强调腾讯有两个半业务:一个平台,一个内容,半个金融。整个腾讯对于金融业务的定调,一直是比其他业务矮半头。根据马化腾的解释,金融是和人最密切的行业之一,一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这种谨慎不仅让腾讯内部对于金融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清楚韬光养晦,也似乎让对手感觉到腾讯在金融方面并没有野心。

但正是这种对金融"佛系"的态度,让微信支付和微众银行都走得非常稳定。以微信支付为例,虽然在整体交易额上逊于对手支付宝,但是在交易笔数上已经是支付宝的两倍。不可否认,对于支付来说,交易额才是核心指标,但是频繁的交易次数却不断把"腾讯和钱的联系"在人们的心中打磨得越来越清晰。

腾讯金融的低调,一边为金融云提供充足弹药,一边为金融云的进军让开了足够的空间。让腾讯金融云完成了一次漂亮的"偷塔"。

Pearl Harbor

(5)有人,有江湖

在和胡利明聊天的时候,我总是在思考一个不太相关的奇怪画面:

离开了人,水依然可以滋养万物。离开了人,阳光依然可以普照大地。但金钱是个奇怪的东西,离开了人,它就是废纸和数字。如此说来,理解了人,恐怕也就理解了一多半钱的问题。

如此,腾讯为什么能够在"金融"和"金融云"上屡建奇功,也就多了一个有趣的解释。

2012年,虽然腾讯云只有几十人团队,还是喊出宏图大志:做出像亚马逊 AWS 那样的公有云。当时不知有多少人是当笑话听,但如今已经没人再把这句话当成玩笑。这恐怕是"腾讯故事"的标准版本。

当然,偷袭绝不意味反转,腾讯云这种重磅玩家也肯定不会满足于"偷袭"。

2019年3月,腾讯金融云和老朋友微众银行联合成立了一个金融科技实验室,就是要在现有金融云的基础之上探索更激进的技术,例如分布式计算、量子通讯、智能运维等等。

胡利明告诉我,很多金融黑科技已经箭在弦上,也许在2019年就能问世,不过作为技术人,没拿出真东西之前还是不能吹牛。

告别胡利明,我在想,所谓"上半场"和"下半场",并不是一声哨响分野两边,楚河汉界再不相见。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更像是硬币的两面,他们之间只隔了薄薄的一毫米,硬币正面的能量是可以透传到硬币反面的。

如此说来,腾讯金融云恐怕只是一个缩影。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互联网,那么对于人的理解和尊重就永远有效,腾讯的"老司机"驾照也就不会过期。

鸟瞰世界,互联网已然"折叠"。无论这次是谁先动的手,腾讯都必须开进战场。

我绝不相信士兵都不畏惧子弹。但世界的美好也恰恰在于:即使是在残酷的战场上,也不只有战争机器,还有人。

一局游戏落幕,人们会铭记那位胜者。但互联网的地图上,游戏不仅没结束,好戏才刚刚开始。

 来源:浅黑科技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