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乒乓变全运!44名中国人代表22国 烧钱养狼好吗?观点

体育大生意 / 付政浩 / 2016-08-19 14:46
在中国军团连续三届奥运会包揽乒乓球所有金牌和单打银牌的同时,不少国外媒体都在竞相描述国际乒联主席托马斯-维克特在观战女团决赛时不时皱眉和打呵欠捂脸的一幕。

QQ截图20160819144645

在中国军团连续三届奥运会包揽乒乓球所有金牌和单打银牌的同时,不少国外媒体都在竞相描述国际乒联主席托马斯-维克特在观战女团决赛时不时皱眉和打呵欠捂脸的一幕。

虽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维克特总是强调“乒坛被(中国)垄断并不是中国人的错。”但接下来他也皱着眉头承认,他并不希望决赛总在中国人之间展开。事实上,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很多人也都不喜欢这种局面。所以,国际乒联前任主席莎拉拉在1999年上任后频频推出新规,而新规的主要目的就是尽可能遏制中国人的优势;2009年,蔡振华则提出旨在帮助外国球员提升球技的“国际培养计划”,当然,该计划还有一个争议性更大、知名度更高的名字——“养狼计划”;如今,国际乒联现任主席维克特则正在和蔡振华商讨“中国制造计划”,试图将更多的外国球员输送到中国来学习。

中国国乒在里约再现垄断优势

QQ截图20160819145212.png

不过,随着中国国乒继续垄断各种世界大赛奖牌榜,以上策略显然均未能实现制定者的初衷。事实上,在《纽约时报》等西方媒体看来,本届奥运会,中国对乒乓球的垄断已经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因为在里约的172名乒乓球选手中,有多达44人出生在中国大陆,其中只有6名是中国队队员,换言之,其他38名中国大陆出生的选手则在代表其他21个国家或地区征战奥运会,其中,已经53岁的前国乒女选手、代表卢森堡出战奥运会的倪夏莲则号称“打遍欧洲无敌手”。显然,这从另一个角度更加醒目地展示出中国对乒乓球这项运动的垄断性优势。

原本,奥运中出现归化球员并不少见,但出现这么多归化球员来自同一国家的情形却非常罕见;一国在一个项目中占据垄断优势并不是错,比如美国男篮梦之队,但因为优势明显却被指责阻碍该运动发展却很尴尬。从这个层面出发,中国人有必要反思,未来乒乓球改革到底该何去何从,既拿金牌又不会被指责阻碍该项运动的发展。

无敌的寂寞:中国人“侵占”21国参赛名额

在此前8月8日的乒乓球32强淘汰赛上,当新加坡的冯天薇遭遇卢森堡的倪夏莲时,这场原本并不重要的比赛却在很多人眼中意味良多。因为这两名选手均曾是中国乒乓球的国字号选手,她们最终代表其他国家出征奥运会,也被视为是中国彻底垄断乒坛甚至是阻碍乒乓球发展的关键佐证。

53岁的倪夏莲仍是卢森堡乒坛王者

QQ截图20160819145218.png

现年30岁的冯天薇是黑龙江哈尔滨人,早在2002年曾夺得全国青少年锦标赛的女单冠军,同年入选国家青年队。面对着中国国乒的激烈竞争,她在2007年选择加入新加坡乒总,2010年率队拿到女团冠军,2012年则出任伦敦奥运会新加坡代表团旗手。和她对垒的倪夏莲更富盛名。身高仅1米57的倪夏莲曾是邓亚萍之前中国最出色的乒坛女将之一,她曾多次夺得世乒赛双打冠军和女团冠军,1983年世乒赛中,她和郭跃华临时组成搭档,却在混双比赛中击败了蔡振华和曹燕华的组合。

1986年,随着邓亚萍的崛起,年仅26岁的倪夏莲从国家队退役,三年后她前往德国打球,就此开启了“欧洲不败女王”的传奇经历。在德国声名鹊起后,她又辗转于美国、波兰、卢森堡、意大利和荷兰之间,并最终定居卢森堡。这期间,她加盟哪家俱乐部,哪家俱乐部就能夺得欧洲冠军。随着年岁日长,倪夏莲希望转型成为教练,但每到一处她都是所在国家最出色的乒乓球选手,所以根本没有人同意让她改当教练。就这样,倪夏莲一直打了下去,45岁她征战了北京奥运会,49岁她则被要求参加伦敦奥运会,如今53岁的她又出现在了里约的赛场上。倪夏莲是卢森堡国乒当之无愧的灵魂人物,曾多次受到卢森堡大公(地位仿佛国王)的接见和嘉奖。

