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中石油是怎样终结牛市的?

创投圈
2020
07/17
20:36
远川投资评论
分享
评论

2007 年 11 月 5 日 9 点 30 分,中国石油董事长蒋洁敏敲响上市铜锣,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大屏幕上显示出中国石油开盘价:48.60 元。万众期待的中石油回归 A 股,超越埃克森美孚,成为全球最大市值的上市公司,总市值相当于同期的 44 个贵州茅台。

中石油发行价仅为 16.7 元,却以 48.60 元的价格开盘,涨幅达到惊人的 190%,超越了当时绝大多数机构的预期。散户疯狂涌入,中石油首日换手率高达 51.58%。

媒体称这一次上市为大象回归,然而,大象并没有让它的股民赚到钱。交易所当日公布的交易信息显示,与散户的热情追捧相反,机构投资者在逢高减仓。中石油的卖出金额排行前五名中,机构席位占去两个,卖出最多的一家抛售了 36 亿元。而买入金额排名前五名中,只有一个机构席位买入了 4.8 亿元。

散户的热情与机构的减持相遇,散户们撞得头破血流。自上市起,中石油的股价一路下跌,至 2009 年初跌到 7.6 元,此后十几年没有超过发行价。上市之后半年内买入的投资人,无一不亏损惨重。

被套的股民心生怨怼,一时间,中石油套牢全中国的呼声四起。上市当天,中石油董事长一番 " 回馈内地股民 " 的慷慨陈辞,也沦为笑柄。

没人想到这样一只股票会让投资人血本无归,更没人想到它会成为大盘崩塌的导火索。发行在最高点的中石油,申购冻结资金高达 3.3 万亿元,创下 A 股发行冻结申购资金最高记录。当时银行体系的居民存款还不到 17 万亿元,中石油的上市竟然会导致银根紧张。

然而,真正给 A 股致命一击的却不是中石油。2008 年 1 月,中国平安宣布 1600 亿天量融资计划,本已小幅回升的上证指数一路狂泻 4300 点。万千股民血本无归,多年积蓄一朝散尽。

这是中石油的故事,也是一个时代的故事。

一、打着灯笼买不到石油股

2006 年 3 月,在人民银行总行召集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高善文提出 " 资产重估 " 的概念,指出中国各类资产将全面重估。随后,股民们迎来一轮 A 股史上波澜壮阔的大牛市,大盘从 996 点涨到 6124 点。

大盘的上涨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 2006 年 10 月 31 日工商银行上市起,至 2007 年 1 月 4 日,上证指数从 1800 点启动最高上冲至 2847 点,短短 2 个月,涨幅达到惊人的 58%。以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为代表的银行股快速拉升,带动大盘越过历史高点 2245 点。

第二阶段是 2007 年 1 月 5 日至 2007 年 5 月 30 日,上证指数达到历史新高,4335 点。市场人气暴增,散户加速入市,题材股、概念股迅速爆发。投机氛围充斥着整个市场,日换手率一度超过 5.5%。交易大厅人声鼎沸,俨然一个跑马场。为了抢夺有限的终端,有的股民离开吃饭时,还得用水杯占座。

城镇化带来了资源股的大牛市,原油价格的持续暴涨,使得石油股成为核心资产中的核心。

10 月 25 日,纽约商品交易所 12 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每桶比前一个交易日大涨 3.36 美元,收盘价 90.46 美元,创历史新高。国际油价的上涨也带动了国内成品油价上升。10 月 31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国内成品油价格每吨上调 500 元。

原油进入顺周期逻辑,价格上涨,带来业绩的提升,进而带来股价的上涨。然而,国内除了中国石化,没有真正意义的石油股。投资人只能退而求其次,炒其他资源板块,比如煤炭股。国际油价创新高是推动煤炭板块涨势汹涌的原因,一时间成为投资圈喜闻乐见的段子。

中国股民买不到,美国股民却能买到。2003 年~2004 年,巴菲特斥资 38 亿港元买入中石油,买入价每股 1.65 港元,持有 11%股权,成为中石油第二大股东。中石油在当时被称为亚洲最赚钱的公司,恰逢周期股大牛市,中石油一路暴涨。2007 年 7 月已超过 12 港元,巴菲特的账面收益超过 6 倍。

