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角逐“升维”,极越如何开打?

创投圈
2023
12/04
21:49
分享
评论

 

临近年底,虽然 " 金九银十 " 已经结束,但各大车企之间的竞争却并未消解,反倒是有衍生出新一轮价格战的迹象。

目前,行业已经进入年末冲量阶段,11 月已有多家品牌车企宣布降价优惠。极越 01 宣布全系价格调整,最低起售价 21.99 万,对于新置换用户再减 5000 元,对于已提车用户给予 3 万元现金补偿。而比亚迪王朝网及海洋网旗下部分热销车型也降价 3000-18000 元不等。除此之外,欧拉、极氪、理想、埃安、领克等品牌均在 11 月,陆续推出了 5000-40000 元不等的现金优惠和各类促销项目。

距离 2023 年结束,这仅剩的一个月时间对车企来说就是冲刺的关键期,直接关系到各自年销目标的达成情况。至此,几乎贯穿全年的车企 " 价格战 " 也来到了收官时刻。

伴随着今年以来,各大车企新品密集推送以及价格战的多方比拼,留给整个行业的除了感慨之外,或许还有些更深层次的思考。

最近一两年除了价格战之外,各大车企到底应该卷什么?或者说什么才是企业存续,乃至在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的核心要素?

从性价比卷到智价比

当下,新能源汽车竞争愈发激烈,智能化成为各大品牌争夺的新阵地,除了传统汽车厂商、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外,以极越、问界等背靠互联网巨头的汽车品牌也加入了战局。

过去传统逻辑下,汽车行业往往都是卷设计、卷配置,卷性价比。在这种卷一切的竞争环境下,各家汽车厂商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往往以低价卖车也在所不惜。在业内人士看来,价格战并不是一个可持续的竞争策略,企业需要考虑到质量、技术、服务等更为重要的竞争因素,以实现长期发展目标。

那么,在国内车市进入智能化的 " 下半场 " 角逐时,车企到底应该卷什么?

一场席卷全年的价格战,让各大车企打出了 " 真火 ",都拿出了看家本领以期抢占更多市场份额。然而,出乎大多数人意料的是,上半年还相对沉寂的华为,下半年开始了集中爆发。谁都没想到原来以 " 蔚小理 " 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如今 " 风头 " 会被以科技公司加持的新造车品牌所取代,开始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从华为宣布车 BU 业务独立,到智界 S7 的上市,再到余承东公开邀约赛力斯、奇瑞、江淮、北汽以及一汽加入新的合资公司。华为虽然不造车,但它的一举一动都会引发整个汽车行业的关注。

从行业的角度来说,领先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技术,再加上优秀的汽车定义与设计、用户体验打造,以及营销和销售能力,将成为接下来各大车企争相补齐的 " 实力拼图 "。

无独有偶,在目前的造车行业中,还有一家企业同样早早凑齐了这套 " 爆款配置 ",那就是由吉利和百度联手打造的极越。

两家企业分别在科技行业与汽车行业拥有领先实力,极越可以从两个股东方获得充足的资源扶持。在这两家企业的加持下,百度强大的 AI 能力成为极越 01 的破圈利器,也让该车成为全球首个大模型 " 上车 " 的智能汽车," 文心一言 " 让 SIMO 的智商达到了新的高度。

在集度 CEO、极越 CEO 夏一平的观点里,极越 01 是国内第一款 " 真正的 " 智能汽车,其智能的核心在于其是国内第一个搭载高通骁龙 8295 芯片的车型。8295 芯片带给极越 01 超越同级的智舱语音交互能力以及媲美手机的车机流畅度,这被夏一平看作是一场 " 革命性的变革 ",车机终于跟手机有正面一战的底气了。

