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 六小虎”到了下一个赛点

创投圈
2025
07/04
21:14
分享
评论

作为 "AI 六小虎 " 之一的 MiniMax(稀宇科技),近期刚刚结束了 " 技术发布周 "。

自 6 月 17 日以来,MiniMax 发布了一系列核心技术与产品更新,涵盖基座模型、视频生成模型、多模态智能体等多个方向,系统展现其 " 模型 -- 多模态 -- 应用 " 一体化技术路线。

就在 MiniMax" 疯狂上新 " 的同时,市场上传出了其拟赴港 IPO 的消息,这也让 MiniMax 成了智谱 AI 之后第二家 "AI 六小虎 " 中传出冲刺上市的公司;不过,目前公司对此没有相关回应。

图源:微博截图

即使身处时下最火的赛道、顶着明星履历,MiniMax 或者其他 "AI 六小虎 " 的企业也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产品同质化、商业化不成熟,以及盈利困境。

01. 冲刺 IPO 的 " 六小虎 "

"AI 六小虎 "(谱、月之暗面、百川智能、MiniMax、阶跃星辰、零一万物)是过去两年国内大模型时代的一个标志,指的是当年最早完成 10 亿 + 美元融资,且均拥有自研千亿参数级大模型,在国际基准测试中与 GPT-4、Llama 等对标的大模型创业公司。

AI 六小虎都可谓是 " 资本宠儿 "。MiniMax 身后站着红杉中国、阿里巴巴、腾讯、IDG 资本、米哈游等股东,汇集了产业和机构中顶级的资本阵容。在 2024 年获得阿里巴巴领投的 6 亿美元融资后,MiniMax 估值已经超过了 25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 179 亿元);近期有媒体称其估值约 30 亿美元。

图源:天眼查截图

MiniMax 会被资本追捧除了身处时下最火的 AI 赛道之外,也和其创始人漂亮的履历以及公司 " 抗打 " 的产品有关。

这家由商汤科技前副总裁闫俊杰在 2021 年创立的 AI 科技公司,很长一段时间,公司旗下最 " 拿得出手 " 的产品就是一款面向海外市场的 AI 虚拟伴侣应用 Talkie;仅去年前 8 个月,Talkie 的全球下载量就快速突破千万次,超过 Character AI,成为美国市场下载量排名第 4 的人工智能应用。有媒体报道称,去年仅来自 Talkie 的用户付费和广告收入就为 MiniMax 创造了 7000 万美元的营收

为了避免依赖单一产品的风险,2024 年 9 月,MiniMax 发布了视频生成模型 " 海螺视频 I2V-01",并上线了海螺 AI。

AIGC 作为 GPT 之后第一个火起来的赛道,在海螺 AI 推出来的时候实际已经被认为有点 " 过气 " 了,更何况视频生成赛道中前有快手可灵 AI 后有字节 Seeweed 和 PixelDance,海螺 AI 作为一个初创公司的产品当时并没有被市场寄予厚望。

后来,海螺 AI 生成的 " 月半猫 "IP 视频爆火,也让海螺 AI 开始出圈。根据 "AI 产品榜数据 ",自上线以来,海螺 AI 连续 6 个月在全球榜单中,位居视频生成产品的第一,超越了快手的可灵 AI 和字节的即梦 AI。

图源:小红书截图

近期,MiniMax 搞了一场 " 技术发布周 ";连续五天,甩出了覆盖底层模型、多模态技术、通用智能体等领域的五款重磅产品。

作为底层基础能力的支撑,MiniMax 发布并开源了自主研发的 MiniMax-M1 系列模型;配套算法方面,MiniMax 推出了新的 CISPO 强化学习优化算法;在多模态生成领域,MiniMax 推出新一代视频大模型 Hailuo 02,主打高保真物理模拟与直接生成 1080P 画质视频能力;Hailuo Video Agent 则通过自然语言驱动全局、全流程工具集调用,实现 " 零门槛专业级视频生成 ";语音模型 Speech 02 也进行了功能更新,Voice Design 音色设计,用户可以通过自然语言来描述自己心中所想的音色,实现对多个维度的精准控制。

不过,在同一时间段,"AI 六小虎 " 上新模型能力和 Agent 产品的不止 MiniMax 一家。6 月 17 日,月之暗面发布了全新开源代码大模型 Kimi-Dev-72B;紧接着,月之暗面又发布了首个 Agent —— Kimi-Researcher。

7 月 2 日,正在冲击 IPO 上市的智谱正式发布并开源视觉语言大模型 GLM-4.1V-Thinking,并率先开源 GLM-4.1V-9B-Thinking;同时,智谱还宣布,浦东创投集团和张江集团对智谱总额 10 亿元战略投资,并于近期完成首笔交割。

至此,曾经意气风发的 "AI 六小虎 ",有的裁撤业务或重心转向,有的仍在坚守,并寻求上市融资。

02. 跟谁赛跑?

