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杀进腾讯、阿里的基本盘?

创投圈
2023
10/19
20:58
分享
评论

 

     近日,华为支付业务机构更名的消息,引发舆论强烈关注。

央行网站显示,同意华为旗下支付公司深圳市讯联智付网络有限公司 ( 下称讯联智付 ) 变更公司名称为 " 花瓣支付 ( 深圳 ) 有限公司 "。

众所周知," 花瓣 XX" 向来是华为官方应用的命名规则,比如花瓣剪辑、花瓣地图、花瓣搜索等,花瓣支付的改名,似乎表明华为要将支付业务推向台前。

实际上,华为早在 2020 年就申请了 " 花瓣支付 " 商标。2021 年他们通过收购讯联智付,拿到了宝贵的支付牌照。

2022 年上半年,华为支付正式上线,覆盖华为音乐、华为视频、华为阅读、芒果 TV、有道云笔记、PP 视频等华为系应用和部分第三方应用。

而到 2022 年 7 月,据华为终端云服务支付 BU 总裁马传勇的说法,华为钱包月活用户量已超过 1 亿,支持 160 余家银行。无论是市场还是渠道,建设的速度都相当迅捷。

不过,对于华为进军支付领域的举动,大多数人依然是迷惑的。

尽管有着 " 行业收割机 " 的美名,但华为要进攻腾讯、阿里有绝对优势,又守得如铁桶一般的核心领地,成功的可能性也不大。

对此,马传勇 1 年前接受采访时就曾表态过,华为支付与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并不是竞争关系,它们都是华为的合作伙伴。

很多人将这一表态视为示弱,毕竟支付是一种简单且排他的行为,用微信扫码,就踢开了支付宝,用支付宝扫码,就不会再打开花瓣支付。

但是众所周知,华为追求的向来是 " 遥遥领先 ",很难想象这家企业会大张旗鼓地推出一项业务,然后偃旗息鼓任其衰落。

那么,华为究竟在搞什么 ?

事实上,在充分发挥想象力过后,我们发现,华为似乎不是没有机会。

从客观现状出发,在传统的消费空间和场景下,微信、支付宝是公认的王者,后来者几乎没有挑战的可能。

这里说的 " 传统的消费空间和场景 ",指的是当前以及未来所有依赖于智能手机的场景。阿里通过电商,腾讯通过社交,实现了和智能手机的强绑定。再通过这种强绑定,反过来稳固智能手机用户对自家生态的使用习惯。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是围绕智能手机的场景,在面对两大巨头的竞争中,其他人就天然处于落后的状态。

自然,想要破局,唯有开辟新战场,也就是能摆脱智能手机的消费场景。

当下,符合这个标准,又比较有想象空间的场景有 2 个,一个是汽车,另一个是居家。

汽车场景很好理解。

到目前为止,车内空间是一个强烈排斥手机使用的场景,过去在智能手机上的一切使用习惯,到车机上都要推倒重来,也给后来者提供了一个颠覆手机 App 巨头的天然擂台。

而汽车更加贴合具体消费场景的特性,赋予了其独特的优势。

试想,司机在旅途中寻找餐厅,只需要在智能座舱内呼出 " 小艺小艺,找地方吃饭 ",就能由 AI 自动完成搜索、筛选、支付、导航的全流程,是相当值得期待的场景。

从技术进展来看,这一画面并不遥远,而以行业发展来看,目前智能座舱市场尽管规模不大,但已经展现出了爆发的巨大潜质,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据公开资料,2022 年全球智能座舱市场规模 325 亿美元,2026 年可以达到 440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 11.3%。

中国市场更为火热。目前国内智能座舱市场规模为 123 亿美元,占全球 1/3,预计 2026 年可达 183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 14.2%。

交付量而言,2022 年中国乘用车搭载智能数字座舱前装标配交付 795.05 万辆,前装搭载率为 39.9%,看起来普及程度已经不低。不过传统智能座舱只是各种功能器件的简单堆砌,缺乏整合,难以满足未来复杂智能化的需求,只能作为过渡阶段的指标参考。

代表着智能座舱未来的座舱域控制器,今年上半年渗透率为 12.66%,还不算高。但这也表明市场增长空间广大,至少同去年的 8.66% 比较,将近一半的增速相当可观。

值得期待的是,目前市场对智能座舱的需求正在提高。根据毕马威中国发布的《2023 聚焦电动化下半场智能座舱白皮书》,88% 的中国用户在购车时将智能座舱配置纳入考量中,61% 以上的用户对智能座舱内的增值功能有付费意向。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消费行为而言,车机的优势还不止于 " 智能 " 本身。更重要的是,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车机和线下消费场景的结合将更加紧密,双方信息主动交互带来的体验是现在的手机无法比的。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只要搭载鸿蒙座舱的汽车靠近任意消费场景,就会收到相关消息服务,用户选择后,通过便捷的交互 ( 声纹、面部识别等 ) 即可完成购买。

另外不能忽略的是,在物联网时代,硬件生态的重要性将会放到和软件生态同样重要的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华为届时将有两大优势。

一是凭借在智能硬件上的广泛布局,将有能力制衡垄断了软件生态的互联网厂商了 ;

二是通过对软硬件之间的桥梁——操作系统的掌控,获得竞争优势。

这两大优势最集中的场景就是家居——通过全屋智能的实现,将家庭空间改造成一个智能系统加持、功能模块可以无限扩展的智能设备,挤占智能手机的使用空间。

手机最有优势的便携性,在居家场景下并不重要,而手机可以提供的所有交互体验,全屋智能都能提供,并且可以做得更好。

同时,全屋智能的可扩展性,决定了其在未来可以更好地和新技术结合,提供革命性的新生活方式。

其中包括革命性的新消费方式。

未来,如果想购买一件服装,足不出户,只要喊一声 " 小艺小艺 " 报上需求,智能系统就会通过全息投影将产品投射到身上进行最直观的展示,提供无匹的便利。

这时候如果要打开微信或支付宝支付,就显得相当煞风景。而将支付功能集成进系统中,提供和其他环节无缝连接的便利支付体验,相较传统方法就有了碾压性的优势,中间蕴含的市场机会值得畅想。

不过现实的说,全屋智能还是比较遥远的事物。

根据 CBNData 调研数据显示,2021 年,超 6 成消费者更青睐购买智能家居单品,愿意购买全屋智能系统只有 28%。还有 6% 左右的消费者不准备购买任何智能家居产品。

从未来消费意愿看,也只有 39.5% 的智能家居单品消费者表示未来想要尝试全屋智能系统。

不过可以相信,在 5G+AIoT 持续赋能和科技平权观念的全面普及下,全屋智能将是未来的必然趋势,这或许也是华为开展支付业务的底气来源之一。

来源:前瞻网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