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常联系的朋友,兼谈对微信产品上的想法

新消费
2017
08/12
14:54
Fenng
分享
评论

640.webp

微信 6.5.13 版的更新说明里,写了「可批量管理不常联系的朋友」,但是不少人并没有找到这个功能在哪里。微信团队说,这个功能在灰度发布,所以,有的人先体验到,有的人可能就要等一段时间。

等了快四天,屡次在朋友圈抱怨之后,我终于被「灰度」到了。功能的入口在「我 - 设置 - 隐私」这里。用了一下,我的数据计算之后是这样的:

这个数据远比我想的还要夸张,我本来估计最多三分之一,但实际上超过了 60%。我有多少联系人?5000 人,很早就达到了上限。

这个功能有什么用?对我而言,最大的好处是在我不知道删除谁的时候,从这个里面筛选就可以了,简单了很多。这不是一个完美的功能,但让我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有不少朋友对这个功能不以为然,但用了之后,我觉得还是值得用。如果后续还可以改进,就更好了。

后续还可以改进什么呢?为用户提供更多数据,比如,是否可以统计一下我领过多少人的红包?还可以帮助用户做一下度量,比如,是否可以统计一下,一天打开微信多少时间?如果时间太久,可以自己有意识的防沉迷一下。

这是从个人数据的维度对这个产品做改进。我们有太多的数据沉淀在微信里,但是这个数据不好挖掘,不好统计。

根据现在的用户反馈看,这个关于不常联系的朋友的统计还略有问题,比如半年内没有回复过朋友圈,点赞是不算在内的,其实,我觉得,半年内在朋友圈没有过互动的更恰当。另外,也有用户反馈,删除聊天记录之后,统计出来的数据是不准确的,这对于那些定期清空聊天内容的人,难免会有些困惑。

这次对「可批量管理不常联系的朋友」这个功能的发布,我有点好奇,为什么没有在「实验室」(现在叫「插件」了)里推出?这个功能似乎并不是人人都需要的,放到「插件」里,有需要的用户去激活就可以了,还可以节省不少计算资源。之所以「灰度发布」了这么久,还不是因为后段计算资源不够,对每个用户这么计算一番,倒是挺耗费计算能力的。

每次公众号写微信,都有一堆用户要提意见,其中一个屡次被提及的是要给订阅的公众号做分类,从用户的角度看,当然希望订阅的公众号按照各种类别分好类。但是,从产品的角度看,分类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即使是允许用户加标签,也不应该给用户做分类的功能。不但复杂,而且低效,对用户的使用也是低效的。

这里面的微妙之处在于,用户喊着要的东西未必是最好的。好比那个老生常谈的隐喻,你去问用户要什么,用户说想要一匹跑得快的马,但是,从产品的角度看,你应该提供汽车。不直接提供用户要的产品或功能,但是要解决用户的需求。

微信在几个场景是允许给信息打标签的,其中一个是可以对联系人打标签。另外,对于收藏的信息,也允许用户打标签。打标签的信息,最大的好处是便于搜索,但是呢,用户打的标签,微信并不总是从功能上加以利用。这是说的什么呢?比如,很多朋友的朋友圈对家里人和亲戚是屏蔽掉的,如果微信数据团队去做个分析的话,会发现这是个典型的用户行为,那么,怎么让用户减少这种操作压力和信息压力呢?

我的一个想法是,是否微信对联系人的管理,默认就应该有一个「家人」的标签可供选择,对设置了「家人」标签的联系人,我发布的内容可以选择是否让他们看到(而不是每次都要手工设置)。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这就是社会关系的映射,我们真实世界里的社会关系,应该在微信里有一套自然的模型,而不是要用户自己去手工重建,这样对用户来说,使用成本太高了。

这只是设想的一个场景设计,但容易被当做是小众需求。是不是小众需求?需要做数据分析(人的直觉有的时候不准,即使是神),如何做数据分析,数据支持能力是否能跟上?

如果现在你要给微信加一个功能,或是改进某个功能,你认为这个功能应该是 ______ ?

来源:小道消息/ Fenng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微信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小红书、点评、淘宝们的信息流已经出现很久,暗地里哪一颗火星将会燃起燎原大火,谁也不知道。
业界
高通全球副总裁John Smee在世界互联网大会压轴的5G网络发展的分论坛上表示:“微信的VR版,很可能在5年内发生,高通已经为此做好准备。”
业界
腾讯进军短视频的雄心非常坚决,之前已经推出了五款短视频产品,不过都没有实现战略意义的成功,甚至还为此与抖音闹到对簿公堂。
新零售
据海淀法院网披露,腾讯以不正当竞争纠纷为由将币应软件开发商及运营商告上法庭,要求其停止侵权刊登声明消除影响,并赔偿其经济损失共计1000万元。
业界
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的晓技巧十分炫酷,会让你在微信群的出场尤为与众不同。
新零售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