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弦吉他年销 10 亿,成年轻人新宠
临近年底,让所有打工人头痛的难题又要来了:年会团建表演。
有人为了才艺表演绞尽脑汁,有人苦于唱歌跟不上伴奏,不过从这几年开始,这些问题的难度可以说大大降低了。
这是因为年轻人有了新救星——无弦吉他,无弦吉他顾名思义,就是一把没有弦的吉他,因为没有那些传统配置,所以也给演奏者大大降低了演奏难度——只需碰触按键,就能发出吉他及其他乐器声音。
这对于很多不懂吉他但又很想尝试的音乐小白来说,无疑是福音。拿着它到舞台上表演,既能满足表演效果,又完全不担心自己弹错。
可想而知,年轻人根本抵抗不住。这个音乐 " 新物种 ",在 2024 年创造了销售额 9.68 亿的业绩,爆发式增长更令人惊叹:从 2023 年的销售额 1.05 亿,一年间增长近 9 倍。

从明星到大学生,集体排队送钱
" 现在吉他都有自动挡了?"
最先发现无弦吉他华点的,还是大学生。
在网上,能看到不少大学生抱着吉他自弹自唱,一夜之间 " 突然多了不少专业吉他手 "。
如何把一把没弦的吉他卖给不会吉他的人?答案是,喜欢音乐想搞点气氛,所以无弦音乐第一个爆火的场景,就是大学宿舍。

更狠的是,它的音色还不止于吉他,一个无弦吉他 = 贝斯 + 大提琴 + 复古电钢琴,直接等于人群里的显眼包。
不仅 E 人喜欢,因为它足够简单,谁都可以上来摸两下,瞬间就能把气氛搞热,避免了只有一个人表演、其他人干看的尴尬。
也同样可以是 I 人的心爱玩具。结束一天的课程或社团活动后,需要一段属于自己的时光来 " 回血 ",插上耳机,就能享受半小时的自弹自唱。

在网上,经常会有大量朋友聚会场景,谁拿着一把无弦吉他,相当于自带显眼包。在露营时,可能一位朋友刚开始弹唱,其他人看着 APP 或琴身上的指示灯提示,很快就能加入,成为一种替代刷手机的积极休息方式,有助于洗去疲惫的 " 班味 "。有用户将其精准比喻为 " 都市人的精神瑜伽 "。


2023 年 4 月,LiberLive 推出首款无弦吉他 C1,开售即售罄。随后恩雅、拿火精灵等品牌在 2024 年陆续上市,电商平台的数据充分证明了无弦吉他的受欢迎程度。在 2025 年 618 大促中,无弦吉他甚至包揽乐器单品销售额前三名。
在国内成了妥妥黑马,在国外也是硬控老外的 " 大玩具 "。
拿火精灵在欧美众筹平台 Kickstarter 发起众筹,正式发售后五个月内在欧美地区销量直接突破了两万台。


但现实证明,好用简单的东西,全世界的人都抵抗不了。
一把 " 假 " 吉他,承包两大 " 真 " 需求
很多人都想知道,能发明出无弦吉他到底是什么人?
答案是:既是喜欢音乐的乐迷,又是智能科技发烧友。比如大火的无弦吉他品牌 LiberLive,背后创始人还绕不开科技圈一个名字:大疆。
LiberLive 创始人唐文轩,曾是大疆算法工程师,工作之外热爱音乐,大学曾学过吉他但并不容易,学习的时候,他发现传统吉他学习者前 3 个月放弃率高达 70%、为什么不能做出一款小白都能上手的吉他?这也有了 LiberLive 的开始。
于是说干就干,2019 年开始研发无弦吉他,但很多人一听这怪异的创意就拒绝了,大部分人都不看好,谁也没想到,这个时候,大疆董事长李泽湘却坚定支持,从初始资金投入到融资,团队硬是熬了 4 年,终于研发出第一款无弦吉他。
现实证明,产品一推出就大获成功。后续更是引来了无数传统吉他厂商的无弦转型潮。
虽然是 " 假 " 吉他,却踩准了市场的两个 " 真 " 需求。
第一个需求,是低成本 " 庇护所 "。
无弦吉他最不值一提的优点就是:简单。
过去,想玩吉他的门槛太高,买吉他还是小事,但想要学会吉他的时间和金钱投入都不容忽视。但光是 "5 分钟入手 " 显然还不够。
LiberLive 敏锐捕捉到,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核心需求可能并非掌握一门艰深的技艺,而是能低门槛、高效率地获得演奏的乐趣和情绪价值。
因此,颜值是个重要王牌,它会根据不同的人群设计,专门推出小猫版、极客版等,外表看着就像个 " 大玩具 ",让年轻人爱不释手。
其次,便携性也是个不可忽视的巨大加分项。无弦吉他可以折叠、拆卸,仅占传统吉他四分之一的体积,方便携带至各种聚会场合。
没有局限于改良乐器本身,而是重新定义了一种 " 轻松体验音乐 " 的新场景,本质上是一次对传统消费品逻辑的突破。
第二个需求,是低门槛 " 社交货币 "。
除了产品解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之外,无弦吉他的爆火,同样离不开各大厂商精心策划的一系列整活。
在抖音平台,无弦吉他话题播放量超过 3.7 亿次,热度最高的一条视频点赞量就超过 404 万。
在这背后,品牌会找到各种明星背书和达人种草快速打开市场,比如游戏、搞笑、剧情、萌宠等多赛道合作头部达人,不断地刷脸熟。

