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的 B 面:焦虑的 AI 投资狂魔

创投圈
2022
06/24
19:47
分享
评论

 

科大讯飞又做 LP 了。

6 月 21 日,科大讯飞发布公告,拟与普通合伙人苏州科讯创业投资管理合伙企业,及有限合伙人苏州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苏州恒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苏州科讯园丰天使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

其中科大讯飞以自有资金作为有限合伙人,出资 5800 万元,占基金总认缴出资额的 29%。该基金管理人是合肥科讯创业投资管理合伙企业。

科大讯飞方面表示,希望充分利用公司的资源发掘与培育早期优质项目,构建丰富的 AI 产业生态。

这早已不是科大讯飞第一次在投资领域搞大动作了。在过去 10 多年里,科大讯飞除了是智能语音和 AI 龙头公司,还有不为人所注意的 B 面—— AI 投资狂魔。通过直投、创投等多重方式,科大讯飞已经有 100 多家被投公司了。

本文将梳理科大讯飞的投资网络,以探究:这些年来,科大讯飞投资了啥?战绩如何?

01赶热点、分层次,不想错过任何的可能

纵观科大讯飞的投资历史,不难发现两个特点:投资方式多、投资赛道杂。

从方式上看,科大讯飞是一位多重身份捕手:科大讯飞直投 + 讯飞创投 + 讯飞云创 +LP,把每个角色都体验了一遍。

从公开资料上看,2016 年及之前,科大讯飞零零散散地投资了几家社交平台、机器人、云端课堂等公司。

密集的投资发生在 2018 年之后,其主线逐渐清晰,涉足智慧教育、智能城市、AI 语音、智能汽车等领域,均与科大讯飞重点业务赛道十分吻合

例如,2019 年成立的上海市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是科大讯飞进军智能城市赛道的重要一步,它由上海保安服务集团、上海联合投资、科大讯飞、中电科投资控股等共同成立,科大讯飞出资 1000 万,参与数据业务。

除了直接投资,科大讯飞还有两家专业做投资的机构——讯飞创投、讯飞云创。2010 年,讯飞创投平台成立,定位是 " 专注于智能科技及其应用创新领域投资的赋能型产业投资平台 "。

从投资版图上看,讯飞创投偏好 "硬科技"。

在芯片领域,讯飞创投连续 3 年、3 轮追投知存科技,其主要产品是存算一体的 AI 芯片,是近年来自动驾驶、AI 等领域大热的品类。2022 年,讯飞创投新押注了一家天使轮公司乘翎微电子,主打电源管理芯片。除此之外,它还投过硅基麦克风芯片公司华景传感,耗资数千万 RMB。

机器人及相关技术也是一大主线。讯飞创投先后参与了 ROBOSEN、望圆环保的 A 轮融资,分别做消费级变形机器人、泳池清洗机器人;围绕机器人技术,讯飞创投则在 2021 年参与了仿生视觉传感技术公司锐思智芯近亿元 pre-A 轮融资。

讯飞云创是科大讯飞在 2017 年以全资持股的方式设立的投资平台,作为讯飞创投平台的直投公司,其定位是扶植技术驱动型企业。

讯飞云创的标的也有共性。它们普遍是初创公司,规模较小,融资金额少。且云创不追求控股,持股比例多在 1%-3% 之间。其投资赛道分布更广,不再局限于科讯的优势赛道,从网络动漫设计到游戏研发,从在线学习平台到智慧社区便民服务平台,从法律数据分析服务商到智能营销服务商,几乎遍布 AI 应用的每个领域。

再看 LP。

自 2016 年起,科大讯飞就以有限合伙人(LP)的身份,出资成立了丹华基金、讯飞海河基金、合肥连山基金等多家资本服务公司。

对于科大讯飞这类上市公司来说,做 LP 能起到其他方式达不到的效果。比如做大资金池,增加投资标的;再例如,这些基金购买的标的往往仍在初创期,若直投很可能拖累上市公司的业绩,而做 LP 能分散风险,待标的增长稳定后,公司再将其买入,享受红利。

从投资节奏上看,科大讯飞可谓是 " 风口论 " 的忠实贯彻者,哪里有热点,哪里就有它的身影

2017 年前后,智慧教育迎来风口,科大讯飞先后布局了视游互动、菁优网、筋斗云、新育文等新兴教育公司,扫遍云端课堂、题库平台、直播平台、校外培训等各个角落;

几乎同时,机器人赛道发展如火如荼,科大讯飞紧跟时代步伐,先后投资了教育、无人配送、医疗、养老等细分赛道终端机器人,同时还投资了机器视觉、软件开发等辅助技术;

