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贴吧到豆瓣,互联网群众运动的死与生

创投圈
2019
10/16
17:39
娱乐资本论
分享
评论

距离豆瓣两大娱乐小组被雪藏、广播功能停用已经过去一个多星期了。截止目前,被雪藏的豆瓣小组已经超过 50 个,广播功能仍在封禁之中,据称 20 号左右恢复。

消失的流量大组和广播功能,让豆瓣用户陷入了集体恐慌。作为国内出了名的慢公司,豆瓣在商业变现上一直保持谨慎,对小组和广播的管理也十分宽松。官方的 " 无为而治 ",让豆瓣小组在近几年日益壮大,拥有 60 万组员的豆瓣鹅组成为娱乐圈风向标。爱用广播的人群也越来越圈子化,分化成无数个小众群体的自留地。

很长一段时间,小组用户和广播用户在豆瓣上各玩各的,彼此相安无事。但这种表面上的和谐在 10 月 6 日画上了句号。小组用户指责广播用户和豆瓣管理层 " 屁股歪 ",不爱国;广播用户则认为小组用户饭圈思维严重,都是小粉红和爱国贼。

关于豆瓣遭此大劫的原因,至今众说纷纭。一说是上层施压被迫整顿,一说是豆瓣自我阉割断臂求生。不管原因何在,根源都指向一个词:政治化。

早在去年,豆瓣鹅组就因为讨论时政话题被封禁一个月,此后消停了一阵。今年随着国庆来临,组内讨论敏感话题的帖子激增,虽说绝大多数都是爱国帖,但仍逃不过被雪藏的命运。须知此次被雪藏的 " 大船开起来 " 小组,就是豆瓣上出了名的爱国小组,帖子内容又红又专。

无论立场,红黑俱灭,就是这次大整顿的最终结果。一直以来,豆瓣官方夹在小组用户和广播用户中间,既要靠八组、瓜组等娱乐大组吸引流量,又要照顾传统广播用户的使用体验,时常陷入两难。

小组用户:饭圈思维入侵,政治娱乐化

豆瓣广播用户和小组用户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群体,内部运转的方式也相差很大,但却走向了相同的道路。这和豆瓣的产品设计有很大关系。

相比封闭的广播圈子,公共平台鱼龙混杂,个体之间差异较大。但由于用户发帖量大,个体很容易被群体所裹挟,如果官方不做强运营,带节奏的言论会满天飞。

八组被雪藏后,组员开始警惕带节奏的言论

在《群体的智慧》一书中,作者提到,产生群体智慧需要满足四个要素:多样性(个体数量和类型足够丰富)、独立性(保证个人观点不被他人左右)、分散化(确保个体的权利和地位)、集中(汇集群体中个人的信息和智慧的机制)。

以此为标准,小组用户较为多元,但独立性较差。在对大部分公共事件的讨论上,豆瓣用户都还算理性。只有一个地方例外:日益饭圈化的八组。

早期的八组用户还比较多元,许多人都是传统的书影音用户,对娱乐八卦感兴趣但不狂热。但随着饭圈文化的兴起,追星女孩大量涌入八组。再加之八组影响力扩大,水军比例也越来越高。这两类人群十分活跃,且非常同质,发言极具煽动性。许多 " 路人 " 受到影响,思维方式也开始饭圈化。

综合八组中多个调查成员属性的投票帖,可以大致勾勒出八组成员的画像:以 24~29 岁女性为主,整体学历较高,有一半以上成员有喜欢的明星。她们在八组无话不谈,从娱乐八卦到社会话题,想法越来越趋同。

具有相同特质的人聚在一起很容易做擅长的事情。这一代年轻人的一大特征是,面对外敌时十分团结,且行动力极强,追星女孩尤甚。支持扒出许豪杰恋童癖的豆瓣网友沉默如海,支持起诉朱军性侵的 " 弦子与她的朋友们 ",打假盒子实验室销售三无蛋糕 …… 年轻人的社会责任感在八组成员身上展露无遗。

但真正让八组人民空前团结的,还是海外势力的 " 入侵 "。正如《狂热分子》中所言," 群众运动不需要相信有上帝,却不能不相信有魔鬼。…… 共同的仇恨可以凝聚最异质的成分。…… 一个理想的魔鬼还应该是个外国人。为了让国内的敌人够资格当魔鬼,必须把他说成有外国血统。"

