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首富养猪记 ‍

创投圈
2021
07/15
20:19
风声岛
分享
评论

‍1

2020 年 12 月底,在一个大型会议现场,希望集团的刘永好带着调侃的语气表示:" 今天房地产转行做养猪的,我们简单地算了一下全国超过 1000 家。"

放着 " 高大上 " 的房地产业务不做,偌大的房企居然改行养猪?

养猪莫非比房地产还赚钱?

这个奇闻让很多人听到后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等查了相关数据,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刘永好还真没说错,五年间,有 1400 多家原本经营房地产的公司在经营范围内增加了 " 生猪 " 的项目。

甚至,那些耳熟能详的大品牌房企早早就成立了生猪饲养业务部门。

2014 年,万达宣布斥资 10 亿圈养了 30 万头生猪;2016 年,恒大表示将在贵州投资 3 个亿建设 100 多个养猪基地;2018 年碧桂园宣布以高薪聘请养猪专家,也加入了养猪的行列。

随之,中粮、华润、绿城等房产企业也纷纷加入到养猪的队伍,成为志同道合的 " 猪队友 "。

如此多的上市房企扎堆养猪,肯定不是心血来潮,毕竟企业最大的任务就是赚钱。

近几年,随着房产政策的管控,房企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不仅营业额在萎缩,净利润也是一年不如一年。

搞房地产不如养猪,新希望集团的经营状况就很有代表性。

2020 年,新希望地产的净利润 15.79 亿元,同比下降 13.19%;与之相对比的生猪板块实现营收近 70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261%;毛利润 29.6 亿元,增幅为 708.11%。

从新希望身上看到 " 希望 " 的房企纷纷跟风,立志要把 " 二师兄 " 的事业做大做强。

也是,老百姓可以忍住不买房子,不吃猪肉实在忍不了。

一样是赚钱,干啥不是干呢。

可惜房企跨界养猪后大多水土不服,实际运作才发现根本玩不转。

万达是房企里最早宣布养猪的,可也是最早放弃的。

万达养猪最初的定位是扶贫,可惜思维还停留在 " 养猪就是圈几块地,弄点猪饲料就好 " 的上世纪。

王健林曾吐槽对口扶贫的地区:" 原来我以为盖个猪场,他们跟我说要十万头猪场要几个亿,我说你盖个猪场要几个亿,我们盖个五星级酒店才多少钱?"

听见养猪原来要花那么多钱," 王首富 " 有些不乐意了。

他觉得人家是在忽悠自己,完全没法想象现在的养猪模式早已不是解放前的模样。

因为老大的一番话,万达最终放弃了养猪,改为将旅游作为产业扶贫项目。

不久,当网易的丁磊养的吃着精饲料、睡空调间的一头黑猪卖到 10 万元还供不应求的消息传开后,很多人惊呆了。

大家开始意识到,养猪是真的赚钱。

毕竟,刘永好的千亿身家不是靠卖房子,靠的是猪饲料和养猪。

2020 年,新希望股价因为生猪涨价,从年初的 15.6 元 / 股直接涨至 42.2 元 / 股,涨幅高达 270%。

要知道新希望真正养生猪还是 2016 年,比卖房子还晚。

醒悟过来的万达在 2020 年再次宣布启动养猪项目,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

在全国范围内,养猪致富的人数不胜数。

有人养猪只是投资,有人养猪却是一辈子的事业。

这其中,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的 " 河南首富 " 身份却是实实在在靠养猪挣来的。

论养猪,秦英林若是排第二,恐怕没人敢说自己排第一。

靠着 22 头猪起家,赚到 2000 亿的个人财富,秦英林从一个谁都看不起的 " 猪倌 " 凭着一份坚持,闯进了中国的顶级首富圈。

2

1965 年 4 月,秦英林出生在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的农村家庭,家中有兄弟姐妹 5 人。