智能汽车的风口,科大讯飞更不会错过。早在 2015 年,科大讯飞就投资美行科技,率先在智能网联终端试水,2020 年,讯飞云创与与广汽资本共同出资成立星河智联,亲自下水参与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今年 3 月,它还投资了自动驾驶玩家知行科技。种种动向,都彰显了其想要在智能汽车领域分一杯羹的愿景。

而近期大热的虚拟人,科大讯飞早在 2018 年就有所涉足,当时它用 7.228 万元,收买了虚拟人技术厂商奇幻科技 3% 的股份。

总结下来,科大讯飞通过直投布局最核心业务领域,通过两个投资公司涉足 AI 应用的各个赛道,再通过 LP 扩大投资、分散风险,不想错过任何可能。

那么问题来了,如此 " 广撒网 " 式的投资,结果如何?

02精明与失误

寒武纪、优必选、国仪量子、商汤科技,这些都是科大讯飞勤勤恳恳投资多年,挖到的独角兽。

2016 年,寒武纪刚刚成立,推出了世界首款商用深度学习处理器,成为全球第一个量产商业 AI 芯片的公司。早在那时,科大讯飞就相中了这个 " 苗子 ",投入 400 多万,持股 1.19%。

短短几年,寒武纪的估值翻了十几倍,成为了 AI 芯片领域的独角兽,并于 2020 年完成了科创板 IPO,市值一度突破千亿。

2015 年投资的优必选也是一例。作为集 AI 和人形机器人研发及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创新企业,科大讯飞在其起飞之际入股,以百万元拿到了 0.25% 的股份。三年后,优必选科技入选中国独角兽企业名单。

然而,这些获得资本热捧的前沿科技公司,都面临着一个共性问题——赚钱

上市两年后,寒武纪股价一路下滑,市值较上市之初蒸发近 8 成。这也给科大讯飞带来了麻烦。

2022 年一季度,科大讯飞净利润同比下降 20.57%。科大方面表示,利润下跌主要由于持股的寒武纪、三人行等因股价波动导致公允价值变动所致。根据 Wind 数据,寒武纪股价自 2022 年以来下跌 40%。

优必选的近况亦不轻松。

优必选创始人周剑曾透露,C+ 轮融资后其估值将达 100 亿美金,或在 2019 年完成上市。然而,其 C+ 轮融资却一直未披露,且上市计划一再推迟,至今无实质性进展。

虽然从 2014 年开始,优必选的营收逐年增长。但关于关于盈亏状况,优必选则闭口不谈,其是否实现盈利,仍是业界的未解之谜。

AI 独角兽入冬,早已无法避免,但科大讯飞总能在独角兽们成为独角兽之前,甚至是成立之初就押注,仍能享受不少浮盈。这也是其作为 "AI 捕手 " 的精明之处。

科大讯飞的精明,还能体现在它偏好以投资的方式 " 拉朋友圈 "。在很多次投资中,它与地方政府、国有企业或业内大厂合作,或为优质项目投资,或直接合资立项。

为了进入大数据圈,它以 1.47% 的比例参与成立上海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其为大型国有控股企业,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公共大数据管理和价值挖掘解决方案提供商。

为了进入智能家电圈,它出资 1000 万,与海尔、方太、澳柯玛等知名家电公司一起,成立了青岛国创智能家电研究院有限公司,进军智能家电的研发与销售。

在汽车圈,它以 167 万人民币共同设立的广东省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与广汽集团、小马智行、广州车联网管理公司、南方电网电动汽车服务公司作为共同股东,几乎拉来了小半个广州汽车圈。

(图源:天眼查)

有政府、国企或大厂背书,至少就有了风险控制,不会像下面几个项目一样颗粒无收:

2015 年,科大讯飞投入 1400 万,与英语周报社联合成立安徽飞英数媒教育,铺开智慧教育网络;

2017 年,讯飞云创出资 15 万投入 AI 家庭服务机器人公司重庆锐纳达;

2020 年,讯飞云创与北京智诚律法共同创立速度在线(天津),进军智慧律师赛道……

根据天眼查数据,包括以上几家公司在内,共有 12 家科大讯飞曾投资的公司状态显示为 " 注销 "。

03万亿生态的饼难画

放眼整个资本市场,拥有分层次、多元化的全套投资体系,并且累计出手过上百次的公司并不多见,互联网大厂算一类。

人们仍能对它们的辉煌战绩如数家珍——百度苦守 6 年,等来爱奇艺上市,坚持 5 年,收割过来自快手的百亿收益;小米 8 年内出手了 500 多次,足迹踏遍交通、金融、AI、物联网、硬科技等近 20 个领域,据 IT 桔子统计,至少有 30 家企业已经上市、5 家企业正排队 IPO;比 VC 更像 VC 的腾讯,去年一年投资收益 1495 亿元,缔造了庞大的投资帝国 ......

