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经济价值有多大?成都解决超10万就业 撸串啤酒生意谈成

创投圈
2020
05/31
21:45
鹅知了
分享
评论

截至5月22日,成都全市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2234个,允许临时越门经营点位17748个,大型商场占道促销点82个,允许流动商贩经营点20891个,增加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临时投放点位6103个,增加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中心城区餐饮店铺复工率超过98%。

地摊经济的价值有多大?如何看待成都放开摆地摊,两个月增加10万多就业?这种模式可以在其它地区广泛复制吗?此话题引发热议。

以下为知乎经济领域优秀回答者@高难饱的创作,腾讯新闻整理。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知乎原作者进行授权。

@高难饱(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

早就应该这样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眼泪都快掉下了,特别高兴!”5月27日,天津人大代表杨宝玲得知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将流动商贩列为考核内容时感叹。

自3月15日,成都市明确允许临时占道经营摆摊设点以来,2个月时间增加10万就业岗位,城区餐饮店铺达到98%复工率;复工率率先提速,成都一季度GDP反超最强地级市苏州,排名全国第六,走出一条街边摆摊设点,保民生、保就业、促消费,帮助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创新之路。这条路,还为中国下一阶段如何保就业、促销费,拉动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了有益启发——这个成效更有意义。

成都市的政策

2020年3月15日,成都发布《成都市城市管理五允许一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助力经济发展措施》(以下简称《措施》):

· 允许在居民居住集中区附近开辟临时占道摊点摊区,引导自产自销农户、流动商贩规范经营;允许快递企业临时占道派送,保障市民基本生活用品供应;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置占道夜市,营造市井场景。

· 允许临街商家在门店外临时设置、摆放促销宣传品,招揽顾客,设置货物临时堆放点,顾客临时等候区、就餐坐席。

· 允许大型商业卖场在商场红线范围内开展占道促销活动。

· 允许流动商贩在小街小巷、小区周边等区域贩卖经营。

· 允许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企业超出原来划定停放点,占用城市道路停放车辆,方便群众骑行;帮助企业规范车辆停放秩序,回收“僵尸车”“损坏车”。

· 支持企业和经营者集中精力恢复生产经营,疫情期间,以劝导宣传为主,一般不实施处罚;实施处罚的,原则上不录入城市管理信用监管平台。

另外,依据《成都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和经营者在保障安全,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洁卫生工作等前提下,成都市城管系统实施审慎包容监管政策。

政策一出,这个以小吃多样性和懒散会玩闻名世界的城市立刻热闹起来,三教九流齐出洞,大街小巷熙熙攘攘,个个喜笑颜开,要不是有人戴口罩,都感觉不出疫情还没真正结束。

这条消息霸屏热搜,网友不吝献上褒奖,“灵活包容”、“一股清流”、“值得推广”、“太有人情味了!”。

人心和商业机会场景

受疫情影响,尽管各地都在努力复工复产,全国第二产业复工率已经达到90%以上,但第三产业恢复情况一直不理想,吸纳大量劳动力的中小微企业集中在第三产业。

两会期间,中央财政出2万亿直接划到地方,地方财政专项债3.75万亿,这些钱大部分将发到企业和居民,希望能把经济尽快恢复起来。不少人已经在盼着中国何时每人也能发1000、2000块钱——美国、日本都发了,我们怎么还不发呢?

这些措施有没有用?一定程度上应该有用。能不能解决疫情带来的经济大滑坡?应该不能。美国、日本就是例子,财政,还有货币当局已经向市场投放了那么多钱,也就是维持不崩溃。问题在哪?就业机会少、消费信心不足。

允许街边摆摊设点,恰好是中国特色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办法:一是人心,一是为商业机会创造场景。

人间烟火、市井百态,最能抚慰人心。疫情除了对人的肺造成的伤害,更讨厌的是,对人的心理造成伤害,让人不愿意出门、不愿意近距离、面对面说话,人与人之间自觉拉开了距离。越是这样,疫情对心理影响的恢复就越慢。消费是要靠传染的,一大堆人聚在一起,听一个伙计声嘶力竭大吼打折、甩卖,不买也买了;农民挑自家菜地刚摘出来的青菜、黄瓜、西红柿、茄子、扁豆,东西新鲜,价钱还比农贸市场便宜三分之一,不买不是吃了亏?;臭豆腐摊前排起一条长龙,自己也会跟着去排队,尽管刚刚撸了10串羊肉串。本来5000块钱家底,攒着准备过两个月的,一路逛下来,花掉小1000,什么疫情不疫情,痛痛快快活着,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街边摆摊设点,老百姓愿意在这消费。人心活泛了,消费增多了,小微企业就能赚到钱;小微企业赚到钱,就能多开几个店,多雇几个打工仔、多雇几个打工妹;打工仔、打工妹赚到钱,就敢去花钱哈皮;哈皮来、哈皮去,经济就有了活力,就从疫情当中恢复过来了。