虽然 " 三年自然灾害 " 刚刚熬过去,可吃不饱饭依旧是此时每家每户最痛苦的记忆。

秦英林家里也是如此,米饭是想都不想。每天靠着野菜叶搀红薯勉强糊口,就这样全家还是吃了上顿愁下顿。

虽说家里还能勉强供起他读书,可因为贪玩,秦英林的学习成绩实在不咋地。

学习差到上了初中还没搞清楚乘除法,初二还留了一级。

上了初三,秦英林看到恢复高考后,身边熟悉的大哥哥大姐姐考入大学,变成了吃喝不愁的 " 城镇户口 "。他很受触动,决心自己也要考上大学,摆脱受苦受穷的命运。

醒悟后的秦英林自此换了个人,每日刻苦读书,成绩也突飞猛进,顺利考上当地最好的内乡县一中。

1982 年,17 岁的秦英林一边学习,一边在思考为何家里总是那么穷。

因为家里并不富裕,秦英林只能在学校打最便宜的饭菜,穿的也是缝缝补补多年的衣服。

此时的他已经通过报纸和广播知晓了改革开放的形势,也知道了国家在积极鼓励农民致富的消息。

他觉得自己家里穷的原因是只知道种地,可单纯的种地并没有产生经济价值,要致富必须想办法改变现状。

秦英林立即想到的是养猪,这是农村最经济也是最现实的致富之路。

他假期回到家后,就找到父母商量。

父母很相信这个读高中的儿子,觉得读了这么多年书,他的话准没错。

一家人兴奋半天,可又泄了气。养猪需要买猪仔,可家里实在没啥钱。

为了凑钱,父亲带着几个儿子去帮人挖了数月的莲藕,好不容易凑足 800 元买了 20 头猪仔,在自家院子搭建了个猪圈养起猪来。

想法很美好,现实太残酷。

既没有专业技术,也根本不懂畜牧知识的老秦家立马就碰到了大麻烦。

20 头猪仔很快病死了 19 只,只剩下一头长白猪,辛辛苦苦挣的 800 元几乎全打了水漂。

这次失败的养猪经历,对家里打击很大,也让秦英林心里很不安。

他觉得是自己提出养猪的,可并没能起到啥作用,就想退学回家安心养猪。

家里人吓坏了,急忙表示他得把书读好,考入大学才是家里最期盼的大事。

好说歹说,满怀心事的秦英林终于回到了学校,重新捧起书本。

这件事他对谁都没有说,却在心里刻下深深的烙印。

1985 年,20 岁的秦英林高中即将毕业。

因为成绩优秀,学校决定将本校唯一保送河南大学的名额给他。

得到消息的秦英林本来也很高兴,可听说河南大学没有畜牧专业,他皱起眉头,犹豫再三还是拒绝了保送。

学校知道秦英林想报考农业大学后,觉得他疯了,纷纷苦劝他改变主意。

河南大学在当地是省重点,也是最好的一所高校。况且社会正急需人才,从河南大学毕业的学生工作分配也远好于其他高校。

心不甘的老师又去家里做工作,秦英林的父母听后也气坏了。

父亲二话不说甩手给他一巴掌:辛辛苦苦供你读书考大学就是为了脱离农门当个国家干部,怎么还要去读农业大学,这不是白瞎了家里人的心思!

村里人也很意外:大学还要读农业大学,还想继续搞农业,那不等于白读十几年书了么,这个老秦家怕是出了个 " 傻子 "。

可不管人们怎么苦劝,秦英林心里早打定了主意。

这份在当时人看来固执的性格,也预示了他最终将养猪作为一辈子事业的决心。

3

秦英林还是选择参加高考,甚至将志愿全部填报为各地的农业大学,也顺利被河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录取。

当秦英林如愿以偿来到河南农业大学时,他的同学钱瑛也考入到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攻读兽医专业。

秦英林在大学时如饥似渴地学习着知识,只要是有关养猪的书,他统统借来阅读,笔记也做了厚厚一叠。

秦英林的理想和热情也深深感染了钱瑛,俩人在大学成为了恋人。

1989 年,24 岁的秦英林大学毕业被分配回南阳一家国企办公室工作;女友钱瑛也被分配到南阳市属的一家畜牧单位做技术员。

等俩人都顺利端上了 " 铁饭碗 ",也水到渠成结了婚,可秦英林却有些坐立不安。

不安的原因是他觉得每天工作不是抄写材料,就是各种会议和应酬,和自己的专业完全搭不上边。

更令他焦虑的是,这时的市场经济大潮已经暗流涌动,可不管是单位还是自己家乡似乎都是一潭死水,每天基本就是混日子。

1992 年的一天,秦英林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告诉妻子钱瑛:他不想这么混下去了,要回家乡养猪。

