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三类伺服技术完整解决方案,伺服系统研制商「航宇伺服」完成数千万元 A+ 轮融资

创投圈
2025
09/15
20:26
分享
评论

 

伺服系统研发制造商北京航宇伺服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 " 航宇伺服 ")近日宣布完成数千万元 A+ 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陆石投资领投,钧源资本跟投,老股东希扬资本追投,所筹资金将用于团队扩充、场地设备升级和现金流补充。

航宇伺服成立于 2021 年,专注于航天、航空、航海领域的高精度伺服系统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现为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创始人郑华义本硕均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某研究所工作近 20 年,曾担任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伺服系统的总体设计师和多个重要部门的领导岗位。

航宇伺服核心研发团队来自 " 国防七子 " 院校和相关科研院所,拥有阀控液压、大功率机电、机电静压三大类伺服机构研发生产制造测试能力,具备从系统、单机、组件到底层元件,从测量、通信、控制到驱动电路,从电机、机械与流体传动、执行机构到控制算法等全面覆盖伺服软硬件的设计开发能力。

郑华义介绍,目前航天领域是公司业务的基本盘,客户覆盖主流商业火箭、高超声速飞行器、靶弹和卫星的研制单位;航空领域被视为公司业务的第二增长曲线,客户覆盖吨级以上有效载荷的大型固定翼无人机、倾转旋翼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靶机的研制单位;航海是公司业务新开辟的方向,主要为科考和专用航海器提供伺服系统、电力推进等技术和服务。目前,航宇伺服已累计交付伺服机构(舵机) 及配套控制器数百台套,并获得了相关行业资质。

航天伺服产品

自研阀控液压、大功率机电和机电静压伺服系统,提供多场景完整解决方案

伺服系统的核心任务,是让机器能够精准、快速、稳定地完成各种动作,现已广泛应用于火箭、国防装备、飞机、舰船、特种车辆、特种机器人等场景。

机电伺服系统最早应用在工业领域里相对轻载、动态响应要求较低的场景,例如机器人关节。早年间,受电机功率密度、体积、重量和响应速度的限制,火箭和飞行器都使用阀控液压伺服系统。

2000 年左右,随着稀土永磁材料的发展,电机功率密度提升,叠加控制芯片和软件算法的突破,使得机电伺服系统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成为可能。自 2010 年起,机电伺服系统开始大规模应用于火箭和飞行器。2015 年左右,SpaceX 首次实现火箭陆上回收,可重复使用火箭概念得以验证,国内的商业航天领域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与此同时,伴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国产大飞机的技术扩散和 eVTOL 的兴起,国内民营航空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航空航天领域对可靠性的需求越来越高,伺服系统开始陆续出现冗余设计。从第一代阀控液压伺服冗余技术起步,经第二代机电伺服冗余迭代升级,最终发展为第三代机电静压冗余技术。

机电静压伺服,是一种将机电伺服和液压伺服相结合的技术,其控制仍由电机完成,但采用液压的执行机构,将机电伺服的控制精度与液压伺服的高负载能力相结合,实现了性能与可靠性的双重跃升;同时又规避了传统液压伺服易漏液、维护频繁和机电伺服冗余设计困难的问题。

机电静压,单从技术先进性来看,是目前最理想的伺服系统解决方案;但因技术稀缺性与高昂成本限制,其应用场景目前仍局限于高端工业及军工航天领域,例如美国 F35 战斗机、中国商飞 C929 大飞机、新一代运载火箭等。目前,全球仅有少数企业掌握该技术并实现量产,包括美国派克汉尼汾、穆格等传统液压和伺服巨头公司,国内仅有极少数航天航空专业研究所有该类产品应用,航宇伺服亦是其中一员。

从产品丰富度来看,航宇伺服产品覆盖了当下所有主流伺服技术,包括阀控液压伺服、大功率机电伺服、机电静压伺服。

在郑华义看来,航宇伺服的产品性能已经达到了行业第一梯队水平," 论产品可靠性,即便不采用冗余设计,我们的产品仍能确保极高的可靠性。若客户有更高需求,我们可提供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套冗余解决方案,包括纯电动冗余和机电静压冗余两个技术路线。论产品耐用性,我们的伺服系统产品的寿命表现优异,完全支持火箭重复使用数十次、飞机飞行数千小时。当然,前提是不超出设计载荷使用。"