相比之下,科大讯飞的投资成果显得有些不够看。

为数不多的几家独角兽,已经上市的商汤科技、寒武纪,持续多年活在 " 技术落地难 " 的阴影之下,而这正是困扰科大讯飞自身的最大难题;未上市的优必选、国仪量子,技术过于前沿,免不了 " 估值泡沫 " 的市场疑虑。除此之外,大部分投资散布在智慧教育、机器人、软件开发等细分领域,投资标的并非领域内龙头,体量尚小。

如果给这些投资归结出一个主线的话,那便是——帮助科大讯飞卖 AI

从产业分布看,除了寒武纪、上海穹天科技两家做 AI 芯片的公司,其投资很少覆盖到底层技术,绝大部分分布在终端应用、C 端硬件。如此布局的目的似乎在于,通过这些公司,将科大讯飞的 AI 能力输出到社会的角角落落

比如,2022 年 5 月,讯飞云创花了 1 万块钱,购买了苏州艾特律宝 1% 的股份。这是一家服务于法律业同胞的智慧平台公司,企图运用深度学习、NLP、图像处理等技术,融合于律师的日常工作中,辅助生成证据链、扫描文档等工作。而这些关键技术,正是科大讯飞所擅长的。

再例如,2019 年,一家为糖尿病人做信息服务平台的公司糖族部落,被科大讯飞以 3 万元、3% 持股比例的开价 " 收买 "。这家公司运用科大讯飞的技术和数据平台,研发了 " 智能分析系统 "、" 人脸识别系统 " 等多款产品,在江苏局部地区使用推广。

科大讯飞偏好的机器人投资,更能与其 " 软硬 " 配合,卖到商场、餐厅等各个角落。优必选创始人、CEO 周剑曾表示,在科大讯飞入股优必选前,双方已就机器人和智能语音方面有了深入合作。接受科大讯飞战略投资后,双方将构建更全面的 " 软件 + 硬件 + 服务 " 智能机器人生态圈。

有趣的是,那些年科大讯飞自己错过的终端消费品风口,并未在投资版图中得到补足

2015 年,科大讯飞与京东共同出资成立灵隆科技,进军智能音箱领域。在随后的两年里,灵隆科技推出的叮咚音箱,在小米、阿里等互联网公司疯狂的烧钱补贴大战中败下阵来,逐渐不温不火。而与智能音箱有关的公司,科大讯飞的投资版图再未涉足。

2019 年兴起、2020 年科大讯飞迟迟入局的 TWS 耳机,也未出现过相关投资案例。

" 数量虽多,惊喜不多 ",这大概是这些年科大讯飞投资给我们留下的印象。

这也和它现在 " 不上不下 " 的处境有关。

在 B 端,早在前两年,一篇刷屏的《保卫科大讯飞》一文就指出,AI 大战全面打响,2016 年开始,腾讯、搜狗等互联网公司,昔日还是科大讯飞重要客户,转眼间就自研 AI 技术,成了其竞争对手。被大厂追赶的科大讯飞,直至 2016 年 10 月才下定决心,要提供 10.24 亿扶植基金,用于支持平台开发者的发展。

但这仍然难与擅长 " 平台化战略 " 的互联网公司相抗衡。以百度为例,2021 年底,其飞桨平台已经拥有 406 万开发者、创建 47.6 万个模型。相比之下,布局更早的讯飞开放平台,开发团队数量 293 万,累计对外开放 449 项 AI 能力及方案,体量仍有差距。

而在 C 端,科大讯飞给人的印象似乎还停留在 " 翻译机 "、" 录音笔 " 这类并不算大众的产品上,且竞争愈发趋于红海。要站稳脚跟,科大讯飞亟需一套成体系的生态管理方法论。

比如小米的 " 竹林生态 " 法则,就成了其在 C 端开路的重要帮手。根据法则,小米筛选参股不控股的公司,多来自 " 蚂蚁市场 ",它们高度分散、没有龙头,留给小米以足够的搏杀空间。而管理企业时,小米采取双重负责制度,只拥有一票否决权而无决策权,既保证了生态链企业的决策自主性,又能够给予品牌、技术和各种供应链、渠道资源的支持,避免重大投资风险。

已经投资了上百家 AI 公司的科大讯飞,亦需要沉淀出一套从筛选企业到管理企业的章法,打破 C 端缺爆品的局面。

2021 年 3 月,科大讯飞曾立下 5 年内的伟大目标—— " 十亿用户、千亿收入、万亿生态 "。要使它不成为一张大饼,以投资拓生态,将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在管理投资生态这件事上,科大讯飞还要加把力。

来源:媒体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