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商店的社交兴趣图谱模式逐渐兴起观点

砍柴网 / 人造天堂 / 2015-01-08 15:48
如今不带点社交元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做APP的。但也不是一社就灵,需要就自身产品、受众的调性,因地制宜地注入社交属性。某些类型的应用,比如旅游,天然亲社交,社交...

兴趣社交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大意是,具备正直,诚信,知识广博三种品质的人,值得交往。人性有永恒的一面,我们今天做社交产品,为产品做社交推广,仍然可以参考先贤的意见。子曰这段话,可以提炼出社交网络的两个关键点,一是对人的信任度,二是信息的价值。

移动和社交催生这一波创业潮。如今不带点社交元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做APP的。但也不是一社就灵,需要就自身产品、受众的调性,因地制宜地注入社交属性。某些类型的应用,比如旅游,天然亲社交,社交的切入点相对明了,而像应用分发,看起来比较远,如今也试水社交,路径选择就更多样化。

应用商店一度多达数百家,和当年团购千团大战如出一辙,时至今日,市场份额已经大幅度集中。BAT三巨头和第二梯队的3m(小米)都有布局。这是巨头之争,也是模式之争。

应用商店目前的主流模式,类似互联网早期的门户,热门应用榜单就相当于门户首页,成为稀缺资源。地产界有三件重要之事:地段,地段还是地段。榜单就是广大开发者的优质地产。

现状类似多年以前一句著名的政治口号:“天下大乱,形势大好”,一方面移动应用蓬勃发展,各家应用商店琳琅满目,下载量与日俱增,每天都有无数新APP等着上线,还有更多idea酝酿开张。另一方面,应用分发市场也呈现某种凝滞的乱相,催生刷榜这一灰色产业。

手游业者这样评价:“手游推广就是刷榜。什么口碑传播都是扯,没数据一切等于零。没有刷出来的数据,就没有消费者自发的充值数据。所以必须刷,不为投资人也不为面子,而是为了真实用户。”话是这么说,但也挤压了小开发者和用户的选择。也挤压了上榜企业的开发资源,造成应用质量堪忧,用户的留存率低。

这种状态已颇有时日。最近出现一些松动的迹象。就在前几天,苹果Appstore在与刷屏进行长期斗争之后,终于失去耐心,痛下杀手,将一些应用和游戏降权到1000名后,甚至直接下架。尽管可以想象有更多的漏网之鱼,足以为业界警示。尽管苹果应用商店与安卓是独立系统,一直对后者有示范作用。

穷则思变,业界开始寻求社交的突破口。社交很流行,且天然“去中心化”,有望扭转现在渠道集中的趋势。与榜单模式趋于同质化不同,社交有很多打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BAT三家中,百度作为传统搜索厂商,在应用搜索中增加社交参数,本质上还是搜索,社交只是锦上添花。360加入LBS社交功能,看身边的人在用什么,更多地是因为未能建立账号体系的无奈之举,一时新鲜,留存率低。只能曾经拥有,不能天长地久。这两种路径严格地说,还不是应用社交。

实际上,完全基于社交的有两种模式,对应社交网络目前最主要的两种模式。一种可以称为传统社交关系,从IM发展而来,将传统社交关系网络化。国内以腾讯为代表。另一种是兴趣图谱,发现兴趣有交集的人,相互关注,持续分享。国内以豆瓣、陌陌为代表。

回到开篇所说社交网络的关键点,传统社交关系中信任度较高,但受制于社交的性质和范围,信息价值可能有限。信任也分很多维度。网上有很多吐槽,不愿对亲属开放朋友圈,此种不信任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不信任。

而兴趣图谱更多的是陌生人社交,初期信任度较低,发现兴趣并分享一段时间后,可以建立相当的信任度,同理,此信任非彼信任。同时由于兴趣有交集,人的兴趣相对稳定,兴趣交友的范围较广,分享的信息整体价值较高。

实际上,传统社交关系和兴趣图谱,与其说是两种社交网络模式,不如说是社交网络的两个阶段。很多应用都经历过同样的,先是传统商业模式网络化,然后互联网催生新模式的过程。目前仍然以传统社交关系为主,兴趣图谱为辅。但长期兴趣图谱有望后来居上。

从IM时期开始,就不断有商家,尝试通过社交网络,主要是传统社交网络推广。有些产品成功了,包括IM应用本身,但失败的案例更多。经济学家早就讨论过,伦理和市场是平行的存在,不能用价格衡量,老妈给你做饭,不会向你收钱。利用传统社交做生意,多少都会伤感情,中国人非常厌恶,但又经常防不胜防的“杀熟不杀生”。而兴趣图谱模式中,属于兴趣交集的产品容易被分享,但必须出于靠谱的友邻主动推荐,商家不可用力过猛。

回到社交应用分发案例,两种社交模式目前都有。最直观的,腾讯从微信和QQ给应用宝引流。以两大平台的用户存量,一定的转化率,就能获得可观的下载量,目前是最有效的路径。在特定应用,主要是游戏,加入积分成就设置,在社交网络中发布排名,刺激用户的好胜心,可以起到病毒营销的效果。

但是现有社交网络及IM市场的集中度比应用商店还高,主界面接口更稀缺,虽然完全可控,不能刷榜,仍然没有达成去中心化的目的。此外,积分成就竞赛是比较初级的互动,一段时间后就会厌倦,开心网的衰败是前车之鉴。

而阿里系的PP助手应用商店探索了兴趣图谱路径。近日发布的PP助手3.0百应版,增加了轻社区模块“百应”,用户可以在百应中讨论相关应用,分享应用中的各种问题。

这样的“人肉”应用分发网络,既避免传统应用商店榜单排位稀缺的问题,人各有志,各有自己的榜单。众多长尾应用得以浮出水面。应用留存度和使用频率都有望改善。进而激励开发者将资源专注于产品本身。也避免了传统社交关系与商业推广的违和。

实际上,应用社交兴趣图谱模式的兴起,伴随着用户群的潜移默化。传统用户继承自PC软件的使用习惯,相对被动,以人机交流为主,所以依赖榜单。随着越来越多90后消费者进场,他们的应用情境越来越主动,注重人际分享。

更多用户,意味着更多的差异化需求,更活跃的用户,意味着更充分表达差异化,都使应用社交的兴趣图谱更加丰富。有人打趣道,前世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一次擦肩而过。我们这样的朋友,上辈子光回头了。据易观报告,2014年第3季度中国全渠道移动应用分发总量达286亿次,不知道够交多少朋友。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