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 CEO 贝兰克梵:“华尔街恶魔博士”的传奇人生

创投圈
2018
08/20
11:03
华尔街见闻
分享
评论

" 我一直很难想象离开这里。当形势艰难时,你不能离开;当局势好转时,你不想离开。今天,我不想从高盛退休,但看起来是个合适的告退时机。"

这是高盛 CEO 劳尔德 • 贝兰克梵 ( Lloyd Blankfein ) 致全体员工的告别语。此前数小时,这家有着 149 年历史的银行正式公布了贝兰克梵将于 9 月底卸任的消息。年底彻底退休后,他将转任集团高级主席,将拿到 8500 万美元的丰厚酬劳。

贝兰克梵是高盛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 CEO,没有之一。大型企业 CEO 的平均任期一般不超过十年。

对于高盛而言,他的卸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或许,这也代表着华尔街一个辉煌时代的远去。

现年 63 岁的贝兰克梵就像是一个经验丰富、个性沉稳的老船长。十年前,他曾领导这家华尔街老牌银行挺过了金融危机。彼时,竞争对手雷曼兄弟 ( Lehman Brothers ) 、贝尔斯登 ( Bear Stearns ) 和美林 ( Merrill Lynch ) 要么倒闭,要么被吞并。

在雷曼兄弟倒下的第十年,贝兰克梵的卸任意味着当年对抗金融危机大风浪的 " 老船长们 " 只剩下摩根大通 CEO Jamie Dimon 了。美国银行 CEO Ken Lewis 和花旗 CEO Vikram Pandit 已先后在 2009 年和 2012 年被金融危机的浪花 " 席卷而去 "。

在贝兰克梵将向接班人 David Solomon 交棒之际,尽管高盛在同一天发布的财报称二季度利润跳增 44%,今年实现了自 09 年以来的最强劲开局,但股价仍跌超 1%。

" 这反映了市场对高盛战略性的担忧,因为任职十二年的首席执行官将在不到 60 天之后离任。" 富国银行 ( Wells Fargo ) 分析师 Mike Mayo 这样说。

传奇——从贫民之子到全球罕见的十亿级富豪高管

贝兰克梵的人生是一个标准的 " 美国梦 "。

贝兰克梵出身于 1954 年纽约布鲁克林的一个工人家庭,父亲是一位邮件分拣员,一家人住在政府福利房里。谁也没想到,这个穷人社区长大的小男孩有朝一日能成为金融界叱咤风云的亿万富豪,在中央公园拥有价值 2650 万美元的豪宅。

为了解决一大家人入不敷出的窘境,贝兰克梵年少时在洋基体育馆找到了一份买热狗的工作。这个年轻人从中学到了灵活做生意的诀窍和一些街头智慧。

当他中学毕业的时候,贝兰克梵甚至考虑过要不要读大学,毕竟学费太高了。幸运的是,他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奖学金,在那里,他先后获得了历史学和法律学学位。

不过,作为一个出身卑微的学子,贝兰克梵可不是埋头苦读,而是很快就适应了丰富多彩、富家子弟云集的哈佛。已步入晚年的贝兰克梵曾对年轻学子们给出过这样一个忠告:

无论你是谁,无论你来自哪里,它们都是你手里的牌。你不能把时间浪费在愤恨揉捏这些牌上。你得想尽办法把它们打好。你要接受你的出身,享受你可以拥有的特殊优先权利,不必为这些而抱有什么愧疚。

毕业后,贝兰克梵去纽约的一家法律公司工作了几年,但他厌倦了律师的工作和随之而来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随后,他改变了策略和人生方向。

作为一名律师,贝兰克梵向很多金融公司递交了求职申请,包括很多银行,但屡屡铩羽而归。终于,他被 J.Aron & Company 公司录取为一名大宗商品交易员。在那里,他找到了真正的工作激情。1981 年,这家公司被高盛收购,从此,贝兰克梵一路青云直上,此后数年获得了难以想象的财富。

今年,贝兰克梵将以十亿级富豪的身份正式退休——这在全球薪水最高的银行界 CEO 当中都是一个罕见的财富水平。通常而言,十亿富豪榜单上的名字都是企业家,而非企业高管。

