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 AI 浪潮席卷至物理世界,具身智能正成为全球科技与资本竞逐的黄金赛道。
近日,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宇树科技已发布 IPO 辅导工作完成报告,拟申请在境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
据了解,在上市辅导期间,中信证券与宇树研究确定并完善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计划,确保投资项目符合未来发展所需;同时,宇树完善了公司治理体系,聘任三名独立董事并设置了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战略委员会。中信证券表示,目前宇树已建立了完善的公司治理制度,符合上市公司相关要求。
上市辅导的完成,意味着这家被誉为 " 中国版波士顿动力 " 的机器人公司即将叩开 A 股的大门。宇树的 IPO 也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有业内人士指出,选择 A 股上市,体现了宇树立足本土市场、享受科创板等板块政策红利的考量。对于渴望 " 新故事 " 的 A 股而言,宇树代表的 " 硬科技 " 与 " 未来感 " 更具强大估值吸引力。一旦成功上市,其稀缺性溢价不言而喻。
回溯来看整个具身智能赛道,从两年前的融资寒冬,到如今的万人追捧,宇树可谓赶上了好时候。
今年初,宇树机器人登上央视春晚舞台,收获了一波国民级人缘。资本市场上 " 宇树概念股 " 随之一路飞涨,明星机构们纷纷押注宇树,股东将其视为下一个 " 大疆 ",宇树之前的 " 老股 " 被抢疯了,今年年初数千万元的份额,不到三天就被抢空了。
如今,翻开宇树科技的股东名单,可谓星光熠熠。红杉中国、经纬创投、启明创投、顺为资本、深创投、美团等知名资本赫然在列。
宇树起势背后,离不开 DeepSeek、ChatGPT 引领的大模型浪潮的助推。在业内看来,今年 AI 模型解决了机器人的 " 大脑 " 问题,而宇树这样的公司则提供了强大的 " 小脑 "(运动控制)和 " 身体 "(硬件平台)。AI+ 机器人的结合让科幻照进现实,市场想象空间被打开。
当前,全球具身智能市场已经来到爆发的前夜。具身机器人正被视为继汽车之后的下一代超级终端,资本正以史无前例的密度涌入具身智能赛道。IT 桔子数据显示,今年前 8 个月,国内机器人领域融资额已达 386.24 亿元,是 2024 年全年 212.54 亿元总融资额的 1.8 倍。
具身智能的热度开始快速辐射。在今年 6 月英伟达的年度股东大会上,黄仁勋强调,AI 和机器人技术是最大的两个增长机会,代表着数万亿美元级别的增长机会。另外,赛力斯近期已经联手字节准备杀入这一赛道。不久前,小鹏在科技日上秀出自家人形机器人后,股价飙涨 15%。
" 随着大模型的快速发展,现在终于有机会让 AI 与机器人结合真正落地干活。" 宇树创始人王兴兴感叹道。
人们也开始憧憬,未来机器人会真正进入工作岗位,包括家庭工作、工厂、服务业等。而 " 让 AI 干活 ",正是宇树这些玩家规模化商业落地的关键节点。
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刘益彰提到,2024 年全国人形机器人销量仅数百台,今年全年的销量预计将跃升至约 2 万台,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截至今年三季度,机器人领域发生的超千万元级别订单共有 17 起。其中,在 7 月份,宇树与智元机器人联合中标中移(杭州)信息技术公司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项目,总金额 1.24 亿元。
大额订单的持续出现,是具身智能行业迈向商业化元年的有力信号。有投资人士向华尔街见闻表示,机器人的技术路线博弈虽未终结,但竞争焦点已转向商业化能力的比拼——量产速度与场景落地效率成为决胜关键。
技术先发优势的加持下,宇树在这轮机器人热潮中迎来销量爆发,且成为了业内少数能真正赚钱的玩家。
据宇树科技披露,以 2024 年为例,四足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和组件产品的销售额分别占约 65%、30% 和 5%。其中,约 80% 的四足机器人被应用于研究、教育和消费领域,而剩余的 20% 则被用于工业领域,如检查与消防;人形机器人完全用于研究、教育和消费领域。
据王兴兴透露,宇树去年年度营收已超 10 亿元。接近宇树股东人士向华尔街见闻透露,自 2020 年以来,宇树的财务报表每年都保持盈利状态,去年净利润更接近一个亿。
跻身头部盈利玩家身位,是资本向其抛出橄榄枝的重要原因。而眼下,机器人赛道已是百舸争流,智元机器人、银河通用、自变量机器人、傅利叶智能、UniXAI 等玩家都在被资本们争相押注。宇树也要借助资本力量进入更多真实的业务场景,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留在最后牌桌上。
对于宇树而言,IPO 不是终点而是长征的起点。上市所募集的资金,将是其在人形机器人这场 " 终局之战 " 中继续 "all in" 的弹药。它誓要让市场看到一个由机器人深度参与的未来,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袭来。
而宇树自己,此刻正站立于浪潮之巅。
来源:全天候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