而极越 01 的另一个卖点是智能驾驶系统,极越是中国汽车品牌中第一个,同时也是目前唯一一个采用 " 纯视觉 " 智驾方案的智能车品牌。而作为纯视觉模式 " 开发者 " 的特斯拉,其国内版的 Model Y 只提供高速智能辅助驾驶,城市场景和自动泊车则缺失,FSD 的测试版也才刚刚进入车主手册。

极越 01 搭载的高阶智驾系统的核心功能 PPA 已跑通上海城区道路,且实现了全程 " 零接管 "。该系统拥有百度Apollo 高阶自动驾驶全套能力和安全体系赋能,百度Apollo 一直被业内看作是自动驾驶技术领先行业的企业之一。

如今,成果也终于在极越 01 的身上得到体现。在百度Apollo 的赋能下,极越 01 的智能驾驶系统应用了 BEV(上帝视角)+Transformer(一种神经网络模型,用于处理序列数据)的 " 纯视觉 " 方案,基于双 NVIDIA DRIVE Orin 芯片,AI 算力达到 508 TOPS。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在智驾领域第一梯队的角逐中,百度Apollo 的主要竞争对手就是华为。

所有高阶智能化能力做到领先的 " 开箱即用 ",在标杆级别智能化能力的加持下,极越 01 也成为了此前广州车展上的一大热门展区。

随着新能源车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家庭消费者开始把目光瞄准 20-30 万的高端纯电 SUV,让这一细分市场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过去,这个价位区间的主销产品,往往都会沉浸在舒适配置的竞赛中。就算偶有以 " 黑科技 " 为卖点的车型,往往也是像奥迪这样的 " 灯厂 " 又出了什么花哨的灯品,或者说德、日系车企发动机技术有了什么提升之类的。

如今,自主品牌开始着力打造高端智能纯电汽车,并向高端市场发起冲击。这些车型无一例外都具备十足的科技含量:高算力芯片、激光雷达、智能座舱等几乎成为了 " 高端化 " 的标配。" 入门级即高配 " 这样的口号也是多次听闻。

" 卷 ",是 2023 年中国车市的关键词。从比拼产品功能、到比拼技术和迭代能力,车市的竞争进入白热化。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后来者想要破局并不容易。而车企与科技公司的联合,或将成为带动整个智能电动车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正如几年前国产特斯拉的开卖,带动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大爆发一样。如今,以百度、华为等科技公司加持下的智能汽车生态,或将扮演特斯拉的 " 鲶鱼 " 角色,带动智能电动车行业进入新的博弈阶段,而在这一点上极越无疑走在了前列。

价格战下的用户逻辑

在 2022 年年底,彼时因为新能源购车补贴将在 2023 年结束,相当一部分潜在用户选择了在年前提前购车,以期搭上补贴的末班车。

然而,任谁也没想到的是,进入到 2023 年后,特斯拉的降价直接让新能源汽车价格大跳水,新能源汽车优惠三五万更是常态。现在,车企又开启了年底冲销量的模式,有了去年的 " 教训 " 后,部分消费者对车企给出的优惠反倒谨慎了起来。由此可见,单纯的价格战已经难以有效激发用户的购车欲望。

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何抓住用户的核心购车诉求,给予其充足的 " 购车信心 " 逐渐成为新一轮的博弈焦点,而各大车企也开始将目光放在了购车权益之上。

过去,我们买车更多的是关注官方售价和经销商给出的落地价格,而随着直营模式的兴起,购买新能源车的消费者眼前似乎就只剩下官方公布的车型售价了。而在车企 " 权益战 " 的背景之下,传统视角下也随之产生了一些认知 " 误区 "。

以上个月上市的极越 01 为例,该车最早的官方售价为 24.99 万起,不少人看到这个价格后,似乎给极越 01 贴上了性价比不高的标签。其实,这种单一维度的算法不仅忽略了极越 01 在智舱和智驾方面的软硬件优势,更忽略了极越 01 小订权益以及上市 7 万元购车权益。事实上,如果把各种权益加起来,极越 01 的 " 智价比 " 在竞品中,保有较高的竞争力。