2024 年订单收入数千万元,已交付数百台伺服机构(舵机)及配套控制器

航天板块为航宇伺服贡献了最多的订单收入。公司主要为商业火箭、 高超声速飞行器、卫星、靶机等提供高精度伺服系统及舵机系统配套解决方案,产品功率覆盖 2kW 至 40kW 全系列, 用于火箭的固体 / 液体发动机喷管摆动控制、飞行器舵面控制、发动机推力调节控制等。

目前,航宇伺服已为航天领域客户交付数百台套伺服机构(舵机)及配套控制器,主要客户包括东方空间、中科宇航、箭元科技、凌空天行等头部企业。其中,航宇伺服自主研发的 40kW 伺服系统,助力某型大推力固体捆绑火箭成功飞行,打破了国际及国内固体火箭伺服系统最大功率应用记录。

随着低轨卫星星座建设加速,火箭发射次数大幅提升,郑华义认为航宇伺服凭借当前航天伺服领域市占率领先、技术和配套经验优势,未来有望拿下行业过半的市场份额。

在航空方面,公司主要为吨级以上有效载荷的大型固定翼无人机、倾转旋翼无人机、eVTOL 等提供舵面控制、油门桨距控制、舱门和起落架收放、转向和刹车控制等舵机产品。通飞、壹通等十余家无人机企业是其客户。

航海是公司今年新开拓的战略业务,主要为科考和专用航海器提供伺服系统、电力推进技术和服务,目前已提供多款样机产品试用并签署多个战略合作意向。

谈及市场竞争,郑华义表示 "技术和质量方面,航宇伺服努力向体制内科研院所看齐;价格和服务方面,努力做到更具商业公司特色;同时,我们也会做好国家队的后备军和有益补充"。

2024 年 6 月至今,航宇伺服完成了 3 轮融资,2024 年订单收入数千万元并实现盈利。目前,航宇伺服的 B 轮融资正在规划推进中。

投资方评价:

陆石投资表示:我们坚定看好航宇伺服的发展。航天航空与高精度伺服系统领域增长确定性强,空间广阔。公司已形成 " 航天为基、航空为增、航海为新 " 的协同发展格局,在其所处领域具有清晰的战略布局和核心竞争力。航宇伺服拥有由航天专家带领的顶尖团队,技术深厚,市场洞察敏锐,展现了突出的工程实现和产业化能力,是国内极少数掌握火箭伺服技术并参与过入轨任务的民营企业。我们相信,航宇伺服将继续引领特种伺服系统的自主技术与产业突破。陆石投资愿通过长期陪伴和产业赋能,全力支持航宇伺服成长为中国航天领域不可或缺的核心供应商。

钧源资本表示:伺服系统作为运动控制系统的核心执行机构,是火箭 / 无人机、艇的 " 神经中枢 ",其性能与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整个任务的成败。航宇伺服在商业航天领域的成功,充分体现了公司技术的先进性与产品的高可靠性;同时也反映出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中民营企业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推动相关产业链走向成熟化、自主化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越来越多的商业航天任务,离不开航宇伺服这样专业服务总体单位,长期坚持研发投入,敢于技术攻关的民营企业的支持。伴随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领域的蓬勃发展,像航宇伺服这样兼具核心技术与产业视野的民营企业,将持续为构建安全自主、可靠高效的高端装备体系贡献力量。

希扬资本表示:近年来,国内商业火箭企业在运力提升、液体可回收火箭技术验证及成本优化等领域实现了飞速发展,为国家星座战略部署提供了更丰富高效的解决方案。航宇伺服作为业内少有的 " 硬核 " 企业,不仅积累了大量高性能伺服系统研发经验,更拥有多次入轨实践的技术沉淀;同时,团队依托伺服平台型技术,在低空经济、海洋船舶等多元领域实现了突破。我们相信航宇伺服未来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来源:36氪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