这难道不比每人发1000、2000块钱好?一说发钱,中央财政就叫赤字高,琢磨着财政赤字怎么货币化;一说发钱,地方财政就叫揭不开锅,土地卖不出,公务员工资都要发不出了。与其如此,干嘛不允许街边设摊呢?保民生、保就业、促销费,帮助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便捷之路就在眼前,为什么绝大多数城市不走呢?

为商业机会创造场景。商业机会都是谈出来的,晚上约个路边摊,剥着小龙虾,灌着啤酒,喝嗨了,啥事不好商量!或者,点各式各样的烤串,再炒几个菜,当羊肉伴着孜然的香气飘起,“歪嘴”喝到半酣,望着炭火和袅袅青烟,还有啥矛盾不能化解?继续合作,接着干!这种商业场景,比穿西装、打领带,坐在会议桌两旁谈判效果好;更比面都不能见,只在电话里干巴巴地说要点好。

说这是中国特色,那是因为老外做不到。他们点个汉堡、啃个热狗、喝瓶可乐,能有啥情调?要么去餐厅,脖子里塞着手帕,切牛排,总感觉太正式,不放松。晚上跑到酒吧里嗨,放松是放松了,那是纯休闲,不可能谈正经事,太吵了。

放开路边摊,就是放开城市的经济活力,是疫情之后恢复经济的好办法,为成都点个大大的赞!

路边摆摊设点,中国特色的保民生、保就业、促消费之路

为了更好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先说说国外,美国、欧洲。他们那人少,地广人稀,空气新鲜、风景秀丽、懂礼貌、守规矩;300平大HOUSE一幢,努努力,没问题;小孩上好学校,努努力,没问题;家里两三部车,一人一辆,努努力,没问题;朝九晚五,没问题,996、007?只要你去告,那可是真犯法。就是有一个大问题,很多小城市、小镇,走半天看不见一个活人;看见活人了,互相点头,很有礼貌地微笑致意——心想,可算见一活人。简而言之吧,啥都好,就是没人气。

中国有14亿人,随便到哪个城市、城镇,只要不是去那种新开发区——盖了楼,没人住的地方,到处都是人。这些人,可都是扎扎实实的消费能力啊!

这几年各个城市都在搞什么形象工程、文明城市测评,不允许街边摆摊设点,活活扼杀消费。小摊贩一出来,城管就来执法,卖烤白薯的、卖小馄饨的、卖炒面的、烤串的、卖天津麻花的、卖四川凉粉的,卖山东大枣的、卖打折毛巾的、卖车载CD光盘的、卖仿制包包的,远远看见城管,立马收摊,蹬着三轮拼命跑。

有铺面的摊点,很多也被勒令整改,改成砌一堵墙,然后在墙上开扇窗户,窗户下面是绿化带。要买东西,隔着绿化带,对着窗户喊。这是什么消费体验?长此以往,谁还愿意去?还有一项伟大创新,商铺铭牌,搞成统一制式。我记得在网上看到过一条街,铭牌统一制式是黑底白字………,远望过去,那叫一个惨呐。

不允许街边摆摊设点,或者对街边摆摊设点施加这样、那样不合理的限制,城市似乎一下子干净了许多,但严重伤害了民生、严重伤害了就业、严重伤害了消费、严重伤害了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然后,国家出政策,压着银行给中小微企业贷款,说要保就业、保民生。

第三产业,服务业嘛,高端服务业要不了多少人,真正能吸纳大量劳动力的,就是这些身边的服务业。怎样合理规划,在保证这些服务业蓬勃发展的前提下,保持城市干净整洁,才是正确方向。一关了之、“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是打着“规范”的旗号,消灭就业机会、消灭中小微企业,是“懒政”、“惰政”。

中国经济发展到目前阶段,机器替代人工、产业调整、产业升级不可避免。中高端产业吸纳不了那么多人,咱们又是人口大国,还有这么多人怎么办?成都市在疫情期间恢复街边摆摊设点,迅速恢复经济,就是一个创举。这个创举,也许正是一条中国特色的保民生、保就业、促消费之路,不仅疫情期间是这样,疫情之后,更需要这样。

到底能有多大作用?