钱瑛虽有些意外,可她太清楚自己丈夫内心的理想和追求,也没多劝,只说了句:" 行吧,反正你去哪,我去哪。"

这年秋天,俩人一同辞职回到了老家马山口镇创业

今天,如果从上帝视角来看秦英林夫妇辞职创业养猪,似乎是件很简单轻松的事情。

可在当时,两位吃着 " 皇粮 " 的大学生辞职去养猪,这事在所有人眼里要多荒唐有多荒唐。

特别是同为 "92 派 " 辞职下海的大学生,别人选择的是去做房地产这类 " 高大上 " 的行当淘金,可秦英林却选择回老家去养猪。

此时的秦英林,在所有人眼里无疑是个傻的不能再傻的家伙。

养猪一定能致富!

这是秦英林辞职前再三和妻子保证的,可说这话的时候,夫妻俩的身上的存款只有 262 元。

想创业养猪,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全靠自己。

好在秦家兄弟感情不错,看到那么多农民靠养猪致富,他们也相信能辞职创业的秦英林不会骗自己。

于是,大哥出了 8000 元,弟弟拿出准备结婚的 12000,算是勉强凑足了开养猪场的钱。

等真正开干后,原先胸有成竹的秦英林还是傻了眼,建造养猪场时才发现这点钱根本不够。

家里人也慌了,毕竟这些钱都是辛辛苦苦攒下来的。

大哥试探地说:实在不行还是把眼下能卖的都卖了,起码砖头还有人要。自己家的钱能还多少是多少,你还是回去上班算了。

弟弟虽然没说啥,可看见他躲躲闪闪的眼神,秦英林心里很不是滋味。

进退两难的秦英林背着家人和钱瑛痛哭了一场,然后咬牙表示自己决定的事情一定要做下去。

在钱瑛的支持下,夫妻俩东奔西走,说了无数好话,也赔了无数的笑脸,终于拼凑齐了盖养猪场的费用。

1993 年 6 月 22 日,很巧,秦英林的养猪场也迎来了 22 头猪仔,他的养猪事业自此开始。

放弃了看似优越的工作以及前途无限的事业,为了深埋心底的想法,28 岁的秦英林踏上了一条前途注定艰辛的道路。

4

养猪肯定不如坐办公室舒服,可这是自己选的路,秦英林再苦再累只能自己默默承受。

因为钱不够,秦英林挑土担水一锨一锨的做好土坯垒猪圈,所有苦活脏活都得夫妻俩自己干。

冬天,简陋的猪棚四面透风,夫妻俩顶着寒风给猪喂食、接生,手关节冻得肿得像个胡萝卜。

夏天,猪棚里气味骚臭难闻,夫妇俩一边喂蚊子,还得一边熬猪食,清理卫生。

这样的苦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可秦英林都忍了下来。

可就在眼看小猪仔一天天长大,没想到又是一场猪瘟,22 头又病死了一大半。

秦英林心里十分难过,自己和妻子学的是畜牧和兽医,可居然还是惨败。

见到这个情况,家人和村里人都劝他还是算了,都是大学生,还是别遭这个罪了。

要是一般人可能也真的算了,可秦英林不能也不愿意放弃。

他忍受着别人的冷嘲热讽,借钱又买了几十头小猪从头开始。

为了照料小猪,他甚至合衣睡在了猪圈,就是想时刻观察猪的生长习性,一点不敢马虎。

猪拉肚子,秦英林捧起猪粪又看又闻;遇到猪便秘了,他二话不说伸手帮猪掏出粪便。

村里人笑话他果然是傻子,居然把猪当祖宗一样供着。

几年功夫,在秦英林的精心照顾下,养猪场发展到数千头猪的规模,还聘请了十多名员工。

没想到,即便这样上心,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还是差点让刚起步的事业倾覆。

1995 年,有职工发现 3 头小猪突然暴毙。

秦英林赶紧和妻子进行病理解剖,却没能发现问题,感觉也不像普通的猪瘟。