贝兰克梵的部分财富来自于多年间积累下来的高盛股票——他持有 124 万股,按照每股 233 美元的现价估算,其持仓市值近 3 亿美元。他在 2015 年首次登上了彭博十亿级富豪榜单。当时至今,高盛股价涨了 40% 左右,因此他现在的财富可能更多。

不过,现在身价数亿美元的贝兰克梵否认他是受财富或地位的欲望所驱使,更对奋斗成功之类的陈词滥调很不耐烦:

我不是盖茨比 ( Jay Gatsby ) 。要问我是怎么来到这里的,从统计概率上看,这似乎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但有人必须在这里,只不过碰巧是我。

改变——挺过金融危机

前高盛分析师 William Tanona 曾对贝兰克梵有一句评价:他专注于赚钱,把业务重点从投行转移到了交易,从此 " 开启了高盛的冒险时代 "。

让我们把时间倒回到 2006 年秋天。当时高盛服务于 John Paulson,帮助他在抵押贷款市场正火爆至极的时候逆势做空。尽管后来两年美国抵押贷款市场全面崩盘让 John Paulson 狂赚约 120 亿美元,但这在当时却需要超越时代的眼光和胆识。

在当年 12 月的一场会议上,贝兰克梵带着 " 二把手 " 科恩(Gary Cohn)及投资总监 David Viniar,在经过慎重研究之后,他们最终决定豪赌一把,跟注 John Paulson 的交易策略,大规模做空抵押贷款市场。

彼时,贝兰克梵上任 CEO 仅 6 个多月。

随后的那一年,次贷危机如雪崩般席卷了整个金融市场,迅速蔓延到全球。很快,曾经价格飙涨的抵押贷款证券变得一文不值,华尔街 " 尸横遍野 ",大大小小的金融公司成批成批地破产倒闭,花旗、美林、瑞银等纷纷遭受重创。

而高盛则成了少数的幸存者之一,他们不但躲过厄运,还从中暴赚 130 亿美元。这是让高盛躲过危机的关键原因。

华尔街一度流传,贝兰克梵有一项神技能:他对风险的理解比一般人更加深刻,知道什么时候该 " 迎风踏浪 ",什么时候该躲避风头。

那一年,在很多同行亏光殆尽、被扫地出门的时候,贝兰克梵获得的现金、股票和期权奖励反而大增近三分之一,高达 6850 万美元,开创了当时高盛历史上的最高记录,也让一众同行蒙羞。

2009 年,这位邮政分拣员的儿子被英国《经济学人》评选为年度人物。他还被财富杂志(Fortune)评选为美国商界最有权势的五大人物之一。

高盛前政府事务负责人 Jud Sommer 把贝兰克梵在高盛的崛起归功于他 " 原始的脑动力 ",而不是 " 高情商 "。他说,这个男人很风趣,是个历史迷,很享受工作。每当气氛紧张时他就会开开玩笑。他会为了越洋电话而逗留到很晚。如果有人父亲去世,他会理解这个人需要休假。

他是一个真正的人。这是华尔街。我不认为每个人在一天工作结束的时候都是个真正的人。

" 贝兰克梵在高盛的伟大成就之一,就是他允许个人成为他们自己," 当年的黄金搭档、前高盛首席运营官科恩(Gary Cohn)评价道," 他很聪明,他的思维比一般人要快得多。"

贝兰克梵的成功让他成为了一位受人尊敬的首席执行官,但同时也引发了其他人的嫉妒,甚至是有些类似于妄想症的恐惧。一家竞争对手公司的董事说,每天清晨,当他醒来之后意识到必须与贝兰克梵开展竞争时,他的胃就会扭成一团。

有些八卦媒体将贝兰克梵的成功归结于他在政府和金融界的熟人和朋友。因为众所周知," 高盛帮 " 早已渗入美国的经济和政界,他们拥有巨大的影响力,比如他的前任、前财长 Henry Paulson,前世行总裁 Robert Zoellick。

有海外媒体曾爆料:在金融危机期间,贝兰克梵和时任财长 Henry Paulson 频繁通电话,两人的累计通话时长几乎与财长与时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通话时长相当。

