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公司裁员,地主家也没余粮了

创投圈
2020
04/23
20:00
田巧云
分享
评论

" 预防是解决危机的最好办法。"

冬天过去不一定是春天。

" 在家办公三个月后,你会发现自己失业了。" 这不是网上的段子,而是桑桑(化名)的真实经历。

就职于北京某早期投资机构的她,在公司二线部门工作了 4 年多。此次裁员,她不是公司唯一一个,和她一同失业的还有投资部门的另一位同事。

对于被裁,桑桑并非毫无心理预期。她说,近段时间,身边同在投资机构工作的朋友,不时传出裁员或降薪的消息。

" 和前两年资本寒冬的情况不一样,那时候我们公司只是放缓了投资速度,这一次就像是被人摁了下暂停键,业务都停止了。" 曾经历过 2017~2018 年资本寒冬的桑桑,最终没能躲过今年的调整。

疫情加速器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 2020 年 4 月 1 日,全国初创型企业(成立时间一年内)总量约为 719 万家。目前,约有 16 万家企业为 " 注吊销 " 状态,其中,注册资本在 100 万以内的中小企业约为 12 万家,占比在 75% 左右。

从企业的成长规律来看,无论规模大小,大多数企业的成长通常分为三大阶段,即早期、中期、成熟期。

所以,相对应地,股权投资公司大抵也根据这三个阶段被划分为了三种类型,一类是早期的天使投资公司,一类是中期的风险投资公司(VC),还有一类是上市前期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PE)。

桑桑所在的公司是早期投资公司,投资的项目基本为创业企业,有的甚至还在种子期。这些初创企业就像婴儿一样,体量通常都不大。这也意味着,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这类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比较低。

另一方面,一旦这些企业的经营状态发生较大变化,也会直接影响到投资他们的股权投资公司,并且这种影响往往是多维度,而非单方面的。

 

投资公司无论规模大小,员工多寡,有两个部门最核心,一个是投资部,一个是募资部。

顾名思义,投资部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找好的项目进行投资,募资部的主要职责是找资金,为投资部的项目投资提供充足的 " 资金弹药 "。

" 投资公司其实是依附在实体经济上的,如果实体经济大量萎缩,将意味着一些投资公司一方面没那么多好项目可以投,另一方面没那么多钱可投。" 上海杉复资本创始人范惠众指出。

没项目可投很好理解,但没钱可投是什么原因?

实际上,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只有当自己有钱的时候,才会拿出一部分资金去做投资。

范惠众是这样定义 " 有钱 " 这个概念的:一是手中有钱,二是预期有钱。手中有钱是指流动资金,预期有钱则是指自己在未来一段时间能赚到的钱。

当宏观经济环境遇到挑战的时候,即便一些机构或人手中有钱,但是预期没钱,他也不敢随便投资。如此一来,投资公司的募资就会遇到困难。

目前,投资公司的裁员、降薪只是开始," 现在还不是高峰期,今年三四季度,将会有一批投资公司要倒闭。" 范惠众预测。

不过他强调,这些公司的 " 死亡 " 本质上与疫情无关。从理性的角度分析,这其实是一次行业调整过程,疫情最多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

出资人的影响  

2014 年 9 月,国家开始倡导 "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015 年,股权投资市场便给予了热烈的回应,各类型大大小小的机构纷纷入场。

一时间,投资行业也呈现了 " 大众创业 " 的红火景象。

在 2016~2017 两年时间里,股权投资行业热度高涨,进入了 " 撒钱 " 的过程。

 

" 最疯狂的时候,有些项目投资公司看两天就决定投资了。还有一些公司根本不遵循估值逻辑,即便估值高得惊人也照投不误。" 范惠众说,一个项目要想看清他的竞争、上游、下游、客户、高管、赛道等,至少得花两三个月," 那段时间专业的机构寸步难行,我们公司一个项目也没投出去,因为不敢投。"

然而,疯狂过后是一地鸡毛。2018 年下半年,股权投资市场进入一轮优化和整合的阶段,这一度被外界解读为 " 资本寒冬 "。

但实际上,从投资公司的角度来看,那时的他们并不缺钱,缺的是看项目的时间和机会,资本寒冬反而可以让他们可以更从容。

前不久,中国基金业协会对外公布,截至 2020 年 3 月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存续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 24584 家。业内人士指出,大约有 70% 左右属于小规模的基金管理人。

