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发布诈骗信息网页浏览量超5000次 最高可判10年

原创派
2016
12/20
11:24
科技头条
分享
评论

中新社记者 任东 摄

12月20日电 (记者 张尼)20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该《意见》明确: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际骗得财物的,以诈骗罪(既遂)定罪处罚。诈骗数额难以查证,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以诈骗罪(未遂)定罪处罚:

1、发送诈骗信息五千条以上的,或者拨打诈骗电话五百人次以上的;

2、在互联网上发布诈骗信息,页面浏览量累计五千次以上的。

《意见》进一步明确,具有上述情形,数量达到相应标准十倍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特别严重情节”,以诈骗罪(未遂)定罪处罚。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网络诈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全民手机安全保护战打响......
业界
郑金锋的微信名字叫“明天会更好”,郑贤聪的微信签名是“人生的路,风雨过后一切从零开始”,带着对未来美好期望的两个年轻人,在骗到徐玉玉9900元学费的时候,应该也没有预料到,这个普通的撒网电话,使...
态度
58 作为免费个人信息发布网站,如对每个用户进行审核不可行。
败局
“驰骋”于各大购物网站的李静(化名)万万没想到,自己最终还是没能逃脱网络诈骗的圈套。
产经
海量数据不断产生,移动互联网越来越普及,物联网起步,这是当前网络时代的显著特点。来自BAT、360、启明星辰、绿盟科技、FireEye等公司的网络安全从业者的共识是: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日益严峻,企业以及机...
洞见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