与此同时,LiberLive 还很会跟用户建联,一口气造了 40 多个用户群,不是卖货群,而是 " 无弦吉他同好会 " 和 " 音乐交流社区 ",以及打造 " 线上派对现场 ",鼓励用户组织活动如社群接力合唱,将用户从 " 消费者 " 直接转变为 " 主理人 ",更是妥妥的流量密码。
毕竟,用户购买无弦吉他背后的深层需求,不是要成为吉他大师,而是想要低门槛地享受音乐、获得快乐,并找到同频的搭子。
所以,它的社群也不是机械维护,而是在精心培育一种 " 玩音乐 " 的氛围和文化。就像 Lululemon 和星巴克一样,LiberLive 一己之力火成了社交货币。
有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入手,没想到直接入坑了。
千亿智能乐器市场,还得修炼必杀技
如今,智能的风不仅颠覆白领工作,还开始刮到了音乐圈。
不仅有智能吉他,市面上还出现了智能钢琴、智能架子鼓,支持 AI 生成指弹旋律、远程教学,主打一个 " 哪里不会点哪里 "。
对于无弦吉他,网上的评价一直也是两极分化。
看好它的人觉得是解放双手,只要能带来快乐,就是好的乐器;不看好它的人,觉得它根本称不上吉他,更像是 " 傻瓜式的电子伴奏器 "。这种 " 一键式 " 的演奏方式,无法真正培养音乐素养。
但这也不耽误无弦吉他的庞大市场想象空间,据头豹研究院数据,2024 年全球智能吉他市场规模为 14 亿,到 2030 年将达到 32.3 亿,2025-2030 年间复合年增长率为 13.9%。
无论如何,无弦吉他的确有望打开 " 泛音乐人群 " 市场,不过要想抓住更大的新风口,还需要思考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如何避免新物种变成昙花一现。
作为新物种,无弦吉他必然逃不开一般网红品牌的魔咒:新鲜感。目前已经出现了不少人买完 LiberLive 后不到两三个月就挂在了二手平台。
为了让用户不会 " 用完就走 ",很多品牌也在发力。比如 LiberLive 已经开始从 " 工具 " 向 " 内容平台 " 转型,通过产品迭代如 C2 支持用户自定义风格包和构建音乐社群,就为了让用户能多待一会。
还有的品牌不再仅仅销售硬件产品,而是通常都会配套开发专用的 App,如海伦钢琴的 " 海伦智能课堂 ",提供教学课程、搭建用户社区,构建从学习、练习到分享的完整生态,同样也能增强用户粘性,而不是简单的工具人。
第二件事,是如何在音乐上 " 做专业 "。
过去,很多人看不起无弦吉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嫌它不够专业。
这也倒逼品牌们在音乐这个赛道上不是小打小闹,而是高举高打投入。有媒体报道,LiberLive 团队如今就选择了一条资源投入极重的重资产研发路径:自建 LiberLive 音源库。据团队中的音乐制作人介绍,他们带着专业设备进入录音棚,去采集不同型号的顶级乐器在各种奏法下的声音细节,如不同演奏技法、不同材质、不同力度的拨弦等。
同时在产品上,当市面上某些竞品将无弦吉他越做越小,LiberLive C2 反而比上一代产品略大了一些,在音质上做提升。C2 的声音听起来更饱满,共鸣感更强,起码让它看起来不算是简单的玩具。
能不能长红不好说,但起码也是个好的开始。
总之,随着更多玩家的加入,当产业变得更加主流,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产品也会针对不同使用场景如专业创作、教育、休闲娱乐等进一步细化才行。
对准年轻人的情绪细微需求,小产品也藏着大金矿。
来源:金错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