" 小规模的基金,此次受到疫情影响会最大。" 范惠众说,因为这些基金背后的出资人通常是 " 散户 ",一旦遇到外部环境变化,这些散户出资人就有可能撤资。

在股权投资行业,出资人主要分为三种:

第一类是机构投资人,他们的特点是稳定性最高。

比如政府引导基金、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等,因为体量庞大,即便经济环境有波动,这类型基金的波动也很小,比如险资的稳定性就是公认的。

第二类是超高净值人群,他们的稳定性也较高。

目前业界普遍认可的超高净值人群,是指个人净资产在 1 亿元以上的那群人。也有些机构认为,个人净资产在 1 亿元,可投资的现金在两三千万元以上的,才算得上是超高净值人群。

第三类是散户,这个群体在三类出资人中稳定性最低。当然,这里的散户和股票市场的散户是两个概念。

基金行业对合格投资人的认定门槛是 100 万元,也就是说,散户投资也是 100 万起步的。这类群体的总资产通常在两三千万,现金三五百万元左右。

 

简单计算一下就会发现,1 个能够出资 1 亿元的机构相当于 100 个能够出资 100 万元的散户。且不说,面对不同规模的出资人募资难度不同,单从出资人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来看,散户与机构出资人也大相径庭。

散户投资人不少是企业高管、城市中产,年收入在百万左右。疫情影响下,大多数企业很难独善其身,而这群人的收入受到影响也是大概率事件。近来,也频频传出企业高管减薪的新闻,经济收入的波动,最终会使得他们更看重手头的现金流。

所以说,一个投资机构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并不能单从机构自身的规模判断,还要考虑这个机构的主要资金来源。

有数据显示,2019 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新募基金总额为 1.24 万亿,同比下降 6.6%。而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表明,2018 年市场募资金额同比也在下降。

显然,市场的整体萎缩,将会进一步增加投资机构的募资难度,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譬如手上只管理一两个亿资金的机构。

远大前程

投资机构的商业模式有两个重要的关键词——找钱 + 找项目。将找到的钱,通过合理的估值,投给一个好的项目,再找到合适的机会退出,赚取数倍利润,这是股权投资机构最完美的投资路径。

但不光是找钱不容易,对投资公司而言,找到好的项目更加不容易。特别是 2020 年,将是整个行业更复杂的一年,危机随时降临。

英国危机管理专家迈克尔 · 里杰斯特曾说过,预防是解决危机的最好办法。

怎么预防?范惠众认为,投资公司必须坚持走专业化的道路。专业化的道路,可以帮助公司比别人更早、更精准地把握未来的趋势和机会。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专业化呢?范惠众提出,专注是一个好方法。比方说研究医药,如果能连续盯着医药研究十年,一定能成专家。千万不能今天研究医药,明天又看好消费,后天又被制造吸引。

专业化之外,还要考虑公司的品牌化和规模化。这三者不是先后递进,而是互相影响的关系。

一个企业足够专业,公司的品牌自然水到渠成,有了品牌之后,资金会自动找上门,规模化就可以慢慢形成了。

当投资机构的规模逐步扩大,人员分工就能更细,每个合伙人也能有更多时间专注于某个行业的专业化研究。

无论处于怎样的大环境,范惠众坚信,优质企业的生命力仍然会比较顽强。即便 2020 年市场上的投资资金会减少,但优质项目依然有机会凸现。

换句话说,当一些劣质项目 " 死亡 " 以后,反而会加快整个股权投资市场的出清并走向健康。

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 2019 年底,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综合指数波动上扬。第四季度,市场综合指数为 167,同比上涨 14.99%,但是全年整体水平仍然落后于 2017~2018 年。

至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清科研究认为,VC/PE100 指数的波动性将会加大,指数的震荡周期也会延长。但另一方面,也会呈现头部机构强者愈强,尾部机构竞争加剧的态势。

" 我个人认为,这次疫情之后,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的基金一定会有更远大的未来。" 范惠众对行业发展信心满满。

来源:新零售商业评论 田巧云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