政府工作报告说得很清楚:“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就是让个体活跃起来的自然历史过程——“个体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并指出了正确方向。个体活跃了,整个经济就活跃了。“给他们一汪水,让他们自己去游泳;给他们一块土壤,让他们去生根发叶。”这一政策引导,不仅对就业和恢复经济有强大的现时意义,还有更大的象征意义:中国经济碰到困难的时候,终于又回到井冈山、回到延安,看到群众的力量,信任群众、放手发动群众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群众会在发展中不断壮大、完善自己。卖烤白薯的、卖小馄饨的、卖炒面的、烤串的、卖天津麻花的、卖四川凉粉的,卖山东大枣的、卖打折毛巾的、卖车载CD光盘的、卖仿制包包的,只要给他们机会,它们就会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什么是官僚主义?现代的官僚主义就是一切追求“高、大、上”、“高、精、尖”,看到底层群众就皱眉头,“这帮没素质的人,到处添乱,不好管,通通关掉算了!”高高在上,自觉、不自觉地站在了群众的对立面。

三个月前,成都疫情期间为了保民生、保就业,允许群众做他们想做的事、能做的事,靠自己的双手解决就业问题,尽管现在还不知道这条路能放多宽能走多远,但至少有了一个好的开端。此消息霸屏热搜,1.7亿次阅读,一边倒的好评、赞誉,足以说明人心、说明它的作用有多大。

保民生、保就业、促销费的办法一定还会有其他很多种。只要永远站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一边,就没有迈步过去的坎、克服不了的困难;善于从人民群众实践中汲取智慧,才会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力量;这力量,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无坚不摧的伟大能量。

可否复制?

没被赶得到处跑之前,各个城市都有摊贩的身影,他们一直都在那么干着,现在有什么不可复制?关键是城市管理者的脑筋是否转的过来。

3月23日,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三部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对返城复工务工人员提供便利化服务保障。其中规定,在疫情期间,城市管理执法部门要坚持柔性执法,在不影响行人的情况下,允许在居民居住集中区开辟临时摊点摊区,允许流动商贩在一定时间和区域经营。

河南省许昌市今年也新增设了九条街道作为便民服务的路段,同时要求城市管理、市场监督等部门为商户解决问题、提供服务。

浙江省杭州市则在引导市民群众树立健康卫生理念、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通过开放部分街道为摊贩提供经营场地,解决临时经营设施的难题,实现城市摊贩规范化管理,方便市民日常生活。

有的城市已经在复制了。

管理

以上讲了那么多好处和意义,不等于不需要管理。“放开”不是放手不管,需要边界,要有一定规则。这些地摊、商贩如果能在一个时段、一个范围内有序开放,用规则逐渐调整人们的习惯,是可以规范的,应该探索一条地摊经济和监管两者兼容的管理模式。

评论区不少“伙计“说允许摆摊子,会把店面的生意搞冷清。搞不清怎么会有这种想法。

做生意,最讲究人气。所以,咱们看到,各个城市都有一个一个商圈,商圈里做啥买卖的都有:既有在大mall里卖金卖银的,也有小摊子上卖鞋垫、鞋带的;既有在大mall里卖粤菜酒席的,也有小摊子卖馄饨的;既有在大mall里卖几十万西装、包包的,外边就有小摊子卖30、50元服装和包包的。一个圈子里啥都有,聚在一道,才会有人气,大家伙才愿意来逛,才能催进消费。

部分城市市中心的店面不少都关掉了,不是因为有小商小贩在和它们竞争,而是因为小商小贩没有了,现在谁还愿意为买点东西特地跑一趟门店,不如在网上买,或者逛mall。而且,只要有人气,门店也可以把漂亮衣服在门口支个架子卖啊,餐饮店可以在露天摆上桌子啊。怎么会因为有了小商小贩,就把店面搞冷清呢?是生态圈的关系,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

不让摆摊子,就是因为把流动摊贩整治列入文明城市考核指标搞出来的事情,和房地产、和商业物业的生意没有关系。

来源:鹅知了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