有很长一段时间,贝兰克梵是顶着 " 华尔街恶魔博士 " 的头衔出现在财经媒体上的。

在贝兰克梵的领导下,高盛在当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不仅做空了抵押贷款市场,同时还向客户出售了高风险产品。最臭名昭著的是哈德逊(Hudson)和森林狼(Timberwolf)这两款 CDO。它们包含了高盛不想要的评级糟糕的抵押贷款。

这些不良资产被高盛重新包装之后推向了市场," 接盘侠 " 甚至有摩根大通这种金融巨头。而且,他们还在没有通知客户存在这种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就大规模做空了抵押贷款资产。

这些 " 有毒 " 资产的威力有多么猛烈呢?森林狼当年曾被卖给一家澳大利亚对冲基金,短短一个月后,这家基金就破产了。

" 上帝 " 与 " 魔鬼 " 的结合

过去数十年来,贝兰克梵和他领导下的高盛始终没有摆脱骂名。

人们的质疑在于:高盛不仅在金融危机期间押注楼市崩盘,还将明知有问题的抵押贷款资产公开出售,从中赚得巨额收益,而且还公然获得了来自联邦政府高达 100 亿美元的纾困资金。而这些衣着光鲜的华尔街银行,一边在领取纳税人出资的巨额救助款的同时,另一边却还向高管们发放天量薪资。

贝兰克梵 2008 年的收入高达 6850 万美元。尽管 09 年他的薪酬减少到了 900 万美元,但此后三年总计获得了 5100 万美元。

当时,数百万美国人的抵押房屋丧失赎回权,大批人丢掉了饭碗。显然,高盛和贝兰克梵的天量薪酬点燃了美国普通纳税人的怒火,他们不得不面对公众的尖锐批评。但也有人认为,贝兰克梵只是高盛的一个傀儡,是金融危机的替罪羊。

福布斯将贝兰克梵列为最不光彩的 CEO。这种评价有个原因:2008 年,尽管做空抵押贷款资产让高盛进账几十亿,但公司整体上仍没有躲过亏损。而贝兰克梵本人不仅领取了几千万美元酬劳,还给近 1000 名高盛雇员发放了数百万美元的奖金。

对于这些批评,贝兰克梵选择了忽略,从不公开回应。他说:" 无论你做得有多好,总会出现一些麻烦。" 他补充说:" 如果你确实做得很糟糕,那么,你被麻烦缠身的概率大概有 9%。如果做得非常好,这个概率就是 3%。"

2010 年,《滚石》(Rolling Stone)杂志上一篇署名 Matt Taibbi 的文章将高盛描述为 " 一只缠绕在人类脸上的巨大吸血乌贼,无情地将触角插进任何闻起来像金钱的东西里。"

对此,贝兰克梵不久之后说出了一句引发公众一片哗然的回应:" 我只是一名银行家,做着上帝的工作(doing God ’ s work)。"

曾有投资者在高盛的股东大会上直截了当地呼吁贝兰克梵辞职。对此,他也只是当场回应说:" 谢谢,我会慎重考虑。" 在结束股东大会后,当记者再次问及他是否会辞职,贝兰克梵说:" 什么?!放弃这一切?"

随后不久,贝兰克梵在接受采访时说:

生活的很多方面都有不管是好是坏的事情,不仅是婚姻如此。你不能仅仅因为好的那部分就签字了。想想封建时代既享受特权又需要战斗的武士们。这是一场战争,必须上去战斗。如果不去做一个 CEO 在压力时刻必须要做的事,你不可能成为 CEO。

转型——从 " 精英投行 " 到 " 肉骨凡胎 "

站在 2008 年金融危机十周年的重要节点上,贝兰克梵再次带领高盛作出了重大风格转变。同时,这也揭示了一个让华尔街老兵们无比感慨的现实:买卖不死、交易为王的辉煌时代已化为一缕历史的尘烟。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面对银行交易业务逐渐颓靡,叠加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新的监管法规,这一切都让贝兰克梵逐渐意识到,以往那种掏出公司自有现金、大手笔押注市场的疯狂赌客玩法在金融世界新的秩序中是行不通的。