香港事件之后,八组关于时政的帖子猛增,部分八组成员接替三年前出征 Facebook 的帝吧网友,也开始组织 " 远征军 " 去墙外散播爱国言论。共青团中央等官媒的推波助澜,让这批爱国的年轻人更加狂热,饭圈式爱国也因此成为八组的主旋律。

对许多八组成员来说,一开始投入这场爱国狂欢,是出于朴素的爱国主义,但随着中港矛盾的激化,以及官方对集体出征的肯定,这场狂欢开始变得与民族主义无关。人们沉浸在真实而又虚幻的权力感之中,相信自己拥有改变中国的力量。尽管自己能做的,只是在外网为 " 阿中哥哥 " 刷屏,以及在八组组织 " 抓八千团建 "。

所谓的 " 抓八千 ",就是在组内挂那些疑似为海外势力说话的 " 卖国贼 ",艾特管理员踢人。与此类似的活动还有,在组内挂国庆时没有发微博祝福的港台明星,举报 " 歪屁股 " 的广播用户等。不止八组,与八组相近的瓜组也被卷入这一运动。

" 自由吃瓜基地 " 组关于 " 抓八千 " 团建的投票

这一行动无疑脱胎自饭圈的举报机制。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下,组内党同伐异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一些饭圈的其他习惯也被移植至爱国语境,比如拉大人物 cp。饭圈女孩单纯、热血,某种程度上,追星行为和爱国行为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是集体主义的表现。但国家再接地气也不等同于爱豆,政治娱乐化的风险不言而喻。

广播用户:圈地自萌,逐渐失势

和后起的八组用户不同,传统的豆瓣用户,即以使用书影音和广播功能为主的用户,大部分是文艺青年,精英范儿,偏自由主义。

依照豆瓣的产品设计,用户只能在首页上看到自己关注的用户的动态,很容易形成一个个封闭的小圈子。同一圈层里的用户有着共同的兴趣,联系紧密。久而久之,这些人的兴趣和思维方式越来越趋同,这为极端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这些孤岛上的岛民对自己的友邻和豆瓣怀有深厚的感情。豆瓣官方对友邻系统有任何一点微小的改动,都会遭到广播用户的集体反对。2010 年 4 月,豆瓣取消了友邻系统,有几十个用户因此自杀式注销,豆瓣创始人阿北发文表示很意外。

2018 年 7 月,豆瓣迎来大改版,将广播移到首页成为 " 动态 ",同时在首页中增加了 " 推荐 ",帮助用户 " 发现感兴趣的电影和图书内容 ",以前放在菜单栏中心的 " 广播 " 也被正式替换为 " 小组 "。以往广播用户圈地自萌的状态被打破了,他们只能被迫接受信息流的投喂,接受 " 广播失势、小组上位 " 的现实。

左:新版本 右:老版本

豆瓣改版的背后,自然有其商业考虑。书影音功能长期赚不到钱,广播功能越来越沦为小圈子的自嗨,只有小组表现优越,吸引了大量新用户。随着八组、瓜组等一系列娱乐组日益壮大,广播用户和小组用户的矛盾也越来越多。

广播功能停用后,广播用户别无他法,只能成立多个临时小组沟通,如 " 过渡时期版聊 "" 丧豆临时广播 " 等。其中过渡时期版聊组(下简称过渡组)为私密组,只能通过组员邀请的方式加入。

比起自我阉割论,广播用户更倾向于认为,豆瓣是迫于官方压力才停用了广播功能。至于八组和瓜组,则是充斥着低龄小粉红和脑残粉的 " 豆瓣智商盆地 "。甚至有部分广播用户认为,广播功能被关停是因为八组鹅的举报。八组和过渡组每天针锋相对,冲突不断。

左为八组对过渡组的评价,右为过渡组对八组的评价

正如莫雷事件是引燃东西方价值观争论的导火索,1006 事件也是让两类豆瓣用户走向极端对立的最后一根稻草。但问题是,为什么这样的二元对立会发生在豆瓣?这和豆瓣官方佛系的运营机制有很大关系。