中国人买不到中国自己的好公司,竟然让外国人买了,说不眼红是不可能的。作为一家中国公司,不能回馈自己的同胞,钱都让外国人给赚了,中石油也倍感遗憾。

2007 年 6 月 20 日,中石油第三次宣布发行 A 股。前两次因为市场不景气而被证监会劝退,而这一次畅通无阻。大盘超过 4200 点,中石油港股一路飙升,三年五倍。无论是 A 股还是中石油,都到了最佳时机。

万众瞩目之下,监管层为中石油大开方便之门,中石油 A 股上市。

二、股民的狂欢与股神的离场

2007 年 9 月,大蓝筹狂飙突进,中石油回归 A 股获得证监会发审委批准。与中石油一起从海外回归 A 股的,还有建设银行和中国煤炭第一股中国神华。

不断新高的大盘,给了海外上市的企业极大的鼓舞。从 2007 年 7 月下旬到 10 月份,市场再次持续走高。7 月份回调引起的恐慌情绪得到有效缓解,大盘逐渐振荡起稳。在钢铁煤炭等蓝筹资源股的带领下,大盘于 2007 年 9 月 24 日顺利突破 5500 点,10 月达到最高点 6124.04 点。万点论开始在市场盛行。

2006 年~2007 年股市的持续上涨,让绝大多数投资者形成了牛市惯性思维。有经济学家认为,牛市能涨到 2015 年,到时候沪指会涨到 12000。国际著名投资家罗杰斯在上海出席活动,也发表过万点论。甚至有电音歌手推出一张《死了都不卖》的专辑,里面就四首歌:《死了都不卖》《一万点》《股神传说》《股市奇迹》。

10000 点看起来真的不是梦。在这样的黄金时代回归 A 股,成为企业家们的默契。

中国神华 10 月 9 日上市,发行价 36.99 元,集合竞价结束就涨到了 68 元,上市一周又涨了 33%。尽管 11 月中国神华回调到 65 元左右,但相比 36.99 元的发行价,仍然有 75% 的收益。大盘也在股民的热情下突破了 6000 点。不少股民心生期待,11 月上市的中石油,一定能复制中国神华的神话。

中石油上市的火爆,创下多个记录,至今无出其右者。

10 月 21 日,中石油公布招股意向书,确定 10 月 25 日至 26 日进行网下、网上申购。消息一出,市场流动性便开始出现异动,对短期资金的强烈需求导致利率结构倒挂。10 月 22 日,银行间回购市场加权平均利率快速上涨,尤其是 14 天回购品种,上涨 168.24 个基点至 8.4905%。

市场的疯狂,注定了大部分股民要失望而归。10 月 30 日公布中签率公告,中签率只有 1.94%。申购冻结资金高达 3.3 万亿元,创下 A 股发行冻结申购资金最高记录。当年,居民的银行存款还不到 17 万亿元,中石油的上市竟然导致银根紧张。

11 月 5 日,万众期待的中石油回归 A 股,发行价 16.7 元,投资人疯狂涌入,以 48.6 元的高价开盘,涨幅高达 190%。中石油当天以 43.96 元的价格收盘,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市值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的 2 倍多,PE 是埃克森美孚的 5 倍。

当天,中石油换手率高达 52%,成交金额高达 700 亿元,至今没有一只股票打破这个记录。股民狂欢的反面,是机构的冷静。中石油的卖出金额排行前五名中,机构席位占去两个,卖出最多的一家抛售了 36 亿元。而买入金额排名前五名中,只有一个机构席位买入了 4.8 亿元。股神巴菲特也在不断卖出。

在中石油回归之初,当时的第二大股东巴菲特,已经开始连续减持了。2007 年 7 月~10 月,巴菲特前后 7 次减持,直到 10 月 19 日,卖出了所持有中石油的全部股份,套现均价为 13.47 港元,套现总额超过 200 亿港元。市场一度产生了对中石油估值过高的担忧,但这种担忧很快就被中石油的第二轮暴涨抹平。

巴菲特减持过后,中石油曾有短暂的下跌,但很快便开启新一轮的上涨。10 月底中石油回归 A 股期间,中石油港股一度冲到 20 港元的高点,在巴菲特出手价的基础上又翻了近一倍。有媒体报道,巴菲特后悔自己卖早了,股神也有卖飞的时候。更有股民调侃,这次散户把巴菲特洗出去了