倪夏莲在欧洲所向无敌

QQ截图20160819145224.png

事实上,冯天薇和倪夏莲都只是华裔选手输送到全球的代表。在本届里约奥运会的172名乒乓球选手中,有多达44人出生于中国大陆,其中除了代表中国出战的6名选手外,其余的38人分别代表了其他21个国家。按理说,在体育界,归化球员并不少见,但在一个强调个人单打技术的项目中,有21个国家的归化球员来自同一个国家,这确实给人一种异样的感觉。更何况,在中国政府公开推出“养狼计划”的大背景下,这种垄断局面更容易被《纽约时报》等西方媒体过度解读。

由于中国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在乒乓球项目中占据绝对优势,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外国媒体批评中国的垄断导致乒乓球比赛无趣和乏味。所以,蔡振华提出的“养狼计划”原意是通过“派出来”(中国教练和球员)和“请进来”(外国球员)两个模式来提升国外选手的水平。“养狼计划”对外国选手的水平提升到底有多大帮助暂时无法考量,但现实却是,在里约奥运会上代表不少国家参赛的却是“中国球员”,如此一来,外国选手在乒坛的竞争力不是提升了,反而是下降了,因为他们甚至连参加奥运会的资格都没有了。

里约奥运会上共有44名大陆出生的乒乓球选手参赛

QQ截图20160819145235.png

虽然诸如冯天薇、倪夏莲这些选手都是自行出国的,但在“养狼计划”的大背景下,再加之本届奥运会有多达44名中国大陆出生的乒乓球选手参赛,西方媒体在惯性思维的趋使下忍不住认为这是中国政府有计划地进一步垄断乒坛的统一行为。所以,当中国国乒最终连续三届奥运会包揽所有金牌时,外国媒体对中国和乒乓球这项运动的质疑声也达到了最大化:“中国国乒连续夺金让这项运动变得乏味枯燥,相比之下,各国国乒中充斥着中国面孔的垄断现象更是会毁了这项运动。”

价值观反思:应学习印度体育自豪感

当1992年由“魔术师”约翰逊、乔丹领衔的美国男篮梦一队横扫巴塞罗那奥运会、引发全球膜拜时,媒体们都在颂扬梦之队的诞生推动了篮球运动在全球的普及;而当中国的乒乓球“梦之队”每次在世界上展现统治力时,却总会招致一片质疑甚至是批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截然相反的评价?

梦之队不仅所向无敌,而且备受追捧

QQ截图20160819145241.png

在很多人看来,这种差异主要源于篮球和乒乓球运动属性的不同。篮球强调技巧和对抗并重,并且场地开阔,攻守技巧立体多样,比赛大开大阖,观赏性十足。反观乒乓球则更多强调技巧性,球台和比赛用球偏小,运动员也仅仅围绕球台周旋,攻守动作偏少,观赏性不足。客观而言,这种运动属性的差异确实客观存在,但真的仅仅因为这点原因就导致乒乓球如此不受待见吗?

其实,和乒乓球属性相似的还有棒球和网球,这两项同样在技巧和对抗属性中更强调技巧,而且相比于它们各自的场地大小,它们各自的用球也并不算大,比赛动作同样不够多样化,可为什么美国的职棒联盟和全球四大网球公开赛如此备受追捧?也许我们可以从附着于体育项目之上的价值观输出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

对于很多奥林匹克学家而言,体育是大国展示竞争软实力和输出本国价值观的最佳途径。早年美苏争霸期间,双方不仅会在博览会上搞“厨房辩论”展示各自的物质财富,也会在体育大赛上输出自己的价值观。美国和通过“马歇尔计划”扶持的欧洲盟友们在冷战前后不仅渴望通过举办奥运会、在奥运会上夺得更多金牌来证明自己体制的优越性,而且他们时时都在努力把自己擅长的项目塑造成全球主流项目,以传递自己的文化价值观。

著名的“厨房辩论”,美国擅长通过软性传播输出价值观

QQ截图20160819145247.png

这种主流项目的塑造绝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夺得多少枚金牌这一肤浅层面,而是如何让让这项运动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而通过体育明星和经济效应来培养更多人对该项运动的热爱。而反观前苏联、中国等国家,则在推广比赛时只停留在比赛夺金、为国争光这个层面,全然忽略运动项目的全民推广和商业化,而当为国争光的精神吗啡失效后,国民对体育的热情会迅速冷却。

