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低空经济 50 强:万亿之城“洗牌”,14 座地级市“突围”

创投圈
2025
07/09
20:39
分享
评论

低空经济正在加速走向规模化和规范化。

从去年底国家发改委挂牌成立低空经济司,到现如今民航局成立航空和低空经济工作领导小组,低空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逐步扫清。中央和地方双轮驱动下,低空经济加速从政策规划走向产业实景,也成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7 月 8 日,《城市低空经济 " 链接力 " 指数(2025)》(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显示,北京和深圳低空经济 " 链接力 " 指数分别为 95.58、86.12,堪称全国低空经济 " 头雁 "。与此同时,除了万亿城市苏州跻身前十外,珠海、绍兴、芜湖、惠州、安阳等 13 座地级市亦杀入榜单前 50,以差异化实现 " 突围 "。

从更大范围来看,低空经济城市实力格局发生哪些变化?14 座地级市又是如何 " 起飞 " 的?

 01.头雁:京深沪 " 领跑 "

根据最新的产业链图谱,低空经济分为低空基础设施、低空生产制造、低空运营服务及低空飞行保障,四大环节相互支撑、跨界融合,共同构成完整的低空经济产业体系。

本文所指的低空经济企业,即主营业务涉及相关产业链环节的企业。过去一年中,低空经济新增企业数量达 2427 家,增量规模接近前三年总和,直观反映出行业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 30 个省份将低空经济写入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250 多座城市提出发展低空经济。延续去年的趋势,北京、深圳、上海 " 领飞 " 地位进一步稳固,低空经济 " 链接力 " 指数得分分别为 95.58、86.12、79.15,与其他城市拉开明显差距,呈现出强者愈强的态势。

城市低空经济 " 链接力 " 指数 50 强

在中国(成都)低空经济研究院、湾区低空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看来,当前低空经济正处于规模化、规范化发展的关键期,北京、深圳、上海等头部城市凭借企业聚集、创新活跃、资本充裕等优势,引领着低空经济的发展潮流。

其中,北京在企业聚集度、创新聚集度、资本活跃度上均排名第一,深圳则是环境友好度引领全国,上海整体表现较为均衡。

不过从产业规模看,深圳毫无疑问地领跑。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深圳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已突破千亿元,无人机年飞行量超 70 万架次,稳居全国首位。而根据相关规划,北京、上海 2027 年的目标则是 1000 亿元、500 亿元,均将创新和服务摆在突出位置。

在全国低空经济版图中,京深沪头雁振翅,也在 " 起飞 " 的过程中锁定目标,逐步形成一种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引领能力不断增强。

02.格局:地级市 " 突围 "

在京深沪身后,广州、成都、南京、苏州、杭州、西安等万亿城市也正在加速追赶。这些城市共同构成全国低空经济的头部阵营,均具备较强的发展潜力。根据《报告》,广州创新聚集度雄踞全国第 3 位,拥有亿航智能、小鹏汇天等创新型企业,成都、南京、西安、沈阳等老牌航空重镇也凭借航空航天产业的积淀,具备低空经济发展的先发优势。

不过根据新的四维评价模型,西安低空经济 " 链接力 " 指数排名从第 5 位下滑至第 9 位,主要系引领企业、资本投入等新增指标影响所致。数据显示,西安、沈阳在资本活跃度上存在明显短板,西安环境友好度也较为滞后。

作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低空经济不仅是大城市争相竞逐的新赛道,也是中小城市脱颖而出的新机遇。根据《报告》,除了苏州之外,还有 13 座地级市入围 50 强,包括珠海、绍兴、芜湖、嘉兴、惠州、安阳、中山、株洲、湖州、徐州、绵阳、台州及赣州,珠海、绍兴、芜湖更居全国 20 强。

珠海低空经济 " 链接力 " 指数排在全国第 13 位,环境友好度居全国第 5 位。珠海将 " 双航展 + 无人系统大会 " 作为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和纽带,在通航产业链上具备突出优势,积累了丰富的融合空域管理经验。

与此同时,绍兴、安阳等依托中小城市空域资源优势,不断延伸低空经济产业链。绍兴在浙江率先实施低空经济发展规划,并编制低空新基建、航路航线和应用场景等规划,而安阳则深度融合低空经济与运动文旅产业,并以河南唯一聚焦通航及无人机产业关键技术的省实验室为牵引,加快形成低空经济产业创新生态。

03.趋势:跨区域 " 协同 "

从全国来看,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成渝地区是中国区域发展的四大增长极,也是低空经济发展的绝对中心,在低空经济研发制造、场景探索、运营服务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从低空经济 " 链接力 " 指数 50 强城市分布来看,这一聚集的态势正在持续。广东、浙江和江苏入围城市最多,各有 6 座、6 座、5 座,尤其是前十强城市中广东(深圳、广州)、江苏(南京、苏州)各占 2 席,北京、上海、四川(成都)、浙江(杭州)、陕西(西安)、辽宁(沈阳)各占 1 席。

这些核心城市低空经济企业聚集,区域引领能力较强。数据显示,深圳、北京低空经济企业数量分别为 788 家、782 家,领跑全国,而成都、上海、西安、广州、南京企业数量也在 300 家以上,也具备较强竞争力。

根据规划,到 2026 年,广东省低空经济规模将超过 3000 亿元,全省通用飞机飞行达到 15 万小时,也传递出广东进一步 " 示范争先 " 的信号。依托核心城市带动,广东是少数能够实现原材料、芯片、零部件、动力系统等完整配套的省份之一。

这背后,正是广州、深圳、珠海三核联动的坚强支撑。而在山东,也正在形塑相似的格局,支持济南、青岛双核引领,东营、烟台、潍坊等多点支撑,冲击 2027 年低空经济规模破千亿元的目标。

当核心城市强化引领,跨区域协同正在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从上海提出联合长三角城市建设全国首批低空省际通航城市,到北京提出京津冀低空经济协同发展,川渝携手共建 " 成渝双城低空经济走廊 "," 抱团出击 " 的故事正在不断上演。

不久前,长三角首条城际低空公交航线(平湖—海宁—越城—柯桥)投入运营(单程飞行 18 分钟,单程最低 398 元 / 人),标志着长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进入 " 空地协同 " 新阶段。

图片来源:新 · 华 · 社

事实上,长三角 " 抱团 " 杀入低空,不仅在低空经济研发制造环节实力强悍,更是凭借省际场景的建设率先探索低空经济发展的闭环,上海、南京、苏州向上突破,绍兴、嘉兴、芜湖等城市也得以在更大的产业生态中去寻找自身的发力点。

" 低空经济也是一种耐心经济,也需要耐心政府、耐心资本和耐心企业的参与。" 全国低空经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临空国际技术研究院院长马剑说道。

来源:城市进化论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