但极越还不满足于此。11 月 30 日,极越宣布推出新的价格政策和权益:即刻起,购买极越 01 全系车型(极越 01 Max 或极越 01 Max Performance),将依照最新售价标准。另外,100kWh 三元锂电池选装包优惠 1 万元(限时),极越 01 Max 的 720km 续航版本(即选配 100kWh 电池包)最高优惠 4 万元。

基于新的价格政策和权益,极越 01 入门版价格拉到 21.99 万元。相比行业内小鹏 G9、阿维塔 11 ( 全景看车 ) 、问界 M7、特斯拉Model Y 等一众车型优惠至少 3 万元。

对于已提车老用户,极越将根据最新车型售价给予 3 万元差价的现金补偿。即刻下定极越 01 还额外附赠 12 个月的 " 纯视觉 " 高阶智驾 ROBO Drive Max 免费订阅、终身整车 / 三电质保、终身免费道路救援等诸多权益。不仅如此,2023 年内锁单的用户均可免费升级 U 型方向盘,年内提车免费获赠 UWB 钥匙。

从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走势来看,车企为了年底冲销量给出的优惠的确很大,但要说具体效果如何,最后还是要落到用户需求之上。

在这一点上,极越品牌虽然诞生不久,但对于用户思维的把控,对市场的响应速度还是非常快的。

在此前的极越 01 上市发布会后,官方收到了很多用户反馈,认为极越 01 的选装包复杂难以理解,并且大家也不认可将选装 21 寸轮毂和舒享套装捆绑在一起。而极越深知用户反馈对新产品新权益的重要价值,连夜成立专项组,在第二天完成了权益调整方案。

其实,对于现在新生的造车新势力品牌而言,在价格战的背景之下 " 开局 " 本就艰难,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而对于极越、问界、智界这样有着科技公司赋能,在智能化博弈中占据一定先机的品牌来说,比拼技术的同时更需要抓紧用户需求。

因此,夏一平在各种场合不断强调,技术发展需要一个过程,作为即将上市的产品,极越 01 不可能因为过于超前的技术迭代导致整个产品体验下降。极越 01 在智能化上会提供给用户当下最优的解决方案,但不会一味去追逐前沿技术的应用而丧失一些产品体验。

权益背后的 " 承压能力 "

从今年开始,国内车市 " 价格战 " 逐步升级。小鹏 G6、问界新 M7、新款岚图 FREE、2024 款小鹏 X9、领克 08EM-P、智己 LS6 和飞凡 R7 等等智能电动新车,无不走上了上市即低价的道路。

在价格战叠加权益战的双重压力之下,考验的不仅是车企在智能化技术的研发及储备,更是整个企业 " 承压能力 " 的比拼。

对于极越来说," 出身 " 的确赋予了极越不同于其他造车新势力品牌的 " 抗压能力 "。吉利控股集团、百度集团,作为汽车机器人项目的战略合作方,是极越强大的资本后盾。

吉利控股集团基于全球领先的 SEA 浩瀚架构,发挥其在研发、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等领域的竞争优势,深度融合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技术,负责生产制造智能化领先的汽车机器人。百度是全球领先的 AI 大模型公司,也是自动驾驶技术领军企业,把最新、最领先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文心一言等 AI 技术能力,全面开放,赋能汽车机器人。

二者合力之下,相比起其他新势力而言,极越摆脱了重资产的生产工厂建设、底盘开发、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等等繁杂的环节。可以在成熟的整车架构、顶尖的造车生产线、优质的供应链体系、百度AI 技术等先天优势下,最大程度地为用户带来更智能,也更贴心的产品体验。

虽然,目前科技公司和汽车企业之间的联盟,还没有形成一种堪称定势的成功之路。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由头部车企和科技公司组成的强强联盟,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成为市场竞争中的 " 宠儿 ",甚至将对整个智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来源:钛媒体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