第二天,猪场再次死了 4 头小猪,秦英林立即进行消毒隔离,试图阻隔病情,却始终没能发现病死猪的原因。

感觉不妙的秦英林只好让妻子带着病猪去母校河南农业大学求助,自己留守在养猪场。

就在他焦急等待结果的时候,猪场又连续死了 25 头小猪。

秦英林很恐慌,他知道按照这个态势发展下去,数千头猪很快会感染病毒死掉,多年心血将毁于一旦。

就在这时,母校终于打来电话,说病猪得了一种罕见的 " 伪狂犬 " 病,可当地没有这种疫苗,只有东北哈尔滨的一家兽药企业有。

秦英林有些崩溃,因为此时没有高铁和快递。空运的话,也必须有专人购买和护送,时间上根本不够。

在农大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他试着联系了省畜牧局。

万幸的是,仅仅 2 天时间,疫苗就空运到秦英林手里,一场危机总算化险为夷。

可以说,如果不是秦英林主动向专家求助,不是他大学生创业的身份,父亲养猪遭遇的悲剧将会再次在他身上重演。

通过这件事,秦英林更懂得 " 知识就是生产力 " 的道理,格外重视养猪技术的提高。

外出考察,他总随身带着台摄像机,为的是能把考察学习到的新知识回家重温一遍,还能教给自己的员工。

秦英林将全部所学统统用在了养猪上,从一个养猪门外汉逐渐成为懂理论会操作,更能研发的全能型 " 猪专家 "。

双曲砖拱结构猪舍、液体供料系统、自动化养猪饲喂设备技术、猪舍温度自动控制技术,这些都是秦英林亲自带队研发的专利技术。

随着养猪技术的逐渐娴熟,秦英林的养猪场已经是数千万规模的养猪企业。

而他心里也有了更大的规划。

5

2000 年 7 月,35 岁的秦英林成立了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开启了规模化运营的道路。

三年之后,牧原公司已经成为净资产 6000 万,年盈利 500 万的大型养猪企业。

也是此时,秦英林的 " 傻劲 " 又犯了。

因为牧原的名气响,有制造 " 瘦肉精 " 的企业主动联系秦英林,表示行业内用 " 瘦肉精 " 饲养生猪是潜规则,猪吃了长的快,饲养成本也低。

内部有人算了一笔账,使用 " 瘦肉精 " 的话,企业净利润每年至少可增加 300 万元。

秦英林却坚决抵制,他心里清楚," 瘦肉精 " 就是一种慢性毒品,会导致食用者心慌、呕吐、头晕等症状。

不仅自己不用,他还给所属企业和养殖户下死命令,表示:" 咱养的猪是给咱爹妈、孩子吃的,情愿不赚钱,也不能做这种亏心事,谁干就开除谁。"

因为没用 " 瘦肉精 ",牧原的人本以为这样成本增加,利润肯定受影响;谁知等一算总账,却发现销售和利润反而提高了不少。

贵是贵了,可人们毕竟还是愿意买 " 放心肉 " 吃。

2005 年,牧原旗下的养猪场已经达到年出栏 20 万头,40 岁的秦英林也成为国内养猪领域的亿万富翁。

这一时期,农业银行正上市股改,想剥离部分资产并打包处置。

牧原此时在农行存量贷款为 2540 万元,如果找点关系再设法完善下手续是可以免除相应贷款的。

企业不少人给秦英林暗示,可他坚持制定还贷计划,不愿意拖欠一分钱。

事后,秦英林也很心疼,说:"2000 多万啊,我们得卖多少头猪才能赚回来,可这钱是国家的,我们不能赖。"

因为他这股 " 傻劲 ",秦英林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不仅当选为河南省人大代表、河南省养猪协会的副会长,还上了央视报道。