豆瓣官方:佛系管理带来的失控

事实上,群体极化的现象在网上非常普遍,任何社区发展壮大之后,也都会面临社区水化和新老用户冲突的问题。此时如果不理清产品定位,加强管理,就很容易陷入失控。

豆瓣管理层的思想和早期豆瓣用户一样,都偏自由派,管理宽松。拥有 60 多万组员的八组,长期以来都只有四五个管理员管理,这让八组每次遇到重大事件时就敏感话题满天飞,尤其是在香港暴乱和国庆前后那段时间,首页几乎全是政治帖。

在产品设计上,豆瓣也推崇开放自由和去中心化。比如,没有给小组用户设立发帖门槛,也没有设置等级体系。或许是为了保护用户隐私,成员的发帖历史也不对外公开,发了极端帖的用户换个 ID,照样可以出来混。

八组被雪藏后,某发通告解释是政治原因的管理员被群嘲

相比之下,近几年才崛起的体育论坛虎扑,在运营上就谨慎得多。用户注册完要答题,发帖需要等级,别说是时政帖了,就连社会热点帖都不时有管理员删除。八组的举报按钮形同虚设,虎扑的举报投诉处理得很快,一旦被封禁,再想发言就得考版规。

香港事件发生后,八组和瓜组几乎被刷屏,虎扑的讨论帖却寥寥无几," 贸易战 "、" 香港 " 等敏感词汇在虎扑都无法被搜索。莫雷事件发生后,虎扑官方疯狂删帖。10 月 12 日,虎扑官方还发了通告,停止关于 NBA 中国赛(上海站、深圳站)的所有新闻和讨论。

在此之前,虎扑已经关停了和豆瓣 " 大船开起来 " 小组一样又红又专,专门讨论时政和历史的开放区。全站 2019 年 3 月以前的帖子也被隐藏,无法搜索和查看。此举被虎扑网友认为是官方为求自保,主动阉割。

从人员构成上来看,虎扑用户依靠兴趣联结,大部分人都是球迷,个体之间共性较多;传统论坛的形式也容易让意志不坚定的个体被带节奏,本身是一个容易爆发群体事件的论坛。但鉴于官方的强运营(用户发帖门槛高、版主删帖力度大、对同一主题的刷屏帖会合并等),许多容易引起争议的社会热点帖和时政帖都被早早扼杀在摇篮里。

当然,最容易爆发群体事件的当属巅峰时期的帝吧。帝吧的人员构成与如今的虎扑很像,以二十多岁的男性为主,热爱体育,反偶像反权威。再加上帝吧成立时间较早(2004 年),彼时互联网氛围较宽松,政府和百度官方的干预都不多,爆吧事件频发。

另一个和豆瓣、虎扑不同的地方在于,贴吧由于背靠百度搜索,流量远大于前两者。截止目前,帝吧人数已达 3000 万,人数众多也就意味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由于吧友平均素质较低,吧主往往倾向于采用独断的方式管理,内部派系林立、纷争不断。

这样一个带着底层愤怒的、庞大的民间网络组织,自然不是当局愿意看到的。然而还没等到当局出手,百度从 2014 年开启的商业化战略就把贴吧玩死了。在经过魏泽西事件和卖吧事件后,贴吧活跃度陡降,影响力大不如前。

所以此后发生的群体事件,如 2016 年的 Facebook 出征事件,今年七八月的出征反港独事件,都与原帝吧无甚关系。尤其是今年的出征反港独事件,参与者不仅仅是帝吧网友,还有许多受帝吧官微号召加入的微博网友。

极左和极右只有一步之遥。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大规模的民间行动对当局来说总是危险的。但在民族主义的共识下,民众需要通过集体出征的方式宣泄情绪,官方也需要以肯定爱国网友的态度强调权力的合法性。曾经反偶像反权威的帝吧,正式被官方收编。

从十几年前的帝吧到如今的豆瓣和虎扑,中文互联网经历了数次群众运动。从最早的 6 · 21 爆吧事件,到 " 爱国青年出征 ",再到虎扑关停时政论坛开放区,八组因讨论敏感话题过多被迫改名、停用、雪藏,可以预见,今后自发的网络群众运动会越来越少。BBS 野蛮生长的时代已过,留下来的也需谨慎前行。

来源:娱乐资本论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