事实上,高盛长期以来的利润引擎——交易业务——自金融危机之后就逐步陷入萎靡。

2009 年,高盛的交易部门风光无两,债券、外汇和大宗商品的 FICC 部门交易额每十个交易日左右就能达到 10 亿美元量级,曾创收 330 亿美元。然而,如今只剩下当年的大约三分之一。

2017 财年的四季报几乎成为压垮高盛信心的最后一颗稻草:高盛债券交易部门整整一个季度的收入勉强 10 亿美元,是 08 年来最令人沮丧的财季。最新季报显示,高盛交易收入同比几无增长,而对手摩根大通的交易收入则同比大增 25%,花旗的增速也达到 19%。

为了应对新的局面,贝兰克梵和高盛不得不去适应新的监管环境。他们的对策是收缩风险较高的交易阵线,并首次转向不那么光鲜亮丽的零售领域。

这极其不同寻常,放在十年前甚至都是不可想象的——高盛花了 100 多年才打造出世界顶级银行的卓越声誉,客户至少要有 1000 万美元才能享受高盛的财富管理服务。而现在,只需 1 美元,随便一个路人就能拥有高盛的高收益在线储蓄账户。

" 从某种程度上说,高盛的转型就像是从鱼子酱变成了奶酪汉堡,从提供高端金融服务转向了为普通大众服务," 富国证券银行业分析师 Mike Mayo 这样评价。

布满迷雾的未来

然而,高盛向零售银行转型的道路并不顺利,目前落后于竞争对手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和花旗。偏偏在此时,公司正式迈出了 " 换帅 " 的步伐。

高盛宣布选定 David Solomon 作为接班人的时机比许多人想象的要快。就在去年 11 月,贝兰克梵还拒绝就自己的接班人问题发表评论,开玩笑说他会死在办公桌前。当时很多人猜测他将在 2019 年初高盛的一百五十周年时期宣布退休。

至于卸任后的贝兰克梵将会做什么,高盛发言人称贝兰克梵目前尚未有相关规划。CNN 认为,贝兰克梵可以效仿他的前任 Henry Paulson 进入政界。但即使从政,他也不太可能效力于特朗普——毕竟他曾多次公开批评对方。或者,贝兰克梵可能是个很好的市长,就像彭博创始人迈克尔 · 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一样。

贝兰克梵在 2015 年被诊断为淋巴癌。他称,接受了一年的化疗之后,他的癌细胞已经去干净了,自己身体很好。今年 3 月,他在波士顿一个会议上还说:" 我不知道我想做什么,但我知道我想做些事情。我还在寻找。"

接班人选的确定表明,高盛的转变不只是业务领域,还包括了对掌舵人风格的选择。David Solomon 最擅长的领域是投行和融资。这与过去几代高盛 CEO 出身于交易和销售有着明显的不同。

季报显示,David Solomon 之前领导的投行部门在二季度的表现创出了公司历史上第三大佳绩,三年来该部门收入首次突破了 20 亿美元。

更让人感到新奇的是,David Solomon 有着鲜明的个人色彩——他是一位酷爱打碟的跨界 DJ(详见《认识一下高盛 " 新王 " ——所罗门》)。他还花了不少功夫追求美食和美酒,还喜欢陪女儿做瑜伽。

除了继续向着消费者相关领域转变之外,目前尚不清楚 David Solomon 领导下的高盛是否会比贝兰克梵时期看起来大不相同。

富国证券银行业分析师 Mike Mayo 认为,新的 CEO 将如何支持这些变革举措将是问题所在。

一些分析师对换届过程中的高盛表现出担心。" 一旦进入接班换届流程,你就成了跛脚鸭。" 资深银行业分析师 Charles Peabody 说," 你很难感觉到掌管高盛一如往昔,也很难再继续拥有自己是富有成效的一份子的感受。"

投资者一直对高盛转型抱有疑虑。该集团股价今年以来跌超 10%,表现显著逊于其所在的银行板块,是今年表现最糟糕的银行股。

来源:华尔街见闻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