2009 年 2 月,44 岁的秦英林受温总理邀请,到中南海给《政府工作报告》建言献策,被总理亲切称呼为 " 学士猪倌 "。

同年,在有关部门建议下,从北京回来的秦英林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革,准备通过资本化的手段来扩大规模。

还是这年,内乡县等地的农民小麦遭遇雨水发了芽卖不出去,粮食部门不收,农民在家叫苦连天。

当地政府部门担心会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也直接影响生计。

秦英林知道后主动找到政府,表示牧原集团愿意全部收购这些麦芽,帮助政府和农民解困。

结果,不仅内乡县及附近县乡,甚至连湖北的老百姓闻讯送来的麦芽,牧原统统按照国家最高收购价照单全收。

可牧原的人却哭丧着个脸,因为发现原本打算做饲养的这些麦芽,猪根本不吃。

秦英林也有些心慌,好事是要做,可赔了本买卖总归心里不好受。

于是,秦英林捧着一把把麦芽亲自给猪喂食,可猪晃晃脑袋就是不吃。

秦英林想了想,让人把饲料烘干,然后再试着喂给猪,居然个个吃的不亦乐乎。

秦英林总算放了心,笑着和猪说:" 没想到你们也是喜欢吃干,不喜欢吃稀。"

谁知隔年全国饲料价格大涨,秦英林非但没吃亏,反而还赚了。

6

2010 年,牧原股份产值进一步增长,营收突破 3.4 亿,生猪的出栏量达到 36 万头。

顶着总理赠与的 " 学士猪倌 " 的光环,又有真金白银的营收保证,牧原股份在这一年先是得到世界银行下属机构国际金融公司 6540 万元的投资;随后又以免抵押的方式拿到中信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等多家银行 6 亿元的信用贷款。