所以,在冷战结束、体育成为软实力竞争的主要舞台后,人们突然发现,欧美的职业体育可以很快风靡全球,与之相伴的是,附于其内的欧美价值观也随之传遍全球,而反观乒乓球、羽毛球、体操等类似项目只能和金牌战略划等号,并且越是随着多元化文化的传播,人们对这种金牌战略化身的项目越发鄙夷。所以,当某一时段同时有NBA比赛和乒乓球比赛时,一旦央视选择转播乒乓球而不是NBA时,顿时会被网友骂翻天。

当然,在体育价值观方面,体育界一直以来都有一个争议,那就是中国人是否有崇洋媚外之嫌。曾经,横扫全球的乒乓球、羽毛球、中国女排都曾是令亿万国人兴奋不已的精神财富,如今虽然他们强势依旧,但却已无人在乎,并且越是优势明显,越被人嗤之以鼻。一个看似很直接的原因则是它们不是当代世界的主流项目,欧美人参与度不高,中国人更渴望在欧美人参与度更高的足、篮、网球等项目中证明自己。

事实上,乒乓球也曾是世界主流项目,在欧美风靡一时。乒乓球最早源于19世纪末的英国,其官方名字是桌上网球(table tennis)。因为当时英国贵族喜欢在室外打网球,但由于英国很多时候天气不少,于是只能改变模式,在室内的桌子上打球,最终演变为乒乓球。因为桌上网球对场地条件要求不高,所以很快就成为一项流行运动,从英国贵族到平民均非常擅长此道,并随即传遍欧美大陆。

20年世纪初的英国绅士家庭打乒乓球

QQ截图20160819145253.png

1920年前后,该运动在美国引发热捧,一度比棒球和网球的人数还要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一家桌子网球生产商以球体碰桌发出的乒乒乓乓的声音而将其命名为乒乓,并随即注册为专利,就此乒乓球的大名不胫而走。在上世纪50年代,乒乓球在亚洲传播广泛,由于该运动非常强调技巧和灵活性,所以很快在世界大赛中,日本人取代欧美选手统治了乒坛,而中国从1960年代开始则奋起直追,并一步步取代了日本人的统治地位。不过,随着中国在1980年代彻底占据乒坛统治地位后,欧美国家则逐渐丧失了推广乒乓球的热情。

这就是中国人的尴尬之处。乒乓球不是武术这类中国土生土长、只有自家才玩的土玩意,它是舶来品,是曾经意英国贵族和美国人最喜欢的持拍运动。于是,你费劲力气、举全国之力试图以此为突破重点来全力证明自己,但当你好不容易成功后,你却发现,对方已经摒弃了这一项目,于是你怅然若失,甚至郁闷非常。

在这种情况下,有专家主张继续向其它主流项目发力,争取早日融入世界体育的主流,但也有专家认为,中国人应该学习一下近邻印度的体育自信心和自豪感。众所周知,印度风靡全国的第一大运动是在全球范围内堪称大冷门的板球。和乒乓球相比,板球既非奥运项目,在全球范围内的参与人数更是不能与乒乓球相提并论,但这无碍印度举国上下对这项运动十分迷恋。

板球虽非世界主流项目,却在印度火的一塌糊涂

QQ截图20160819145259.png

或许在中国人看来,板球既不是主流项目,又不能夺奥运金牌,只能算是印度人自娱自乐的土玩意,可印度人却偏偏把板球当成了心中的头号运动,并且总是想当然地认为其他国家也应该好好推广板球。所以,当印度人和外国人聊天时,一旦得知对方不知道板球为何物时都会张大嘴巴,表示不可思议,他们不敢想象这个世界上居然有人不喜欢板球。至于中国人颇为迷恋的NBA则在印度推广颇为不顺,因为印度电视台转播的黄金时段全部留给了板球和卡巴迪,后者是一项类似“老鹰捉小鸡”的运动项目,同样主要在印度流行,即使在亚洲都很少有人参与。2014年仁川亚运会中,这个项目是中国代表团唯一没有报名参加的。