跟时间赛跑、跟同行赛跑、跟资本赛跑,这就是 "AI 六小虎 " 的现状。

"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这也非常适合用来形容 AI 赛道的企业们。就比如 MiniMax 的 Talkie 当时能出圈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其推出的速度够快。

2022 年 10 月,ChatGPT 爆火的前一个月,Talkie 的前身,一款能直接对话的 AI 智能体产品 Glow,就已经上线了;当时的 MiniMax 还在内测 300 亿参数的自研大语言模型,并且还有不少 bug 需要解决。

早早上线的 Talkie 与其说是 AI 应用不如说是陪伴游戏应用,所以用户粘性、付费意愿都很强,ToC 收费自然就成了其商业化营收模式。

产品定位、技术抢先、找准市场,可以说是 Talkie 的成功要素,但这是同行甚至是 MiniMax 自己都不好复制的。

就比如 MiniMax 发布的海螺 Hailuo-02 模型修改了会员制度,一年订阅费最高达 1499.99 美元(人民币 10788 元),以及需付费才可使用完整视频生成功能;成本的暴涨使视频二创门槛被拉高,一下就劝退了不少视频创作者,也引发了大规模用户不满和吐槽。

图源:海螺截图

同样是付费订阅制,Talkie 和 Hailuo-02 的用户对付费意愿的大相径庭,除了价格因素,还在于产品的可替代性。" 现在的 AI 产品同质化太高了,对话、图片 / 视频生成是最普遍的赛道,所以我们就会看到各家的大模型争先上线体验类似的对话、搜索类功能,或者是对话衍生的功能,这就导致很多产品严重同质化。"AI 行业从业者小林(化名)说道。

同质化严重就会让用户觉得选项很多,一旦某个产品开始收费,用户大可以转向其他免费的产品继续使用。所以同行之间的 " 价格战 ",其实在产品还没开始变现的时候就已经打响了。

就拿对话类大模型来说,文心一言、Kimi、IMA 等产品早已纷纷上线,但为什么一直到 Deepseek 的出现,大语言模型才又再次火出圈?" 因为它展示了思考的过程,其实这并不见得是一个技术的飞跃,但却是用户体验的进步,用户看到了大模型思考的过程,有了更多交互的体验。" 一位 Agent 从业者这样评价。

所以 AI 产品要 " 够快 " 或者要 " 有特色 ",如果跟时间赛跑没有赢,跟对手相比就要有差异化。

但不论是跟时间赛跑还是跟对手赛跑,最终要解决的都是一个难题——盈利。

即使几种变现套路都摆在眼前:订阅制(ToC)、数据授权(ToB)、API 或者广告(ToB),不过目前 "AI 六小虎 " 的盈利能力都没有特别突出的。

产品力、差异化、盈利能力,这是 MiniMax 以及其他 "AI 六小虎 " 必须交出答卷的考题。

03. 谁是下一个超级应用

回溯互联网的发展,以需求出发(搜索、社交、电商等)衍生出了 BAT 等这样的初代超级应用,然后在各个细分赛道又诞生出差异化的新生代超级应用,比如拼多多、小红书。

那么,在 AI 时代,超级应用会是什么样子呢?

OpenAI 似乎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范本,其此前公布了 AGI 五级路线图,揭示了人工智能从 " 聊天工具 " 到 " 战略指挥官 " 的完整进化路径。简单来说,第一阶段 AI 只是一个会 " 说人话 " 的对话工具,不需要刻意的编程语言就可以交流;第二阶段 AI 变成一个颇有学识的 " 博士 ",反应和产出更准确、更快速;第三阶段 AI 成了一个超级助手,不止可以 "chat" 还可以 "act",从这里再往上 AI 就不仅仅是一个被操控的工具,更可以提出创意甚至管理一个跨国公司。

图源:掘金技术社区

以此来看,AI 当前正处于第二和第三阶段的过渡期。也就是说,"AI 六小虎 " 又到了一个与对手和时间赛跑的临界点,各家拿出的 Agent 或许正是赢下这个赛点的关键 " 选手 "

一个 AI 赛道的连续创业者对 " 趣解商业 " 表示,简单来说,Chatbot 在回答问题,而 Agent 在执行指令;比如你需要 Agent 给你制作一份年终总结的 PPT,这个指令其实可以向下拆解成几件事——一年工作的汇总、概括、文字提炼→ PPT 模版选定、插图、设计→安排页码→制作 PPT;一个人类去拆解这个任务的时候会很自然,甚至可以先到哪里写到哪里,不过 Agent 执行起来需要多模态的配合,这中间任务的拆解、分工、思考、完成就是技术难题,会直接影响任务完成的情况。

" 为什么国内很多人在做通用 AGI,因为通用 AGI 还有没有一个‘ killer APP ’的出现,像 OpenAI 一样形成垄断的局面,所以市场角度来看这个蓝海非常大;" 他说道," 另一方面,从技术难度来说,一个通用 AGI 加上垂直赛道的知识库和私有数据库可以转化成一个垂直 Agent,所以除非企业已经锚定一个垂直的场景做足了商业化基础,不然过早的垂直其实也在抹杀自己的其他可能。"

不论是 MiniMax 的 Agent 产品还是 Kimi 前不久小范围内测的 Kimi-Researcher,也都是符合通用 AGI 概念的产品;这也能看出来,六小虎想要先吃到这口饼的思路很像。

从 chat 到 Agent 的演变也能看出,AI 已经从卷数据、卷研究人员、卷研发费用这些 " 硬件 " 逐渐升级成了硬件实力够硬的同时还要卷定位、卷市场、卷用户体验这些 " 软实力 ";而在这个赛道上,也许会生出下一个超级应用的种子选手。

来源:趣解商业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