还没上市时,牧原股份的账面资金便超过了很多上市企业。

在资本的加持下,秦英林的养猪事业一飞冲天。

能吸引这么多投资,不光因为秦英林的 " 傻劲 ",关键是牧原集团在养猪事业上钻研出的各种 " 独门绝技 "。

比如国内猪仔断奶时间普遍为 28 天,可牧原集团能做到 14 天断奶,这样出栏时间就比别人早了半个月。

再比如,国内的普通养猪场一名饲养员只能照料数百头生猪;可在牧原,一名饲养员能同时照料 1 万头生猪,效率赶超了欧美等发达国家。

2012 年,牧原股份的生猪出栏量飙升至 130 万头,营收高达 20 亿元。

要知道,同期 2600 万家中国养猪场,99% 是年出栏 500 头以下的中小养殖户。

牧原在生猪养殖业中已经占据了顶峰的位置。

2014 年 1 月 28 日,秦英林穿着一身笔挺的 " 阿玛尼 " 西服,挽着妻子钱瑛走进深交所的挂牌现场。

这天,牧原股份成功登陆 A 股,募资 7.72 亿元,当天市值达到了 83.88 亿元。

49 岁的秦英林夫妇共同持有牧原 50.2% 股份,身价达到 45 亿元,成为河南省首富。

养猪看似赚钱不少,可行业有所谓 " 赚一年、平一年、赔一年 " 的 " 猪价周期 " 论,此外还面临瘟疫、环保、土地、资金等诸多难题。

换句话说,牧原养猪事业远不是一帆风顺。

上市不久,随着猪价周期走弱,曾经超过 10 元一斤的猪肉跳水到了 9 元。

老百姓开心了,可买了牧原股票的股民不开心了。

2014 年,受到影响的牧原净利润 8019.81 万元,同比下滑 73.6%。

股民感觉受了欺骗,认为牧原股份又是一家割韭菜的骗子公司。

为此,河南证监局和深交所还先后发来了问询函。

秦英林也没多解释,也不需要解释,行业状况在那摆着。

毕竟这一年,新希望集团的半年财报就披露畜禽板块亏损达 7286.68 万元,其他养猪大户日子也同样不好过。

仅仅一年后,肉价也没涨,各类养猪股依旧半死不活 " 躺平 ",牧原股份的股价却飞速上涨。

2015 年,牧原实现营业收入 30.03 亿元,同比增长 15.31%。净利润 5.96 亿元,同比增长 642.97%。

股民们有些懵,感觉这个牧原有些神奇,担心是公司是在美化数据。

可随着招商证券一份调研报告出炉,这才打消人们的疑虑。

牧原的股价上升原因之一是科学饲养后的成本控制,行业内养猪成本普遍在每百公斤 1200 元,牧原可以控制在 1000 元左右。

甚至因为牧原自身的生物安全防控技术,使得抵御猪瘟的成本优势直接与行业拉开到 350 元 / 头。

这个差距如果乘以牧原的生猪存栏数,那绝对是个天价数字。

7

不仅如此,牧原对抗 " 猪价周期 " 的最大秘诀,就是乘猪价低谷期反而增大养殖量。

这里面也没啥高深的理论,道理很简单。

猪肉不值钱了,散户就没心思养猪,生猪的出栏量也随之减少。

生猪减少了,猪肉自然又随之回升。

简单归简单,可这样做,不仅要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背后还需要科学技术和养殖效益支撑才能熬过去。

这几点,牧原股份样样不缺。

也难怪在一次全国性养猪行业大会上,新希望的刘永好带着关切的口吻询问一群愁眉苦脸的同行:" 眼下的猪肉行情不好,大家都没有挣到钱吧。"

结果,秦英林的妻子钱瑛心直口快:" 我家挣到钱了。"

刘永好被噎得半天说不上话,只能讪笑。

好在不久后,猪肉价格连连攀升,刘永好等养猪大户终于喜笑颜开。

2016 年开始,全国生猪价格翻了一番,让人惊呼 " 二师兄 " 比 " 唐僧肉 " 还贵。

此后的生猪价格更是一飞冲天,猪肉几乎成了 " 奢侈品 "。

2019 年,生猪价格达到了恐怖的 25.92 元 / 公斤,同比上涨 46%,这意味着一头 200 斤的活猪 " 身价 " 就达到了 5000 多元。

到 2020 年,生猪价格更是涨到了 39.54 元 / 公斤," 二师兄 " 再次身价飞涨。

正因如此,牧原股份在这年以 1811.5 万头的总销量拔得生猪销量头筹,同比上升 76.68%。

同期实现营业收入 562.77 亿元,同比增长 178.31%,实现净利润 303.75 亿元。

在《2020 胡润百富榜》上,秦英林夫妇以 2000 亿的身价再次蝉联河南首富,在榜上排名第十位。

这份荣耀的背后,或许是秦英林骨子里的那份 " 傻劲 " 和 " 固执 "。

牧原股份上市融资前,有不少人鼓动秦英林趁着经济高速发展,去尝试多元化发展。

除了养猪,还能养牛养羊养鸡,顺便还能做肉食加工,多个项目也就多个融资机会,反正有大把的投资公司愿意合作。

但 " 固执 " 的秦英林坚决否定多元化发展,表示自己只会养猪,而且只想把养猪作为唯一的发展方向。

等牧原股份上市了,又正值房产热。有人又劝他将资金投资到房地产,赚得肯定比养猪要多得多。

秦英林再次果断拒绝,明确表示企业坚决不碰房地产。

牧原股份几十年如一日的这份坚持,使企业成为国内养猪行业绝对的领跑者。

迄今,牧原股份荣膺国家授权专利 452 项,省级科技成果奖 3 项,省级科技进步奖 1 项,市级科技进步奖 3 项。

2020 年的疫情,秦英林个人捐赠 1 亿元(企业另外捐赠 1 亿元)用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在秦英林的推动下,牧原股份已在 23 个国家级贫困县和 15 个省级贫困县投资过百亿建立生产业体系,带动着当地建筑、运输、种植行业的发展。

将别人都不看好的养猪做出如此的成绩,坚持可以说是秦英林成功最大的 " 秘诀 "。

每位创业者都会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坎坷和磨难,甚至还有数不清的 " 诱惑 "。

但大浪淘沙,唯有专注和恒心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来源:风声岛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