在这样前所未有的大牛市里,即便是股神,激起的浪花也很快消失在万千股民热情的汪洋里。在这种造富神话的渲染下,万千股民飞蛾扑火,将半生积蓄尽数投入股市,等待 10000 点的来临。

没人会想到,这样一只股票最后会让投资人血本无归。更没人想到,它会成为 2007 年大盘雪崩的导火索。

三、从核心资产中夺命狂奔

上市当日,中石油即成为 A 股最大的权重股。然而,下跌来得太快了。上市第二天,中石油就开始一路下跌。

中石油的持续下跌,在市场引起强烈的震动。但当时,无论是专业的券商分析师,还是业余的散户,都认为只是反应过激、中期寻底、技术调整。正如那张股民们心照不宣的图,别慌,是技术性调整。但中石油并未止跌,仅仅 2 个月就跌到 30 元左右,相比开盘价跌掉 35%,被套资金超过 1000 亿元。

媒体对中石油的态度发生了 180 度大转弯,中石油从大象归来变成罪魁祸首。媒体文章的标题也透露着屠宰场味道," ’中石油血案’套牢全中国 "。很多人对中石油印象深刻,但并没有多少人知道,2007 年股灾的罪魁祸首并不是中石油。

尽管中石油已经跌掉 35%,但在融资神话的诱惑下,另一些玩家也蠢蠢欲动。他们计划在最后的狂欢中,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备足粮草。A 股的致命一击即将来临。

2008 年 1 月,中国平安发布 1600 亿天量融资计划,成为真正点燃炸弹的那根火柴。这一前所未有的大额融资计划,甚至惊动了高层。人民网发文点名批评:疯狂的巨额融资,中国平安要干什么?

3 月 5 日,中国平安举行 2008 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对再融资方案进行投票表决。现场人声鼎沸,有媒体报道,规模不亚于北京的两会。股东大会上,操着东北口音的股民,说自己在 140 多元买的平安,现在才 67 元,质疑平安恶性圈钱,向平安讨要说法。然而,平安的再融资方案仍然获股东会现场表决通过。

在这次波澜壮阔的大牛市中,多少股民都像这位东北老哥一样,高位买入,一把套牢,在资本的游戏中亏光了辛苦积累的本金。牛市是普通投资者亏损的主要原因,格雷厄姆诚不我欺也。

这期间,浦发银行的 400 亿增发更是火上浇油,占大盘 30% 的银行板块开始下跌。全球金融危机也开始传导到中国资本市场,资本颓势已是势不可挡。这些对经济周期极度敏感的金融玩家们,计划着在寒冬来临前备足粮草,却没想到最后火烧连营。本已小幅回升的上证指数,开启暴跌模式。

不到半年,中石油便跌破发行价。这次,无数股民被深深套牢。大盘也一路狂泻 4300 点,至 2008 年 10 月 28 日,跌到了最低的 1664 点。不少股票在这场暴跌中创造了记录。

涨得最快的资源股,跌得也最猛。截至 10 月 28 日,基金重仓的有色金属板块,整体跌幅达到 70% 以上,成为跌幅最大的板块。其中云南铜业,从 98 元跌到 6.8 元,跌掉了 93% 的市值。中石油和中国神华跌掉了 80%。资源股的时代结束了。

2008 年 11 月,在暴跌过后的废墟和哀嚎中,四万亿来了,基建狂魔时代开启。2009 年,随着基建达到顶峰,周期股走入最后的辉煌。

尾声

从 2006 年的 998 点,到 2007 年 10 月的 6124 点,再到 2008 年最低点 1664 点,中国股市经历了一轮前所未有的过山车行情。不到一年的时间,从最高点到最低点,股市下跌幅度超过 72%,市值缩水最多时达到 22 万亿。

据当时的媒体报道,截止到 2008 年 11 月 28 日,中国 A 股账户有 1.2 亿个,如果把 22 万亿蒸发的纸上财富中,流通盘的 8 万亿平摊至每个股民身上,人均亏损 13 万。

股民们只记得盼回归的恳切,买股票的激动,被套牢的绝望。股民们不会去深究,是谁给了他们一万点的幻觉,是谁赋予了一只股票大国重器的意义,又是谁让他们以为那是一个人人能赚钱的市场。

在这场 A 股的狂飙突进中,留下的是那个段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石油。而那些曾经狂热的散户们,在 A 股的叙事经济学中,被狂欢的氛围裹挟着高位进场,最终沦为时代的祭品。

来源:远川投资评论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