这就是我们的近邻印度人对待体育的态度。他们有着强烈的体育民族自豪感,对他们最擅长的板球和卡巴迪充满着自豪。至于板球和卡巴迪是否是全球主流项目,印度的体育主管部门根本不在乎:“我们的板球最早也是源于英国,但它明显是天生为印度人设计的,所以它最终在印度得到了全面发展。我们不在乎别人玩不玩,只要我们自己热爱就足够了。”

亚运会上的卡巴迪比赛

QQ截图20160819145304.png

你可以说印度人敝帚自珍、坐井观天,但印度人对待体育的这种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确值得中国人反思。不过,中国和印度的世界定位大相径庭,中国是个改革开放的大国,特别是目前正在在全球推进“一带一路”的大国外交模式,所以中国必须向世界主流进军。而在体育项目中,中国人绝不能像印度人一样沉迷于自己擅长的运动项目而无视其他国家看法,和平崛起中的中国体育有必要像如今的欧美一样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上演第二次乒乓外交,绝不能单单依靠行政思维筹划出来的“养狼计划”,而应该效仿美国,先将该运动进行商业化改造。

支招蔡振华:砸钱养狼毋宁办好乒超吸金

NBA如今风靡全球,是国际化最突出的商业连赛,在很多人眼中,NBA可以直接和篮球划等号甚至地位高于篮球。而当以NBA球星为班底的历届梦之队统治世界篮坛时,没有人批评他们的垄断阻碍了篮球运动的发展,相反,人们奉上的是无尽的溢美之词。考量其根本原因,无外乎NBA是当代最成功的商业连赛,他们能够带来无尽的财富和擅长制造顶级巨星,当NBA用魅力十足的球星和真金白银的财富来向世界传递价值观时,试问又有多少人能抵挡得了这种软性传播呢?所以,蔡振华们理应学习NBA的模式,无须每年花费大量纳税人的金钱输送球员和教练出国当“白求恩”,也无需用奖学金的模式诱惑他国球员来中国学习,只要蔡振华们将乒超联赛打造成一档吸金无数、明星云集的超级商业连赛,那么自然会吸引其他国家效仿乃至取经。

日本的福原爱也是养狼计划的实验品

QQ截图20160819145310.png

当然,在现行体制下,乒超联赛想要成为下一个NBA,难度之大绝非笔者在这里动动嘴巴这么简单。从某种意义上,乒乓球固然是国家队中成绩最好的项目,但同时也是职业化程度最低的中国体育联赛。乒超联赛的前身甲级联赛虽然从1995年就已经创办,但就其职业化水平而言,不仅远无法与中超、CBA相比,甚至连一些不太规范的武术联赛和台球联赛都不如。

大体而言,目前乒超有四大伪职业化死穴:

一、重国家队轻联赛:每年乒超联赛只有四个月左右的时间,其余时间高手们都在国家队集训备战,一旦遇到大赛年份,则会进一步随意压缩联赛,试问如此随意对待联赛,如何能够形成品牌价值?

二、俱乐部利益难获保证:乒超联赛权益几乎全被中国乒协垄断,一线明星的商务代言和开发权全部归乒协所有。各家俱乐部往往只能赔钱赚吆喝,试问俱乐部如何有动力加大投入,提升联赛整体质量?

三、俱乐部体制混乱:乒超联赛的各家俱乐部多是企业和各地体育局合办,体育局握有人事大权,企业只有出钱的义务却没有话语权,试问这种俱乐部如何能够长久?

四、乒超一线明星缺乏基本职业理念:只认自己是国家队成员,而不认为自己是职业球员,一切均以国家队意志为准。对联赛荣誉极其轻视,动辄“因伤缺阵”或“赛季报销”。当然,目前他们的收入只要以国家队的工资、国际大赛奖金为主,而且决定他们能否参加国际大赛的根本也是国家队的各种比赛而不是乒超联赛,所以他们对联赛极其轻视也就不足为奇了。

2015年乒超联赛险些“裸奔”

QQ截图20160819145318.png

目前中超、CBA尚且被斥责为伪职业联赛,而比它们落后几个档次的乒超联赛想要成为一个能够实现巨额盈利的商业连赛,则更需要国家层面的大手术和大改革。所以,蔡振华们完全无需用劳民伤财且不符合市场规律的“养狼计划”来推广乒乓球,只要他们尽快推动乒超改革,早日让乒超向NBA看齐,又何愁外国选手和外国体育管理机构不来主动登门向中国学习呢……

本文作者:付政浩

体育大生意记者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